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溺爱就是爱自己,尊重和溺爱,界限比一张纸薄多了——养娃记0169

2022-09-20 23:40 作者:中年惡爸  | 我要投稿

小孩子坐地铁,看到有个女孩子在玩PSP,要去抢过来玩。

M:你这么大个人,和小孩子计较什么。他还是个孩子嘛

这是很极端的溺爱案例。

现实生活中,界限就没这么容易分出来了。

孩子闹着要买很多玩具算不算?


01 爱就要给他最好的

溺爱这个词,从百科上看,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溺爱靡意,魂飞心离。”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A%BA%E7%88%B1/883680


现在一般理解是过于宠爱,由着孩子的性子来。惯着孩子。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于溺爱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也看过很多因为溺爱造成的不良结果。

很多倡导快乐教育的理念和流派,在传播过程中,会让人形成一个概念。要遵从孩子的天性。给孩子足够的爱,创造一切体验的机会。

比如朋友曾经给我推荐某雪的书。

很容易会发现一个点,基本上,落地的前置条件都不容易。

比如说,爱就要给他最好的,什么是最好的,这个标准不是孩子的,也不是专家的,是自己的,那自己的局限性怎么破解呢。

给孩子创造条件,实际上,有很多体验自己都不曾有过,何来给孩子创造呢?那是不是其实也抹了孩子这方面的可能性呢?


02 溺爱只是你觉得好

溺爱其实更多的是爱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

溺爱本质上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三观去安排孩子的生活。

孩子太累了,只是家长觉得孩子太累了,还是自己的感觉。

孩子说我好累,未必是真的累了,只是一种情感诉求。

孩子在吃饭,觉得吃不饱,直接上手喂,喂几次孩子也不肯吃了。

同学零钱多,觉得孩子会受委屈,给了很多零钱。

孩子和同学玩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上纲上线。

冬天要穿秋裤,否则30年后会得痛风。

你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


其实会发现,溺爱很多时候,是家长自己无法解决,自己的安全感,引申出来是对未知的恐惧,体现在孩子身上,就是控制欲

从根本上说,只是从自己的自身经历,得出的人生结论和经验,放在孩子身上。

对孩子的极大不信任,一直不肯放手。


03 溺爱抹杀的到底是什么

孩子对世界探索,形成了他和世界的相处模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是他世界观形成的过程。

家长当然是需要进行干预的。只是有不同的干预方式。

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做很多决定。如果反抗无效,孩子就乐得清闲。但是将来也得担着。

小孩子自己认识朋友,小孩子了解世界的不同。如果无法反对,自然也就无法进一步行动了。

小孩子第一次坐地铁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他会结合自己的认知,去理解这个新鲜事物,形成自己对这个事的看法。

溺爱的干扰,让孩子在那个阶段,失去应有的探索积累,也就失去了应该有的成长。

这也是现在流行的敏感期理论。

努力过,才明白,来之不易。每次挫折,都对应着成长和调整的机会。

双手捧上的美好,只是你以为的美好,和孩子的理解并不一致。


04 为什么要有原则

溺爱的家长,通常不太坚持原则。或者没有原则。

这里像是“门槛效应”。门槛越来越低。

孩子的行为,会逐渐被宽容。

小恶无伤大雅,只要不哭不闹,咋都可以。

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失去对孩子应有的教育。

我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宠着,这怎么就是溺爱了!

和所谓的鸡娃类似,孩子小时候的作业,大人是可以参与的。

孩子小时候的生活和社交,大人是很容易切入并干预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很多事其实做不了了。

但是局面已经形成了,骑虎难下。这个时候发现,自己根本没办法兜底!


05 怎么样是尊重孩子

有一个说法,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家长逐渐退出的过程。

最后只会看到孩子的背影渐渐远去。

也许是等到孩子而立之年以后,才会慢慢又开始交流。

真正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尊重孩子的合理诉求,理解他的内在所想,外在所要。

尊重孩子我想并不是说,毫无理由的,让孩子任性发展。

始终相信,人有动物性,也有社会性,有些底线是不能突破的。

公序良俗要遵从,不能跨越。

尊重孩子的前提也是这样。

这里很重要的内在逻辑是

  • 平等

  • 平等的意思,家长并不比孩子强多少。如果连孩子的状况都不了解,就妄加评议,实在说不过去。

  • 孩子的声音需要倾听,但是,倾听并不容易,需要放下姿态,才有可能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 独立

  • 孩子是孩子,将来的人生是他自己的。

  • 如果孩子没有邀请,最好不要轻易打扰。

  • 如果孩子没有求助,最好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 即使错了,孩子也心甘情愿。

  • 辅导作业的时候,更应该这样。



06 一纸之隔

故事一

天色渐晚,海边玩耍的孩子弄丢了贝壳。哭闹不止。

妈妈觉得不应该溺爱,要让孩子了解,“人生总有无奈”。

爸爸答应折返,孩子捡了了很多贝壳,后来时常提起,觉得很温暖。

————————————————

这种故事都有很多的迷惑性,其实很难说,妈妈的做法就是错的。

如果要让这个故事起效,还得让孩子明白,这一纸之隔的道理。


故事二

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有玩具,自己都忘记了。

但是和他说起来,找不到了,应该在床底下,实在麻烦,反正你也不用了。

孩子就开始哭闹。

大人和他一起去找,最后翻箱倒柜,找到了别的玩具,一直在把玩。

实在找不到,也只能认了

————————————————

孩子只有这样的表达方式吗?

如果是这样,孩子的问题早就出现了。


故事三

说石棉做的桌布烧不着,

孩子不相信,

爸爸不顾妈妈阻止,把电热杯拆了,拿出石棉。

在煤气灶上烧了,果然没着,变白了。

于是孩子懂得了燃点高这个事。

————————————————

石棉是一级致癌物,希望不要几十年后后悔

还得告诉孩子,不要轻易玩火,要不然好奇心起来,怕是架不住呀


07 为什么不让孩子过开心童年

其实溺爱和尊重,都不代表孩子是否快乐。

快乐也有短期和长期的区别。

溺爱和尊重的界限很模糊,是不是我做了什么,就一定会有什么结果呢。

显然并不是,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按本能来带娃。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退化。

越发强化自己的这个想法。


古时候有个易子而教的说法。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也有说医者不自医。可能也是类似的意思。

该坚持的不坚持,一定会有没法坚持的,一溃千里。



参考资料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AB%E7%91%9E%E9%9B%AA/1372157

  •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6046

  •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163857?mode=whole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A%BA%E7%88%B1/883680

  •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mReEW3MBnkjnB-0z8NZx.html

  • https://kknews.cc/zh-tw/baby/q983xe8.html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



溺爱就是爱自己,尊重和溺爱,界限比一张纸薄多了——养娃记0169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