军歌
对军歌,总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当年在部队时,得知北京音乐台举办“我与音乐”征文,就写下了《那支歌》,虽然写得不满意没有投稿,但文章的轮廓已深深印在脑子里了。

那支歌,就是“我是一个兵”。
第一次听到它,是拉练的队伍驻到村里。部队文艺宣传队当晚在大队场院里为村民演出,第一个节目就是合唱“我是一个兵”。第二天,街巷里便有孩子穿着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黄衣服,排着队走着不太整齐的步子唱它。他们记不全词,只会唱前一句“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那些孩子中就有我,那年我七岁。
与后来的流行歌曲相比,它传唱得更长久更广泛,直到我上初中时,才不大听到有人唱。上高中后住校,忙着学习应考,也就没有心思去唱、去听“我是一个兵”了。
十六岁那年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没有报军校。可七月中旬学校捎信说,军校招生的点了我的名。我想上军校也好,父母就不用为我上学的吃、穿、用受累,于是进城参加体检,半月后就接到了军校录取通知书。

到军校后,唱的第一支歌也是“我是一个兵”。
那时唱起它,少了小时候的好玩与上口,已体味到它字里行间的沉甸甸的责任。
毕业后先是在基层从事过技术工作,后来又调到总部机关,所在单位一直不像野战部队那样,很少列队唱歌,有时觉得自己不像一个兵了。
1986年秋父亲突然去世,我回家后大病一场,病情稍有好转就往部队赶。没有买到坐票,就在车厢过道里坐着自己的包,当看到一位抱孩子的妇女后,我立即站起来让她坐。十多个小时后到北京站时,虚汗浸透了我的衣服。
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危难的时候,冲上前去的多是军人或者曾经当过兵的人,我想他们当时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也不会引吭高歌,但耳畔或许回响起它。他们虽不在嘴上唱,却经常在心里吟;就像现在没有了红领章、红帽微,鲜红已融进血液中一样,那支歌已在他们的心里流淌了。
从军二十载,时间稍长了些,但我却无怨无悔:雄壮的军歌,会增添男子汉的气质;不大的年纪离家远行,也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离开军营这二十多年里,耳畔仍经常响起那支歌,特别是建军节将要到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