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常识科学观(一)

2020-06-20 18:39 作者:youmeta  | 我要投稿

1实证主义:观察事实与归纳确证

2证伪主义:理论负荷与演绎否证

3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4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5费耶阿本德

6实在论和反实在论


常识科学观(经验实证科学观):“科学是从事实中推导出来的”

一, 观察所得到的事实是从事一切科学研究的材料

1.事实是细心和无偏见的观察者通过感官直接获得的

2.事实是在理论之前并且独立于理论的

3.事实为科学知识建立了一个牢固和可靠的基础

二,科学知识是由某种方式从观察所得的事实中推导出

                  观察→分类→归纳→预见


反驳一(事实是感官的直接产物吗?)

兔鸭图。当观察者注视某一个物体或同一景象时,他们所看到的东西,他们所经历的主观体验,并非仅由他们视网膜上的映像决定,而且也依赖观察者的经验,知识和期望。也就是受理论因素的影响。常识科学观中的“事实”不能作为科学的基础,理想化的观察也就是实验,可以作为科学的基础。实验的结果和理论密切相关而且是可错的。

 可能会有的问题:循环论证问题

如果为了判断实验结果的适当性需要诉诸于理论,而这些实验结果又被当作理论的证据,那么,我们似乎就陷入了循环之中

解决:观察依赖于理论(背景理论)

          理论依赖于观察(待检理论)


反驳二

这种方法是有明显的问题的:

比如:金属受热膨胀。观察1,金属受热膨胀,观察2,金属受热膨胀,等等。并不能得出结论,所有金属都受热膨胀。

 

所以他们提出了一种更好的归纳方法

好的归纳必须要

1, 形成概括基础的观察数必须大

2, 必须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重复观察

3, 任何以接受的观察不应该与导出的定律相冲突

这种方法同样有巨大的问题

考虑条件一,“大量”是含糊的,任意的。

考虑条件二,什么样的条件会影响观察呢,如何判断一个条件是否重要呢?如果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无限增加其他条件,永远都不会满足归纳推理的要求。


归纳主义立场还有更深一层的问题。

1如果我们相信当代科学知识都是真的,那么人们不得不承认许多知识指称的是不可观察之物。可观察世界的事实的任何概括只能产生有关可观测世界的概括,因此,不可观测世界的科学知识绝不能由我们已经讨论的那种归纳推理来建立的。

2许多科学定律采取了精确的,用数学表述的定律形式。与这些定律的精确性相比较,这些定律的可观察证据的任何测量却是不精确性。也很难明白精确的定律如何能够在不精确的证据基础上得到归纳辩护。

3第三个问题是休谟提出的。当我们提出归纳本身应如何得到辩护的问题时,就产生归纳问题。一般人们在为归纳原理作出辩护时会诉诸经验,比如会观察大量归纳起作用的场景,问题是这些辩护的论证本身就是一个归纳论证。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呢?

第一个尝试是弱化归纳原则,把该原则重新表述:如果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观察到A,且如果所有这些观察到的A都具有性质B,那么所有A可能都具有性质B。这个可能被解释为概率,观察到的数量越大,概率越大。

但是这种直觉的解决方法是经不住检查的。按照标准的概率理论,很难避免这样的结论:不管观察证据有多少,任何一般定律的概率为零。因为任何观察都是有限的,但是定律表述的都是无限的案例。



关于常识科学观(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