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闽南语台湾宜兰腔

2023-04-08 05:38 作者:ValeriewithBerni  | 我要投稿

科普一下吳沙

對於我

國小學到的吳沙 是開蘭第一人

符合連橫所謂的漢人祖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形象

但對於噶瑪蘭人來說吳沙他們的‘開墾’是場悲劇

畢竟墾戶就是政府許可的‘武裝’拓墾集團

好聽點講是開墾

難聽點講是..倖存者被迫逃難,往撒奇萊雅跟阿美族的地方遷徙

而守護祖靈地的人死在故鄉(就是圖)


法律雖然有限制漢人開拓番地

但吳沙那批人繳完稅政府就放過他們了

(大清主要還是以漢人移民為中心)


畢竟生番又不向大清繳稅

(作為可以類比北美殖民者對待當地原住民)





但之後真的讓噶瑪蘭族瀕臨滅族的

是牡丹社之後清廷的‘開山撫番’

其中最慘絕人寰的是官方主導的加禮宛事件

(加禮宛是地名,加禮宛人 主要是噶瑪蘭

人跟撒奇萊雅人)


此次事件侵略番地的是清軍

(當時為防止地方勢力擴大,大清各省的本省居民入伍通常是在異省工作 ex:林文察 當年在對岸參加平定太平天國)

而這些清軍既不是當地漢人移民

為了水、土地資源而搶掠

而是為了大清的政策而侵略

那些士兵結束外派就會被調去其他省份


以上的這些科普是為了想向大家說明一件事

請不要把所有台灣原住民稱為高山族

這不只是因為日本殖民時期稱呼他們為高山番

而是因為這背後的是一些族群血淚的過去


我不知道為何在b站上會看到有人說

‘請不要叫他們原住民,他們是高山族‘

’我覺得高山族比較好聽‘等言論

我只能說兩岸對彼此認知實在缺乏

也不知的原住民正名運動的辛苦


你跟噶瑪蘭人說喜歡高山族簡直是在他們傷口上灑血🥲 是接近滅族的等級


就我所知 對岸對於台灣原住民的官方名稱就是’高山族‘

是基於對這群體的不了解還是自身的自大及傲慢我不得而知

我傾向前者也希望是是如此


最後

我覺得大家來看這影片是秉持著想了解台灣及其語言文化與閩南地區的相似處而來的

至少是對這塊地有興趣

是想了解的

所以才分享一下宜蘭的事情

(宜蘭以前的地名就是噶瑪蘭,雖然範圍比現在宜蘭大)


於我而言 吳沙是很爭議性的人

站在漢人的角度 他率領自己的族人親友同事

為他們謀求資源

站在漢人角度(雖然我不是宜蘭人)他們是為了生存,受他庇蔭的漢人及其後代責備他是否數典忘祖

但站在原住民的立場來說

或者站在道德立場而言

這是殘酷野蠻血腥的

是一個文明對另一個文明的踐踏與掠奪


為了生存(為了擺正羅妹號事件中的外交失誤)都不能合理化移民(大清政府)的所作所為



我不能理解為何有一些b站網友一方面很愛批評美帝屠殺原住民

(他們甚至還愛用印地安這種殖民詞彙

說美國白人屠殺印地安人)


一邊又用這高山族這詞

當有台灣人跟他們說這不妥當時

還反過來教育台灣人

比我自己更了解我的故鄉


(就如同有些台灣人對對岸風俗也不是很清楚一樣

這是正常的

但去否認或是佯裝自己無所不知

其實是會鬧笑話的

如我前面所述,對岸教科書認為這個群體該叫高山族

而導致有這個刻板印象不是讀教科書人的問題

但我認為要被如何稱呼是被稱呼者的權利

當正名運動告訴我們他們想被稱為原住民

而非「高山族」 「山胞(山地同胞)」的訴求時

一個包容的社會就應該傾聽並給予尊重

對於有了這個刻板印象卻有能力扭轉自己常識的人

我予以最高的敬佩)


我在用最後一句做結尾

加禮宛六社在紀念加禮宛戰役中死去祖靈的聯合聲明中寫道:這不是激起仇恨、不是報復、不是求憐,而是避免不公不義之事重蹈覆轍。




註:墾戶:當年渡台移民大多一窮二白,為了開墾土地,會集資一起經營一個墾號,分擔風險 類似公司。有些是武裝的 有名的像是:金廣福(取自祖籍地)


闽南语台湾宜兰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