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
教育,是每个时代的难题,家庭教育更是难题中的难题。
学校教育有专业人员研究如何去解决问题,教师上岗前要经过严格的岗位培训,唯独父母这个角色——没有人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位好家长。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从社会需要出发,能够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积极配合,促使儿童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但现实生活中,因家长所具有的教育观念、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不同,家庭教育的效果千差万别,家庭教育效果不是在每个家庭都能朝良性发展。关于家庭教育及家长教育的研究还很欠缺,期待更多的人投入这方面的研究。”——《新编教育学》(卢晓中主编)
家庭教育这个环节,还有许多需要补充的地方。大部分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的,但是如何去教育好他们,一直都是一个很模糊的事情,每一对父母都在探索。
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惨案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中:被训斥的17岁少年跳桥、被掌掴少年跳楼、教不会孩子做作业的妈妈跳河,等等等等。
做出这些事的原因在局外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这样的小事,长年累月地堆积起来,在每一个家庭中,就都变成了血淋淋的伤口,一碰,就会疼,有时候,会疼得要命。
这些案例应该在每个人心中敲响警钟,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这方面的问题,虽然很难,但总要解决。
父母一辈子等孩子的一句感谢,孩子一辈子等父母的一句道歉,双方都觉得自己没错,那究竟是哪里出错了?
老一辈的人从苦难中过来,在他们看来,养孩子,给口饭吃,不饿着不冻着就行了,能长大成人就行,做对了就是理所应当的,没做对就是一棍子一藤条的事。所以我们的父辈母辈,都是在“棍棒底下出孝子” 的观念中熏陶长大的。这样的育儿观,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环境了。
中国人讲究“谦虚”,小学时老师便教“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小孩子是夸不得的,一夸尾巴得翘上天去了,得打压,不能让孩子沾沾自喜——“打压式教育”,显然也让人诟病。
但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却是我们大部分的家长现在也依然在用的。这不应该,或许家庭教育也需要有指南,这指南也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
“我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如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请你多担待。”
但是,父母啊,基本上就是年幼的孩子的全世界,父母做得好,那孩子的世界便是充满色彩,如果父母做得不好,那孩子的世界便皆为黑白。“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针对目前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作为教育者,主导者的家长,在生孩子之前,就应该了解清楚,生一个孩子下来意味着什么,是为了什么。(如果你觉得这是一个负担,没有时间和金钱教育,生下来只会是一个累赘的话,我建议你要慎重,不要因为老一辈的人催生而生,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时要跟父母讲清楚,可以跟他们算一算生了孩子之后的花销或者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做决定的是你们自己,生下来的也是你们的孩子,承担结果的也是你们自己,要慎重。)
在孩子生下来后,应该主动去了解育儿知识,爸爸妈妈要承担起养育的责任。(希望以后没有丧偶式教育。)目前我知道的一些有关教育的资源就只有《父母课堂》这类杂志,而且订购数量还是挺少的,很多家长没有这种意识。
国家对教育这方面是重视的,但家庭教育这方面呢,相比于学校教育,就少得可怜。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很难做到同一的标准,也很难为每个家庭制定一个教育方针,但是我认为,可以在另外一些途径进行弥补。
比如,把教育纳入工作福利这一块,一年12个课时,一个月抽一天的一个小时出来,进行家庭教育专题的学习。这不是要推进终身学习嘛,请教育学院的一些专家去到相应的公司企业一些进行演讲,说不定还能开拓出一条新的产业链。
或者让居委会、社区进行家庭教育宣传,一个月来一场讲座,或者是线上讲座。但这种不是强制性的教育且要占用休闲时间开展的活动,可能群众的参与度不高,毕竟,工作已经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了,休息的时候,谁也不想动不是?但是生了孩子,就要有做好牺牲的准备。
国家可以设置一个官方的家庭教育网站,家长可以在那里提出自己的育儿问题,家长论坛可以互相沟通,并且有专业人士进行专业的解答。
这真真是一个难题,我提出的这些设想,基本上都很难实现,除了那个建网站的,但是,建了网站,效果会好吗?在现在的快节奏的生活下,工作回来,躺在沙发上,一刷就是一个晚上的短视频,一打就停不下来的游戏,还有时间去理这些吗?
还有那些底层的劳动者,工厂流水线12个小时,黑白班,可能工资不够一家人花还得在轮休的时候出去送外卖挣钱,这个世界啊,太残酷了。
但是困难总需要得到解决,希望此文能抛砖引玉,有人能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能够解决这一难题。
(p.s.封面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