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 《税率》说课稿
《税率》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页第二单元百分数(二)第三课时《税率》
下面我将要从教材、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教学流程六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本单元主要涉及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的特殊应用。通过这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升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材依次按照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的顺序编排,体现了从简单到综合的层次性。先教学折扣问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练习更加紧密,学生容易理解,而成数是表示农业收成方面的术语,离学生的生活稍远一点。接着在引入税率的过程中,先介绍纳税的意义,税收的用途及种类,再介绍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生活情景开始趋于复杂化。纳税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使学生掌握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是本节课教学重要的现实作用,这也是把纳税知识编入小学教材的重要原因。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方面。
①学生上册刚学过的百分数(一)知识,对百分数已有一定的基础,总体上掌握得较好,而下册百分数(二)中计算应纳税额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所以应纳税额的计算学生比较易接受。
②农村学生对纳税知识了解非常少应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2、能力基础方面。
学生总体上自学、实践解决问题能力较低,所以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索、讨论、实践基于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生活经验,制定如下教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理解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
2、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正确地计算应纳税额。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计算应纳税额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应用价值,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着课程标准精神要求,在吃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会正确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难点:会正确计算应纳税额,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根据新课标精神的要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
【说教法及学法】
教法:采用情境创设法,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由静态演变成动态效果。
学法:在学法上,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开展独立
思考、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学习活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设置了(4)个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是结合情景,探究新知:三是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四是、全课总结、反思质疑,这里我着重讲一下前三个环节。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创设情境)导入,这样导入的目的是: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更幸福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
2.谁能来说说什么叫纳税?什么是税收?国家征收的税有什么用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纳税的知识。(板书:税率)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课前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使学生明白依法纳税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二个环节是结合情境,探究新知,这一环节是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重难点,便于学生掌握,我分成了(3)个层次进行教学,逐步递进,首先是((自学)仔细阅读教材第10页,从中了解有关纳税的知识。)学生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其次是(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学生活动,目的是在了解税率有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利用概念的解读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得问题解决和概念理解相辅相成,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再次是(知识延伸:个人所得税的求法(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学生活动,这样做的好处是:个人所得税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我通过知识延伸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学习空间。通过这(3)个层次的学习,分散了重难点,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经历了探索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有利于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理解纳税、税率的含义。
(1)(自学)仔细阅读教材第10页,从中了解有关纳税的知识
学生交流。反馈: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2)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有序的展示相关内容。A、什么是纳税?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B、什么人需要纳税?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C、税收有什么意义?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军事。D、税收的主要种类有哪些?税收主要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E、什么是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F、追问:提到纳税就离不开税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税率是什么意思呀?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①×100%=率(板书)
②由公式①引出: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4)初步了解我国的税收政策
我国的税收政策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根据国家规定,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5)说一说下面的每条信息中应纳税额、各种收入和税率分别是多少并说出每个税率的含义。
①海口晨光文具店2014年全年的销售额是40万元,按销售额的5%缴纳增值税各种收入应纳税额2万元。
②海南宾馆2014年上半年营业额是800万元,按营业额的4%向国家缴纳营业税32万元。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师:大家现在知道了怎样来计算应纳税额,下面我们来试试。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说说营业额30万元是指什么,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营业税指什么?这里的营业额30万元是指收入额,5%就是指(税率: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营业税指应纳税额。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④辩识:加强对纳税的了解。
个体户小李认为,我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不容易,我不纳税,纳税是大企业、商家大老板的事。他说的对吗?讨论。辩析:小李的说法是错的,他没有真正认识到纳税的意义,个人劳动获得的收入超过一定的金额也需要纳税。
老师提示:税收的种类不同,税率也不同,税率也各不相同。每种税的税率是由国家财政部门规定的。个人薪金、其他收入都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不要有纳税与我无关的错误想法。
(2)知识延伸:个人所得税的求法(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
师:根据《税法》规定,2008年3月1日以后,个人月工资和薪金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部分纳税,而在2000元以下的部分不需要纳税,以保护广大工薪阶层和低收入家庭的日常生活支出。国债和教育储蓄的利息收入也不需要纳税。需要纳税的部分是按规定扣除不纳税部分的余额。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个人所得税。
(3)与例3进行比较,分析不同之处。
师:税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了解税率有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利用概念的解读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得问题解决和概念理解相辅相成,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4)补充稍复杂的个人所得税算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安排这环节是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税率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尤其是纳税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为了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置了三个梯度的练习内容,一是填空题,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再现,需要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二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需要中等以上学生掌握;三是拓展运用,这有一定的难度,便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研究,同时也为下节课或利率知识作铺垫和准备。
(一)填空
(1)缴纳的税款叫做( ),应纳税额收入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 )。
(2)一家火锅店10月份的营业额约是2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1万元。在这里:收入是( )万元,税率是( )应纳税额是( )万元。
(3)收入额、税率、应纳税额之间的关系是应纳税额=( )×( ),税率=( )( )×100%,收入额=( )=( )
(4)某商店去年的营业额是40万元,去年缴纳税款共2万元,则去年的税率是( )%。
(二)解决问题。
1、李叔叔要买一辆23万元的小汽车,导购员说:“现在购车要收10%的购置税,李叔叔要交多少元购置税?
2、农村合作医疗规定在县级医院的起付钱为800元,起付钱以上的部分按55%报销,李大爷住院费共花了8800元,他需要自己花多少钱?
3、拓展题:
一个城市中的饭店除了要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以外,还要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如果一个饭店平均每个月的营业额是14万元,那么每年应交这两种税共多少元?(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生活中的实例设计练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把握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全课总结、反思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浓缩和存储,进一步促使其消化。总结不仅可以掌握纳税的有关知识,并且在主体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对数学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五、课外拓展
以培养纳税意识,从我做起为题把你所学到的纳税知识,向周围的人宣传纳税意识。【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本节课总体上是本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基本理念,力求做到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我的说课到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