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廉颇

廉颇

廉颇(?-?),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人(一说山西平遥)。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公元前279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公元前276年,廉颇攻魏,陷防陵,安阳城。正是由于廉、蔺和好,使得赵国内部团结一致,尽心报国,使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不满赵惠文王违背盟约,出兵悍然攻赵地阏与。赵将赵奢率兵增援阏与,大破。不甘失败的秦王又发兵攻赵地几,廉颇救几,再破秦军。此后强秦长期不敢攻赵。
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奢已死,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赵军阻秦军于长平。当时,秦军几次打败赵军,已南取野王,北略上党,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面对这一情况,廉颇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间计,让赵王相信秦国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赵王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廉颇职,用赵括为将。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秦国见使用赵括为将,便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赵兵四十余万。第二年,秦军包围了邯郸,达一年多时间,赵国几近灭亡,全靠楚、魏两国军队来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
公元前251年燕国举兵攻赵,赵孝成王令上卿廉颇、乐乘统兵13万前往抗击。廉颇大败燕军,斩杀其主将栗腹,俘庆秦,率军追击500里,直入燕境,进围燕都蓟。燕王只好割让5座城邑求和,赵军始解围退还。战后,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代理相国。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卒,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襄王听信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于是廉颇离赵投奔魏国。魏王虽然收留了廉颇,却并不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便派遣使者宦官唐玖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贿赂唐玖,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廉颇,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
统帅 A+
(廉颇为赵将伐齐,破燕,败魏,名闻诸侯,四十余年强秦不能得其所欲。司马光谓曰:“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
武力 A-
(廉颇以勇气闻於诸侯。后年老,尚能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生气懔懔。)
军谋 B+
(廉颇摧齐破魏,用兵甚精。长平之战,颇数不利,固壁不战,秦军不得胜。邯郸围解后五年,燕王命栗腹起二军,车二千乘,将而攻鄗。燕军至宋子,赵使廉颇将,大破燕军於鄗,杀栗腹,逐之五百余里,围其国。燕相将渠,割五城请和,赵乃听之。)
智略 C
(廉颇虽不忍为蔺相如之下,及闻其言,肉袒负荆,可知其识大体也。)
内政 D
(政绩不详。)
魅力 A-
(廉颇乃赵之良将,起於行伍之间,勇气闻於诸侯。及与蔺相如不协,闻过则改,负荆请罪。至于皓首,壮心不已,思报国事。此可谓之大丈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