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强烈推荐】欧丽娟老师的《红楼梦》讲说(全198讲)|不仅仅是红楼梦,更是...

2022-04-10 21:36 作者:把视频读厚再读薄  | 我要投稿

更至8:谶谣、诗谶

【1】

1.书中每个片段中的角色就像是dna,手掌细胞和大脑细胞中的dna数量是相同的,而书中角色也是。不是说黛玉葬花一段最体现黛玉的性格,因为黛玉的生命是连续的,在其他篇章,她也表露了她的性格。


2.别林斯基:读书是为了打破旧的自我。

为什么我们看书,看到最后,却变成验证自己观点呢?不符合自己观点的就看不懂,符合自己观点的就说“醍醐灌顶”


3.“极端”是危险、以偏概全的。虽然极端会让自己显目,但好的批评者,不是为了追求极端而批评。


4.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任何的作品,都不应该只有单一的价值观。

两个问题:

①红楼梦作者的价值观,指引了这本书主要的价值观吗?

②红楼梦的形成,一定没有作者潜意识的辅助吗?

其实作者在写作时,有他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被加进了小说中。

一本好的小说,作者会在其中刻意的引导和输出价值观吗?


“作者已死”。是读者的解读赋予小说灵魂。所以,不要去揣测作者的意思,因为这个揣测永远得不到验证。


米兰昆德拉在耶路撒冷文学奖上的演讲,可看。

“小说并不是人类的自白,它是对人类生活的考察。”

“创作小说的小说家,并不是任何价值观的代言人,甚至不应该为自己的信念说话。”

“小说角色是实验性的自我”

巴赫金:伟大的小说是复调小说。


5.“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并不是就一定好,就一定不好。可以如一样不好,也可以像真。

假和真,不是两极互斥,而是二元互为补充


6.你方唱罢我登场:二元补衬


1.导论I P1 - 52:02



7.为什么人们倾向于贬低薛宝钗?

人们陷在套路的言情小说里,下意识追求一个完美的大结局,一旦不完美,就要找出替罪羊。


这就是倾向于直觉而非理性的读者


8.书中彩图,必定会有刻板印象的存在。

不应厚污古人(书中之人)。


9.甲戌本

庚辰本

程高本不仅加入了后40回,前80回也更改了两万字


10.贾府这个封闭的空间中,上上下下有上千人

若没有秩序,是不能有条有理、管理妥当的


【3-4】 女娲补天神话(红楼梦是如何运用神话的?

1.士不遇

通灵石,是被炼造却被弃的通灵石(非路边随处可见的石头)

2.只有人类会因为物体美丽而竞相追逐、争抢,抬高物体本身的价值。

即使美丽,只是表面。

3.秦可卿:情可轻

秦钟:情种(×)

暮鼓晨钟的钟(警醒之意)(✓)

4.自传式创作的动力多和忏悔式的迫切有关。但自传式创作,并不意味着贾宝玉就是曹雪芹本人。

5.被用的补天石,却没有了人格价值

道家:无用即为大用。畸于人侔于天

无用在个体里即是大用。但这种逍遥也是人才的浪费、功能的停摆。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读书人在失意的时候往往是道家,得意时是儒家。——人在失意时,为了不自我否定,总要找办法活下去

6.宝玉

丹可磨也,不可夺其朱:丹石即使磨成粉末,也依旧是红色的。

至贵者宝,至坚者玉

常用的解说是:宝是真我,玉是假我

但原来宝是世俗的价值观;却不是世俗的定义和欲望的体现,更不是假我,而是“至坚”,是石头的性质。

而这样的一块石头,因为有五彩的性质,从而落到地上后,被赋予了世俗的意义


回望被遗落的补天石和宝玉的精神思想,可以知道,补天石在被遗落后,个人价值没有得到认同,从而处在茫然无措的困顿之中。

宝玉由母入父,由自然到人权,他在父系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地位,他被排除在外


7.赤瑕:玉有病。

病是什么?没有被世俗分类进去,就是病吗?

身份认同:

泰勒:身份认同不是阶级、职业、社会角色等。这是外在赋予的。不是自己是谁的描述性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活着,使命是什么等

所以身份认同,是自我形象、自我投射、自我尊重等心理问题。


【5-6】娥皇女英 绛珠仙草神话

1.舜远征,其实是政治失败,不得不南巡


2.绛珠:血泪

情 = 【眼泪 = 死亡 】= 女性

古今中外的女性人物中,大多带着这样的理解


3.仙草,在西游记中是净化、不老不死,但在红楼梦中它是被给予、被灌溉的存在。

曹雪芹无意识的带着女性歧视的眼光,认为女性是柔弱的是被给予的。


4.水仙花、眼泪

眼泪为在意自己的人而流,黛玉在宝玉面前哭个不停,但妙语呛她时,她的做法却很成熟

可以推论,爱哭的人都比较自恋,因为自己在意自己,因为想要别人更在意自己


5.仙草仅修成女形:在作者意识形态中,女形是次等

只不过是草木之人:认为人是最高等,再不济也是金玉良缘

再回看甄士隐一家生女儿、林如海生黛玉当做男孩抚养聊以解忧

再回想古往今来小说中女性早已和眼泪、死亡绑定

原来红楼梦也并不是表达了正确的女性主义


【7-8】谶谣、诗谶

1.谶是增添文学性的方法,不要买椟还珠过度解释,强加寓意。

谶和预言是不同的。

2.金陵十二钗正、副、又副册是按照封建等级排的。

(红楼梦作者不仅有性别歧视,还有容貌歧视

3.为什么香菱无辜幼童承受不公、悲惨的命运?这个世界不是太奇怪了吗?

4.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

为什么被休?为什么妇人老了就成了鱼目?变的爱财?古代妇人“无才便是德”,没有知识来开发思想,怎么保持珍珠的本质?

香菱来到大观园,立刻就开始学诗。总算是不辜负女儿水做的本质

学知识是为了不被表象所蒙蔽

5.深层谈为什么女人会变成鱼眼睛

古代七出:(任犯一条即可休妻)

“七出者:

无子,一也;

淫佚,二也;(舞文弄墨也算)

不事舅姑,三也;

口舌,四也;

盗窃,五也;(有弹幕说从夫家拿东西回娘家也算)

妒忌,六也;

恶疾,七也。”

(真是泯灭人性,尽显父权社会的丑恶嘴脸)

6.晴雯

“心比天高”的真正含义:

自视甚高?心性高洁?(欧丽娟老师认为是第一种)

7.没有失去过的人,不懂珍惜

没有经历过“假”的人,不懂得“真”是什么
















【强烈推荐】欧丽娟老师的《红楼梦》讲说(全198讲)|不仅仅是红楼梦,更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