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伊朗的大学宿舍
第三次去伊朗,是通过留学的身份,一开始德黑兰大学的宿舍不收中国人,因为之前来留学的人素质普遍不高,中国人又喜欢热闹,抽烟打牌不讲卫生,很快学校就不愿意给中国人分配宿舍了,于是催生出一种新模式,那就是学校给你介绍位于德黑兰市中心的私人公寓,里面有学生,外地在德黑兰长期工作的德漂,我在那里住了三个月,其中发生过很多有趣的故事,有兴趣的大家可以看看我在起点上的文章,《我的日子叫胡扯》,在此不累述。那个公寓的居住条件一般,一个月一千块租金,我还好住的是两人间,同屋的大爷人也很好,但是上学很不方便,需要做BRT一个小时,且需要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后来随着北大外语系的学生来做交换生,他们先被安排在德黑兰大学学生宿舍的图书馆的地下室,慢慢地随着中国留学生的增加,学校开始重视这件事,之后便在学生宿舍区的一栋宿舍楼单独开辟出一层作为留学生的宿舍,租金一百美金一个月,还是需要坐BRT去学校,但是生活上就无比方便了。
伊朗的学生宿舍通常是公寓的配置,有独立的家具,二十四小时供电,热水,冬天有集中供暖,夏天采用中央的水空调,天然气和水电是随便用的,没有限制,电器就只有冰箱,有的大学还配备洗衣机和电视。我们这个宿舍除了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澡间,在每一层还有公用的卫生间和洗澡间。在一层配备有一个大的多媒体间,地面是地毯,墙上一个大电视,没事做的时候可以躺着看球,本地学生经常这么干,一层还有一个自习室,方便你在室友热闹的时候自己来学习。走廊的外面每一间寝室配备一个晾衣服的架子。



















我所在的宿舍只是德黑兰大学宿舍区其中的一个,他占地面积很大,基本上跟一个学校的面积一样,其实叫它学生生活区更贴切一点,里面不仅有食堂,还有各种商店,洗衣房,健身房,清真寺,复印店,理发店,干洗店,私人餐厅,图书馆,甚至还有烤饼店,其价格之优惠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首先说说食堂,伊朗的大学生幸福到什么程度,因为我们是外国人,所以我们吃饭的价格比当地学生高,每张餐券三万里亚尔,当时也就相当于两块钱左右,而当地学生更低,据说只要一块钱。而且伊朗学生还有几毛钱一顿的早饭供应,标准是这样的,早餐是牛奶,橄榄,鸡蛋,香肠。午餐和晚餐餐餐都有肉,除了日常的烤肉,烤鱼,甚至还有整只的炖鸡,大块的炖牛肉,虽然到了后期进一步调整了外国的房价,五万一顿,但是比起外面的饭店和自己做的成本,还是太划算了,每吨不单单有肉有鱼,还有奶酪,黄油,甜汤,橄榄,椰枣,酸奶饮料,都是,你拿什么去打饭,都是给你打的满满当当的,如果你还不够吃,还有免费的囊无限供应给你,这一点真的特别良心,遇到我喜欢吃的炖鸡和炖牛肉,我还经常打两份,放在冰箱里饿了当宵夜热着吃。食堂就在我所在宿舍的对面,下了楼就是,简直不要太方便。










再来说说其他设施,因为没有洗衣机,所以洗衣服只能在卫生间里手洗,后来我发现了洗衣房这宝贝,不是按件数算,而是按框,一大筐两块钱不到,一万里亚尔,一刷卡,给你手写个号码,告诉你几点来拿,齐活。然后到了时间你就可以拿着袋子把甩干的西服拎回去,然后晾在走廊的晾衣架上了。健身房也是免费的,但是中国人基本上不怎么去,跟一群伊朗大汉左右为“男”,温文尔雅的中国人还是挺排斥的,大家最常见的活动就是去宿舍区的小院子里逗逗喵星人,去什么都有的小商店里找朴实的老板唠唠嗑,顺便再买一堆零食来慰藉自己渐渐滋生的思乡之情 。
伊朗的牛奶特别便宜,果汁特别便宜,饮料也特别便宜,而且伊朗人除了喝红茶,其他情况下全部喝冰水,这就造就了满大街的净水器,不但有净水功能,还有制冷功能,炎热的夏天,伊朗的温度可以高达四十几度,一口冰水下去,整个人一个激灵。但是慢慢地中国人也适应了这种模式,再加上学生都特别懒,于是每天喝的水就被伊朗的各种牛奶,全脂,脱脂,还有零脂的,各种果啤,桃子,原味,菠萝,混合,还有苹果,葡萄的,虽然是无酒精的大麦汁,但是白葡萄和红葡萄的果啤楞是被我喝出一股子小时候特别流行的女士香槟的味道,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果汁也是玲琅满目,特别是伊朗盛产的石榴,樱桃,做成的果汁特别酸甜解腻,是配肉吃的佳品。
伊朗的节假日特别多,一旦到了这个时候,自己做饭还是不可避免的,好在我们慢慢的摸清了宿舍区周围的环境,那可真是得天独厚,人杰地灵。周围有大型的商超,超市对面还有个巴扎,从此买菜问题解决了,还有卖各种厨具和生活用品的。超市里的产品也是玲琅满目,大多数是伊朗本地产的,也有一部分德国货。逛超市不单单是购物,也是一种消遣活动。伊朗的物价比国内要低,一盒鸡翅的价格在十五元左右,里面有二十个,羊排两斤只要十几块钱,都是超市处理好的,回去就可以做。特别是甜品,巧克力,糖果,饼干,那简直是上个世纪国内的物价水平,而且特别好吃,造成的后果就是没吃去都要买一堆回来,不知不觉胖了几十斤。
宿舍周围的交通也很方便,有大型的BRT贯穿,还有地铁线路正在修,现在应该已经完工了。伊朗的公共交通真是一个奇迹,它肯定是亏钱的。因为它只认卡,有点类似一卡通,买一张卡充值,你就能做地铁和BRT,但是奇葩的是伊朗的刷卡系统不在公交车上,在站台上,但是站台上没有人监督,一台刷卡机在站台两头的进出口 完全没有阻挡装置,你刷不刷全靠自觉,小一点的站甚至连刷卡机都没有。后来政府好像发现了这个问题,开始派一些拿着机器的工作人员监督,但是如果你是外国人,或者没有一卡通,好么,工作人员非常遵守原则,坚决不收钱,最后你就只能被迫免费坐。地铁也是如此,只有入站刷卡有阻挡的机器,出站的时候一排刷卡机在墙上,前面没有任何阻挡,你爱刷不刷。如果不是伊朗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估计公交系统早撑不住了。
之前说过德黑兰大学有很多宿舍,分布市区各区域,学生要去上学当然也有校车接送,校车一样的非常豪迈,招手就停,完全不用检查学生卡什么的,只是它只在学生宿舍和德大停靠,想天天白坐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时候实在不想做饭了,也能出去吃,最近就是宿舍区里的小卖部,不但卖东西还卖饭,但是都是一些速食,三明治,披萨,所谓三明治就是用现成的法棍,法棍也是伊朗人日常主食一种,也算一种囊,切开,然后把汉堡肉,鸡肝,或者香肠用铁板煎熟,夹进去,放上酸黄瓜番茄,然后沙拉酱或者番茄酱自己随便拿。然后就是披萨,冷冻的,放到铁板或者微波炉上一加工,就好了,这些材料本来就是小卖部老板冰柜里的存货,稍微一加工再卖,省时省力,即赚了加工费,又促进了饮料甜点和其他商品的销售,波斯商人的精明可见一斑。一个披萨的价格和一分三明治的价格都不超过十块,虽然不健康,但是快捷便宜,是很多学生的不二之选。
宿舍周围也有很多饭店,大部分以传统的烤肉,西式快餐,羊肚汤馆为主,价格比较贵,吃一顿在十五万左右,也就是二十多块,我也去尝试过一些,但是味道一般,反而是在塔基丽释大巴扎里面有一家小店我觉得特别好吃,而且实惠,只要十二万就能吃一整套卡巴布还带上饮料。具体名字记不得了,位置在清真寺的后面和市场的交界处,在一个宽阔的楼梯下面,四周都是卖水烟用品的。
虽然饭店没有什么好的发现,但是发现一家特别好吃的甜点店,在宿舍后门广场的公交车站,穿过人行天桥,再向前走几步,路对过就是了,这家店不但精通伊朗传统糕点,西式甜点更是一绝,用料考究,价格实惠,泡芙一个十几块,一个多层的小蛋糕只需要三十块钱,在国内没有一百是下不来的,我们是不是放学回来,就要去买一盒解解馋,以至于回国后除了烤肉,就是对这甜点念念不忘,看上去不起眼,却带着一丝丝毫不做作的朴质的香甜,完全没有添加剂的妖艳,里面的奶油就像伊朗那蓝天上厚厚的白云,还有那云下又甜又苦的岁月总在心头浮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