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机制述评
王者荣耀这款竞技对战类手游,自2015年11月26日正式公测以来,已经有4年多了。数年来,此款游戏风靡全国,常年荣登游戏应用下载排行前列。据华为应用商店的近期数据,下载量已经达到21亿次了,平均每个国人有过1.5次的下载。可以说,这款游戏是相当成功的,甚至已经可以说成为了时下年轻人的一个标签。

但这款游戏的机制设计,离令人满意,显然还差了很远。
首先是王者荣耀的elo排位机制。我综合多方观点,elo机制就是根据你的历史表现,包括胜场、胜率、对局情况等对玩家进行隐藏判定,旨在平衡胜率,创造势均力敌的对局环境。这个机制,主要是为了留住用户,因为潜在玩家即是潜在消费群体,是王者荣耀巨大盈利的来源。对于主播、职业选手等,他们的影响相对小一些,因为他们由于有游戏天赋,又有更久的游戏时间,对游戏的理解更深,对技能的运用更加纯熟,对局的临时选择要更加灵活和精细,他们能够超越机制,“强行带躺。”小编看的职业主播不多,但对孤影的露娜、蓝烟的兰陵王、北笙的诸葛亮、夕阳的李白、寂然的韩信、醉马的关羽、澈澈的李信,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们大多数情况下都能驾驭对局,主导游戏进程。对一些游戏年龄不久的,或者是对游戏掌握很浅的,这个机制也比较友好,平衡胜率能够使他们即使处于负战绩,对团队贡献低的情况下,也能赢下一些比赛。但,对于处于两者之间的人,实在是非常煎熬。他们在意识、操作、心态方面总有一些瑕疵,每个位置或多或少都能打,但特别喜欢打某些位置,有比较擅长的英雄。有的局打出来,他们发挥出色,拿个金牌、超神还输出最高人头数最多都不在话下,但队友坑起来,也没有带躺的实力。反映在结果中,就是排位时反复摩擦,连胜接着连败,胜方mvp接着败方mvp。打了几十局,段位没看见上升多少,特别有一种被安排好了的感觉,体验极差。一点关怀礼包,几分勇者积分,对于弥补玩家糟糕的感受,实属隔靴搔痒。什么,你说这是团队游戏?其实,团队游戏就是鼓励共同努力,大家都尽力不一定会赢,但有一个人不愿意认真打却极大可能会输。强调集体责任容易导致忽略个人义务,这也就是对单排的一种不利影响。

硬要说时系统的问题,也不全是。很大程度上,每一个用户都在影响游戏环境的形成。王者荣耀用户基数庞大,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开挂、买分、挂机的人不必说,行为非常恶劣;一些常见的不良行为,大家都深受其害。抢位置的,抢不到位置就开演的、开骂的,消极比赛的,尤其在永恒钻石、至尊星耀段位更加严重。惩罚机制不到位的客观条件,更是对此类现象的助长。一是判定难,举报不容易成功;二是处理轻,区区扣几分信誉分,还特别容易补回来,“禁止参加巅峰赛”,对本就不能参与巅峰赛的人简直就是无关痛痒。在elo机制下,一个对局中鱼龙混杂,想上分的和纯粹娱乐的,水平高的和水平低的,素质高的和素质低的,统统排在一起,仅仅是为了笼统的平衡。这哪里是什么平衡呢?照理说:什么水平的人, 打什么水平的对局,强强对决,这才是公平竞技。强弱匹配,按平均实力相等来计算,简直就是对玩家的不重视。
其次是王者荣耀的运营维护。这个概念很大,包括英雄机制平衡、皮肤制作销售、玩法开发等,我们一个一个说。
英雄机制平衡。王者荣耀出到现在,包括嬴政、武则天,英雄数量总计达到98个了。大概是从盾山上线开始,英雄的技能设定就开始变得一个比一个出奇,一个比一个反传统。这个还好,毕竟英雄有相生相克,可以针对性地处理阵容。官方也在通过大数据,观察、修改英雄平衡性。客观而言,玩过别的moba类游戏,再看王者荣耀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但就当前版本来看,技能组合复杂的收益不高(如上手难、上限高的露娜),就是在对站桩射手、无脑强控的鼓励。这已经从不同的途径那儿看到、听到、感觉到了。上中下野辅五个位置,应该是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的,过于突出某一个位置就是对游戏平衡的巨大否定。
皮肤制作销售。这个以周年庆皮肤返场来当例子再好不过了。2019年10月进行了王者荣耀四周年庆皮肤返场投票。我曾经想过:为什么不是每个人分配一个或两个自选限定皮肤购买的机会由其自行选择呢,这样能增加用户体验。后来,从实际情况来看,还是官方营销手段更胜一筹。所谓“物以稀为贵”,比较不好得到的,大家比较想要;稀缺性比较高的,大家更愿拥有。于是,这个投票变成了一场盛大好戏。当时,我在微博、b站等平台,密切关注了事态的发展。投票开放不久,2月才刚上线的孙悟空大圣娶亲,就以一骑绝尘之势,迅速登顶,引发圈内巨大反响,许多将别的英雄的台词改写为猴子主题的段子纷纷涌现,讨论热潮升温。接着,靠拉票,买票,刷票(我听闻有不少人用自己的小号来刷票,甚至创建小号来做任务获取票数),安琪拉的魔法小厨娘逆袭,原本的第二诸葛亮武陵仙君被挤到了第三。随后,即是安琪拉稳定第一宝座、大圣娶亲与武陵仙君展开拉锯战的过程。不仅出现了实时计票的网页,还有相关营销号的借机炒作,一时间如火如荼。最终,以投票截止最后一天晚上武陵仙君戏剧性的反超收尾。这其中,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没有官方的影响,我是不相信的,亲历者便知。每个人投自己喜好的皮肤,无可厚非,但其中也有一些人恶意带节奏,这里不再深究了。彼时,官方对于产品销售的欲擒故纵,可谓展露无遗。
时间过去未久,1月16日,李白凤求凰,宣告优化完成,与王昭君凤凰于飞一道返场。就以凤求凰而论,确实是不少玩家的遗憾,2018年、2019年都没有列入周年返场投票名单,憋了几年、赚足热度、价值最大化后,千呼万唤始出来。1月24日,四周年庆进行投票过的狗年限定的后羿辉光之辰、杨戬永曜之星,赫然出现在春节返场的商城中。此种官方自导自演、自我营销的商人本色,可谓展露无遗。

就像官方声称的:此次返场后,不再直售;此次返场后,不再进入下次返场投票中,都在告诉大家:“快买,再不买就来不及啦。你哪知道你以后不会喜欢呢!”但官方又为自己预留后路:仍有可能在重大活动中获取。网友调侃:限定,就是限时出售,定期返场。又如,时不时出现的特价6元皮肤,如1月24日上架的鲁班“黑桃队长”,说原价488点劵,限时6元秒杀。何不说:“现在6元,再不买就涨价啦!”看到了吗?这就是营销!

很奇怪,在限定皮肤返场前后,我老见到一些争论。晚于皮肤上架时间入坑的新人觉得,错过了应该拥有机会再次获得皮肤;那些早前进入游戏的所谓“老玩家”觉得,限定就是限定,想让自己手上的皮肤更加稀缺,见不得别人也有,还把别人划分为“XX皮肤党”,一棒子打死。收起那不值一提的卑微的优越感吧!
玩法开发。总见有人说,王者荣耀抄袭英雄联盟。魔兽玩家也不乐意,说LOL也抄我们的。作为游戏行业的标杆,LOL非常成功,被手游借鉴,原也不到侵权地步,有相似其实是必然的,创新性已经非常明显,何况腾讯还有它的股份。从别的游戏的思路引申而来,不仅是上线已久的克隆大作战、火焰山,边境突围、王者模拟战(自走棋)、无限乱斗、梦境大乱斗也在不断进行尝试,扩大用户面,如觉醒之战、王者快跑、年兽大作战等,是基于自身IP的新构想。但产生的恶果就是占用内存极大,动辄几个G,对一些机型很不友好。其实很多玩家,只是需要匹配、排位功能的,工作室应致力于使应用更为精简。在活动方面,天美真正回馈用户的良心活动,如周年皮肤做活动免费获取、荣耀战令系统、神秘商店等并不多,更多活动诚意不足,福利不大,许多玩家感同身受。其实,这款游戏不氪也能玩,只是要比氪金玩家耗时耗力些罢了。

其实,王者荣耀作为一款数一数二的moba手游,还是有其可圈可点之处的。如杨玉环遇见飞天,与敦煌研究院联动,致力于文化保护;甄姬游园惊梦、项羽虞姬霸王别姬、上官婉儿,融合昆曲、京剧、越剧元素,致力于艺术传承;孙悟空至尊宝、大圣娶亲和露娜紫霞仙子、一生所爱致敬《大话西游》,充满情怀。如果说大家没有退游,那一定是在希望王者荣耀越做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