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远舰水下考古发现北洋将士遗骸,将妥善安葬


位于辽宁省庄河县外海的经远舰沉没地点确认后,在前期考古调查中,已经发现了经远舰将士的遗骸。此前对经远舰的确认工作为前期的考古调查,并未大规模提取文物,也未进入舱室之内。已经发现的这些遗骸为散落海底淤泥之下,考古队精心收殓。这些先烈遗骸将于今年农历八月十八安葬于庄河黑岛山顶林永升塑像附近,从这里可以远眺经远舰的沉没之处。
经远舰目前在海底呈倒扣状态,除了船底两米范围内曾经被不法分子盗捞破坏外,其他船体尚保留较好,这意味着经远舰的船体内尚保存着众多将士的遗骸。
经远舰上的将领,包括管带林永升都是在司令塔中牺牲,随着经远舰倒扣沉没于海中,他们遗骸极有可能还在其中。林永升、帮带大副陈荣、驾驶二副陈京莹等牺牲将士的遗骸可能还保存在沉舰之中。但位于舱面的遇难将士遗体,则有可能在沉没过程中被抛出舰船,飘落海中。
此前在丹东致远舰的考古调查中,曾在海底发现了致远舰将士的遗骸,很多遗骸上有火烧过的痕迹,可见当时海战的惨烈。
经远舰为大清于1886年向德国订造的两艘装甲巡洋舰之一,1887年完工。特点是两舷安装有装甲带,因此其防护能力在北洋舰队中防护性能仅次于主力定远和镇远。但是经远舰的总吨位只有2900吨,造成其装甲防护范围有限,且为减轻重量尾部没有安装尾炮,这是个重大缺陷。1894年9月17日的大东沟海战中,经远舰曾给日舰重大杀伤,重创日舰赤城并试图派遣陆战队跳帮夺取日舰扶桑而未果。

激烈的海战中,经远舰遭到日军实力最强的第一游击队4艘战舰的围攻,以一敌四,顽强抵抗达一小时之久,日军战报记载其最终在大东沟战场沉没。而现在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日军的战报为了表功说了谎。实际上经远舰并没有在大东沟主战场立即沉没,而是想坚持回到旅顺口维修再战!
1934年版的《庄河县志》记载,经远舰确实坚持航行到距离大鹿岛主战场很远的庄河老人石附近才沉没:“是时,舰在虾老石东八里许,士卒皆请林就岸,林不肯,躬亲炮弹,督战未几,左臂中弹,舰突亦被击碎,林知事去,返身入内,扁锁仓门、危作以殉”。这个记载中的林永升与舰同沉的描述与北洋舰队的正式报告不一致,北洋报告中林永升在海战结束之前,因为敌军炮弹击穿指挥塔,弹片击中脑部牺牲。有专家认为,在《庄河县志》中所记载的这名壮烈殉国的官员,更像是最后指挥战舰的经远舰二副陈京莹。
大东沟海战进行到下午时分,致远,超勇,扬威舰先后沉没,济远,广甲舰逃走,北洋舰队实力锐减,由林永升指挥的经远号巡洋舰遭到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四艘主力战舰的围攻。日军记载,在遭到围攻之时,经远舰从大东沟水域向西方的海面边打边退,四艘日舰以吉野号为先导舰,在其后紧紧追赶。

由于经远舰尾部没有大口径火炮,所以在这场追击战中经远舰反击火力不足,终于在吉野等日舰的连续打击之下燃起大火。但并没有能够当场击沉这艘中国装甲巡洋舰。此后,严重负伤的经远舰带着满船烈火,挣扎着向母港旅顺口方向顽强航行出数十海里,最终沉没于老人石附近。只有极少数经远舰水兵被救上岸。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