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Jane Eyre
简爱,文学史上一个敢于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独立的女性人物,即使出身卑微、相貌平庸,成长的经历一波三折,但是最终抵达的是光明,平等、独立、自尊、自强凝聚而成的女权主义,洋溢在每个故事情节之中,交融着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在作者夏洛蒂细腻的刻画描写之下,这样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故事,成为了英国的文学坛上经典的传世之作。
随着书中主角简爱在盛夏时节中获得了自己真正的幸福,而我本人也十分有幸地在这个夏季里阅读完了这一本名作,受益匪浅。在怀揣着阅读完之后的比较激动的心情,在几天的学习以及从多方获取的信息下决定写一写我对于《简·爱》的浅度理解与介绍(本人并不是专业的文学工作者,所以能力有一定的上限,如有错误,可以指出,指出的问题我会听取的)

如果有了解过《简爱》的朋友,我相信一定会知道,这是一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作品,通读全文联系现实或许会发现,故事中的人物以及其他的环境氛围都与作者本人极为密切,在看到结局时或许还会感觉到,这像是已经处在幸福境界的简爱的自述过往,同时全书还是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的顺叙。
所以要了解《简爱》这一作品,要了解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平与其家庭环境是必要的。
作者介绍

夏洛蒂·勃朗特在1816年4月21日出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哈沃斯。其父为帕特里克·勃朗特,出生于爱尔兰,毕业于剑桥大学,最后成为了约克郡的一名牧师。其母为玛丽亚·布伦威尔,但不幸的是,其在夏洛蒂五岁时就因为癌症去世。同时,夏洛蒂还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在其母去世后过了三年,年仅八岁的夏洛蒂连同她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被父亲先后送进了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但是学校的环境格外恶劣,除了忍受饥饿与寒冷,还有繁重的宗教活动与粗暴的教养方式都在摧毁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在1825年,因为一场流行在学校的斑疹伤寒,使得全校的85个学生中病倒了45个,并且有的人患上了肺结核,其中就有夏洛蒂的两个姐姐——玛利亚和伊丽莎白,两个姐姐被先后送回了家,但都不幸去世,父亲只好把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接回家。
经过了一系列的不幸,父亲独自一人带着一群孩子过着清苦的生活,姐弟四人生活在哈沃斯这个与世隔绝的山村中,她们对于文学都有着很高的天赋,爱写爱画,能够自编自创,她们的父亲在她们的学习上提供了帮助,这后来诞生出了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在她们年幼时,应是常受到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影响,创作出了许多的幻想故事,但后来经过成长,同时因为自己之后艰辛的生活,最后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在1831年到1832年夏洛蒂被送进了一所名为罗赫德的寄宿学校中读书,在期间与其中的伍勒小姐交情很好,成为好友,但因为夏洛蒂自身与寄宿学校中的氛围同样不合,所以不完全是愉快的,随后在1835年到1838年又在这所寄宿学校中教书,之后在1839年又去做了家庭教师,但因为性格所带有的孤傲忍受不了孩子们的作弄所以辞去了工作,后来在1941年第二次做家庭教师,但同样失败。
在1942年为了获得办学资格,在其姨妈的资助下,去深度学习了法语,在埃热先生的帮助下,夏洛蒂与艾米莉学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此期间夏洛蒂爱上了她的教师埃热先生,因为其学识渊博,聪明过人,还有极具吸引力的男性气,而这一切为埃热夫人所察觉,夏洛蒂终止学业返回故乡。
勃朗特姐妹回到故乡后创立了学校,但在几个月之内没有一个人来报名,愿望破灭了。之后在1846年,姐妹三人用姨妈去世后留下的钱出版了一部诗集,即使卖出的寥寥无几,但是成功的出版激发了她们的斗志,姐妹三人开始创作小说,就在此后,夏洛蒂创作出了《教师》,连同妹妹们的《呼啸山庄》《艾格妮斯·格雷》一并送到出版社,但最终只有妹妹们的作品得到了印刷出版,夏洛蒂深受打击但却并没有退缩,最后创作出了《简·爱》,在1847年成功得到了出版,使得当时的英国文坛大为震惊。只不过当时受时代影响,三姐妹都是用了男性化的笔名,夏洛蒂使用了柯勒·贝尔。
但是,不幸接踵而至,在1848年,勃朗特一家中唯一的弟弟布朗威尔·勃朗特因为酗酒与吸毒而死,只留下了作为画家的他为姐姐们画下的画像,随后艾米莉因为在葬礼当天患上肺结核,身体日渐衰弱,也在同年离世,年仅30岁,1849年安妮也因肺结核离世,年仅29岁,夏洛蒂因悲痛将全身投入了写作,在1849年写出了《雪莉》,在1853年写出了《维莱特》,后来在伦敦认识了创作了《名利场》的萨克雷,为表示敬意夏洛蒂将《简·爱》第二版献给了萨克雷。
1852年,夏洛蒂父亲的助手尼古拉斯牧师向她求婚,夏洛蒂在1854年克服了父亲的阻止,与尼古拉斯牧师结了婚,但是厄运依然没有停止,在六个月之后,夏洛蒂因为受寒而卧病不起,最后在1855年3月31日离世,年仅39岁,还带走了未出世的婴儿,而夏洛蒂构思出的新作《爱玛》也仅仅写了两章。勃朗特一家至此只留下父亲一人,父亲帕特里克·勃朗特也于1861年离世。
勃朗特一家堪称命运多舛,但是这样的家庭却诞生出了三位著名的女作家,这与她们的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并不打算作一篇完全介绍作家的专栏,所以再过多的不再赘述,如果想要再深入了解勃朗特一家,在此推荐影片《隐于书后》和《勃朗特三姐妹》

当结束了对《简·爱》原作者的简单介绍后,那么就开始简述《简·爱》的全篇内容吧,本人所阅读的为吴钧燮老前辈的译本,所以部分翻译会按照我手中的译本来叙述。以下配图皆来自于2011年版《简·爱》的电影剧照(豆瓣截图)
剧情介绍
简爱出生在一个穷牧师家中,简爱的父亲是一个穷牧师,但其母亲家庭殷实,其母不顾家庭的反对嫁给了父亲,因后来简爱的父母因为斑疹伤寒相继离世,年幼的简爱被里德先生所收养,里德先生就是简爱母亲的哥哥,但在里德先生去世后,简爱就成为了在盖茨黑德府里不受待见的累赘,里德太太因为其丈夫的妹妹降低身份嫁了人,所以当简爱被里德先生带到盖茨黑德收养时,里德太太第一眼就对简爱产生了厌恶,讨厌那时的简爱只会在整夜里哼哼唧唧的哭,同时又因为里德先生相对于他自己的孩子来说,里德先生更疼爱简爱,在之后,里德太太总是对简爱具有强烈的偏见。
而到了简爱十岁的某一天,那时的简爱正在读着彪依克的《英国禽鸟史》,当简爱还正在沉寂在书中所描写的北极地带时,早餐门却响了起来,随着一声“烦闷小姐”,简爱迅速的拉上了窗帘将自己隐藏,这是约翰·里德的声音,盖茨黑德府的大少爷,比简爱大四岁。约翰在踏进简爱所在的房间只看到了空房,伊莉莎一眼就看到了简爱在窗帘后并告诉了约翰,简爱因为害怕所以自己走了出来,约翰为了教训简爱,对简爱不断地辱骂,并拿起了简爱刚读过的书砸向简爱的头部,简爱受了伤,在约翰揪住简爱的头发与肩头时,简爱顺势反抗,疼痛压制了畏惧,两人扭打在了一起,但随后被里德太太所制止,命令将简爱关入红房子,这个红房子就是里德先生九年前离世的房间,将简爱关到红房子后,盖茨黑德里德女仆锁上了门,简爱在这寒冷的屋子里思考着为什么自己会被如此对待,回想着约翰的蛮横,其姐妹的傲慢与其母亲的憎恨。在天色逐渐暗淡,简爱出现了闹鬼的错觉,乞求着门可以打开,路过的女仆打开了门,但里德太太依然认为这是简爱撒谎的把戏,又重新将简爱关入红房子,即使乞求也毫无用处,简爱在此后晕厥。

简爱醒来后处在育儿房,在与唯一对她比较有好的女仆蓓茜交谈过后的第二天,药剂师劳埃德先生来到了简爱身旁,简爱谈述了自己昨天的遭遇并接受了将自己送到学校去的建议,但关于学校的事情拖了很久的都没有消息,在此期间简爱更加受到了里德太太的厌恶,限制其日常活动并在简爱反抗里德太太时,受到了里德太太的耳光。在之后一个名为勃洛克赫斯特的人,他想要将简爱送到他的洛伍德学校,里德太太对其灌输简爱撒谎成性,在勃洛克赫斯特先生走后,简爱对里德太太反驳,大声地呵斥了里德太太对自己错误的看法,简爱头一次尝到了报复的滋味,其如同美酒一般令人陶醉,但事后,简爱又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想对里德太太道歉,但简爱想到里德太太的态度之轻蔑就放弃了念头。在一月十九日的早晨,在蓓茜的送别下,简爱踏上马车,离开了盖茨黑德,独自前往五十英里远外的洛伍德学校。
到了洛伍德之后,洛伍德正准备晚餐,简爱因为自己疲乏没有进食。在第二天天还没亮,因为正处在冬天,所以洛伍德异常寒冷,米勒小姐在引导读了几章的《圣经》后进入了早饭时间,但是早饭的粥又煮糊了,谁都厌恶这顿早饭所以没人吃得下去,在课间,每个人都在痛骂这顿糟糕的早饭,在之后,洛伍德的学监-玛利亚·谭波尔小姐在上完课的十二点钟,为弥补早饭,准备了一顿面包和干酪作为点心,以后简爱和其他学生被叫到了花园,因为天气恶劣,室外活动对于那些身体瘦弱的女生无法忍受,之后简爱在花园里看到了不远处有一个姑娘正在看着书,简爱问了她一系列关于洛伍德的问题,在之后到了吃饭时间,依然是臭肥肉和烂土豆乱炖而出的饭菜。在饭后的一整个下午,简爱看到了自己看到的那个遇到的看书的女孩正在被斯凯丘小姐罚站,但令简爱诧异的是,她没有痛苦的神情,没有脸红和哭泣,在正常的下午饭后,简爱过完了在洛伍德的第一天。在第二天,简爱依然见到了那个女孩正在被斯凯丘小姐辱骂,并从其口中得知了这个女孩姓为彭斯,之后简爱去主动找彭斯聊天,得知了她的全名为海伦·彭斯,简爱询问海伦为什么不对斯凯丘小姐感到厌恶,海伦只是回答,如果反抗只会被开除出校而且这里面本身就带有自己意义上的问题,所谓的缺乏条理,很少保持整洁,这一切与斯凯丘小姐背道而驰所以会受到责骂,并且简爱向海伦倾诉了自己所受的苦,但海伦的回答所表现的思想与自己不合,所以之后海伦陷入沉思,不愿与简爱继续说下去,之后海伦听到了班长的命名,毫不耽误的服从了命令离开了。在简爱生活的第一个季度里生活的异常艰苦,因为正处在寒冬时分,没有长靴和手套,四肢被冻得麻木并且在午饭时还受到了三个勒索者,本来提供的食物就少,简爱只能够含泪吃下那剩下的食物。在一天下午,勃洛克赫斯特先生来到了洛伍德,勃洛克赫斯特先生不关注学校的具体情况,空谈吃苦与忍耐与精神的熏陶,在看到一名教师有着自然卷发的后,又说其不能够顺其自然,要讲究朴素,要将长头发全剪掉,勃洛克赫斯特先生要求穿着规矩,不考究衣服,不结辫,认为其全为虚荣心作祟,但是随之而来的勃洛克赫斯特先生的太太和两位勃洛克赫斯特小姐却身着华丽,全身都是奢侈品,还有一头假发。在一旁偷听其谈话的简爱因为打碎了石板而被发现,勃洛克赫斯特先生将简爱放到了长凳子上,对所有人说简爱就如同魔鬼一般,是一个撒谎者,是欺骗了她恩人里德太太的罪人,是忘恩负义之徒,要求简爱在长凳上站半个小时。

在天色昏暗了下来的时候,简爱才从凳子上走下,没有海伦在,只有简爱一人无法自制住眼泪,曾打算在洛伍德做个好孩子,博得好感,得到尊重,在当天早上,博得了米勒小姐和谭波尔小姐的赞许,在两个月内在法文与绘画上有了进步,得到了平等与尊重,但是这时的简爱却被打倒被践踏,简爱在死心时,海伦送来了点心,海伦安慰了简爱,解释了勃洛克赫斯特先生实际上一直不受大家欢迎,之后海伦将简爱带到了谭波尔小姐那里,在谭波尔小姐的和蔼的安慰下,简爱坦白了所有的一切,坦明了自己跟里德的恩怨,最后在谭波尔小姐的帮助下,简爱洗脱了这长久背负的罪名,简爱也终于得到了一顿像样的美餐,教师们和同学们都为简爱感到高兴。
但是,幸福却没有停留太久,在即将迎来五月的暮春之时,洛伍德却发生了时疫,斑疹伤寒将洛伍德里的八十名姑娘,病倒了四十五个,一时间,校园里充满了阴郁与死亡,这与五月明媚的春光格格不入,在此时,简爱想要了解海伦的消息,但是得到的消息是,海伦得了肺病,不久就会离开人世,简爱为了在最后陪伴海伦,悄悄地到了海伦的病房,简爱睡在了海伦的身旁,在相聊了后相互道别晚安,在简爱醒来时,已是白天,简爱正处在护士的怀里,因为事物繁重,简爱没有被责备,在之后,简爱才得知,是谭波尔小姐在清早回到房间时,看到了简爱正紧贴着海伦,简爱睡着了,但海伦已经死去。


在这场斑疹伤寒带来的浩劫结束后,学校立马被公众曝光出,洛伍德一直在用臭水和烂食物作为孩子们的饮食,学生都穿着粗劣的衣服,这使得勃洛克赫斯特先生大失脸面,之后在几位富有的善人捐款后,学校有了新的改善,学校的管理也不再是勃洛克赫斯特先生特立独行,简爱后续在洛伍德里当了6年的学生和2年的教师在此期间,对自己很好的谭波尔小姐也远嫁到其他的地方,简爱剩下的,只有谭波尔小姐教给自己的才能。但简爱不满足于现状,简爱将自己的信息刊登到先驱报上,之后受到了一个来自桑菲尔德,名为费尔法克斯的太太的邀请,在得到了洛伍德的同意后,简爱准备前往桑菲尔德,在出发前,原本在盖茨黑德府当用人的蓓茜来看望简爱,简爱得知了蓓茜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蓓茜告诉了有一位姓爱的先生来过盖茨黑德询问简爱的情况,但是未得到答案,失望地前往了马德拉,在之后,简爱与蓓茜分道扬镳。
在简爱来到了桑菲尔德,就直接遇到了费尔法克斯太太,但事实上费尔法克斯太太只是一个老用人,邀请简爱来,是想请简爱教导瓦伦·阿黛尔,也同时知道了桑菲尔德庄园的主人名为罗切斯特,简爱也时常在桑菲尔德府里听到怪声,费尔法克斯太太对简爱说,那也许是格雷斯·普尔,一个用人。在一天,简爱帮助太太去干草村送信,在路途上,简爱遇到了有人在骑马的过程中从马上摔了下来,简爱上前帮助,坠马的人询问了简爱要去哪里,来自哪里,简爱都一一回答,在简爱的帮助下,将这个人送上了马,使得其可以离开。

在简爱送完了信回到了桑菲尔德后,简爱获知了那个坠马的人就是罗切斯特,在与罗切斯特的交谈中,简爱说出了,自己的才艺技能与在洛伍德学习的8年,两个人交流的非常的久。在后来有一天下午,罗切斯特告诉简爱,这个被简爱所教导的小女孩阿黛尔,是法国演员塞莉娜·瓦伦的女儿,并且自己与她有一段感情失败,塞莉娜只是对罗切斯特身家感兴趣,对其并不是真正的爱,而最后塞莉娜就与一名有着子爵爵位的没头脑恶少在一起了,对罗切斯特的评价有了一个巨大的转变。而在晚上,简爱突然发现罗切斯特先生的床上发生了火灾,简爱灭掉了火,唤醒了罗切斯特,救下了罗切斯特的性命,这一次的火,罗切斯特将纵火者安在了普尔小姐的头上,引导简爱去相信。
在之后,桑菲尔德府上,迎来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在府上一个个华丽的贵族们都来到了桑菲尔德,而罗切斯特与布兰奇·英格拉姆小姐同时登台演出,台下了所有人都认为,罗切斯特与英格拉姆小姐是决定结婚的一对新人,而在一旁的简爱看得出,罗切斯特与英格拉姆小姐之间不存在爱情,在前面简爱与罗切斯特的交流中,简爱认为,罗切斯特是不可能会迷恋英格拉姆小姐的,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是完全不一样,英格拉姆小姐即使外形很美丽,但是她天性浅薄,头脑贫乏,罗切斯特是清醒的,是有戒备的。在某一天,罗切斯特要外出很晚才能回来,而在之后,来了一名名为梅森的客人,自称为老友。在这一天的舞会上,来了一名吉普赛人,她要求给在场的人算命,在其一系列的要求下,舞会里的人让这位吉普赛人去到了书房,吉普赛人只叫到了三次人前往书房,第次只叫了英格拉姆小姐,在其出来时,是满脸气冲冲的,而第二次,是玛丽·英格拉姆与埃米·埃希敦和路易莎·埃希敦,在其出来是,是满脸欢笑,而第三次,只叫了简爱一人,这个吉普赛人询问了简爱对于自己内心的看法,对舞会的人看法等等问题,甚至说出了英格拉姆小姐事实上并不是真正的爱罗切斯特,两人的婚姻是不成立的,在之后,吉普赛人摘下伪装,其实这个吉普赛人罗切斯特假扮的。
但是在这后来,简爱提到了名为梅森的陌生人,罗切斯特情绪激动,告诉简爱让梅森到书房里来,告诉梅森自己已经回来了,让简爱守在门外。在这一天的晚上,整个桑菲尔德发出了激烈的搏斗声和呼救声,在平抚了客人们的情绪后,罗切斯特单独叫简爱出来到了一个小屋子里,简爱在那里听到了那个熟悉的笑声,简爱看到了屋子里梅森的半边袖子和一条胳膊全浸在鲜血里,身体上布满牙印,罗切斯特在清晨叫到了医生,并将梅森送出了桑菲尔德。
在之后的某一天里,蓓茜的丈夫罗伯特来到了桑菲尔德,告诉简爱,约翰·里德死在了伦敦的住所里,约翰·里德的生活十分的放荡,成为了一个无赖,一次又一次的陷入债务危机,陷入牢狱,在此约三个星期前来到了盖茨黑德要求里德太太将一切都给他,但是太太拒绝了,因为自己已经撑不住约翰再挥霍,之后推测约翰是自杀身亡,但具体是什么并不明确,之后里德太太得了中风想要见一见简爱。简爱就向罗切斯特请了假前往了一百英里外的盖茨黑德府,当简爱回到盖茨黑德,一切的装潢都与当初简爱八年前离开的样子一样,在此里德太太向简爱说到,自己一直以来讨厌简爱,对简爱讨厌至极,但是一直以来都对简爱怀有两件愧疚的事情,第一就是没有遵守里德先生的话,没有将简爱抚养到大,第二件就是在三年前,简爱的亲戚来到了盖茨黑德,但里德太太谎称简爱已死,说出这句话的原因在于里德太太一直讨厌简爱的强调,讨厌简爱的态度,讨厌她的怒目而视,但是在虐待简爱后,简爱突然发作,里德太太觉得害怕,就如同是曾打过动物那样盯着她,她觉得简爱的脾气简直是坏极了,但是一直不解为什么在简爱九年里不管如何的对待,都能一声不吭的忍耐,而到了第十年却火气十足的全部爆发出来。在里德太太说完了之后,在当夜的十二点钟,里德太太去世了。简爱在曾经不愿叫里德太太一声舅妈,而在这一次谈话中,简爱直接叫里德太太为舅妈。在此期间与其两个女儿,乔治娜和伊丽莎终于有了良好的沟通。之后与两人永别后回到了桑菲尔德。
在回来后的某一天,简爱走在石子路上,罗切斯特叫住了简爱,告诉简爱自己要跟英格拉姆小姐订婚,而自己会跟简爱永远分离,这时简爱的内心是悲与喜交加的,在这时,简爱在罗切斯特的提问中,承认了自己是爱着罗切斯特的,如果一定要离开,那么就是痛苦与害怕,简爱是理智的,如果硬要简爱走的话,那么就一定要走。简爱说到,她在英格拉姆小姐的身上看到了一定要这样不可,因为罗切斯特是一定会有新娘的,简爱要走,但罗切斯特要求留下,在这里,简爱说出了那句最著名的话:“我跟你说,我非走不可!”我有点发火了似的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个机器人?------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受得了别人把我仅有的一小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仅有的一滴活命水从我的杯子里泼掉吗?你以为,就应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既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曾赋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仿佛我们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的眼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罗切斯特在此时重复了简爱的最后一句话并拥抱了简爱并吻了她,罗切斯特也坦白了自己事实上是想要让简爱来做自己的妻子,自己对英格拉姆小姐完全没有感情。

随后因为天气原因,简爱与罗切斯特回到了住处。
第二天罗切斯特将自己与简爱的关系全部告诉了费尔法克斯太太,太太感到吃惊并向简爱确认,提醒简爱要谨慎。
成婚前的一个月过去了,在这一天,罗切斯特很久没有回来,简爱感到担心,但索性,在简爱走出桑菲尔德没有多久时就看到了罗切斯特回来了。但在这一天,简爱对罗切斯特说到,在午夜,有一个如同鬼魂一般的女人在窗帘外盯着她,并且毁掉了面纱,简爱认为这不是格雷斯·普尔,罗切斯特向她解释到,这一定是格雷斯·普尔,不必去想。
到了婚礼的这一天,婚礼举行的并不盛大,在伍德牧师即将宣誓时,一位不速之客来到了婚礼现场,告诉牧师,婚礼存在障碍,不能举行,但罗切斯特只是说继续进行,但实际婚礼已经停止,这位不速之客是一位律师,他宣布罗切斯特在15年前娶了梅森先生的姐姐-伯莎·梅森,罗切斯特还有一个活着的妻子,罗切斯特在一时愤怒下带领着所有人去到了伯莎·梅森的所在处。

在目睹了一切后的简爱感到自己的生活突然陷入了一片黯淡,曾经是一个满腔热情的女人,现在却是孤独的,罗切斯特在之后完全坦白到,事实上是当初罗切斯特的父亲为了把财产全部留给哥哥,而在其父亲了解下,给了梅森老先生那里知道要给其女儿一笔三万英镑的财产,罗切斯特的父亲盯准了目标,父亲与哥哥为了那三万英镑出卖了罗切斯特,将其伯莎许配给了罗切斯特,但是罗切斯特一直都没有了解过她,亲戚和情敌都在不断对罗切斯特施压,在结婚后,罗切斯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伯莎的脾气庸俗又猥琐还狭隘,十分地蛮横无理,之后医生宣告了伯莎·梅森已经疯了,每天罗切斯特都听着咒骂声与喊叫声,罗切斯特出于人道,将其带到了桑菲尔德关进了第三层,出高价雇佣格雷斯·普尔照顾伯莎·梅森。而之前桑菲尔德出现的古怪的事情,都是伯莎·梅森所做的,差点烧死罗切斯特,袭击梅森先生,恐吓简爱。并且罗切斯特坦白了自己的之后的情史都是失败告终,只有在那一次的坠马,才注意到了简爱,之后简爱一系列的举动才感动了他,简爱一方面原谅了罗切斯特,但是另一方面不想成为罗切斯特的情妇而留在他身边。理智告诉简爱,一定得走,之后在一天的早晨,简爱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离开了桑菲尔德。

在离开桑菲尔德后,简爱开始了流浪,因为在上马车时丢失了包裹,如此一来,简爱真的是一贫如洗,简爱漫无目的的在流浪,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求得职业,简爱在第一天就睡在野外的岩口,在之后因为在饥寒交迫所带来的极度乏力下,朝着又光亮的一户人家走去,再请求帮助无果后,倒在了门口,这时来了一名男士,他将简爱带进了屋子,给了面包和牛奶给简爱,在简爱恢复过了后,简爱知道了这名男士名为圣约翰,是一名传教士,也知道了这里名为荒原庄沼泽居,这个屋子还住着他的两个妹妹黛安娜和玛丽,他们都姓里弗斯,圣约翰是他受洗的名字,还有一位女仆,名为汉娜,他们一家能聚在这里是因为他们的父亲在三个礼拜前去世。这一家收留了简爱。简爱想要让圣约翰为自己找一份工作,最后只寻得了一份可以教导乡村孩子的教师的工作,在此时,黛安娜和玛丽都已离开沼泽居,不过简爱终于有了一个家可以待着,这令原本流浪在外的简爱欢喜不已。在后来,圣约翰收到了一份信件,这封信件是勃里格斯寄来的,在这封信里,要将约翰·爱的两万英镑全部由简爱继承,同时因为简爱出走,圣约翰也通过一些通报了解了一些简爱的经历。这时,圣约翰才意识到,并告诉简爱,自己是简爱的表哥,受洗时的全名为圣约翰·爱·里弗斯,而他的两个妹妹就是简爱的表姐,简爱在这时收获了三位亲人,在简爱的意愿和多方的协作下,两万英镑被分给了四个人。

不过在其中,圣约翰原本是爱着美丽的罗莎蒙德·奥利佛小姐,但是圣约翰想要去印度传教,所以就拒绝了奥利佛小姐。在之后,圣约翰请求简爱与他一同学习印度斯坦语,为了圣约翰传教的神圣的事业,圣约翰想要简爱做他的妻子,因为圣约翰认为简爱适合做一个传教士的妻子,是因为简爱总是能够做到他的苛刻要求,但是简爱并不答应,因为简爱认为这更像是一种奴役,即使心灵自由,但是躯体是会被严重舒服的,这会是一种古怪的爱,因为其本身就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工作,所以简爱拒绝圣约翰。因为在这期间简爱似乎听到了罗切斯特的呼唤,同时简爱对罗切斯特仍然抱有爱意。所以简爱带着怯生生的喜悦回到了桑菲尔德,但这一切并不如简爱所想的那样,简爱只看到了已经成为一堆焦黑的废墟的桑菲尔德。事情其实早就有过预示,还在沼泽居的时候,简爱就对桑菲尔德寄过信,在开始还有回信,但在此之后,就渺无音讯。

后来在客栈里的老板那里才了解到在去年的秋天,半夜里桑菲尔德起了一场大火,放火者就是伯莎·梅森,而罗切斯特有着男人的勇敢和坚强,在大火中,罗切斯特把用人们全部叫醒亲自扶他们下楼,但伯莎·梅森却到了屋顶,罗切斯特打算去救下伯莎·梅森,但是伯莎··梅森跳了下去,当场死亡,死状凄惨。而罗切斯特也在火灾中失去了一条手臂,一颗眼球也被砸出,另一个眼睛也发了炎,双目失明。桑菲尔德已经无法住人了,只有剩下的芬丁庄园可供居住,而简爱前往了芬丁庄园,在这里简爱与罗切斯特再会。(之后的这一段十分地具有美感,但因为本人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概括,故所以献上原文。)














故事的结局是光明敞亮的,简爱与罗切斯特结了婚,幸福最终也降临在了身边,他们不事声张的结了婚,到场的除了这两人外,只有牧师和教堂执事,这时的芬丁庄园也充满了生气,玛丽在厨房做饭,约翰在擦拭餐刀,像是为庆祝光明的新生,而罗切斯特的手臂虽然无法恢复,但是罗切斯特的一只眼睛最终得到了诊治,获得了恢复,在这期间,简爱做着罗切斯特的眼睛,做着他失去的右臂,两人相互交谈,相互信赖,相互陪伴。
简爱的两位表姐——戴安娜与玛丽,也都结了婚,黛安娜成为了海军上校的太太,玛丽成为了一位教师的太太,他们都彼此相爱,他们的生活也都很幸福。
小女孩阿黛尔也送去了集体的学校,学校良好的教育也改变了这个小女孩曾经的缺陷,在毕业之时,她成为了一个热心、讨人喜欢、有主见的女孩。
至于简爱的表哥圣约翰,他一人离开了英国,去了印度完成他自己所选择的路,圣约翰没有结婚,也不会结婚,明净的头脑、无畏的心灵、可靠的希望,这使得他一人足以完成工作,最终,在圣约翰的宣告语结束后,《简·爱》的故事以圆满幸福的结局结束。
这样所有人都能幸福快乐的结局可真是太好了。



这长达45万字的故事叙述了简爱的一生,从小时候受到家庭虐待,在慈善学校里面经过磨砺和好友海伦的影响成为了性格勇敢的少女,在长大后,又品味到了爱情,懂得了怎样寻求真正的爱情,即使意外变故的发生使得简爱出走流浪险些丧命,但是最终依然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在面对这样的故事,我从三个地方(知乎、百度百科、吴钧燮老前辈的译本前言)得到了两种很有趣也很有用的解构思路,第一为格林兄弟的《灰姑娘》,第二为但丁的《神曲》。
将简爱的故事剧情进行压缩,就会感觉到这与灰姑娘比较相似,灰姑娘中的女主角是与简爱类似的角色,出身卑微,从小因为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而备受受尽欺凌虐待,但灰姑娘有心,简爱也有心,她们都能够去追寻幸福与快乐,过程中,灰姑娘有她一直照顾作伴的鸟朋友帮助她,简爱也有一直追寻她的亲人的帮助,即使在她们成长的经历中都有着不幸的变故,但她们最终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抵达了现世的乐园,这是值得的。
就我自己而言,《简·爱》的结构与主题确实与《神曲》有相似的地方,在面对西方的文学时,我本人确实有种传承的感觉。众所周知,《神曲》的叙事结构是三部分,即为地狱——炼狱——天国,它们分别象征的是绝望的境界、希望的境界、幸福的境界,同时,《神曲》的核心主题是“人”,是为探讨人的救赎,寻求人类的得救之道,现阶段自我感觉将此主题发挥的最好的就是——《肖申克的救赎》,救赎之中包含人的爱,爱的类别有很多,但对于简爱,我将其归到男女情爱。世俗的爱升华为神圣的爱,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的爱,就是一种超出世俗的爱,倡导心与心的结合,是合理的爱,同时西方文学的救赎即为使事物合一,合一正是救赎的目的,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合一,也正是救赎的目的,救赎的条件——希望与坚持,在简爱之中也有很多相应的体现。简爱在盖茨黑德府与洛伍德孤儿院经历的十几年地狱般的生活,简爱被小小的环境所困,遭受排挤,经历到了地狱的烤炙,同时还经历了人生方向上的迷茫,之后在桑菲尔德府中前期的剧情中品尝到了爱情以及之后桑菲尔德府中后期的剧情和沼泽居得到了磨砺,简爱就如同在炼狱山中净化了自我,最终外力的介入,一笔遗产以及简爱与罗切斯特再度相逢完全吐露心声,如同伊甸园里的河水,使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幸福的爱最终降临在了简爱的身边,这就是幸福的境界——这充满了世间最空灵现象的天国,光芒照耀在每一位幸福的灵魂的身上。
在《简·爱》的故事里,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比如使用了环境一部好一部分坏这样格格不入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其主要运用在了发生时疫的洛伍德和已被烧毁的桑菲尔德,前者是运用洛伍德外的明媚春光与洛伍德内充满死亡的气息形成对比,后者是在已成为废墟的桑菲尔德上却有着春天孕育出来的植物,同样形成对比。
同时作者运用了一些神话传说与历史典故。借由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圣经》与《希腊神话》里的人物与事件,添加到角色的对话之中去,这给予了作品经典性。
还有其他的,诸如梦境与幻觉这样隐喻的描写。这两种写法具体用在了真相还未被揭开前的桑菲尔德和红房子,那时的桑菲尔德总有一些奇怪的事情,以此来铺垫伯莎·梅森的出场,夏洛蒂就是用这种方法,营造出来了一种哥特风,红房子也是因为简爱所产生的幻觉写出了这种哥特式气氛,红房子中的词语描写:舅舅死后、分外凄冷、肃穆这都渲染了一种恐怖的感觉,自此也可引起读者对年幼的简爱的同情。
在故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心理描写与人物对话,主要集中在与桑菲尔德有关的篇章,比如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夏洛蒂都写的很细致,这是影视化和歌剧所无法表现出的文字的细腻,同时如果没有用心的去体会,或许会感到一切都十分的突然与无法接受,在正经的文学欣赏里,这是很悲哀和可惜的,还有简爱在面对罗切斯特与英格拉姆小姐同台演出时内心强烈的活动,这一段开始则突出了一个矛盾的心理,关于这一段的心理描写很佳,可供学习,以及在沼泽居时也有体现对罗切斯特的怀念,这都使得后来简爱返回桑菲尔德显得并不唐突。
同时故事中还隐匿着许多的铺垫
故事在前章就提到了简爱的亲戚,之后在第十章里在简爱即将离开洛伍德时蓓茜来到了简爱的身边,告诉简爱,有一位先生在三年前来到了盖茨黑德寻找简爱,想要收养简爱为养女,但里德太太谎称简爱已死,所以失望离去,在第二十一章从里德太太那里得知简爱是那位先生的侄女,名为约翰·爱,在第三十章沼泽居内,简爱得知了圣约翰有一个名为约翰的舅舅去世,在第三十三章,圣约翰收到了一封给简爱的信,通过这一切,引出了圣约翰其实是简爱的表哥,并且在临近结局时,一直寻找简爱的亲人约翰·爱在去世时给了简爱两万英镑的巨款,在全文的情感方面,这是少有的亲情元素。
还有就是简爱在桑菲尔德府一直遇到那一阵阵奇怪的事情,古怪的格雷斯·普尔,罗切斯特一直像是在隐瞒什么,神秘的梅森与他在小屋子里的受伤,夜晚神秘的火灾,还有那夜晚诡异的笑声和恐怖的脸,最后这一切才在婚礼被阻止后,罗切斯特亲自带领众人揭开真相才恍然大悟。
故事还设计了一场奇妙的相遇,即为罗切斯特的坠马,为什么罗切斯特能够在这段时间里爱上简爱,不止是那些心与心的对话,还因为罗切斯特也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坠马在第十二章,而罗切斯特坦白一切在二十七章。这中间的章节有着一层又一层的迷雾。
但是作者的笔法有时也不太过于矫揉造作,夏洛蒂重在一个结合人物情感上的感受,而不过度的去使用环境做陪衬,比如简爱在洛伍德时与海伦·彭斯之间的友情以及海伦离世时都只用了很清淡的描写,如果去细细的品读海伦·彭斯这一角色所带有的悲剧性,体会海伦的无奈与悲惨身世还有她所吐露出的话语所附带的人物情感,就显得十分具有感染力,这种对于人物离去的描写真的少见,以及在简爱离开桑菲尔德时,都没有表露出多愁善感,相比于前面,对简爱的心理描写减少了,并更加集中在了其他方面,更加集中写简爱流浪的经历,这表现了简爱有着自尊自强的天性。
就如同先前所说,简爱的人物原型很明显就来源于作者本人,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念,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有着相似的人格,所以我们就可以从作者了解简爱,从简爱了解作者。剧中的人物也有许多是简爱身边人物的缩影,海伦·彭斯就是夏洛蒂死去的姐姐玛利亚的缩影,谭波尔小姐就是伍勒小姐的缩影,罗切斯特的塑造就像是简爱对埃热先生的描写。艺术来源于生活,《简·爱》毫无疑问就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这其中同时还包含着浪漫主义的色彩,这得益于作者在其中运用的环境描写,这一切或许都受到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影响。
《简·爱》成功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对其人物塑造的深刻。
简·爱:这一篇长达45万字的作品都集中的塑造了简爱这一形象,即使简爱出身低微,一直以来居人篱下,没有惊世骇俗的才艺与外貌,但是简爱有着崇高的灵魂,灵魂依然在勇敢的活着,面对外来的风雨,简爱如同一棵小草一样任凭风吹雨打,但仍然勇于反抗,即使卑微也敢于追求爱情:“我知道我穷,我不好看,但我也有权利爱人”。即使简爱懂得钱的价值,但她并不过分地看重钱财,更关注真切的爱意,她是难得的能够在书中给现实中的人提供亮光的人,简爱对自己有着很深的把握,对事物有着很理性的认识,即使自己有着其他的念头,但最后做出的选择都是理智且正确的。简爱这一人物标立了不同于当时英国社会的普遍所认为的女性,她表现着自尊自重自立与自强,对着生活有着美好的把握与追求,是追求自由、勇于反抗、善良、一往情深、敏感的女性形象。
爱德华·费尔法克斯·罗切斯特:罗切斯特是桑菲尔德的庄园主,罗切斯特面貌不俊,但是身体很强健,拥有着财富。在曾经其被父亲与哥哥欺骗,被骗娶了伯莎·梅森这一个与他格格不入的女人,罗切斯特从此陷入苦寂,罗切斯特为追求更好的生活,但在之后罗切斯特屡遭背叛,频频收获失败的爱情,在之后决定平静生活,罗切斯特的脾气较为古怪,喜怒无常,但罗切斯特有着十足的男子气概,纵使有欺骗简爱的行为,但之后会亲自承认并解释了错误,敢作敢当,同时又勇敢刚毅还善良,也有着责任心,在充满危险的火场里,第一时间不是去逃跑,而是去救助他人,救助那些仆人和曾经不断折磨他的妻子伯莎。罗切斯特也与简爱很相似,他们都有着独立的人格,对贫富不屑一顾,同时罗切斯特多少也带有悲剧性,是一个被封印在固定的家庭教条中的人物,而在故事中的他,最终也打破了这种教条的束缚。
圣约翰·爱·里弗斯:圣约翰的形象一直在其中有些格格不入,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争议,一方认为其是只一个贯彻大男子主义的伪君子,野心勃勃,还认为他是一个禁欲主义者,是一个伪善的人物,但还有另外一方说圣约翰是坚定、精力充沛、真诚地为他的同类辛勤工作,是一个完美的圣者,这一点上作者夏洛蒂在书中对圣约翰也有些许的称赞。这一切争议都似乎都源自于圣约翰是一个关于宗教的人物,就我自己所了解到的有关专业的文学工作者的文章里有提到,圣约翰这一人物形象的扭曲来源自于一种名为“文化误读”的现象,毕竟对于英国而言,我们是外国,对于西方而言,我们是东方,所以会有这种现象的存在。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圣约翰对简爱的求婚,只是为了简爱能给自己工作上带来帮助,圣约翰对简爱并不是真实的爱,只是为了工作。事实上,关于我自己的感觉,我总感觉圣约翰虽然一些提出的条件和要求比较苛刻无理,但是脾气还是比较好的,相对来说还是属于大度一点的。
海伦·彭斯:海伦·彭斯即使在文中着墨的并不多,但是对简爱有着一定的影响,对海伦的体现全部都体现在洛伍德内,洛伍德是现实中残酷社会的一种映照,而海伦就是其中的受害者,洛伍德在不断地摧残着海伦,但是海伦却一直是逆来顺受的态度,其实这一点细想其实很容易悟到,结合书中的文本不难看出,海伦事实上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与简爱不同的是,海伦更倾向于是改变自己从而去影响他人行善,只能说这种想法本身是很好吧,这一点上与简爱有着强烈的对比。海伦没有什么退路可言,海伦的理智告诉了她,反抗是无用的,反抗只会被勃洛克赫斯特先生认为是坏孩子而被开除出洛伍德,海伦自幼母亲也去世,父亲也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对海伦·彭斯没有关心,海伦所拥有的,只有她那虔诚的信仰、内心的真善美还有那外界所给予她的知识和谭波尔小姐的关怀,海伦相信着有天堂的存在,生命的终结对海伦或许是一种解脱,这种如同“圣人”一般的思想和外界恶劣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造就了海伦这一人物明显的悲剧性。(题外话,很多版本的海伦的扮演者真的很美,对我自己而言尤其是2011年版的海伦,果然还是美丽的心灵最配美丽的外表。相比于简爱,我更喜欢海伦。)
当然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角色可以解读,比如约翰·里德,勃洛克赫斯特先生这样的恶人和伪善人,还有蓓茜,谭波尔小姐,阿黛尔等等对简爱比较友好的人,还有像里德太太和伯莎·梅森那样可怜但又可恶的人,里德太太事实上是一个很矛盾难以理解的人物,伯莎·梅森也算是那时社会下的一个悲剧,所以在《简·爱》中有着相当多的人物可供分析与学习,每一个角色都会有他们专有的含义,在写作时作者都给她们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在内。因为自身水平有限和专栏限制,所以在此不对其他的角色进行更深度的挖掘,如果真的要全部写出,那么每一个角色都或许有他们的论文集。有兴趣当然可以尝试。
《简·爱》还有一个相当成功的点,就是在《简·爱》中出现了当时英国并未出现的女权主义。不仅仅在艺术形式上,更在思想内容上十分的独特,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或许是因为当时处在田园中不常与外界交往,所以与英国社会格格不入,英国当时正是因为对女性有着很统一的看法,并不认为女性可以胜任作家,所以在勃朗特三姐妹写作时使用的是男性笔名,夏洛蒂取名:柯勒·贝尔,当时英国文坛都在塑造着有着绅士风度的女性,但夏洛蒂则是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抨击了社会,甚至在英国宪章运动没有提出男女平等前,夏洛蒂就已经在书中描写出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的地位,要求在工作与婚姻上平等,为妇女群体提出了正当要求并为其辩护,这一超前思想更加铸就了夏洛蒂的成功和《简·爱》的成功。
所以简爱并不是那样的玛丽苏爽文,你可以复制《简·爱》的剧情但是再无法复制简爱的地位和夏洛蒂的细腻笔法。所以《简·爱》中的文学价值和价值观导向,这样一来被国家编入学生初中阶段必读名著也是能被想到的。
夏洛蒂·勃朗特也被马克思誉为以狄更斯为首的“出色的一派”,马克思将夏洛蒂勃朗特与创作了《雾都孤儿》的狄更斯和《名利场》作者萨克雷并列在一起,称赞他们揭露出的社会现实比一切的政治家,政论家,道德家所揭露的还要多。
在最后,我对《简·爱》这部作品的结局有些许的话想要说,或许吧,《简·爱》的结局太过于圆满美好,或许它俗套,或许它不太符合现实,但我觉得这样的圆满结局会是我们很多人所渴望的,当我们将我们自身带入到故事之中,故事中的角色们都有着可以登入幸福境界的想法,个人的意志都统一在渴望升天的愿望之中,当真的到了升天的那一刻,我们回望过去,我们会满怀欣慰,这是不同于悲剧的另一种等价感受,即使喜剧结局大部分很千篇一律,但是我自己感觉喜剧结局的重点并不只在最终,而在于它需要去连带过程,去探讨在于这个圆满是否来之不易、是否有更大的意义,这也是来源于观众的独立感受,只要这个故事的圆满它是来之不易的,中途若有太多的悲剧性与戏剧性冲突,那么最终喜剧结局的到来,我们的欣慰感会全部拉满的,我还真就不相信这不是一种艺术感,而且就我自己感觉,简爱本身就不适合以悲剧结束,即使它真的不符合现实,我也不希望有悲观主义者对这部作品进行无尽的贬低,这会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毕竟事物合一才是救赎的目的。
那么在最后就想借用夏洛蒂·勃朗特在1847年12月21日赠予萨克雷的第二版《简·爱》的序里的一段话来结束专栏的编辑。
在这样感谢了赞助过我的人的厚意之后,我要转向另一类人,就我所知,他们为数极少,但却不能因此就无视他们。我是指少数几个大惊小怪,吹毛求疵的人,他们对类似《简·爱》这样的书的倾向表示疑虑。在他们眼里,凡是不寻常的东西都是错误的,在他们听来,任何对偏执------这个坏事之母------的抗议,似乎都含有对虔诚------这位上帝在人间的摄政王------大不敬的意味。我想对这类疑虑者指出一些明显的区别,我愿提醒他们某些简单的真理。
习俗并不等于道德。道貌岸然不等于宗教。非议前者不等于攻击后者。揭去法利赛人(法利赛人:古代犹太教中一个教派的成员,墨守宗教仪式而自命圣洁,《圣经》中称他们为言行不一的伪善者。)脸上的假面具也并不就是唐突冒犯了荆冠(荆冠:据《圣经》载:耶稣钉上十字架前,曾被人用荆棘编成的冠冕戴在头上以资戏弄。)。这两类事,两类行动都是正好相反的,且截然不同犹如善之于恶。一般人太容易将两者混淆,但他们是不容混淆的。表面现象不应被误认为真相,只一味取悦和抬高少数人的狭隘的凡俗说教,决不应用来取代基督救世的教义。这其间------我再重说一遍------是有所不同的,而清楚醒目地划出一条两者的分界线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坏事。
世人也许不喜欢看到这些概念被分开,因为他们已习惯于混淆它们,觉得把表面光鲜看作货真价实,以------墙壁刷白来保证殿堂圣洁,------是很方便的。世人也许会憎恶那个胆敢探究和暴露,敢于剥掉镀金而显出下面的黄铜,敢于深入坟穴揭示古墓陈尸的人,但憎恶归憎恶,实际还是受到了他的好处。
当然,如果后续还有兴趣的话,我本人还是想在评论区里重点对我举出来的这些例子再一次进行细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