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李牧

李牧

李牧(?-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繓,字牧,柏仁人(今邢台隆尧),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赵惠文王时期,赵国北方的匈奴军事逐渐强大,常常在赵国边境抢掠,于是赵惠文王派李牧在代县、雁门一带防御匈奴。李牧在边关采取积极防御策略,规定“匈奴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要求军民遇到匈奴突袭,一律快速进入营垒坚守,不得出战。同时,他加紧训练兵士,提高边防军的战斗力。由于李牧数年不出战,匈奴认为李牧胆怯,赵王也对李牧不满,于是派人替换了李牧。结果新将贸然出击,折损颇多。赵王无奈之下,只得再度任用李牧。李牧要求赵王不得干涉他的策略,赵王应允。李牧回到北方经营数年,边防军兵精马壮,已经有了很强的战斗力。李牧认为时机成熟,让百姓出城放牧,引匈奴来犯。匈奴以小股骑兵试探,李牧佯装败北,一触即溃,于是匈奴大举进攻,却遭到李牧伏兵的左右夹击损失十万骑兵,大败而归。此后匈奴元气大伤,数十年不敢再度来犯赵境。
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在长平之战以后,国力俱有所损,为了应对各自的困境,公元前246年,两国暂时修好。李牧作为相国出使秦国。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赵国将领乐乘与廉颇因为王位继承问题各自而出走他国,新王赵悼襄王遂召回李牧统领军事。
前243年,李牧攻打燕国,取得武遂(今河北徐水县西)、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王嬴政派将军桓齮攻赵,赵国派出的将军扈辄不敌败北,桓齮占领了平阳和武城。李牧临危受命,率领边防军防守赵国都城邯郸。赵王迁三年(前233年),李牧率军在宜安重创秦军,取得重大军事胜利,夺回了被秦国占领的土地,受封为“武安君”。此后,秦国不断的派出军队攻击赵国,均被李牧击退,李牧在赵国声望大振。
赵王迁七年(前229年),秦国趁赵国连年天灾再度发起攻击,李牧率军顽强抵抗。秦国见难以取胜,便派间谍以黄金贿赂赵国权臣郭开,要其离间李牧和赵王迁。而赵王迁由于李牧战功显赫,心存畏惧,轻信谣言,下令李牧将兵权交给赵葱和颜聚。李牧知二人无能而拒交兵权,加重了赵王迁的疑虑,被赵王迁派人暗中捕获,随后遇害。李牧死后三个月,赵国被秦朝灭亡。
统帅 S-
(李牧居代雁门,摧匈奴十馀万骑,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后攻燕,距韩、魏;肥下、番吾,两破秦军。及死,赵三月而亡。)
武力 D-
(李牧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及自诛,牧臂短不能及,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
军谋 A+
(李牧备匈奴,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使他人代将,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原一战。於是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后又击秦军於宜安,走秦将桓齮。王翦与战,恶之,秦乃行反间。)
智略 C-
(李牧常不受君令,或以此受嫌。初,李牧备边,不战,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后赵使李牧、司马尚御秦,秦纵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内政 D+
(李牧安边定策,可为方镇。)
魅力 B+
(李牧却匈奴,距强秦,赵国之名将也。惜以谗诛,用武而不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