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雷霆载具资料】“里奇菲尔德”号驱逐舰(1936年配置)

概述↓
类型:驱逐舰
权重:3.3
原产国:美国
设计师:不详
首船下水时间:1919年(该舰下水于1919年8月12日)
所属系列:“克莱蒙森”级
同系列产量:156艘(克莱蒙森、达尔格伦、哥德堡、赛姆斯、赛特勒、马森、格拉汉姆、阿贝尔·P·尤普索、亨特、维尔本·C·伍德、乔治·E·巴格、布兰奇、赫尔顿、达拉斯、山德勒、索哈德、霍威、朗、布洛梅、艾尔登、史密斯·汤普森、巴克、特雷西、波利、约翰·D·爱德华兹、维珀、帕洛特、爱德肖、马克雷什、辛普森、布尔墨、麦克考米克、斯图亚特、珀普、皮雷、皮尔斯布里、约翰·D·福特、图克斯滕、保罗·琼斯、哈特菲尔德、布罗克斯、吉尔莫、福克斯、凯恩、汉弗雷、麦克法兰、詹姆斯·K·珀丁、欧弗敦、斯托特凡、查尔兹、金、桑德斯、威廉姆森、卢本·詹姆斯、斑布雷奇、高夫、巴里、霍普金斯、劳伦斯、贝尔克纳普、麦克库克、麦克卡拉、罗哲斯、欧斯蒙·英格拉姆、班克罗夫特、威利斯、奥利克、特纳、吉利斯、多菲、麦克德穆特、劳布、麦克拉纳汉、爱德华兹、格里涅、巴拉德、夏布里克、拜雷、唐顿、莫里斯、汀吉、斯瓦西、麦德、辛克莱尔、麦克考雷、穆迪、亨肖、梅耶、多音、夏奇、托西、布雷克、伊谢伍德、卡西、拉德讷、普特钠、沃登、弗拉谢、戴尔、康弗斯、雷德、比林斯雷、查理斯·奥斯本、奥斯博恩、昌西、富勒、珀西瓦尔、约翰·弗朗西斯·博纳斯、法拉格特、萨摩斯、斯托德、雷诺、法夸尔、汤普森、金迪、保罗·汉密尔顿、威廉·琼斯、伍德伯里、S·P·李、尼古拉、杨、基林、亚波洛夫、拉·瓦尔第、斯劳特、伍德、舍克、基德、肖弗雷基、马库斯、莫文、查斯、罗伯特·史密斯、穆兰尼、科兰、普雷斯顿、兰姆森、布鲁斯、霍尔、马克东夫、法轮霍特、萨姆纳、科利、梅尔文、里奇菲尔德、扎涅、瓦斯慕斯、特雷弗、佩里、迪卡特、霍尔伯特、诺阿、威廉·B·普雷斯顿、普雷波、西卡德、普鲁伊特)
尺寸与重量↓
排水量:1699.0吨
全长:95.82米
总宽:9.44米
吃水:2.84米
船员总数:150人
最少操作人数:45人
动力配置↓
引擎数量:2台
引擎原产国:不详
引擎品牌:不详
引擎类型:蒸汽轮机(由4台燃油锅炉提供蒸汽)
引擎型号:不详
主机功率:2 7600马力
通算功重比:16.24马力/吨
推进器数量:2具
推进器类型:螺旋桨
机动性↓
最大前进航速:35.1节
最大后退航速:11.9节
“1/3动力”前进航速:6.5节
“2/3动力”前进航速:12.4节
“巡航”前进航速:23.2节
“全速”前进航速:29.2节
10.8节加速时间:6.9秒
27.0节加速时间:20.4秒
极速加速时间:31.8秒
极速制动时间:37.6秒
全动力转向速度:24.3节
全动力转弯半径:157.56米
船舵数量:1具
续航能力↓
续航距离:4900海里(15节)
生存力↓
隔仓段数:7
船体外板厚度:16毫米(钢板)
上层建筑外板厚度:4毫米(钢板)
一级火炮装甲:前部4.97毫米,两侧 4.97毫米,顶部4.97毫米,仅前主炮配备装甲
武器配置↓
一级火炮:4组单装(4门)102毫米MK9型舰炮,身管倍径L50.0,最大炮口动能5849.20千焦,弹药基数1200发,单管射速8.0发/分钟(急促射9.0发/分钟),待发弹药架16发/门,发射间隔7.500秒(急促射6.700秒),适配弹种HE/SAP/弹底引信HE,弹丸重量14.970/14.970/14.970千克,初速每秒884/884/884米,装药当量1210.000/519.400/1210.000克TNT(1230.000/530.000/1230.000克D炸药),引信临界厚度0.1/7.0/0.1毫米,引信触发延时0/5000/3000毫米,1千米最大穿深16/100/51毫米,2.5千米最大穿深16/83/42毫米,5千米最大穿深16/67/34毫米,7.5千米最大穿深16/57/29毫米,10千米最大穿深16/50/25毫米,15千米最大穿深16/43/22毫米,水平转速12.0度/秒,垂直转速18.0度/秒,纵向射界20/-10度,接舷火力密度24.0~26.9发/分钟(2.233~2.500秒/发),接舷最大投射5.988~6.703千克/秒
二级火炮:1组单装(1门)76毫米MK4型舰炮,身管倍径L23.0,最大炮口动能746.38千焦,弹药基数500发,单管射速9.0发/分钟,发射间隔6.700秒,适配弹种HE/SAP,弹丸重量5.900/5.900千克,初速每秒503/503米,装药当量340.000/62.000克TNT,引信临界厚度0.1/8.0毫米,引信触发延时0/1600毫米,0.1千米最大穿深7/58毫米,1千米最大穿深7/49毫米,2千米最大穿深7/42毫米,3千米最大穿深7/37毫米,4千米最大穿深7/34毫米,5千米最大穿深7/31毫米,水平转速25.0度/秒,垂直转速25.0度/秒,纵向射界70/-7度,接舷火力密度9.0发/分钟(6.700秒/发),接舷最大投射0.881千克/秒
鱼雷配置:4组三联装(12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弹药基数12枚MK8型鱼雷,弹重1252.000千克,弹长不详,战斗部当量146.000千克TNT,模式不可调,有效射程9.140千米(27.0节)
评价↓
该型舰艇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最初一代驱逐舰,相比于典型的条约期型驱逐舰,该舰主炮布局更加原始 ,部分主炮为舯部方案(放置于中舰桥上部),使其名义上配备的4门主炮,在接舷状态下只有3门可以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其主炮相对于口径而言射速偏慢,弹药内填充的炸药威力不足,再加上位于艉部甲板的一门不具有速射特性的短身管副炮,在实战中该舰的炮火输出较为孱弱,机动性在驱逐舰中也仅处于中等水平,反潜与防空能力也基本为零,生存力也只达到相近吨位驱逐舰的一般水准,他的鱼雷性能也远逊于其所能遇到的其他所有驱逐舰,其鱼雷不仅航速较慢且射程有限,战斗部的装药威力更是差距悬殊,在雷击功能上竞争力仍然不足,是一艘作战效能相对低劣的驱逐舰。在外观方面,该舰采用倾斜角度极小的飞剪艏,平甲板船型,舰桥分为三段,前舰桥成楔形,中舰桥位于烟囱区域且顶部对称安装有两门主炮,后舰桥主要用于安装后主炮,四组鱼雷发射管非对称安装于舯部,左侧两组鱼雷发射管在右侧两组之前,船体俯视轮廓为标准的纺锤形,配备有4具较为细弱的烟囱,从比例上来说桅杆极为高大。(查看“巴克”号驱逐舰资料请打开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5131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