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刻钟哲学】形而上学VS辩证法(第一回合):赫拉克利特VS巴门尼德;在弄...

__________________
赫拉克利特VS巴门尼德
我们一般认为赫拉克利特就是更辩证法(更活),而巴门尼德更形而上学(更僵死),事实上情况应该反过来。
巴门尼德的思想,简单地说:What is,is,What is not,is not.(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 )一般庸俗的(自然主义)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不要超越”(“我们认识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不要管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本原”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就是“永恒的活火”(不停燃烧不停熄灭,万事万物从中产生)两个对立的事物按一定比例(即逻各斯)相互转化,因此万事万物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存在。在一些庸人看来比起“实证式”的巴门尼德,这似乎十分的辩证。
但赫拉克里特仍是一种宇宙论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在场形而上学)在他那里虚无没有本体论地位(宇宙是被填满的)而在巴门尼德那里则不同(它只是不会出现)他通过将无这个否定性的东西当做一种积极力量介入到里面(由此我们可以建构起一个形而上学矩阵)他将“无”注册进符号系统了。一般地说现代人所设想背后的符号学网络(时空丶因果框架)它不会直接存在(它存在方式就是“无”)也就是说在巴门尼德这里开始承认有两个世界——具体实存的宇宙(Existing cosmos)与非实存的/理念世界(Idea),后者我们通常称为本体论视域(Ontological Horizon)它会把具体世界裹住(遮蔽)而自己不现身(底层秩序/存在论的框架它不会浮到前台,只能通过言说/符号秩序。“无本身无着”)所以巴门尼德的伟大之处在于他首次提出了这种存在论差异,区分出两者,这就是真理之路!否则你把一些具体实存当中神圣框架/历史性天命(海德格尔)或者将一些存在论框架当作实存(牛顿)就会导致致命的错误(所以时间不作为具体实存,不同的时间观就会导致不同的逻辑学。如果你把时间当做存在以固定的时间框架去理解不同的哲学思想那就必然失败)
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这就意味着那些给这个世界奠定基本秩序的背景性框架它把前景性的实存缝制出来后,它会把自己隐匿起来。你不能以一个对待前景性实存的方式对待背景性框架,这两者的符号学机制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巴门尼德是更辩证的他的哲学性更强,更早地意识到了这条界限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