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心理咨询专家 上班打不起精神?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天津河北安怡医院是一家以精神与心理疾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务为主,集诊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为一体的二级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医院构建了完善的临床心理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门诊部设立精神科、内科、中医科、睡眠门诊、抑郁症诊疗门诊、中医精神科、心身障碍科、心理康复科、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脑功能检查与治疗中心等多个专科与亚专科。住院部开设男病房、女病房,和开放式家庭病房,配备空调、电视、冰箱、无线网络和24小时热水,独立卫生间。开展了个体、团体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设有心理咨询门诊、心理热线、网络咨询等多种咨询方式,帮助人们解决在恋爱、婚姻、就业、升学、工作、离退休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开展系统的精神康复治疗,采用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社会服务、工疗、农疗、娱疗、体疗和生活自理、职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综合精神康复措施,使心理创伤较重的和正在恢复的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增进了健康,减少了精神的衰退与疾病复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心好累”
“不高兴”
“我不行”
……
有些人是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有些人是想到上班就不由自主地叹气,明明有很多工作要做却完全打不起精神,坐在工位上整个人都烦躁得像个“火药桶”…… 即使是认可自己工作价值的人,也会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后,陷入无休止的厌班情绪中。
总结下来就是:只要不让我上班,让我干什么都可以!只要让我不工作,再糟糕的天气都是美好的一天!
在“厌班症”患者眼里,上班的最大动力是:距离小长假还有12天;距离周末休息还有4天;距离今天下班还有8个小时。
这是怎么回事呢?

职业倦怠的症状分为三大维度
· 情绪耗竭,指工作过量造成的“心好累”;
· 去个性化,指因职业工作造成的冷漠、玩世不恭的态度;
· 成就感丧失,指怀疑自己工作价值带来的“我不行”无力感。
通过的具体年龄段的划分,我们发现,工作4-6年的职场人厌班情绪最为强烈,工作1-3年和工作11年以上的职场人能较好地处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个人职业倦怠情绪在本次调查中呈现出弱——强——和解——弱的变化趋势。
很多人的职业倦怠,是因为个人特性与现有职业不匹配。“职业规划错误”直接影响人一生的事业成就,在咨询实践中发现,现实中很多人由于职业规划错误而一事无成,甚至因职业不适,应而发展成抑郁症、恐怖性等严重心理问题。
职业规划有几个重要参考要素:一是性格;二是职业兴趣;三是职业能力。建议认真规划选择职业。选择适应你的职业,会让你事半功倍。
当然,就算是再喜欢的工作,可以也有不想上班的时候。
“人的情绪像正弦波,有高低起伏是正常的。人的心理问题往往在于不接受这种正常的现象,“不接受”带来的心理负面影响反而比偶尔的情绪低落更为深远。如果一个月,或者十来天,出现“厌班”情绪一两天,不妨不太在意它,等这个低落的情绪周期过去了,可能你又变得对工作激情四射了。”
如何排解?
通常,积极的应付方式可以使自己有效地面对心理应激、重新恢复生理与心理的平衡水平状态;消极的应付则往往会使人继续停留在充满压力的应激状态,继续消耗自身潜在的能量,产生倦怠,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①运用心理暗示的策略
暗示,指的是在无对抗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这种心理影响表现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信念。
暗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着很大的影响。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每个人可把自我暗示作为提高自己应付应激能力的策略。当千头万绪、不知所措时,绝不要抱怨、退缩、自怨自艾,否则人就很容易陷入倦怠,不可自拔。这时要用言语反复提醒自己:“一次一件事,我一定能做完所有的事”,“走过去就是个天”,“工作着就是快乐的”,“与其痛苦地做,不如快乐地做”……
当面对孤独、寂寞的、缺乏成就感的工作环境时,要学会奖励自己、为自己喝彩,哪怕是自己的一丁点的进步,都不要忘记对自己说一声:“哦,我做得真不错,明天继续努力哦!”。
在经常的这样的言语的自我暗示下,个体就会由急躁、泄气、灰心变为情绪稳定、有条不紊、信心十足,自信有能力控制各种应激。他们的心理状态得到调节,心理活动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断在苦难中寻找新的乐趣,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善待生命、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
②学会适应的策略
因为害怕而拒绝变化,往往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如果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带来的应激,能积极应付、迅捷灵活地作出反应,必然会在迷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也许它会让你付出很多的艰辛和代价,但它会帮助你在变化的时代获得成功。
所以在各种应激事件和压力面前,自己一定不要一味地抱怨,要及时调整心态、学会适应,换一种角度看压力。学会对让我们曾经头疼不已的压力心存感激,因为没有压力,我们的生活也许会是另外一个模样。并积极地投入到变化之中,这样才不致于感觉受到极大的伤害。
应激研究泰斗塞里曾说:“很多人停滞在一个阶段感到失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改变现状”。随着应激而改变,这是适应的最关键的问题,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要改变,那就行动吧!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工作,任何一份工作都会有让你不满意的地方,职场中,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也是很正常的。细细想来,只要“倦”而不“怠”,不断调适自己,不要待在舒适区而停止追求,不要停在恐慌期而陷入焦虑,终有一天能摆脱倦怠。不是工作本身具有意义,而是我们的目标与追求赋予了工作意义。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文字、图片、视频或其他内容涉及侵权或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修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