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抗日战争的几大主力《桂军》

2020-03-28 15:36 作者:习雪小半月  | 我要投稿

桂军,指民国时期广西实力派所辖军队的习称,其前身为旧巡防队和广西新军(辖1混成协另2标),由广西地方实力派组建、指挥和武装的一支相对独立的军队。

辛亥革命后,旧桂军将领刘震寰曾率部参加驱逐陈炯明,留驻广东境内,并把持了一部分军政和税收大权。1925年同滇军首领杨希闵发动推翻广州革命政府的叛乱,6月中旬被广东革命军队消灭。此后,以李宗仁、白崇禧等为首的桂军长期统治广西,被称为“新桂系”。

桂军发迹于第一次国民革命,于北伐发展壮大,随后几度沉浮,但始终偏安广西一隅。在解放战争中,桂军随着国民政府的覆灭而最终消亡。以李宗仁、白崇禧为统帅,李品仙、廖磊、夏威等为骨干的新桂系部队,在中国军队抗日战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桂军原于湘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从湖南招募500人,在桂林编为一营,定名为新练新军第一营,训练6个月后,全营调往广东肇庆。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边仿督办郑孝胥在龙州练1营新军,约600余人。次年,陆军部制定在全国练新军36镇的规划,限广西在5年内编练一镇[4] 。广西陆军混成协由步兵2营、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机枪队组成,总共2000多人。为了培养新军骨干,在龙州、南宁、桂林创办了讲武堂、陆军小学、干部学校等。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广西同盟会决议出师援鄂,陆军混成协组成援鄂军。10月10日由桂林誓师出发。陆军部在和议达成协议后,除将巡防营6个大队遣散外,混成协和邕、龙标合编为陆军第8师,师长为陈之骥,赵恒锡、陈裕时被任命为旅长。

桂军装备
民国九年(1920年)8月11日,旧桂系以护法军政府名义发布攻击粤军之命令时,粤军大部正驻扎于福建和广东边界。桂军以沈鸿英为攻粤总司令,中路为桂军刘志陆部,右路为浙军吕公望部,左路为滇军方声涛部。粤军于漳州出发,兵分三路反击。

民国九年(1920年)8月16日,双方接战。粤军接连攻取蕉岭,大埔等地,桂军前锋被击败。浙军观望形势而按兵不动,滇军主动后撤避战,形势对粤军有利。粤军随后攻占潮汕地区。至8月下旬,粤军攻占东江地区所属河源,海陆丰各县,桂军大败。10月22日,粤军攻占东江地区重镇惠州。次日,护法军政府主席总裁岑春煊通电辞职,陆荣廷以四总裁名义宣布护法军政府解散。并宣布取消护法,与北京政府南北议和。
11月,旧桂系部队退出广东,返回广西,第一次粤桂战争结束。孙中山自上海返回广州,宣布重组护法军政府,继续护法运动。民国十年(1921年)4月,南下广州的国会议员召开国会,宣布取消护法军政府,成立中华民国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宣布北京政府为非法,并通电劝告北京政府之“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辞职。南北政府对峙之形势继续。

抗日战争时期,李宗仁和白崇禧、黄绍竑被称为“桂系三杰”。在他三人的严格整饬与亲密无间的合作下,新桂系脱胎换骨、化茧成蝶,成为西南地区最令人生畏的地方实力派。李宗仁性格宽容,气度恢廓,是当之无愧的桂系一号人物; 二号人物白崇禧足智多谋,治军有方,屡立战功,人送绰号“小诸葛”;黄绍竑长于行政,善于外交,是一位圆滑老练的政治家。新桂系军队在这三人的主持领导下,先后击败了陆荣廷、沈鸿英等旧桂系军阀,统一了广西。之后,又打败了假道广西攻伐广东的云南军阀唐继尧部2万大军,并击走了何健的数万侵桂湘军。新桂系军队军纪严明,能征善战,成为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一支地方武装力量之一。

1938年11月15日,日军向当时中国军队在华南唯一还控制着的海港北部湾发起攻击。11月16日占领了防城,11月17日攻入钦州。照片为11月16日日军正在钦州湾涉水登陆。

日军在北部湾登陆的目的就是要切断中国抗战唯一的一条海上生命线,并从这里直接威胁南宁。桂军将士虽英勇抗战,但最终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还是战败了,大量桂军战士被俘虏。

虽然桂军在南方的战事进行的并不顺利但是在北方还是打的不错的。

我想各位已经猜出来了,那就是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

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1937年底的山东,战云密布。华东日军侵占南京后,第13师北渡长江,进至安徽。华北日军第2集团军南渡黄河,占领济南后。日军总兵力约24万人。中国军队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先后调集64个师另3个旅约60万人,将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双方80余万军队剑拔弩张,徐州会战一触即发。

1937年12月24日,川军第41军124师副师长税梯青、参谋长邹绍孟及122师军官来到山东孔林,拜谒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唯有自幼根深蒂固的民族传统精神能支撑起国人抗战到底的决心。临别之际,在洙水桥上合影留念。同日,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的韩复榘弃守济南南逃,北线日军长驱直入。

1938年1月4日晨四时,第12军军长兼第20师师长孙桐萱奉蒋介石“撤退时一定将奉祀官孔德成带走”之命,将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孔德成转移,后送往汉口。4日当天日军即占领曲阜。碍于孔子在亚洲影响,日军内部下令,不得自行进入孔府,以至众多的年轻妇女躲到孔府中。更有附近居民改姓孔,门上挂起“至圣府之分府”,以避日军。3月上旬,日军在邹县、兖州大量增兵。我军乃于3月10日前后重新调整部署,加强防备。孙震将122师、124师调入滕县城内,并任命122师师长王铭章为第41军前方总指挥,指挥122、124两个师。

1938年4月3日,东京朝日新闻社随军记者从台儿庄发回两篇报道,标题分别为《津浦路上最大激战,敌军在台儿庄垂死挣扎》《皇军主力可在一两日内扫荡台儿庄顽敌》。从两篇战地新闻中不难看出,台儿庄似乎已经成为日军的囊中之物。然而三天之后的4月6日,日军战报却这样写道:“战场形势复杂,想逃脱未能实现,被包围,态势不利……”从朝日新闻社4月3日发布中国军队“垂死挣扎”到日军4月6日“被包围,态势不利”,短短3天72个小时,台儿庄战场上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惊天逆转?

自从3月24日日军兵临台儿庄城,在钢铁战车与空中飞机的轰炸下,第31师伤亡惨重,而援军又苦等不来。战至4月3日,师长池峰城非常明白,再如此守下去,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于是向孙连仲总司令请示,可否转移阵地,暂时退至运河南岸。

孙连仲深知这名手下爱将性格傲慢、好胜,若不是遭遇灭顶之灾,他绝不会给自己打来这样的求救电话。池峰城年轻时不将一般人看在眼里,当营长时,因为傲气十足,被免职,改正后继续当营长,但又因傲慢再次被免职,如是连续9次。也许这是傲气的池峰城一生中唯一一次在战斗还未结束时向上司提出撤退的请求。

孙连仲于是打电话向长官部参谋长徐祖诒请示,徐以事关重大报告司令长官李宗仁,李宗仁回复:已令汤恩伯军团迅速南下,援军不日可到,严令该部死守,决不许后撤。孙连仲不死心,随后直接打电话给李宗仁说:“报告长官,第2集团军已伤亡十分之七,敌人火力太强,攻势过猛,但是我们把敌人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可否请长官答应暂时撤退到运河南岸,好让第2集团军留点种子,也是长官的大恩大德!”

孙连仲说得如此哀婉,李宗仁也很理解、体谅,但考虑到汤恩伯部队次日中午便可赶到台儿庄北部战场,如果当天第2集团军放弃台儿庄,岂不功亏一篑?因此,李宗仁坚决回答道:“敌我在台儿庄已血战一周,胜负之数决定于最后5分钟。援军明日中午可到,我本人也将于明晨亲来台儿庄督战。你务必守至明天拂晓。这是我的命令,如违抗命令,当军法从事。”孙连仲看李宗仁态度坚决,便说:“好吧,长官,我绝对服从命令,整个集团军打完为止。”

孙连仲与李宗仁通话后,在台儿庄内亲自督战。随后池峰城又来电向他请求准备撤退。孙连仲命令:“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线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

指挥台儿庄战役的李宗仁将军。

是日,日军电台宣布已完全占领台儿庄。也许是日军的这一举动激发了池峰城性格中的傲慢因子,就在这一天,他作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举动。面对日军即将推至眼前的坦克大炮,面对“国家责任”与“兄弟情谊”,他下令炸断运河上的浮桥,切断了他和全师将士们撤离战场的唯一退路。再往后面退一步就是运河了,现在就只剩下拼命了。池峰城就是要让手下众人看到退路已无。与此同时,在孙连仲发给李宗仁的电报上,他这样写道:“官兵誓死与台儿庄共存亡,即一兵一卒亦必以最后之一滴血以换取最大之代价。”

这里所说的“最大之代价”,就是用第31师诱敌深入,坚守到中央军汤恩伯的第20军团从侧背打击日军。在中国军队的战斗详报里,这样记述当天的战斗:“台庄城内之敌,步炮协力自本日午前一时至午后五时连续向我猛攻四次,肉搏巷战达十余次,敌并用烧夷弹燃烧我占据之房屋,均经我第31师守城部队奋勇击退。”日军当日战斗详报亦这样记载:“4日,台儿庄城内的抵抗更加顽强,我战线仅推进约八十米。”

虽然日军装备和战术训练都强于中国军队,但到了巷战,大炮不如手榴弹有效,手榴弹没有大刀有效,所以中国士兵的制胜之法只有贴身肉搏。很多士兵三天三夜几乎像个疯子一样不断地同日军拼刺刀,最后手中紧握的大刀刀刃已经弯曲如刀背。

矶谷师团见救援无望,决定以死相拼,一个个杀红了眼。国民党军队虽以5倍的兵力围攻,并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但难以将敌人消灭,战争一时呈胶着状态。

4月3日,李宗仁下达总攻击令。第20军团汤恩伯部之第52军、第85军、第75军在台儿庄附近向敌展开猛烈攻势。日军拼力争夺,占领大部分街市。国军展开街垒战,逐次反击,肃清敌人,夺回被日军占领的街市。
4日,中国空军以27架飞机对台儿庄东北、西北日军阵地进行轰炸。当晚,日军濑谷支队力战不支,炸掉不易搬动的物资,向峄县溃逃。

4月6日,李宗仁赶到台儿庄附近,亲自指挥部队进行全线反击,4月7日凌晨1时,中国军队吹响了反攻的号角,以孙连仲第2集团军为主组成的左翼兵团和以汤恩伯第20军团为主组成的右翼兵团在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大举反攻。一直防守遭攻的孙连仲部,听说反击,神情振奋,命令一下,杀声震天。双方便展开了巷战、肉搏战,一时间,台儿庄城内枪林弹雨,血流成河。日军头一次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如此顽强进攻,很快便溃不成军。台儿庄北面,枪炮声渐密,汤恩伯军团已向敌人开火。矶谷知已陷入反包围圈,开始动摇,下令部队全线撤退。此时敌军已成强弩之末,弹药汽油也用完,机动车多被击毁,全军丧魂落魄,狼狈逃窜。李宗仁命令部队猛追,敌兵遗尸遍野,各种辎重到处皆是,矶谷本人率残部拼命突围。

激战4天,国军重创日军濑谷支队、坂本支队,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至此台儿庄战役胜利了。台儿庄会战,在李宗仁的亲自指挥下,击溃日军第5、第10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灭日军2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严重地挫伤了日军的气焰,是国民党战场在抗战初期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振奋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坚定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念。

台儿庄当面的敌人,于六日晚被中国军队的总攻击所夹击。……此次战斗敌伤亡2万多人,掳获步枪1万多枝,重机枪931挺,步兵炮77门,战车40辆,大炮50多门……(郭沫若回忆录)

这次台儿庄战役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正面应对侵华日军最大的胜利之一。向先烈们致敬。(下面有抗战老兵的照片)

up:抗战老兵的一无名指被弹片打断。

up:桂军第174师412团机枪连吴孟训上等兵

up:向抗日先烈们致敬。

抗日战争的几大主力《桂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