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60年代艰苦奋斗的吉林长春榆树县老乡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县小乡生产队,是个穷山沟,208亩耕地分散在十沟、六岭、三道坡上,土质十分贫瘠。面对这种情况,政治队长、女共产党员齐殿云组织大家艰苦奋斗,改造薄田。1963年冬天,男女老少不畏天寒地冻,大搞积肥运动,两个月积肥八百多车。开犁后,男社员播种,精耕细作。八名女社员组成一支治水专业队,在齐殿云的带领下,苦战四十五天,块块田边都挖出了排水沟或顺水壕。因此,这一年获得了大丰收,平均亩产四百零七斤,小乡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一万六千斤商品粮。

小乡人苦战奋斗七年如一日,决心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图为社员们在挖河泥,争取更大的丰收。

小乡人坚持不懈地修田造田,把原来的五十五块耕地连接成了二十八块,平均每亩地施肥五十多车。排水沟、顺水壕不断加深、延长,防止了水土流失和水冲泥淤。荒山上栽起了十五亩用材林和四千多棵果树,基本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图为生产队长孙仲禹和社员们一起参加治山治水的劳动。

小乡生产队的政治队长、女共产党员齐殿云,被社员们誉为小乡人的“好领班”。

人人关心国家大事,这是四好社员家庭在学习时事。

干部、老农、青年组成的“三结合”科学种田小组在试验田里研究新品种的生长情况。

艰苦奋斗,有了第一台手扶拖拉机。

辛勤的劳动,终于迎来了喜悦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