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只是尘埃——《月亮与六便士》

这些天,看完了《月亮与六便士》,总觉得,心里难受。
小说前篇的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就像一个路人。尽管抛妻弃子,追逐理想,给人的感觉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为了理想。只是作者去巴黎找他的这一段,查理斯显得有些泼皮、无赖了,且往下看。
小说中篇,也就是第二个女人勃朗什的舞台。勃朗什与施特略夫的结合并非因为爱情,或许,说是一拍即合的生活伴侣更为合适。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查理斯来到之后,勃朗什才会一步步沦陷吧!为了真正得到查理斯,勃朗什付出了这份自己并没有付出爱的爱情,甚至献上了生命!可查理斯对此呢?的确,与勃朗什生活在一起的几个月,他的画技打破了桎梏,开始释放光彩。可他对勃朗什的态度,那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我想此时对查理斯这种无所谓感到的愤怒并不仅是作者的笔法有多高明,而是查理斯的确叫人难以忍受。直到爱塔的出现...
爱塔的确是最契合查理斯的存在,因为她的存在,查理斯得以安心创作。或许这世上真的存在一位为自己“量身定做”的灵魂伴侣呢?爱塔拯救了查理斯,拯救了他真正的画作!由此,对查理斯的一切也就说得通了!
天地创立之初,人性衍生之始。人类在自然中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份子。那时候还不像现在这样存在那么多条条框框束缚人类!不存在礼义廉耻,不存在名誉道德,甚至不存在善、恶。也就更谈不上情感的羁绊。
如果你不在乎某一个人对你的看法,一群人对你有意见又有什么关系呢?
就像文中的勃朗什,凭什么勃朗什付出了,查理斯就必须放弃自己的理想满足他?从某些方面看,勃朗什对查理斯不就像施特略夫对勃朗什么?是谁说你对我有所付出我就必须回报你,是自己背负上枷锁,乃至抛弃理想!并非是我要求你对我如此做法,不是吗?就因为世俗礼法,所谓的人之道德就要一棒打倒所有,凭什么!!!
人之所以为人,不就应该跳出这些束缚,而奔赴自己心中绽放的光芒吗?虽然这一奔赴之路已被同类设满了障碍,所以,注定孤独。查理斯其实很幸运,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见了愿意与他同赴的爱塔。所以,他所绽放的光芒注定耀眼。
相比之下,查理斯的原配与子女,不就是我一样的存在吗,在人类的规则中挣扎却不自知。对这一抹照亮尘世的光,尽显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