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国志(下) 作者:叶隆礼 南宋

晋表
晋出帝降表
孙男臣重贵言:顷者,唐运告终,中原失驭,数穷否极,天缺地倾。先人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兵连祸结,力屈势孤。翁皇帝救患摧刚,兴利除害,躬擐甲胄,深入寇场。犯露蒙霜,度雁门之险;驰风击电,行中冀之诛。黄钺一麾,天下大定,势凌宇宙,义感神明,功成不居,遂兴晋祚,则翁皇帝有大造于石氏也。旋属天降鞠凶,先君即世,臣遵承遗旨,纂绍前基。谅暗之初,荒迷失次,凡有军国重事,皆委将相大臣。至于擅继宗祧,既非禀命;轻发文字,辄敢抗尊。自启衅端,果贻赫怒,祸至神惑,运尽天亡。十万师徒,望风束手;亿兆黎庶,延颈归心。臣负义包羞,贪生忍耻,自贻颠覆,上累祖宗,偷度朝昏,苟存视息。翁皇帝若惠顾畴昔,稍霁雷霆,未赐灵诛,不绝先祀,则百口荷更生之德,一门无报之恩,虽所愿焉,非敢望也。臣与太后、妻冯氏于郊野面缚俟命。
皇太后降表
晋室皇太后新妇李氏妾言:张彦泽、傅住儿等至,伏蒙皇帝阿翁降书安抚者。妾伏念先皇帝顷在并、汾,适逢屯难,危同累卵,急若倒悬,智勇俱穷,朝夕不保。皇帝阿翁发自冀北,亲抵河东,跋履山川,逾越险阻。立平巨孽,遂定中原,救石氏之覆亡,立晋朝之社稷。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祧,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辜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今穹昊震怒,中外携离,上将牵羊,六师解甲。妾举宗负衅,视景偷生,惶惑之中,抚问斯至。明宣恩旨,曲示含容,慰谕丁宁,神爽飞越。岂谓已垂之命,忽蒙更生之恩,省罪责躬,九死未报。今遣孙男延煦、延宝奉表,请罪陈谢以闻。
澶渊誓书
宋真宗誓书
维景德元年,岁次甲辰,十二月庚辰朔,七日丙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或有盗贼逋逃,彼此无令停匿。至于垅亩稼穑,南北勿纵搔扰。所有两朝城池,并可依旧存守,淘濠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创筑城隍,开掘河道。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务协同,庶存悠久。自此保安黎献,谨守封陲,质于天地神祇,告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鉴,当共殛之远具披陈,专俟报复,不宣。
契丹圣宗誓书
维统和二十二年,岁次甲辰,十二月庚辰朔,十二日辛卯,大契丹皇帝谨致书于大宋皇帝阙下:共议戢兵,复论通好,兼承惠顾,特示誓书:“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或有盗贼逋逃,彼此无令停匿。至于垅亩稼穑,南北勿纵搔扰。所有两朝城池,并可依旧存守,淘濠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创筑城隍,开掘河道。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务协同,庶存悠久。自此保安黎献,谨守封陲,质于天地神祇,告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鉴,当共殛之。”某虽不才,敢遵此约,谨告于天地,誓之子孙,苟渝此盟,神明是殛。专具咨述,不宣。
关南誓书
契丹兴宗致书
维契丹重熙十年,岁次壬午,二月,弟大契丹皇帝谨致书于兄大宋皇帝阙下:粤自世修欢契,时遣使轺,封圻殊两国之名,方册纪一家之美。盖欲洽于绵远,固将有以披陈。切缘瓦桥关南,是石晋所割,迄至柴氏,以代郭周,兴一时之狂谋,掠十县之故壤,人神共怒,庙社不延。至于贵国祖先,肇创基业,寻与敝境,继为善邻。暨乎太宗绍登宝位,于有征之地,才定并、汾;以无名之师,直抵燕、蓟。羽石精锐,御而获退,遂致移镇,国强兵富。南、北王府并内外诸军,弥年有戍境之劳,继日备渝盟之事,始终反复,前后谙详。尝切审专命将臣,往平河右,炎凉屡易,胜负未闻。兼李元昊于北朝久已称藩,累曾尚主,克保君臣之道,实为甥舅之亲,设罪合致讨,亦宜垂报。迩者郭稹待至,杜防又回,虽具音题,而但虞诈谍,已举残民之伐,曾无忌器之嫌。营筑长堤,填塞隘路,开决塘水,添置边军,既潜稔于猜嫌,虑难敦于信睦。倘或思久好,共遣疑怀,曷若以晋阳旧附之区,关南元割之县,俱归当国,用康黎人。如此,则益深兄弟之怀,长守子孙之计。缅维英晤,深达悃悰,适届春阳,善绥冲裕。
宋朝回契丹书
维庆历二年,岁次壬午,四月,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契丹皇帝阙下:昔我烈考章圣皇帝保有基图,惠养黎庶,与大契丹昭圣皇帝弭兵讲好,通聘著盟。肆余纂承,共遵谟训,边民安堵垂四十年。兹者专致使臣,特贻缄问,且以瓦桥旧地,晋阳故封,援石氏之割城[二○],述周朝之复境,系于异代,安及本朝?粤自景德之初,始敦邻宝之信,凡诸细故,咸不寘怀。况太宗皇帝亲驾并郊,匪图燕壤,当时贵国亟发援兵,既交石岭之锋,遂举蓟门之役,义非反复,理有因缘。元昊赐姓称藩,禀朔受禄,忽谋狂僭,俶扰边陲,曏议讨除,已尝闻达。杜防、郭稹传导备详,及此西征,岂云无报?聘轺旁午,屡闻嫉恶之谈;庆问交驰,未谕联亲之故。忽窥异论,良用惘然,谓将轸于在原,反致讥于忌器。复云营筑堤埭,开决陂塘,昨缘霖潦之馀,失为愆溢之患,既非疏导,当稍缮防,岂蕴猜嫌,以亏信睦。至于备塞隘路,阅集兵夫,盖边臣谨职之常,乃乡兵充籍之旧,在于贵境,宁撤戍兵?一皆示以坦夷,两何形于疑阻?顾惟欢契,方保悠长,遽兴请地之言,殊匪载书之约,信辞至悉,灵鉴孔昭。两地不得相侵,缘边各守疆界,誓书之外,一无所求,期在久要,弗违先志。谅惟聪达,应切感思,甫属清和,妙臻戬榖。
契丹回宋誓书
维重熙十一年,岁次壬午,八月壬申朔,二十九日庚子,弟大契丹皇帝谨致书于兄大宋皇帝阙下:来书云,谨按景德元年十二月七日章圣皇帝与昭圣皇帝誓曰:“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仪物,备军旅之费用,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或有盗贼逃逋,彼此勿令停匿,至于垅亩稼穑,南北勿纵搔扰。所有两朝城池,并各依旧存守,修壕葺塞,一切如常,即不得创筑城隍,开决河道。誓书之外,一无所求,各务协心,庶同悠久。自此保安黎庶,谨守封疆,质于天地神祗,告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有渝此盟,不克享祀,昭昭天鉴,共当殛之。”昭圣皇帝复答云:“孤虽不才,敢遵此约,谨当告于天地,誓之子孙。神明具知。”呜呼,此盟可改,后嗣何述!切以两朝修睦,三纪于此,边鄙用宁,干戈载偃,追怀先约,炳若日星。今绵𥜥已深,敦好如故,关南县邑,本朝传守,惧难依从,别纳金币之仪,用代赋税之物,每年增绢一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搬至雄州白沟交割。两界溏淀,已前开畎者,并依旧例,自今已后,不得添展,其见堤堰水口,逐时决泄壅塞,量差兵夫,取便修叠疏导,非时霖潦,别至大段涨溢,并不在关报之限。南朝河北沿边州、军,北朝自古北口以南沿边军民,除见管数目,依常教阅,无故不得大段添屯兵马。如有事故添屯,即令逐州、军移牒关报,两界所属之处,其自来乘例更替,及本路移易,并不在关报之限。两界逃走作过诸色人,并依先朝誓书外,更不得似目前停留容纵。恭惟二圣威灵在天,顾兹纂承,各当遵奉,共循大体,无介小嫌。且夫守约为信,善邻为义,二者缺一,罔以守国。皇天厚地,实闻此盟,文藏宗庙,副在有司,馀并依景德、统和两朝誓书。顾惟不德,必敦大信,苟有食言,必如前誓。
议割地界书
契丹道宗遣泛使林牙兴复军节度使萧禧如宋,言代北对境有侵地,请遣使同分画。其后宋割弃地五百里,以分水岭为界,时宋神宗熙宁七年也。
大辽求地界书
维咸雍十年,岁次甲寅,三月,大辽皇帝谨致书于大宋皇帝阙下:切以累朝而下,讲好以来,互守成规,务敦夙契。虽境分二国,克保于驩和;而义若一家,共思于悠永。事如间于违越,理须至于敷陈。其蔚、应、朔三州土田,一带疆土,祗自早岁曾遣使人止于旧封,俾安铺舍,庶南北永标于定限,往来悉绝于奸徒。洎览举申,辄有侵扰于全属,当朝地分,或营修戍垒,或存止居舍,皆是守边之冗员,不顾睦邻之大体,妄图功赏,深越封陲。今属省巡,遂令按视,备究端实,谅难寝停。至缕细之缘由,分白之事理,已具闻达,尽令折移,既未见从,故宜伸报。据侵入当界事理,所起铺堠之处,各差官员,同共检照,早令毁撤。却于久来元定地界再安置外,其馀边境更有生创事端,委差去使臣到日,一就理会。如此则岂惟疆场之内,不见侵逾;兼于信誓之间,且无违爽。兹实稳便,颛俟准依。
宋朝回书
维熙宁七年,岁次甲寅,三月,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大辽皇帝阙下:辱迂使指,来贶函封,历陈二国之和,有若一家之义,固知邻宝,深执信符。独论边鄙之臣,尝越封陲之守,欲令移徙,以复旧常。切惟两朝抚有万宇,岂重尺土之利,而轻累世之欢。况经界之间,势形可指;方州之内,图籍俱存。当遣官司,各加覆视。倘事由夙昔,固难徇从;或诚有侵逾,何吝改正?而又每戒疆吏,令遵誓言,所谕创生之事端,亦皆境堠之细故,已令还使,具达本因。细料英聪,洞垂照悉。
南北朝馈献礼物
契丹贺宋朝生日礼物
宋朝皇帝生日,北朝所献:刻丝花罗御样透背御衣七袭或五袭,七件紫青貂鼠翻披或银鼠鹅项鸭头纳子,涂金银装箱,金龙水晶带,银匣副之,锦缘帛皱皮靴,金玦束皂白熟皮靴鞋,细锦透背清平内制御样、合线搂机绫共三百匹,涂金银龙凤鞍勒、红罗匣金线方鞯二具,白楮皮黑银鞍勒、毡鞯二具,绿褐楮皮鞍勒、海豹皮鞯二具,白楮皮裹筋鞭一条,红罗金银线绣云龙红锦器仗一副,黄桦皮纒楮皮弓一,红锦袋皂雕翎羱角骲头箭十,青黄雕翎箭十八,法渍法曲面麹酒二十壶,蜜晒山果十束棂碗,蜜渍山果十束棂,疋列山梨柿四束棂,榛栗、松子、郁李子、黑郁李子、面枣、楞梨、堂梨二十箱,面粳麋梨粆十碗,芜萸白盐十碗,青盐十碗,牛、羊、野猪、鱼、鹿腊二十二箱,御马六匹,散马二百匹。
正旦,御衣三袭,鞍勒马二匹,散马一百匹。国母又致御衣缀珠貂裘、细锦刻丝透背、合线御绫罗绮纱縠御样,果实、杂粆、腊肉凡百品,水晶鞍勒,新罗酒,青白盐。国主或致戎器宾铁刀,鸷禽曰海东青之类。
承天节,又遣庖人持本国异味,前一日就禁中造食以进御云。
宋朝贺契丹生辰礼物
契丹帝生日,南宋遗金酒食茶器三十七件,衣五袭,金玉带二条,乌皮、白皮靴二量,红牙笙笛,觱栗,拍板,鞍勒马二匹,缨复鞭副之,金花银器三十件,银器二十件,锦绮透背、杂色罗纱绫縠绢二千匹,杂彩二千匹,法酒三十壶,的乳茶十斤,岳麓茶五斤,盐蜜果三十罐,干果三十笼。其国母生日,约此数焉。
正旦,则遗以金花银器、白银器各三十件,杂色罗纱绫縠绢二千匹,杂彩二千匹。
宋朝劳契丹人使物件
契丹每岁国使入南宋境,宋遣常参官、内职各一人,假少卿、监、诸司使以上接伴。内诸司供帐,分为三番,内臣主之。至白沟驿赐设,至贝州赐茶、药各一银合,至大名府又赐设,及畿境,遣开封府判官劳之,又命台省官、诸司使馆伴迓于班荆馆,至都亭驿各赐金花、银灌器、锦衾褥。朝见日,赐大使金涂银冠、皂罗毡冠、衣八件、金鞢带、乌皮靴、银器二百两、彩帛二百匹;副使皂纱折上巾、衣七件、金带、象笏、乌皮靴、银器一百两、彩帛二百匹、鞍勒马各一匹。其从人,上节十八人,各练鹊锦袄及衣四件、银器二十两、彩帛三十匹;中节二十人,各宝照锦袄及衣三件、银器十两、彩帛二十匹;下节八十五人,各紫绮袄及衣四件、银器十两、彩帛二十匹,并加金涂银带。上节、中节又加彩鞋。就馆,赐生饩,大使粳、粟各十石,面二十石、羊五十、法酒、糯米酒各十壶,副使粳、粟各七石,面十五石、羊三十、法酒、糯米酒各十壶。
承天节各别赐衣一袭。
遇立春,各赐金涂银镂幡胜、春盘。又命节帅就玉津园伴射弓,赐来使银饰箭筒、弓一、箭二十;其中的,又赐窄袍、衣五件,金束带、鞍勒马。
在馆遇节序,则遣臣赐设。
辞日,长春殿赐酒五行,赐大使盘裘晕锦窄袍及衣六件、银器二百两、彩帛一百匹。副使紫花罗窄袍及衣六件、银器一百两、彩帛一百匹,并加金束带、杂色罗、锦、绫、绢百匹。从人各加紫绫花絁锦袍及银器、彩帛。
将发,又赐银瓶、合盆、纱罗、注碗等。又令近臣饯于班荆馆,开封府推官饯于郊外,接伴大使、副使复为送伴,缘路累赐设。
外国贡进礼物
新罗国贡进物件
金器二百两 金抱肚一条五十两 金钞锣五十两 金鞍辔马一匹五十两 紫花绵䌷一百匹 白绵䌷五百匹 细布一千匹 麄布五千匹 铜器一千斤 法清酒醋共一百瓶 脑元茶十斤 藤造器物五十事 成形人参不定数 无灰木刀摆十个 细纸墨不定数目
本国不论年岁,惟以八节贡献,人使各带正官,惟称陪臣。
横进物件
粳米五百石 糯米五百石 织成五彩御衣金不定数
契丹每次回赐物件
犀玉腰带二条 细衣二袭 金涂鞍辔马二匹 素鞍辔马五匹 散马二十匹弓箭器仗二副 细绵绮罗绫二百匹 衣着绢一千匹 羊二百口 酒果子不定数
并命刺史已上官充使,一行六十人,直送入本国。
契丹赐奉使物件
金涂银带二条 衣二袭 锦绮三十疋 色绢一百匹 鞍辔马二匹 散马五匹 弓箭器一副 酒果不定数
上节从人 白银带一条 衣一袭 绢二十匹 马一匹
下节从人 衣一袭 绢十匹 紫绫大衫一领
西夏国贡进物件
细马二十匹 麄马二百匹 驼一百头 锦绮三百匹 织成锦被褥五合 苁容、石、井盐各一千斤 沙狐皮一千张 兔鹘五只 犬子十只
本国不论年岁,惟以八节贡献。
契丹回赐除羊外,馀并与新罗国同,惟玉带改为金带,劳赐人使亦同。
诸小国贡进物件
高昌国 龟兹国 于阗国 大食国 小食国 甘州 沙州 凉州
已上诸国三年一次遣使,约四百馀人,至契丹贡献。
玉 珠 犀 乳香 琥珀 玛瑙器 宾铁兵器 斜合黑皮 褐黑丝 门得丝 怕里呵 𥐻砂 褐里丝
已上皆细毛织成,以二丈为匹。
契丹回赐,至少亦不下四十万贯。
州县载记
契丹自太祖、太宗初兴,战争四十馀年,吞并诸番,割据燕、云,南北开疆五千里,东西四千里,共二百馀州。
建五京五处
燕京三司 西京转运 中京度支 上京盐铁 东京户部钱铁司
大藩府六处
南大王府 北大王府 乙室王府 黄龙府 兴中府 奚王府
钱帛司三处
长春路 辽西路 平州
节镇三十三处
奉圣州 云内州 长春州 龙化州 海北州 贵德府 蔚州 应州 朔州 锦州 乾州 显州 䨥州 辽州 咸州 沈州 苏州 复州 庆州 祖州 川州 成州 菜州 懿州 宜州 坤州 平州 辰州 兴州 同州 信州 饶州 建州
建观察防御团练使八处
武安州 永州 泰州 高州 利州 宁江州 归州 广州
刺史州七十馀处
德州 黔州 潭州 惠州 榆州 营州 滦州 胜州 温州 岩州 归化州 榆州 松州 恩州 山州 武德州 通州 韩州 乌州 靖州 宁边州 宾州 祥州 新州 卫州 降圣州 燕州 海州 渌州 银州 辽西州 铁州 开州 保州 𬞟州 北安州 岩州 嘉州 集州 连州 弘东州 演州 肃州 威州 古州 仙涧州 文州 兰州 慎州 拱州 安州 渝州 河州 双州 宋州 涿州 易州 檀州 顺州 蓟州 雍州 东州 海州 东胜州 景州 许州 招州 康州 锦州 来州 儒州 云州 平州
辽东边远不记州十馀县二百馀外见记五处
金肃 河清 曷董 五花 振武
诸藩臣投下州二十三处
微州 濠州 驩州 卫州 荆州 闾州 随州 和州 澄州 全州 义州 遂昌州 豫州 员州 福州 荣州 唐州 粟州 黑州 河州 茂州 麓州 宗州
控制诸国
沙漠府控制沙漠之北
置西北路都招讨府、奥隗部族衙、驴驹河统军司、倒挞岭衙,镇抚鞑靼、蒙骨、迪烈诸军。
云中路控制夏国
置西南面都招讨府、西京兵马都部署司、金肃、河清军、五花城、南北大王府、乙室王府、山金司。
燕山路备御南宋
置燕京都总管府、节制马步军控鹤指挥使、都统军司、牛栏监军寨、石门详稳司、南北皮室司、猛拽刺司,并隶总管府。
中、上京路控制奚境
置诸军都虞候司、奚王府大详稳司、大国舅司、大常衮司、五院司、六院司、沓温司。
辽东路控扼高丽
置东京兵马都部署司、契丹、奚、汉、渤海四军都指挥使、保州统军司、汤河详稳司、金吾营、杓窊司。
长春路镇抚女真、室韦
置黄龙府兵马都部署司、咸州兵马详稳司、东北路都统军司。
论曰:契丹之兴,其盛如此,其亡也忽焉,惜哉!
四至邻国地里远近
东南至新罗国。西以鸭渌江东八里黄土岭为界,至保州一十一里。
次东南至五节度熟女真部族。共一万馀户,皆杂处山林,尤精弋猎。有屋舍,居舍门皆于山墙下辟之。耕凿与渤海人同,无出租赋,或遇北主征伐,各量户下差充兵马,兵回,各逐便归本处。所产人参、白附子、天南星、茯苓、松子、猪苓、白布等物。并系契丹枢密院所管,差契丹或渤海人充节度管押。其地南北七百馀里,东西四百馀里,西北至东京五百馀里。
又次东南至熟女真国。不属契丹所管。其地东西八百馀里,南北一千馀里。居民皆杂处山林,耕养屋宇,与熟女真五节度同。然无君长首领统押,精于骑射,今古以来,无有盗贼词讼之事,任意迁徙,多者百家,少者三两家而已。不与契丹争战,或居民等自意相率赍以金、帛、布、黄蜡、天南星、人参、白附子、松子、蜜等诸物,入贡北番;或只于边上买卖,讫,却归本国。契丹国商贾人等就入其国买卖,亦无所碍,契丹亦不以为防备。西至东京二百馀里。
东北至生女真国。西南至熟女真国界,东至新罗国,东北不知其极。居民屋宇、耕养、言语、衣装与熟女真国并同,亦无君长所管。精于骑射,前后屡与契丹为边患,契丹亦设防备。南北二千馀里,沿边创筑城堡,搬运粮草,差拨兵甲,屯守征讨,三十年来,深为患耳。南界西南至东京六百里。
又东北至屋惹国、阿里眉国、破骨鲁国等国。每国各一万馀户。西南至生女真国界。衣装、耕种、屋宇、言语与女真人异。契丹枢密院差契丹或渤海人充逐国节度使管押,然不出征赋兵马,每年惟贡进大马、蛤珠、青鼠皮、貂鼠皮、胶鱼皮、蜜蜡之物,及与北番人任便往来买卖。西至上京四千馀里。
正东北至铁离国。南至阿里眉等国界。居民言语、衣装、屋宇、耕养稍通阿里眉等国,无君长,皆杂处山林。不属契丹统押,亦不与契丹争战,复不贡进,惟以大马、蛤珠、鹰鹘、青鼠、貂鼠等皮、胶鱼皮等物与契丹交易。西南至上京五千馀里。
次东北至靺羯国。东北与铁离国为界,无君长统押,微有耕种。春夏居屋室中,秋冬则穿地为洞,深可数丈而居之,以避其寒。不贡进契丹,亦不争战,惟以细鹰鹘、鹿、细白布、青鼠皮、银鼠皮、大马、胶鱼皮等与契丹交易。西南至上京五千里。
又次北至铁离、喜失牵国。言语、衣装、屋舍与靺羯稍同。无君长管押,不贡进契丹,亦不争战,惟以羊、马、牛、驼、皮、毛之物与契丹交易。西南至上京四千馀里。
正北至蒙古里国。无君长所管,亦无耕种,以弋猎为业,不常其居,每四季出行,惟逐水草,所食惟肉酪而已。不与契丹争战,惟以牛、羊、驼、马、皮、毳之物与契丹为交易。南至上京四千馀里。
又次北至于厥国。无君长首领管押,凡事并与蒙古里国同。甲寅岁,曾率众入契丹国界为盗,圣宗命驸马都尉萧徒欲统兵,大破其国。迩后,更不复为盗,惟以牛、羊、驼、马、皮、毳之物与契丹为交易。东南至上京五千馀里。
又次北西至鳖古里国。又西北,又次北近西至达打国。各无君长,每部族多者三二百家,少者五七十家,以部族内最富豪者为首领。不常厥居,逐水草,以弋猎为业。其妇人皆精于骑射。常与契丹争战,前后契丹屡为国人所败,契丹主命亲近为西北路兵马都统,率番部兵马十馀万防讨,亦制御不下。自契丹建国已来,惟此二国为害,无柰何,番兵困之。契丹常为所攻,如暂安静,以牛、羊、驼、马、皮、毳为交易,不过半年,又却为盗。东南至上京六千馀里。
西近北至生吐蕃国,又西至党项、突厥等国。皆不为契丹国害,亦不进贡往来,盖以熟土浑、突厥、党项等部族所隔。东南至云州三千里。
正西与昊贼以黄河为界。
西南至麟州、府州界。
又次南近西定州北平山为界。
又南至霸州城北界河。
又次南至遂城北鲍河为界。
又南近东至沧州北海。
又南至安肃军自涧河为界。
又南近东至登州北海。
又南至雄州北拒马河为界。
又南至海。
四京本末
上京 太宗建
上京临潢府,乃大部落之地。离来州数十里即行海岸,俯挹沧溟,与天同碧,穷极目力,不知所际。有讷都乌河。番语山为“胡都”,水为“乌”。其东北三十里,即长泊也。涉沙碛过白马淀,渡土河,亦云撞撞水,聚沙成墩,少人烟,多林木,其河边平处,国主曾于此处过冬。又至木叶山三十里许,有居人瓦屋及僧舍。
中京 承天太后建
中京之地,奚国王牙帐所居。奚本曰库莫奚,其先东部胡宇文之别种也。窜居松漠之间,俗甚不洁,而善射猎,好为寇抄。其后种类渐多,分为五部:一曰辱纥,二曰莫贺弗,三曰契个,四曰木昆,五曰室得。每部一千馀人,为其帅,随逐水草。中京东过小河,唱叫山道北奚王避暑庄,有亭台。由古北口至中京北,皆奚境。奚本与契丹等,后为契丹所并。所在分奚、契丹、汉人、渤海杂处之。奚有六节度、都省统领。言语、风俗与契丹不同。善耕种,步射,入山采猎,其行如飞。契丹图志云:奚地居上、东、燕三京之中,土肥人旷,西临马盂山六十里,其山南北一千里,东西八百里,连亘燕京西山,遂以其地建城,号曰中京。
南京 太宗建
南京本幽州地,乃古冀州之域。舜以冀州南北广远,分置幽州,以其地在北方。幽,阴也。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楼烦、白檀,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唐置范阳节度,临制奚、契丹。自晋割弃,建为南京,又为燕京析津府,户口三十万。大内壮丽,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锦绣组绮,精绝天下。膏腴蔬蓏、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而桑、柘、麻、麦、羊、豕、雉、兔,不问可知。水甘土厚,人多技艺,秀者学读书,次则习骑射,耐劳苦。石晋未割弃已前,其中番汉杂斗,胜负不相当;既筑城后,远望数十里间,宛然如带,回环缭绕,形势雄杰,真用武之国也。
东京 太宗建
东京,本渤海王所都之地。在唐时,为黑水、靺鞨二种依附高丽者。黑水部与高丽接,胜兵数千,多骁武,古肃慎氏地也,与靺鞨相邻,东夷中为强国。所居多依山水,地卑隰,筑土如堤,凿穴以居。其国西北与契丹接。太祖之兴,始击之,立其子东丹王镇其地,后曰东京。
族姓原始
契丹部族,本无姓氏,惟各以所居地名呼之,婚嫁不拘地里。至阿保机变家为国之后,始以王族号为“横帐”,仍以所居之地名曰世里著姓。世里者,上京东二百里地名也。复赐后族姓萧氏。番法,王族惟与后族通婚,更不限以尊卑;其王族、后族二部落之家,若不奉北主之命,皆不得与诸部族之人通婚;或诸部族彼此相婚嫁,不拘此限。故北番惟耶律、萧氏二姓也。
国土风俗
契丹国在库莫奚东,唐所谓黑水靺鞨者,今其地也。有七十二部落,不相统制,好为寇盗。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因酌酒而祝曰:“冬月时,向阳食;夏月时,向阴食;我若射猎时,使我多得猪鹿。”其无礼顽嚣,于诸夷最甚。其风俗与奚、靺鞨颇同。至阿保机,稍并服诸小国,而多用汉人。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又制婚嫁,置官号,称皇帝。汉时为匈奴所破,保鲜卑山。魏青龙中,部酋为王雄所杀,众遂逃潢水之南,黄龙之北。至元魏,自号曰契丹。在唐开元、天宝间,使朝献者无虑二十。故事:以范阳节度为押奚、契丹使,至唐末,契丹始盛。
并合部落
初契丹有八部,族之大者曰大贺氏。后分为八部,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人为王,建旗鼓,以统八部。每三年则以次相代,或其部有灾疾而畜牧衰,则八部聚议,以旗鼓立其次而代之。被代者以为元约如此,不敢争。及阿保机,乃曰“中国之主无代立者”。由是阿保机益以威制诸国,不肯代。其立九年,诸部共责诮之。阿保机不得已,传其旗鼓,而谓诸部曰:“吾立九年,所得汉人多矣。吾欲别自为一部以治汉城,可乎?”诸部将许之。汉城在炭山东南滦河上,有盐铁之利,乃后魏滑盐县也。其地可植五谷,阿保机率汉人耕种,为治城郭邑屋廛市如幽州制,汉人安之,不复思归。阿保机知众可用,用其妻述律策,使人告诸部大人曰:“我有盐池之利,诸部所食。然诸部知食盐之利,而不知盐有主人,可乎?当来犒我”。诸部以为然,共以牛酒会盐池。阿保机伏兵其旁,酒酣伏发,尽杀诸部大人,复并为一国,东北诸夷皆畏服之。
兵马制度
晋末,契丹主投下兵,谓之“大帐”,有皮室兵约三万人骑,皆精甲也,为其爪牙。国母述律氏投下,谓之“属珊”,有众二万。是先,戎主阿保机牙将半已老矣,每南来时,量分借得三五千骑,述律常留数百兵,为部族根本。其诸大首领太子伟王、永康、南北王、于越、麻答、五押等,大者千馀骑,次者数百人,皆私甲也。别族则有奚、霫,胜兵亦千馀,人少马多。又有渤海首领大舍利高模翰兵,步骑万馀人,并发左衽,窃为契丹之饰。复有近界鞑靼、于厥里、室韦、女真、党项,亦被胁属,每部不过千馀骑。其三部落吐浑、沙陁,洎幽州管内雁门以北十馀军、州部落汉兵,合三万馀众,此是石晋割赂契丹之地。番汉诸族,其数可见矣。每契丹南侵,其众不啻十万。国主入界之时,步骑车帐不从阡陌,东西一概而行。大帐前及东西面,差大首领三人,各率万骑,支散游奕,百十里外,交相觇逻,谓之“栏子马”。戎主吹角为号,众即顿舍,环绕穹庐,以近及远。折木稍屈之,为弓子铺,不设枪营堑栅之备。每军行,听鼓三伐,不问昏昼,一匝便行。末逢大敌,不乘战马,俟近敌师,即竞乘之所,以新羁战马,蹄有馀力。其用军之术,成列而不战,俟退而乘之,多伏兵,断粮道,冒夜举火,上风曳柴,馈饷自赍,退败无耻,散而复聚,寒而益坚,此其所长也。
建官制度
贱他姓,贵耶律、萧氏二姓。其官有契丹枢密院及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北面,以其在牙帐之北,以主蕃事;又有汉人枢密院、中书省、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南面,以其在牙帐之南,以主汉事。其惕隐,宗正寺也。夷离毕,参知政事也。林牙,翰林学士也。夷离巾,刺史也。内外官多仿中国者。其下佐吏,则有敞史、木古思奴古、都奴古、徒奴古。分领兵马,则有统军、侍卫、控鹤司,南王、北王、奚王府五帐分、提失哥东西都省太师兵。又有国舅、钤辖、遥辇、常衮诸司,南北皮室、二十部族节度,频必里、九克、汉人、渤海、女真五节度,五冶大师一百、六百、九百家奚。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皆籍为兵。将举兵,必杀灰牛、白马,祠天地日及木叶山神。铸金鱼符,调发兵马。其捉马及传命,有银牌二百。军所舍,有远探栏子马,以夜听人马之声。每其主立,聚所得人户、马牛、金帛及其下所献生口,或犯罪没入者,别为行宫领之,建州县,置官属。既死,则设大穹庐,铸金为像,朔、望、节、辰、忌日辄致祭,筑台高丈馀,以盆焚食,谓之“烧饭”。
宫室制度
十宫各有民户,出兵马,阿保机曰洪义宫,德光曰永兴宫,兀欲曰积庆宫,述律曰延昌宫,明记曰章敏宫,突欲曰长宁宫,燕燕曰崇德宫,隆绪曰兴圣宫,隆庆曰敦睦宫,隆运曰文忠王府。又有四楼,在上京者曰西楼,木叶山曰南楼,龙化州曰东楼,唐州曰北楼。凡受册,积柴升其上,大会蕃夷其下,已,乃燔柴告天,而汉人不得预。有诨子部百人,夜以五十人番直,四鼓将尽,歌于帐前,号曰“聒帐”。每谒木叶山,即射柳枝,诨子唱番歌前导,弹胡琴和之,已事而罢。
衣服制度
国母与蕃官皆胡服,国主与汉官即汉服。蕃官戴毡冠,上以金华为饰,或以珠玉翠毛,盖汉、魏时辽人步摇冠之遗象也。额后垂金花织成夹带,中贮发一总。服紫窄袍,加义襕,系鞢带,以黄红色绦裹革为之,用金、玉、水晶、碧石缀饰。又有纱冠,制如乌纱帽,无檐,不擫双耳,额前缀金花,上结紫带,带末缀珠。或紫皂幅巾,紫窄袍,束带。大夫或绿巾,绿花窄袍,中单多红绿色。贵者被貂裘,貂以紫黑色为贵,青色为次,又有银鼠,尤洁白;贱者被貂毛、羊、鼠、沙狐裘。弓以皮为弦,箭削桦为簳,鞯勒轻快,便于驰走。以貂鼠或鹅项、鸭头为捍腰。宋真宗景德中,太常博士王曙、户部员外郎李维往贺国主生辰,还,言国主见汉使强服衣冠,事已,即幅巾杂蕃骑出射猎矣。
渔猎时候
每岁正月上旬,出行射猎,凡六十日。然后并挞鲁河凿冰钓鱼,冰泮,即纵鹰鹘以捕鹅雁。夏居炭山,或上陉避暑。七月上旬,复入山射鹿,夜半,令猎人吹角俲鹿鸣,既集而射之。宋真宗时,晁迥往贺生辰,还,言始至长泊,泊多野鹅、鸭,国主射猎,领帐下骑,击扁鼓绕泊,惊鹅、鸭飞起,乃纵海东青击之,或亲射焉。国主皆佩金玉锥,号杀鹅杀鸭锥。每初获,即拔毛插之,以鼓为坐,遂纵饮,最以此为乐。又好以铜及石为槌,以击兔。每秋则衣褐裘,呼鹿射之。夏月以布易毡帐,籍草围棋、双陆,或深涧张鹰。
试士科制
太祖龙兴朔漠之区,倥偬干戈,未有科目。数世后,承平日久,始有开辟。制限以三岁,有乡、府、省三试之设。乡中曰乡荐,府中曰府解,省中曰及第。时有秀才未愿起者,州县必根刷遣之。程文分两科,曰诗赋,曰经义,魁各分焉。三岁一试进士,贡院以二寸纸书及第者姓名给之,号“喜帖”。明日举按而出,乐作,及门,击鼓十二面,以法雷震。殿试,临期取旨,又将第一人特赠一官,授奉直大夫、翰林应奉文字。第二人、第三人止授从事郎,馀并授从事郎。圣宗时,止以词赋、法律取士,词赋为正科,法律为杂科。若夫任子之令,不论文武并奏,荫亦有员数。
王沂公行程录
初,奉使者止达幽州,后至中京,又至上京,或西凉淀、北安州、炭山、长泊。
自雄州白沟驿度河,四十里至新城县,古督亢亭之地。又七十里至涿州。北度涿水、范水、刘李河,六十里至良乡县。度卢沟河,六十里至幽州,号燕京。子城就罗郭西南为之,正南曰启夏门,内有元和殿、洪政殿,东门曰宣和。城中坊门皆有楼。有闵忠寺,本唐太宗为征辽阵亡将士所造;又有开泰寺,魏王耶律汉宁造,皆邀朝士游观。城南门外有于越王廨,为宴集之所。门外永平馆,旧名碣石馆,请和后易之。南即桑干河。
出北门,过古长城、延芳淀,四十里至孙侯馆,改为望京馆,稍移故处。望楮谷山、五龙池,过温馀河、大夏坡,坡西北即凉淀避暑之地。五十里至顺州。东北过白屿河,北望银冶山,又有黄罗螺盘、牛阑山,七十里至檀州。自北渐入山,五十里至金沟馆。将至馆,川原平广,谓之金沟淀,国主尝于此过冬。自此入山,诘曲登陟,无复里堠,但以马行记日景而约其里数。过朝鲤河,亦名七度河,九十里至古北口。两旁峻崖,中有路,仅容车轨;口北有铺,彀弓连绳,本范阳防扼奚、契丹之所,最为隘束。然幽州东趋营、平州,路甚平坦,自顷犯边,多由斯出。又度德胜岭,盘道数层,俗名思乡岭,八十里至新馆。过雕窠岭、偏枪岭,四十里至卧如来馆,盖山中有卧佛像故也。过乌滦河,东有滦州,因河为名。又过墨斗岭,亦名渡云岭,长二十里许。又过芹菜岭,七十里至柳河馆,河在馆旁。西北有铁冶,多渤海人所居,就河漉沙石,链得成铁。渤海俗,每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宛转,号曰“踏锤”。所居室,皆就山墙开门。过松亭岭,甚险峻,七十里至打造部落馆。惟有番户百馀,编荆为篱,锻铁为军器。东南行,五十里至牛山馆。八十里至鹿儿峡馆。过虾蟆岭,九十里至铁浆馆。过石子岭,自此渐出山,七十里至富谷馆,居民多造车者,云渤海人。正东望马云山,山多禽兽、林木,国主多于此打围。八十里至通天馆。二十里至中京大定府,城垣庳小,方圆才四里许。门但重屋,无筑阇之制。南门曰朱夏,门内夹道步廊,多坊门。又有市楼四:曰天方、大衢、通阛、望阙。次至大同馆,其北门曰阳德、阊阖。城内西南隅冈上有寺。城南有园圃,宴射之所。
自过古北口,即蕃境。居人草庵板屋,亦务耕种,但无桑柘;所种皆从陇上,盖虞吹沙所壅。山中长松郁然,深谷中多烧炭为业。时见畜牧,牛、马、橐驼,尤多青羊、黄豕,亦有挈车帐,逐水草射猎。食止麋粥、粆糒。
富郑公行程录
富郑公之使北朝也,自中京正北八十里至临都馆。又四十里至官窑馆。又七十里至松山馆。又七十里至崇信馆。又九十里至广宁馆。又五十里至姚家寨馆。又五十里至咸宁馆。又三十里度潢水石桥,旁有饶州,盖唐朝尝于契丹置饶乐州也,今渤海人居之。又五十里至保和馆。度黑河,七十里至宣化馆。又五十里至长泰馆,西二十里许有佛寺民舍,云即祖州,亦有祖山,山中有阿保机庙。又四十里至上京临潢府。自过崇信馆,即契丹旧境,盖其南皆奚地也。入西门,门曰金德,内有临潢馆。子城东门曰顺阳,入门北行至景福门,又至承天门,内有昭德、宣政二殿,皆东向,其毡庐亦皆东向。临潢西北二百馀里,号凉淀,在漫头山南,避暑之处,多丰草,掘丈馀,即坚冰云。
余尚书北语诗
余靖尚书使契丹,为北语诗,契丹爱之。再往,益亲。余诗云:“夜筵设罢臣拜洗,两朝厥荷情干勒。微臣稚鲁祝若统,圣寿铁摆俱可忒。”国主举大杯,谓余曰:“能道此,为卿饮。”复举之,国主大笑,遂为酬觞。
刁奉使北语诗
刁约使契丹,为北语诗云:“押燕移离毕,看房贺跋支。饯行三匹裂,密赐十貔狸。”
胡峤陷北记
同州郃阳县令胡峤,居契丹七年,周广顺三年,亡归中国,略能道其所见。云:“自幽州西北入居庸关。明日,又西北入石门关,关路崖狭,一夫可以当百,此中国控扼契丹之险也。又三日,至可汗州,南望五台山,其一峰最高者,东台也。又三日,至新武州,西北行五十里有鸡鸣山,云唐太宗北伐闻鸡鸣于此,因以名山。明日,入永定关北,此唐故关也。又四日,至归化州。又三日,登天岭,岭东西连亘,有路北下,四顾冥然,黄云白草,不可穷极。契丹谓峤曰:‘此辞乡岭也,可一南望而为永诀。’”同行者皆恸哭,往往绝而复苏。又行三四日,至黑榆林。时七月,寒如深冬。又明日,入斜谷,谷长五十里,高崖峻谷,仰不见日而寒尤甚。已出谷,得平地,气稍温。又行二日,渡湟水。又明日,渡黑水。又二日,至汤城淀,地气最温,契丹若大寒,则就温于此。其水泉清泠,草软如茸,可藉以寝,而多异花,记其二种:一曰旱金,大如掌,金色烁人;一曰青囊,如中国金灯,而色类蓝,可爱。又二日至仪坤州,渡麝香河。自幽州至此无里堠,其所向不知为南北。又二日,至赤崖。萧翰与世宗兀欲相及,遂及述律后,战于沙河,述律兵败而北,兀欲追至独树渡,遂囚述律于扑马山。又行三日,遂至上京,所谓西楼也。西楼有邑屋市肆,交易无钱而用布。有绫、锦诸工作,宦者、翰林、伎术、教坊、角抵、秀才、僧尼、道士等,皆中国人,而并、汾、幽、蓟之人尤多。自上京东去四十里,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东行,地势渐高,西望平地松林,郁然数十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又东行,至袅潭,始有柳,而水草丰美;有息鸡草尤美而本大,马食不过十本而饱。自袅潭入大山,行十馀日而出,过一大林,长二三里,皆芜荑,枝叶有芒刺如箭羽。其地皆无草。兀欲时卓帐于此,会诸部人葬太宗。自此西南行,日六十里,行七日,至大山门,两高山相去一里,而长松、丰草、珍禽、异兽、野卉,有屋室碑石,曰:‘陵所也。’兀欲入祭,诸部大人惟执祭器者得入,入而门阖。明日开门,曰‘抛盏’,礼毕。问其礼,皆秘不肯言”。峤所目见囚述律,葬太宗等事,与中国所记差异。
已而翰得罪被锁,峤与部曲东之福州。福州,翰所治也。峤等东行,过一山名十三山,云此西南去幽州二千里。又东行数日,过卫州,有居人三十馀家,盖契丹所虏中国卫州人筑城而居之。峤至福州,而契丹多怜峤,教其逃归,峤因得其诸国种类远近。云:“距契丹国东至于海,有铁甸,其族野居皮帐,而人刚勇。其地少草木,水咸浊,色如血,澄之久而后可饮。又东女真,善射,多牛、鹿、野狗。其人无定居,行以牛负物,遇雨则张革为屋。常作鹿鸣,呼鹿而射之,食其生肉。能酿糜为酒,醉则缚之而睡,醒而后解,不然则杀人。又东南渤海,又东辽国,皆与契丹略同。其南海曲,有鱼盐之利。又南奚,与契丹略同,而人好杀戮。又南至于榆关矣。西南至儒州,皆故汉地。西则突厥、回纥。西北至妪厥律,其人长大,髦头,酋长全其发,盛以紫囊。地苦寒,水出大鱼,契丹仰食。又多黑、白、黄貂鼠皮,北方诸国皆仰足。其人最勇,邻国不敢侵。又其西辖戛,又其北单于突厥,皆与妪厥律略同。又北黑车子,善作车帐,其人知孝义,地贫无所产。云契丹之先,常役回纥,后背之,走黑车子,始学作车帐。又北牛蹄突厥,人身牛足。其地尤寒,水曰瓠河,夏秋冰厚二尺,春冬冰彻底,常烧器销冰,乃得饮。东北至袜劫子,其人髦首,披布为衣,不鞍而骑,大弓长箭,尤善射,遇人辄杀而生食其肉,契丹等国皆畏之。契丹五骑遇一袜劫子,则皆散走。其国三面皆室韦,一曰室韦,二曰黄头室韦,三曰兽室韦。其地多铜、铁、金、银,其人工巧,铜、铁诸器皆精好,善织毛锦。地尤寒,马溺至地成冰堆。又北狗国,人身狗首,长毛不衣,手搏猛兽,语为犬嗥,其妻皆人,能汉语,生男为狗,女为人,自相婚嫁,穴居食生,而妻女人食。云尝有中国人至其国,其妻怜之,使逃归,与其筋十馀只,教其每走十馀里遗一筋,狗夫追之,见其家物,必衔而归,则不能追矣。”其说如此。又曰:“契丹尝选百里马二十匹,遣十人赍干北行,穷其所见。其人自黑车子,历牛蹄国以北,行一年,经四十三城,居人多以木皮为屋。其语言无译者,不知其国地、山川、部族名号。其地气遇平地则温和,山林则寒冽。至三十三城,得一人,能铁甸语,其言颇可解,云地名颉利乌于邪堰。云‘自此以北,龙蛇、猛兽、魑魅群行,不可往矣’。其人乃还,此北荒之极也。”
契丹谓峤曰:“夷狄之人岂能胜中国?然晋所以败者,主暗而臣不忠。”因具道诸国事,曰:“子归悉以语汉人,使汉人努力事其主,无为夷狄所虏,吾国非人境也。”峤归,录以为记云。
张舜民使北记
杀狐林
契丹主太宗怒晋出帝不禀北命,擅登大宝,自将兵南下,执出帝并母、后、大臣北归。于邺西愁死岗得疾,至栾城杀狐林而崩。其岗者,本陈思王不为文帝所容,于此悲吟,号愁思岗,讹为“愁死”。杀狐林者,村民林中射杀一狐,因以名之。
兜玄国
契丹上京曾有人忽见二青衣驾赤犊出耳中,别有天地,花木繁茂,云兜玄国也。
割马肝
张舜民使契丹,是时耶律永兴、姚跋洄二人接伴,舜民因问:“北马有割去肝者,遂无病能行,果否?”答云:“有之。其法饮以醇酒,于腋间破之,取去少肉,然亦十丧八九。”
雕窠生猎犬
舜民又问:“北地雕窠中生猎犬,果否?”答云:“亦有之,然极难得。今驾前有二只,其性颇异,每猎而获,十倍于常犬。”
吹叶成曲
胡人吹叶成曲,以番歌相和,音韵甚和。
银牌
银牌形如方响,刻蕃书“宜速”二字,使者执牌驰马,日行数百里,牌所至,如国主亲到,需索更易,无敢违者。
佛妆
北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
以车渡河
过卢沟河,伴使云:“恐乘轿危,莫若车渡极安,且可速济。”南人不晓其法。
奚国
太祖初兴,击奚灭之,复立奚王,而使契丹监其兵,后为中京。详见前志。
古肃慎国
古肃慎城,方五里,在渤海国三十里,遗堞尚在。
室韦国
室或为“失”,盖契丹之类,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室韦。路出和龙北千馀里,入契丹国。与奚、契丹同。夏则城居,冬逐水草,有南室韦、北室韦。其俗,丈夫皆披发,妇人皆盘发,衣服与契丹同,乘牛车,以蘧蒢为屋,如毡车状。度水,则束薪为筏,或有以皮为舟者。马则织草为鞯,结绳为辔。气候多寒,田收甚薄。惟獐鹿射猎为务,食肉衣皮,凿冰没水中,而网取鱼鳖。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太祖并诸番三十六国,室韦在其中。
新罗国
新罗在高丽东南,本汉时乐浪地。其言语、名物有似中国人,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皆为“徒”。文字、甲兵同于中国。选人壮健者悉入军。每月旦相贺,王设宴会,班赉群官。有大事,则聚官详议定之。田甚良沃,水陆兼种。服色尚素,妇人辫发绕头,以杂彩及珠为饰。婚嫁唯酒食而已,轻重随贫富。新罗国王诵,自契丹承天皇后初临朝入贡。其后王诵为部下所杀,立其弟询。契丹以王询不进贡,兴兵北讨,十年方罢兵,新罗依旧朝贡。
高昌国
高昌都交河城,汉车师前王庭也。四面多大山,晋以其地为高昌郡。地石碛,气候温暖,厥土良沃,麦一岁再熟,宜蚕。有草名羊刺,其上生蜜而味甚佳。引水溉田。出赤盐,其味甚美。俗事天神,兼信佛法。其官有八长史,有五将军,又有侍郎、校郎、主簿、从事,阶位相次。契丹时,三年一次朝贡,进献玉、珠、乳香、斜合、黑皮、褐里丝等。亦有互市,其国主亲与北主评价。
女真国
女真,世居混同江之东山,乃鸭渌水之源。东濒海,南邻高丽,西接渤海,北近室韦。其地乃肃慎故区也。地方数千里,户口十馀万,无大君长,立首领,分主部落。地饶山林,田宜麻谷,土产人参、蜜蜡、北珠、生金、细布、松实、白附子,禽有鹰、鹯、海东青之类,兽多牛、马、麋、鹿、野狗、白彘、青鼠、貂鼠。后为契丹所制,择其酋长世袭。又于长春路置东北统军司,黄龙府置兵马都部署司,咸州置详稳司,分隶之,役属于契丹。其后常遣银牌天使至女真,每夕必欲荐枕者,其国旧输中、下户作止宿处,以未出适女待之。后求海东青使者络绎,持大国使命,惟择美好妇人,不问其有夫及阀阅高者,女真浸忿遂叛。
黄头女真
黄头女真,皆山居,号合苏馆女真。合苏馆,河西亦有之。有八馆,在黄河东,与金粟城、五花城隔河相近。其人戆朴勇鸷,不能别死生,契丹每出战,皆被以重札,令前驱。髭发皆黄,目睛多绿,亦黄而白多。
嗢热国
嗢热者,国最小,不知其始所居。后为太祖徙置黄龙府南百馀里,曰宾州,州近混同江,即古之粟末河,黑水也。部落杂处,以其族类之长为千户,统之契丹。女真贵游子弟及富家儿,月夕被酒,则相率携樽驰马,戏饮其地。妇女闻其至,多聚观之,间令侍坐,与之酒则饮,亦有起舞歌讴以侑觞者。邂逅相契,调谑往反,即载以归,妇之父母知亦不为之顾。留数岁有子,始具茶食酒数车归宁,谓之“拜门”,因执子婿之礼。其俗谓男女自媒,胜于纳币而婚者。饮食皆以木器,好寘蛊,他人欲其不验者,云三弹指于器上则其毒自解,亦间有遇毒而毙者。族多姓李。
渤海国
渤海国,去燕京东北千五百里,以石累城脚,东并海。其王旧以大为姓,右姓曰高、张、杨、窦、乌、李,不过数种,部曲、奴婢无姓者,皆从其主。妇人皆悍妒,大抵与他姓相结为十姊妹,迭几察其夫,不容侧室及他游,闻则必谋寘毒,死其所爱。一夫有所犯而妻不之觉者,众人则群聚而诟之,争以忌嫉相夸。男子多智谋,骁勇出他国右,至有“三人渤海当一虎”之语。自天祚之乱,金人陷城,虑其难制,转徙他所,其人大怨。富室安居逾二百年,往往为园池,植牡丹,多至三二百本,有数十干丛生者,皆燕地所无,才以十数千或五千贱贸而去。其居故地者,仍归契丹,旧为东京,置留守,有苏、扶等州,苏与宋登州、青州相直,每大风顺,隐隐闻犬鶏声。
正旦
正月一日,国主以糯米饭、白羊髓相和为团,如拳大,于逐帐内各散四十九个,候五更三点,国主等各于本帐内窗中掷米团在帐外,如得双数,当夜动蕃乐,饮宴;如得只数,更不作乐,便令师巫十二人,外边绕帐撼铃执箭唱叫,于帐内诸火炉内爆盐,并烧地拍鼠,谓之“惊鬼”。本帐人第七日方出。乃穰度之法。北呼此谓之“你捏离”,汉人译云,“你”是“丁”,“捏离”是“日”。
立春
立春日,妇人进春书,以青缯为帜,刻龙象衔之,或为虾蟆。
人日
人日,京都人食煎饼于庭中,俗云“薰天”,未知所从出也。
中和
二月一日,大族姓萧者,并请耶律姓者,于本家筵席。北节为“辖里”,汉人译云“辖里”是“请”,“尀”是“时”。
上巳
三月三日,国人以木雕为兔,分两朋走马射之。先中者胜,其负朋下马,跪奉胜朋人酒,胜朋于马上接杯饮之。北呼此节为“淘里化”,汉人译云“淘里”是“兔”,“化”是“射”。
佛诞日
四月八日,京府及诸州,各用木雕悉达太子一尊,城上舁行,放僧尼、道士、庶民行城一日为乐。
端五
五月五日午时,采艾叶与绵相和,絮衣七事,国主著之,蕃汉臣僚各赐艾衣三事。国主及臣僚饮宴,渤海厨子进艾糕,各点大黄汤下。北呼此节为“讨赛篱”。又以杂丝结合欢索,缠于臂膊,妇人进长命缕,宛转皆为人象,带之。
朝节
夏至日,妇人进扇及粉脂囊。
三伏
六月十八日,大族耶律姓并请萧姓者,亦名“瞎里”。
中元
七月十三日夜,国主离行宫,向西三十里卓帐宿。先于彼处造酒食,至十四日,应随从诸军并随部落动番乐,设宴至暮,国主却归行宫,谓之“迎节”。十五日动汉乐,大宴。十六日早,却往西方,令随行军兵大喊三声,谓之“送节”。此节为“赛离舍”,汉人译云“赛离”是“月”,“舍”是“好”。谓“月好”也。
中秋
八月八日,国主杀白犬于寝帐前七步,埋其头,露其嘴。后七日,移寝帐于埋狗头上。北呼此节为“捏褐你”,汉人译云“捏褐”是“狗”,“你”是“头”。
重九
九月九日,国主打团斗射虎,少者输重九一筵席。射罢,于地高处卓帐,与番汉臣登高,饮菊花酒。出兔肝切生,以鹿舌酱拌食之。北呼此节为“必里迟离”,汉人译云“九月九日也”。又以茱萸研酒,洒门户间辟恶。亦有入盐少许而饮之者。又云男摘二九粒,女一九粒,以酒咽者,大能辟恶。
小春
十月内,五京进纸造小衣甲并枪刀器械各一万副。十五日一时推垛,国主与押番臣寮望木叶山奠酒拜,用番字书状一纸,同焚烧奏木叶山神,云“寄库”。北呼此时为“戴辣”,汉人译云“戴”是“烧”,“辣”是“甲”。
冬至
冬至日,国人杀白羊、白马、白雁,各取其生血和酒,国主北望拜黑山,奠祭山神。言契丹死,魂为黑山神所管。又彼人传云:凡死人,悉属此山神所管,富民亦然。契丹黑山,如中国之岱宗。云北人死,魂皆归此山。每岁五京进人、马、纸物各万馀事,祭山而焚之。其礼甚严,非祭不敢近山。
腊月
腊月,国主带甲戎装,应番汉臣诸司使已上并戎装,五更三点坐朝,动乐饮酒罢,各等第赐御甲、羊马。北呼为“粆离”,汉人译云“离”是“战”,“”是“时”。是“战时”也。
治盗
正月十三日,放国人做贼三日,如盗及十贯以上,依法行遣。北呼为“鹘里”,汉人译云“鹘里”是“偷”,“”是“时”。
行军
契丹行军不择日,用艾和马粪,于白羊琵琶骨上炙,炙破便出行,不破即不出。
午日
契丹出军,每遇午日起程,如不用兵,亦须排办,望西大喊七声,言午是北朝大王之日。
旋风
契丹人见旋风,合眼,用鞭望空打四十九下,口道“坤不刻”七声。
舍利
契丹富豪民要裹头巾者,纳牛、驼十头,马百匹,并给契丹名目,谓之“舍利”。
跪拜
男女拜皆同,其一足跪,一足着地,以手动为节,数止于三。彼言“捏骨地”者,即“跪”也。
长白山
长白山,在泠山东南千馀里,盖白衣观音所居。其山禽兽皆白,人不敢入,恐秽其间,以致蛇虺之害。黑水发源于此,旧云粟末河,太宗破晋,改为混同江。其俗刳木为舟,长可八尺,形如梭,曰“梭船”,上施一桨,止以捕鱼;至渡车,则方舟或三舟。
泽蒲
西楼有蒲,濒水丛生,一干叶如柳,长不盈寻丈,用以作箭,不矫揉而坚,左氏所谓“董泽之蒲”是也。
回鹘豆
回鹘豆,高二尺许,直干,有叶无旁枝,角长二寸,每角止两豆,一根才六七角,色黄,味如粟。
螃蟹
渤海螃蟹,红色,大如碗,螯巨而厚,其跪如中国蟹螯。石,𬶍鱼之属,皆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