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西宗教碰撞,融入市井色彩斑斓的印度神庙,殖民带来宗教文化。

2023-06-18 17:41 作者:NiNi酷旅  | 我要投稿

以前每次来泰国,都是时间有限而周密计划的打卡式拜访。这次时间相对充裕,该去的著名胜地也都走遍了,除了用悠闲时光来复苏前面几年口罩事件带来的复杂心情,就是不定期分享些我喜欢的小众地方和零星故事。

97金融风暴前,泰国曾被美誉亚洲四小虎之一,80-90年代中期经济发展很快。沿海国家,交通四通八达,资源也富足,殖民时期也频繁遭受欧洲列强的入侵,但却没有确实被任何一个国家真正殖民统治过,彼时称为: 其他周边殖民国家的缓冲地带,主要受控于英法。

曾经的亚洲四小虎-图片节选网络

但是,历史虽有不堪和痛苦的过去,同时也会带来很多新的,好的方面。今时今日的泰国复杂多面文化,离不开各种前人入侵或融入后的交流碰撞。

在泰国最主流的外来移民,就是我们中国人,据不完全统计:泰国华人人口约1000万人,华人的人口数量位列世界各国前三甲。

华人移民的沉淀,主要依托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位置-北部和中国云南毗邻-所以泰北如清迈等地饮食和文化还能依稀找得到傣族(泰老民族)等痕迹,都爱酸辣口味、都有泼水节。 看过一些文献资料表示,泰族、老族和掸族均起源于泰老民族-发源于长江中上游及云贵高原的濮人;

2. 躲避战乱-闵粤海等祖辈因躲避军事战乱和剥削等于元朝逃到海外;

3. 谋求经济下南洋-明清时期困苦民众漂洋过海谋求生路;

4. 改革开放发展-近代改革开放,商业发展涌入的国人等等。

如今泰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到处都能碰到华人,而各种繁体中文匾额的华人商店,华人餐厅也比比皆是。

石龙军路上的网红海南鸡饭店云瑞兴的繁体招牌

来曼谷必打卡的黎明寺(Wat Arun郑王庙)就是纪念泰第41代君王郑王Takin(达信)(中文名郑信/郑昭)的寺庙。而郑王是中泰混血,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很早就融入泰国。

昭帕耶河上高耸的郑王庙,也称曼谷埃菲尔

殖民时期遗留的西方老建筑、随处可见的西方餐饮和咖啡馆在曼谷也繁星点缀。至今,泰国还是欧美游客的乐土,尤其在各种海边佝偻着身躯的西方老爷爷和孙子辈的包租式泰式女友,有的还抱着襁褓中的混血小婴儿,也不乏是泰国的一大特色。还有,以前视频介绍过的伊卡迈和通罗地区,密集分布的日式和韩式餐饮、服饰和日韩移民等,这些都充分丰富了泰国的文化。

在通罗享用一份地道的日式煎饺
在通罗也有正宗的日式照烧鸡排饭
日式炸鸡翅,恰到好处的椒盐口味

通罗地区除了日韩文化,少不了大中华文化。心心念念陈牛记,还没来得及光顾。

殖民时期入侵和征战和移民渗透带来的宗教文化和语言交融,历史总在各个国家重演,留下很多痕迹,泰国也不例外。比如我其他视频介绍过的哥特式的圣玫瑰堂和洛可可风的圣母生天主教堂等等,这些都汇聚成今天丰富多姿的泰国。

洛可可装饰风的圣母生天主教堂,是曼谷最大的天主教堂。
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名字很曼妙的圣玫瑰堂

今天我逛了几个好玩的地方,主要推荐佛教鼻祖印度,流传到曼谷的马里安曼印度教神庙(sri mahamariamman temple, 看多了泰庙的游客,可以来参观下。

史健1895年,由泰米尔人建造的婆罗门寺庙。据说祈求爱情很灵验,也可以求工作、子女、财运和健康。一座典型印度南部特色香火鼎盛的寺庙。

如果没有这些保护用的顶,拍出来的神庙会更震撼

神庙在是隆片区,就在十字路口,很好找。

尤其是各种色彩斑斓的马赛克艺术-塔身、庙门、栩栩如生的雕塑,主殿精妙绝伦的壁画,非常值得走一遭。

神庙维护的很好,色彩鲜艳
进印度庙,主看各种浮夸的马赛克雕塑和花纹

里面主要供奉是雪山女神-湿婆的妻子乌玛德维女神(Uma Devi),乌玛也是著名的象头神Ganesh的母亲。乌玛是舞蹈之神,象征统治和威望,也寓意平息邪恶。

内部不让拍照,赶在工作人员制止前,拍了几张
一尊四面佛
朝圣的信徒,庙里面的这盘贡品生意火爆极了。
各种印度天神,我对印度教了解甚少。
看下这个香火,拜拜一定很灵验哦。
冒死在主殿侧殿拍的照片,最精美是主殿顶上金碧辉煌的壁画,各位小伙伴下次到访一定要仔细观看,非常值得。

去过印度的游客,一定知道印度各种大大小小的庙必须脱鞋,我想这也是各种拖鞋很流行的原因之一。一是价格低廉不怕遗失,二是随时穿脱很方便,三是高温炙烤,拖鞋聊胜于无。泰国的庙,有的进内殿也要脱鞋,好在,要么地板整洁,要么有吸灰尘的地毯,不至于逛一逛就一脚底的污垢。

去印度庙,必脱鞋
壮观的鞋子开会,另一个入口也全是鞋子。

逛完印度神庙,往北走大概500米,在精致的小花园里,史健1869年的NELSON HAYS LIBRARY (这是我在曼谷推荐的第二座特色图书馆)。在嘈杂人声鼎沸的曼谷,隐匿着这样一座闹中取静的书海绿洲,不乏是很好洗涤净化心灵的好去处。

以妻子名字命名的老殖民时期建筑Neilson Hays Library图书馆

这是一座古老的私人出资建造的全英文图书馆,意大利建筑师的杰作,从柱子和灰泥的装饰看得出是新古典主义的风格,还有意大利典型的圆顶风格。

欧式建筑敦实而古朴
意式大圆顶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原隶属曼谷女子图书协会,这是殖民时期由13位英美妇女创建的图书协会,希望在远东建立一座真正的图书馆。一开始她们在家里共享书籍,后来发展到一座小教堂里,直到1914年,永久建立在现在这块土地上。图书馆里面有超过20000本英文藏书。(会员免费使用,非会员参观100B门票。)

馆名的由来是美国医生T. Heward Hays为了纪念已故妻子,来自丹麦的传教士 Jennie Neilson Hays而命名的,Jannie是该协会的活跃分子,也曾担任协会的三任会长。1920-21Hays海斯对原始建筑进行了升级和设计。

内部不让拍照,节选网络照片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我在Palam Palam咖啡馆消遣大半个下午的时光,这是一家位于市中区是隆地区精致小馆,除了有咖啡茶饮,特色餐食主推各种大香肠,价格实惠,味道很赞。装修简洁、有书香、有宜人的轻音乐,还有一架古老的钢琴和温馨的光源。

palam palam就是左边这侧矮点的玻璃屋了,很休闲的精致小馆。

如果你光顾Nelson Hays Library,咖啡馆就在同一个小院落里面。通常在11点前人比较少,逛完图书馆,到这里来个午餐和下午茶,必是爱侣、亲密好友和亲子互动的好地方。

Palam Palam 还是其他分店,以后到曼谷看到这个招牌,可以进去试一试。我推荐各种大香肠、芝士蛋糕和特色咸蛋黄或巧克力可颂。

我最喜欢的角落,一架老钢琴
和古老图书馆在一起的咖啡馆怎么少得了图书呢?可以自由翻阅。
一杯四种水果茶110B
1份炙烤发酵猪肉大香肠才60B,重点我叫服务员给我另配一份乌梅子酱,绝配。

最后,回到沙通主马路上,有家非常小巧的天主教堂-圣路易教堂(st. louis ),就在BTS SurasakSaint Louis站当中(大门更靠近surasak),和圣路易医院在一起。

小巧玲珑的圣路易教堂正在举行小型婚礼
教堂后面,清晰看得见红砖结构

1895年传教士购入这块土地,并于1956年建造完成这座天主教堂,这个为了纪念法国国王圣路易斯九世建立的教堂,混合哥特式和现代风格的红砖建筑,里面并没有采用教堂惯用的彩色玻璃设计,都是透明的玻璃窗。

教堂除了日常教徒做弥撒使用,也主持婚礼、葬礼等仪式。今天去参观正好碰到小型的婚礼,2-30人的亲友团队,内殿简单用鲜花布置,新浪身穿浅驼色的西服、新娘是人群中最显眼的一位,身穿洁白婚纱。而亲友团都是统一身穿薄荷绿的礼服。有些简单的伴手礼。没有大张旗鼓、张灯结彩,简单又温馨。

为新人而装扮的鲜花,远处身着薄荷绿礼服的亲朋好友。
为普罗大众受苦受难的耶稣。
教堂不算大,传统的穹顶。可惜有婚礼仪式,不便就近观摩下壁画。

一切都挺好,感谢有历史才有故事、有文化、有宗教、有冲突、有融合、有创造发明。

用一场婚礼的故事来结束今天的文章最好不过,起码幸福温馨,寓意美好。

谢谢大家观看!喜欢点个赞!请支持原创,且并非AI创文。


东西宗教碰撞,融入市井色彩斑斓的印度神庙,殖民带来宗教文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