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数字化部队是什么
现在很多人对数字化部队架构以及作战方式不是很了解,盲目迷信大编制多层级,迷信人多就是好,更有人觉得武器就要越大越好,越厚重越好,火力越大越好,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
同时我们数字化部队相比较其他完成信息化建设的部队作战方式也无不同,只是他们的软件与硬件设施更先进,是先行者和引路人。
目前数字化旅主要集中于中型
我从营级的层面说一下。
拿营级单位编制来说,平时编制为营部、步兵连(装、两,轻、摩)、突击/坦克连、火力连、支援保障连,战时编制则是前方指挥所/后方指挥所(两者同时互为备份指挥所),2-3个警卫分排,5-6个突击分排,2-3个火力分排,2个保障分排。

从编制上合成其实到了排级,兵种不再是单一作战,相比过去的合成营合成化程度更高,过去完成的各种战法比如冲击,在这里分排一级就是具体实施单位,步兵连配属坦克发起冲击将会成为过去,从合成角度来说,我们和欧洲的某些国家走的更远。
从硬件设备来说,每辆车都是信息化装备平台,以装甲指挥车和轻型装甲指挥车为头脑配以陆军某型自动指挥软件进行指挥,车辆通信手段多样,北斗、短波、超短波、卫星、有线,毫米波各类通信方式,同时使用can总线技术集成全车电子设备,相比较过去的车辆冗余度大,延伸性好,相比西方同类型装备,价格低性能好。

最重要的就是延伸性好,接口多,有了新型套改设备接上就能用。
作战车辆上也是,集成了触摸屏,实时显示弹药,车辆信息,后勤数据,位置信息可以实现触摸切换,通过北斗与指挥车相连接,显示自身位置和情况。
使用战术互联网对全营进行互联,这个网络是基于新一代电台构架,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稳定不丢包的优点,是我军数字化部队的旅营一级网络,将过去的情报、后勤、通信集成到一起真正意义上提高了效率,这种能力大多数国家的军队是没有的。

软件上自动指挥控制系统可以做到任务下达、敌情通报、火力分配、后勤调配,侦察情报共享等功能,定时刷新态势图,可以为多席位提出解决方案,辅助决策,加强了作战系统,再通过上面说的战术互联网,通过战术多网网关接入无线信道,各车通过路由器和互联网控制器将全营结合在一起。

作战方式上,全营为一体,通过各类传感器探测敌人动态,指挥员通过指挥控制系统做出决策,指引火力分排对敌方目标进行打击,随后通过侦察力量进行毁伤评估,然后派出突击分排对残余敌方力量进行清剿,直至遇见下一波次敌人或者受领新任务继续这个循环,这个就是我们基于之前所讲的ooda作战理论自己特色化的“侦、控、打、评”作战循环体系。
这套理论体系重点在如何将火力打击发挥到最大,相比较单一装备的性能,信息化能力更重要,这套才算得上是能打赢的理论。
这些只是营级,旅级则更近一步,但是理念就是这样,相比较来说,机动性和态势感知能力更重要,有些人脑子里面没有这个概念,已经落伍了。
————————————————
信息化绝对不像有的up说的已经过时,他是下一步的基础,并且贯穿始终,数字化部队也是信息化作战方式,他就比那些刚刚达到信息化要求的部队强的多,只是按照组网要求来说我们所有部队都是上述作战方式和架构,但不代表信息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只是达到了这一阶段的目标,我们可以继续朝下一步进发了,信息化是后面无人化智能化的基础,没有高速的传输网络是发展不了那些的,假如有一天网络要求达不到了,也需要重新更换软件和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