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曹彬 字国华

曹彬 字国华

曹彬(931年-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人。曹彬是后周太祖郭威张贵妃的外甥。后周显德三年,改潼关监军,迁西上阁门使。显德五年,奉诏出使吴越,累官至引进使;严于治军,尤重军纪。乾德二年(964年)率军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王仁赡曰:“清谦畏谨,不负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升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六年,遣李继勋、党进率师征太原,命为前军都监,战洞涡河,斩二千余级,俘获甚众。开宝二年,议亲征太原,复命为前军都监,率兵先往,次团柏谷,降贼将陈廷山。又战城南,薄于濠桥,夺马千余。及太祖至,则已分砦四面,而自主其北。六年,进检校太傅。
开宝七年(974年)率水陆军10万攻灭南唐,次年克金陵,又决策伐北汉和攻辽,以功擢枢密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太宗即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平兴国三年,进检校太师,从征太原,加兼侍中。八年正月,因镇州驻泊都监、酒坊使弥德超诬陷,罢枢密使,为天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六月王显任枢密使。[2]但十多天后,太宗就醒悟过来,进封曹彬为鲁国公。雍熙三年(986年),宋分兵三路攻契丹,他为东路军主将,因孤军冒进、兵疲粮乏撤军,至岐沟关(今涿州西南)被契丹军击败,致宋军全线溃退,降右骁卫上将军(环卫官,从二品)。四年复起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使相:节度使兼侍中),淳化五年,徙平卢军节度使。真宗即位后复为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数月,召拜枢密使。咸平二年六月卒,年六十九,赠中书令,追封济阳郡王,谥武惠;且赠其妻高氏为韩国夫人;官其亲族、门客、亲校十余人。八月,诏彬与赵普配飨太祖庙庭。
他的女儿为宋真宗的曹贤妃,孙女即是宋仁宗的曹皇后,被誉为圣后。曹皇后有一兄弟曹佾,即八仙中的曹国舅。相传曹彬还有一个后代成了女神仙,便是道家《灵源大道歌》的作者曹文逸真人。
统帅 B
(曹彬总兵权,待士以宽,治军以节,前后帅师征讨诸国,西川,江南,未尝杀一无辜。保功名,守法度,勋业之盛,无以为比,故宋人目为国初第一良将。然岐沟之战,临敌乖方,矢石未交,奇正先乱,致此丧师十余万。其误虽在于太宗之不智,亦在于彬之不勇也。)
武勇 C+
(曹彬将家子,或有其勇。)
军谋 B-
(曹彬临事谨,无谋将。初,太宗即位,议征太原,召彬问之,彬曰:“世宗时,史彦超败于石岭关,人情惊扰,故班师;太祖顿兵甘草地,会岁暑雨,军士多疾,因是中止。今以国家兵甲精锐,剪太原之孤垒,如摧枯拉朽尔,何为而不可。”太宗意遂决。及北伐,彬与崔彦进、米信自雄州,太宗谓之曰:“卿等以十万众声言取幽州,且持重缓行,不得贪利。彼闻大兵至,必悉众救范阳,不暇援山后矣。”彬连下州县,势大振。及次涿州,旬日食尽,因退师雄州以援饷馈。时彬部下诸将,闻潘美及田重进累建功,而已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谋议蜂起。彬不得已,乃复裹粮再往攻涿州。契丹大众当前,时方炎暑,军士乏困,粮且尽,彬退军,无复行伍,遂为所蹑而败。)
智略 A-
(曹彬以器识受知太祖,遂膺柄用,两总机密,五临藩翰,位益高而志益下,宠愈厚而忧愈深。不蓄羡财为子孙计,不树私党为门馆恩。喜愠之色,家人不知,湛然澄波,莫窥其际。又好读书,历代治乱,近朝兴废,灿然胸中,问一知十。每与朝士清谈终日,鸿儒硕生自以为不及。所以西降蜀,南平吴,出将入相,善始善终者,盖彬能以功业自全而善守富贵也。)
内政 C
(曹彬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伐二国,秋毫无所取。平蜀回,太祖从容问官吏善否,对曰:“军政之外,非臣所闻也。”固问之,唯荐随军转运使沈伦廉谨可任。为帅知徐州日,有吏犯罪,既具案,逾年而后杖之,人莫知其故。彬曰:“吾闻此人新娶妇,若杖之,其舅姑必以妇为不利,而朝夕笞詈之,使不能自存。吾故缓其事,然法亦未尝屈焉。”)
魅力 S-
(曹彬性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诸将平蜀,竞掠财货,彬独不犯厘忽,由是太祖益知之。出使吴越,籍上私馈,悉用施予,而不留一钱;总戎专征,秋毫无犯,未尝妄杀一人。及勋望曰隆,名宠亦峻,愈谦下诫惧,以保禄位。每出镇藩阃,卑躬待士。遇计台巡视封部,虽朝籍、省部位至下者,亦屏远从者,端笏迓于路左。使者见之,无不愧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