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最近在工作与学习中找平衡,却无奈感叹时间总在不知不觉的溜走,同时也归纳了几点在决定自律后,周围应该满足自律条件的环境,当然,这里可能特指以在家中为前提。
每日的自我总结必不可少,自我总结是对一天时间负责,可能一天里,水平进步多少并没有明显的特征,但重在积累,学会一件事是一点一滴的进步所构成的,每天都在进步,那么便有了可期的未来,天天浑浑噩噩,没有清晰的轮廓,未来便遥遥无期。相隔万里。
当没有人监督自己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把诱惑主动的远离自身,具体而言就是身体远离床板,电视,冰箱。任何浪费时间的东西都远离书桌,控制去卫生间的频率。可以固定一个时间点或者时间间隔才允许自己去上厕所,这样也有助于培养习惯,要知道考试也是连续几个小时也不往卫生间跑一趟。生活充满了不确定,不知道哪一次分神,便成为了时间逃走的良机,在这条狭窄的赛道中,竞争对手都在另一个空间,用着相同的时间,相互比较着各自的自律程度,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掉以轻心呢?
其次是手机及其他的电子产品的使用,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的专注软件辅助我们自律,其主要的功能就是防止我们在不经意间打开消耗时间的软件而无法自拔,虽然一个专注的人,进入了一种只对目前所做的事情感兴趣的状态的时候,可以废寝忘食,自我驱动,如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以中有足乐者。也就是所追求的并非仅仅只是坐在板凳上一天又一天,而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去做一件事,从迫使自己完成一项任务,到主动去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而专心进行提高对某方面事物的认知程度,最终到形成对认知一个领域的普遍方式,最有效率的方法,在时间最短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的抓住对一件事物的最深层次的理解,也就是对自我控制的随心所欲,从具体的事物过渡到对理解一件事物方法的转变,这是从对某事物感兴趣而去学习转变为追求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从而用最高效的方式去掌握理解某件事物,某个领域,用在该方面的学习去丰富和提升学习方法的理解和专注程度。
有时并不能决定环境的下限,所以能做的只有放低自身适应额能力的底线,先适应,再改造,是我们祖先在千万年进化中得出的明智道理,有时规则只有服从,因为规则制定者并没有义务让所有人理解,又或者不理解也是对服从者的要求,并且这也是生存法则,服从者的最优目的从来不是去理解一个规则的底层逻辑,而是如何才能尽可能的向规则制定者的方向靠近,所以没有必要将不可多得的兴趣投入到没有意义的猜测和遐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