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首大名鼎鼎的唐诗,每一首都令人拍案叫绝,赶紧背下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经汉赋、唐诗宋词成为我们心中不可抹除的文化记忆。我是真游泳的猫,关注小编,一起来欣赏3首大名鼎鼎的唐诗,每一首都令人拍案叫绝,赶紧背下来。
第1首,《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李白被大家称为诗仙,诗风飘逸豪放,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的美誉。而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4句,却足以让人感觉到一种空灵之气,一份寂寞之心,一点自守之意。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显然有点沿袭了李白的诗意。

顺便说点题外话,李白和杜甫是大家公认的唐代顶尖大诗人,但是古代很多人却有些贬低李白而更推崇杜甫。比如宋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曾经说:“白诗近俗,人易悦故也。白识见污下,十首九说妇人与酒,然其才豪俊,亦可取也。”
王安石的意思是说李白的诗比较浅显通俗,所以比较流行。但是论格调的话,李白的诗却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因为李白的诗的主题多为喝酒和女人,有些格局太低,比不上杜甫等人的忧国忧民。不过李白的诗才华豪迈俊爽,仍然值得一观。
从某个程度来说,王安石所言颇有道理,李白的诗多为抒发自身的情感,全从胸臆流出,所以缺乏自我节制。但这一首《独坐敬亭山》从境界和格局而言,足以超越绝大多数诗歌作品。可见,哪怕是比较喜欢“妇人与酒”的李白,当他从奔放的状态转为宁静淡然的状态时,依然能够写出格局不一般的好诗来。

第2首,《曲江对酒》: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这首诗的作者是诗圣杜甫。诗歌的背景是杜甫留在长安,感觉不受重用,所以怀才不遇,满腹牢骚。这首诗写长安曲江的风景可谓惟妙惟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生动画面。
而“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这两句,则是本诗最为人们称道的两句。相传古代有人看到杜甫的墨宝,看到原来杜甫写的是“桃花欲共杨花语”,虽然只是将“欲共”改为了“细逐”,将“语”改为了“落”,却是将诗中的寂寥之意凸显得十分明显。古人之所以讲究炼字的功夫,正是因为一个字的改动便足以将整首诗的境界提升太多。而杜甫是非常擅长炼字的诗人,他的诗真可以说一字一句都可以仔细品味,令人拍案叫绝,赶紧背下来吧。

第3首,《高轩过》: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钜公。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李贺27岁就去世了,英年早逝,十分可惜。因为李贺的诗诗风诡奇荒诞,鬼气纵横,所以人送外号“诗鬼”。
相传这首《高轩过》是李贺七岁时候的作品,而根据朱自清等人研究,断定该诗为李贺二十岁时的作品。不管是哪一年,能写出这样一首好诗,已经足以让人刮目相看,拍案叫绝了。

这首诗写的是韩愈和皇甫湜前来拜访李贺的情景,作为一首应酬诗,诗中有不少俗套和恭维的句子。但是诗中那一句“笔补造化天无功”,却写出了诗人的创造力,写出了诗人那种自信的心态,写出了古往今来文人学士致力于诗文的那一种专心致志的原因。也因此,《高轩过》也因为这句诗而流传千古,大名鼎鼎。
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小编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小编,多多分享小编的文章哦。朋友们,你们喜欢诗词吗?你们最喜欢谁的诗呢?欢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