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并非完美主义v1.0
后知后觉的完美主义
从前是不大信星座的,但后来发觉,能存在这么久,并让许多人相信、研究的东西,是有一定道理的。
以前很傻,也不知道什么是完美主义,但后来发觉,我简直就是这个词的代言人,甚至有时会吹毛求疵到让我累的地步。
也因此,我和其他大多数男性好像不大一样,老师们对我的评价,也是细心,细腻,甚至女生也不如我,很多事情也更愿意交给我,因为我基本会完成得滴水不漏,很少再需要他们操心或善后。
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家里很多东西,也都是我亲自动手完成的,复杂的东西我也许没师傅专业,但简单的,我更相信自己。
电路是自己设计的,初中物理知识就够。电线、线槽、开关、漏电保护器、灯具等等,都是自己采购,线的粗细、漏电保护规格自己算,走线自己排,线也自己接。通电的时候我还挺紧张的,生怕火花带闪电。
窗帘网上买,尺寸自己量,导轨也是自己装。抬着头量尺寸标记、打孔,一个人拿着整条导轨拧螺丝的吃力和无奈感,至今还记忆犹新。
墙纸是自己贴的,基膜、胶水都是自己挑自己刷,不会像工人那样马虎草率,又或者用不好的料。有时一个人贴到半夜两三点,累得腰酸背疼,但每一张我还是力求完美。现在看着墙上严丝合缝依旧如新的墙纸,那些日夜应该是值得的。
卫生间的坐便器也是网上买的,当时搬到卫生间好像还闪着腰了,没想到这么沉。洗手台自己装的,镜柜也是,淋浴间的水龙头和浴具都是。现在回头看,一个人是怎么拿着柜子或台子,又能装上去的?灯具、水管、水龙头、墙上的置物架之类的就更不用说了。
床是自己拼的,书桌也是。电脑是自己组装的,电源、内存、硬盘、显卡、cpu、散热器、机箱,配置全都是根据需求自己写的。
这个房间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是亲手完成的,连门都被我拆下来加工过。
而这一切,可能都是为了这个柜子里,不足一平米的地方。
最温暖的地方
起初买的两块白色板子,尺寸不对,做工不行,材料也差(聚合板),扔了,之后买了两块原木的(拼接板)。
布也是网上买的,计算好尺寸拿到店里裁剪,车线。


之后遮上布防尘(图3),砂纸打磨了下墙壁,全是粉尘。
贴墙纸。又把布卸了装柜子。

当时把柜子都装完,然后发现垫底的玻璃(见图4)怎么也放不进去……于是又拆,又装——这就是业余选手,假如老师傅应该就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初中学的三角函数总算还有点用,中间的释迦牟尼佛和右边的绿度母、佛塔,高度都刚刚好。蓝色琉璃的药师佛,因为很喜欢,所以尺寸虽然小点,也买了,地藏菩萨是很早之前就买了的。这4尊基本都是千挑百选,几乎把全网都浏览遍了。
最后所有的尺寸都非常完美,和我预想的一样。从玻璃到木板做的阶梯、佛像高度等等。

布是自己挑选的,裁剪加工完,亲手洗,室内风干,有太阳的时候晒了一小会——为什么不全程放在外面晒?你猜。
柜子自己选的,纠结完边框颜色,又纠结哪种玻璃面哪种颜色,选择困难症真的很难。
木板用几百目的砂纸,一路打磨到几千目,又用木蜡油一遍遍涂抹,风干。一星期后,原本平平无奇的一块木板,变得有光泽了——天然木蜡油的光泽与其他蜡油不同,会深入木板,与其融合,多次涂抹后,才会显现出一层不同于其他反光蜡油的淡淡的光泽——只要试过一次,以后就都想买原木自己涂。
还有果盘、香炉、佛灯等等……所有其他人能想到的细节,我想我基本都做到尽善尽美了。干净这样的问题,对于有洁癖的处女座来说,不屑再费笔墨去提。
没人教我该如何布置佛堂,全都是靠网上浏览,再结合自己的想象,这是家里最接近天空,也是最温馨的地方。能听见雨落在屋子上的声音,有永远不会熄灭的灯。
这里也放着我贴身佩戴的佛珠。
放下
不过有时,这个追求完美的“优点”也挺让人讨厌的。一者,能者多劳,很多事情别人会更愿意托付给你,几乎没人做得比你好;二者,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内耗。很多事情也许只用20%的时间就可以做到80%的成果了,但你非要再用80%的时间去纠结那20%的细节——别人或许根本不会留意的东西,你所追求的极致。它会让你很累,但只有极少数人能明白你付出了什么。可能就像你精心做了一个蛋糕,但吃的人也许只是草草入腹,从没去细思过味道、材料、层次感等等,对他们来说,这只是果腹的。就像一位米其林三星厨师做的菜肴,在一位不懂得欣赏的人面前,它只是普通的菜色罢了。纵有千里马,匹夫不识。
所以后来我好像学会放手一些了。
“若你事事不肯放过,生命将变成至死方休的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