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这么漂亮的思维导图,你们孩子自己做的?牛呀——养娃记0190

2022-11-01 09:17 作者:中年惡爸  | 我要投稿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努力陪伴孩子成长的中年胖子。

最近接触到很多家长会提到思维导图,看起来多少有些神秘玄幻。

看着别人秀出一张张绚丽的导图,一下子压力就上来了。

我去,都这么卷的吗?这都用上了?什么!你们孩子自己弄的?牛呀!

关注导图很多年,但是怎么用好,怎么样用在孩子身上,一直想不太好。


01 和导图的渊源,实践经历

最初用导图ConceptDraw MINDMAP。当时xmind还没有现在这么流行。用这个软件当时觉得颜值很高。

这个是从官网拿下来的图,现在变了很多。

头几年热情很高。一般是打算出差的时候,就开始做图。

基本上是todo的作用。待办事项都列进去,默认灰色,解决中蓝色,解决了绿色,有问题红色。

最后解决的所有问题就是一大片绿。如果中途有什么需要调整,也能很快加入进来。

后来陆陆续续就换各种软件。也用过一些开源的,颜值不够放弃了。

最后停留在TheBrain 和 Xmind,TheBrain一直不得要领,吸引我去尝试是因为提到大型航空公司用它管理研发过程。很是好奇。

最终也不得要领,放弃了。

目前身边看到比较多的也就是 MindManager和 XMind了。大同小异。

思维导图也许有很多朋友是像我这样,纯粹只是做一个大号的word在用。

方便快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02 思维导图仅仅解决梳理吗,当个word用吗

xmind是很容易上手的。一般来说,易学得好像都有难精通的说法。

就这么个东西为什么还会有难精通的说法呢。

对于我来说,它最大的好处是帮我梳理思路。

word或者笔记本各有优劣,最大阻碍思维的是工具本身限制。

我用word会不自觉要去考虑它的结构,布局,格式等等。

为了照顾这些东西,反而打乱了思维节奏。

在纸上也是类似的问题,因为要考虑呈现,所以分散了部分精力。

纸上的问题可以通过post贴来解决。

回到导图上,因为快捷键很简单,就tab和enter,完全没有格式的负担。

特别容易天马行空地发散思维。

但是仅仅用来做梳理,它和word有什么区别呢?

它不过是图形化了一点word的功能。

这就是思维导图了吗?

03 博赞的导图

最近几年才接触到博赞,居然和记忆力相关。

老爷子发明出思维导图据说是因为整理了很多前人的笔记。

发现了这样一种记笔记的方式,后来发展成今天的导图。

他的研究领域也不仅限于思维导图。很多脑科学方面的领域都有涉及。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9%98%E5%B0%BC%C2%B7%E5%8D%9A%E8%B5%9E/10680898

这个是百科的地址,有兴趣可以去了解。

他的全系列思维导图一套书

可以想象,如果只是tab 和 enter,只是一个软件可以解决。那对这5本书相当讽刺了。

其实可以理解,这个东西并不会那么简单就搞定了。

他本身也有一个软件,iMindMap。虽然买了,可惜始终没突破整理的功能,尴尬的。


04 为什么工具只是工具呢

这个问题是希望能成为本文核心观点。只是还在实践中,没有展开。希望将来可以完整呈现我的理解。

一个简单的理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很多导图都是

比较典型是这样的。

咋一看也还好,没什么问题,这个是我自己梳理的一部分东西。

导图有一些内容(姑且就这么乱叫吧),它遵从的大脑的偏好。

图像>文字

导图的节点从大到小

节点上的内容尽量涵盖后续叶子节点。

这个是从“外观”上做的调整。目的是为了方便记忆。

脉络和后续的内容是有主次之分的。

这有什么意义呢?老实说我其实还不能用通俗的语言表达。

换句话说我也就半桶水瞎晃。

目前来说,我认为比较难的地方在于,节点如何设置是更合理的。

上面的案例,可以是按 翻译原则/翻译标准。这个设置合理吗?不见得!

工具要用好,背后的逻辑很重要。


05 思维导图不是灵丹妙药

我们知道,它现在基本成了标配,也就是说它可以纳入office里面去了。

这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局限所在。

比如说,我们是希望他来帮孩子复习历史,复习道法这样的文科科目?

还是拿它来复习物理,数学这样的理科科目呢?

或者是英语词根,语文常识,基础知识?还是读书笔记呢?

其实很容易就可以算出来,这样做出来的思维导图是非常庞大的。

甚至管理这些导图都会成为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好导图这个工具,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其实不是一个小的挑战。

虽然我有些多虑了,不过确实是需要考量的一个点。

如果不明白背后的逻辑,确实挺容易就放弃了。

参加过一些课程,有一些收获,但是很多时候遇到工具类的分享,总会有意无意夸大工具的价值,我想这可能是需要时刻注意的。

那就是,我们需要它来辅助我们做什么?主体是我们自己,而不是我不会它我就完了。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



这么漂亮的思维导图,你们孩子自己做的?牛呀——养娃记0190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