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盛事述(下) 作者:王世贞 明朝

○勋臣历三公
勋臣以太师为极,凡八人:若李韩公善长、张英公辅,不为太傅、太保;朱保公永、张英公懋、张昌公鹤龄、徐定公光祚,不为太保,以躐加故也。独翊国公郭勋初加太保,再加兼太子太傅,三加太傅,四加兼太子太师,五加太师。成国公朱希忠初加太子太傅,再加太保,三加太傅,四加兼太子太师,五加太师。二公遍历三公,近代所绝少。而成公知经筵,监国史,赠王复谥,尤为绝盛。
○文臣遍历三孤
文臣以少师为极,凡二十四人:若吴荣襄中、费文宪宏,不为少傅,杨文敏荣、万文康安、徐文靖溥,不为少保,亦以躐加故也。其遍历三孤者,蹇忠定义、杨文贞士奇、刘文穆吉、刘文靖健、马端肃文升、李文正东阳、杨文忠廷和、梁文康储、王恭襄琼、杨文襄一清、张文忠孚敬、夏文湣言、严分宜嵩、高新郑拱、徐华亭阶、李兴化春芳、张江陵居正、张蒲州四维,与今申吴县时行,凡十九人。内忠定、文贞皆不带宫职,忠定以半岁中加少保、少傅、少师,尤为奇也。分宜、华亭,一加太子太保,再加少保,三加兼太子太傅,四加少傅,五加太子太师,六加少师。江陵一加少保、太子太保,再加兼太子太傅,三加少傅,四加太子太师,五加少师,六加太傅,七加太师,遂真为三公,比诸公尤详。
○文臣遍历一品阶勋
张居正初加阶荣禄大夫,再以恩诏加光禄大夫,三加柱国,四加特进,五加左柱国,六加上柱国,尤为盛事。
○历封公侯伯
诸功臣有径封公侯者,无论己。有自侯而公者,则汤中山和之进封信,傅颍川友德之进封颍,蓝永昌玉之进封凉,沐西平晟之进封黔,郭武定勋之进封翊,张寿宁鹤龄之进封昌是也。有自伯而侯者,则徐兴安亨、李襄城瑾、陈平江豫、陈宁阳懋、王清远友、柳安远升、刘广宁安、吴恭顺克忠、薛安顺贵、梁保定缶、吴清平成、蒋定西贵、杨昌平洪、方南和瑛、石定远彪、孙怀宁镗、陈武平友、赵武靖辅、仇咸宁钺、孙会昌继宗、周庆云寿、张寿宁峦、张建昌延龄、王瑞安源、方安平锐、李武清伟,皆仍故封者也;王武义通之成山,则徙邑者也。惟张英国辅自新城伯进侯以至公,石忠国亨自武清伯进侯以至公,朱保国永自抚宁伯进侯以至公。前后领三券者仅三人。其后忠国公削,保国一传,至孙复为侯,而英公开国至今。
○出将入相
国初,徐太傅达初入为右相国,出为大将军征吴,再出为征虏大将军北伐,入为中书右丞相,复出为征虏大将军,镇抚东北。正德中,杨文襄一清以三边总督入为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致仕后落,致仕复出,为三边总督,入为少师、太子太傅、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公将相勋烈,虽不敢望太傅,而事颇相埒。
○吏兵二部正
六卿惟吏、兵二部知文武选,最重。本朝大臣两为其部尚书者:吴公琳、陈公铭、李公焕文、茹忠诚常、马端肃文升、许襄毅进、刘少傅宇、陆太保完、王恭襄琼、杨襄毅博、梁太保梦龙,十一人而已。马公、杨公俱以少傅掌兵部。少师长吏部尤为隆重,而杨公凡三为兵部,三为总督,再为吏部。汪荣和𬭎以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亦自卓绝。李康惠承勋以吏部召未上,改吏部为兵部。文臣雄职,惟吏兵二部、都察院、南参赞及边方总督而已,马端肃文升历任之。刘均州宇、陆长洲完为吏部、兵部、都察院、总督,凡四任。
○吏部尚书入内阁
内阁居首者称元辅,太宰握铨柄,为六卿之长,国朝居此任者,惟杨文襄一清而已。若以太宰入阁,则正德始,焦芳、刘宇、石缶、桂萼、方献夫、许瓒、严讷、郭朴,凡八人。焦虽至少师、华盖,以长沙压之,不登首揆。迩时高拱以故相起掌吏部,寻进元相,掌部如故,尤为盛事。
案:河南凡八相,焦、刘、许、郭既尝为太宰,高以内阁兼之,李文达贤、刘文靖健又带吏部尚书衔,其不与者,惟贾文靖咏而已。
○文武二选
安丘黄桢以武选郎中调文选,以郎署同考会试及武举,凡知文武选举者再,亦庶僚之盛际也。
○遍历殿阁
天顺以前诸殿阁,除文华不以授人,凡五衔,一兼其官者,用师傅为次序,遂终其身不复转。成化而后,始以序迁矣,然无有遍历者。惟近时申吴县时行始以吏侍兼东阁,继以礼书兼文渊,三以户书兼武英,四以少傅吏书兼建极,五以少师兼中极,扬历悉遍。若历三殿者,则刘文穆吉、徐文靖溥、刘文靖健、焦泌阳芳、杨文忠廷和、梁文康储、费文宪宏、杨文襄一清、严分宜嵩、李文定春芳、高新郑拱、张文忠居正,凡十二人。内二刘、徐、杨、费不为东阁,而张不为文渊阁,馀皆未历阁任者。
○台臣扬历督抚
部院大臣更历督抚之多者,无如王忠肃翱、李襄敏秉、马端肃文升、秦襄毅纮及先君子。忠肃初以右佥都御史自佐院出镇守浙江还院,再镇守江西还院,三镇守四川,参赞松潘军务,四镇守陕西还院,五以左副都御史提督辽东军务还院,六以太子太保、左都、总督两广军务。襄敏初以右佥都御史抚宣府,再抚南直隶,三抚大同,四以左副都抚宣府,五以左都出饬宣大蓟辽边备,六提督辽东军务,征建州夷。端肃初以右副都巡抚陕西,再以左副都提督三边军务,三以兵右侍饬辽东边备,四以兵左侍督抚辽东,五起家左副都巡抚辽东,六以右都总督漕运。襄毅初以佥都御史抚陕西,谪知州,再以佥都抚宣府,三抚河南,四以左副都总漕运、抚凤阳,五以右都总督两广,六以户部尚书总制三边。先君子初以右佥都御史经略通州军务,再提督畿辅粮饷,三巡抚山东,四督抚浙江、福建,五以右副都巡抚大同,六以右都、兵侍总督蓟辽三镇。其次则韩襄毅雍,初以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再以佥都抚大同,三以兵侍抚宣府、大同,四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南征军务,五以右都总督两广。王端毅恕初以右副都抚襄南,再以右副都抚河南,三以刑左侍郎督河道,四以右都巡抚云南,五以兵部尚书巡抚南直隶。洪襄惠锺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再调云南,三调抚贵州,四以右都总督漕运,五以太子太保、刑书、左都总督四川、湖广、陕西、河南军务。谭襄敏纶初以右佥都御名督抚福建,再以右副都抚陕西,三抚四川,四以兵部左侍郎总督两广军务,五以右都总督蓟辽军务。
○扬历部院之多
部院长官扬历之多者,如秦端敏金,两为南兵,一为户部,一为工部,一为南户,一为南礼,凡五部六任。马端肃文升,两为兵部,一为吏部、左都、南兵部,凡三部一院五任。耿文恪裕,两为吏部,一为礼部、南礼部、南兵部,凡四部五任。颜公颐寿,历南吏、户、礼,北刑部,左都御史,凡四部一院五任。周恭肃公用,历吏部、南刑、工部、北左都、南右都,凡五任。熊恭肃公浃,历吏部、南礼部、兵部、都察院、前后左右都御史,凡三部一院五任。欧阳公必进,两任工部,历吏、刑部,南北左右都御史,凡三部二院六任。今赵公锦,两历南吏,一历礼、刑部、南北左右都御史,凡三部二院六任。
○郎署至尚书不离局
户部徐辉、郁新、夏原吉,俱自主事、郎中、侍郎至尚书,夏首尾三十五年。兵部刘俊、徐晞,亦自主事、郎中、侍郎至尚书,垂三十年。俱不得他官。辉又户部吏、晞兵部吏也。吏部赵新自主事、员外郎、郎中以至侍郎、尚书,四十年亦不带他衔,其在侍郎则巡抚任也。周瑄自刑部主事至尚书,三十馀年不出刑部,仅一为右都御史,亦法司也。屠滽授御史,迁佥都、副都、左右都御史掌院,以至再起吏部,掌院垂三十年,中间为吏书者三年。张采授吏部主事、员外郎、郎中,以至尚书、侍郎,中间为左佥都御史者仅三月。杨善,十八以守城诸生为鸿胪序班,署丞、寺丞、卿以至礼部左侍郎、左右都、太子太保、兴济伯,俱掌本寺,凡五十四年,中间掌礼部、左军都督府仅五月馀。
○再长中书
洪武四年,太师、中书左丞相李善长以韩国公致仕,奉朝请,十一年夏与曹国公李文中同理中书省及府台事。二年,汪广洋自右丞进右丞相,七年出为广东行省参政,十年复自御史台左大夫进右丞相,汪两拜,不为左。
○四入内阁
嘉靖六年,张文忠孚敬入为礼书、文渊阁学,八年以少傅、谨身殿学为次揆,归,至天津召人,十年以少傅、谨身殿学为首揆,归,十一年复入,其年以华盖殿学归,十二年复入,加少师。十六年,夏文湣言以少傅、武英殿学入,十八年以少师首揆罢,至张家湾,以少傅召入,二十年复以少师致仕,候圣诞行,月馀,自居第以少傅召入,二十一年归,二十五年召,以少师入。二公凡四拜相。张公后再召皆中道返,盖六被命矣。
○三入内阁
正德六年,费文宪宏以宫保、武英殿学入,九年归,十六年以少保召入,嘉靖六年归,十四年以少师、华盖殿学复召入。凡三拜相。
○再入内阁
黄文简淮,洪武三十五年以侍讲入内阁,永乐中以右坊学下狱,二十二年以通政使、武英殿学复入。杨文定公溥,洪熙元年以太常卿、学士入内阁,宣德四年丁忧,服满守本官,正统元年以礼书、学士复入。正统元年商文毅辂以侍读、彭文宪时以修撰入,本年彭丁忧,服除守本官,天顺元年商去,彭以太常少卿、学士复入,成化三年商以兵左侍、学士复入。天顺元年李文达贤以吏侍入,本年谪福建参政,还为吏部左侍郎,俄以尚书、学士复入。弘治谢文正迁以詹事、学士入,正德元年去,嘉靖六年以少傅、谨身殿学复入。正德九年杨文忠廷和以礼书、文渊阁学入,九年丁忧,十二年以少师、华盖殿学复入。正德十年杨文襄一清以少傅、武英殿学入,十一年去,嘉靖四年以少师复入。六年翟文懿銮以礼侍、学士入,十三年丁忧,十九年以太子少保、武英殿学复入。八年桂文襄萼以少保、武英殿学入,本年致仕,九年复召入。嘉靖四十五年高新郑拱以宗伯、文渊阁学入,隆庆元年致仕,三年以少傅、武英殿学复任。万历十四年王家屏以吏部侍、东阁学丁忧,后以礼书、文渊阁学入。
○再正铨部
洪武五年李信任,改山西参政,十五年复任。成化二十一年卢氏耿公裕由少宰迁改南礼部,弘治六年以南大司马复入。正德十六年太原王公琼以少师、大司马戍,嘉靖十年以太子太保、三边总制复入。十四年灵宝许公讃以大司徒守制入,二十年以少保致仕,本年冬复入。二十年建宁李公默以少宰迁,三十年罢,三十二年复入。四十年彰德郭公朴以太子少保、大宗伯入,四十二年丁忧,四十四年复入。四十五年蒲州杨公博以少保、大司马入,隆庆三年致仕,六年以少傅原官掌兵部事复入。太原初以三孤之首下狱论死,末减戍边,起徒中,复得宫保以入,尤为难事。
○三长户部
梁端肃公材初为户部尚书,丁忧归,再起再致仕,降本部右侍郎,三复原官,加太子少保。
○三长兵部
王忠毅公骥初以本部侍郎升,出总西兵,还复任,三以靖远伯起掌部。杨襄毅公博初以蓟辽总督入为兵部尚书,再以蓟辽总督加少保入兵部,三以致仕少傅吏部尚书起掌兵部。若再掌兵部者,则唐铎初以太常寺卿任,逾七年复以刑部改任。沈溍初以本官改工部,寻复任。茹常初以本官出掌布政司,再以忠诚伯任。余子俊初以右都御史升任,改户部,再以太子太保起任。马文升初以右都御史升任,改南京,再自都察院左都任。王康毅宪初以本部侍郎升任,再以太子太保、左都御史起家。王刑部时中初以侍郎升任,再由致仕起。翁襄敏万达初以总督尚书回部,再以尚书召,至则降右侍郎归,以右侍郎再迁尚书起家,未上卒。
○九佩大将印
吴元年徐中山达以中书左相国挂大将军印平吴,还上之,洪武元年以中书右丞相、信国公挂征虏大将军印北讨,二年还,三年正月复挂印西讨还,四年复挂印往北平、山西练兵还,五年复挂印西征还,六年复挂印往二地练兵,八年还,九年复挂印镇守北平等处,十三年还,十六年复挂印镇北平还,十七年复挂印镇北平,冬还。凡佩大将军印一,佩征虏大将军印八。自吴元年以前不佩印而总兵者,又不指数也。
易案洪武中命大将仪,上武冠御午门,百僚盛服陪位。大将军拜前,诸将拜后,先授节,次授钺,讫,出勒所部,建牙鸣鼓角,正行列,擎节钺,鼓吹前道,百官以次送出,其盛如此。恐丘淇公而后无举此典者也。今将军有制、有敕、有银印,而无节钺,非将军而总兵者,有敕、有关防,而无银印。
○八佩将印
宣平王朱永以抚宁伯总十二营,以靖虏将军讨荆襄贼,进封侯,以平胡将军拒虏,以平虏将军拒西虏,世侯。寻以将军印讨东虏,进封公,复以将军印破大同虏,世袭。复以镇朔大将军总宣大兵,加太子太师,还总京营。凡八佩将印。
咸宁侯仇鸾以口辩数当重寄,初挂靖虏将军印镇宁夏,再以征蛮将军镇两广,三以都护前将军扈驾承天。四以征夷将军讨安南,五以平羌将军镇甘肃,六以征西前将军、太子太保镇大同,七以平虏大将军御虏,八以太傅总京营戎政挂印。
○七佩将印
谷阝怀僖永,正德甲戌以都督佥事佩征西前将军印镇大同,乙亥以镇朔将军镇宣府,丁丑以平虏将军、左都督征吐鲁番,己卯镇三关,以征虏前将军镇辽东,丙戌再以镇朔将军镇宣府,癸巳以都督同知充平虏将军总宣大,癸卯仍以镇朔将军镇宣府。凡八为大将七挂印。
○三为大将军
洪武中,冯宋公胜初以征西将军伐西番,以征虏将军练汴、晋兵,再以征虏大将军北破虏。傅颍公友德初以征虏前将军平蜀,又以征南将军平云南,又以征虏将军北御虏。虽受辰非烦,而专征斯重,比之开平、岐阳为多。
○三下南交
永乐间,淇、成二公虽元勋,然未尝专节钺,淇公征北败殁,成公征南病卒。惟张定兴辅三下安南,初以新城侯行征夷将军,执伪虞上皇黎季嫠子大虞国王苍,再以英国公行征虏副将军,执伪越上皇简定,三复以征夷将军执伪越王陈季犷,皆献俘阙下。英公望最重,功甚多,独不得挂大将印。
○三下滇南
王忠毅骥初以兵部尚书兼大理寺卿总督军务,偕定西伯蒋贵以大军十五万平麓川,走其叛宣慰思任发。再以靖远伯、兵部尚书总督军务,偕定西侯蒋贵以大军十馀万讨思任发之子思机发,获妻孥象马辎重而还。三复为总督,偕都督同知宫聚以大军十馀万穷追思机发,于孟养破之,不能得而还。凡三下滇南。
○文臣累为督帅
王忠毅骥初以尚书提督甘凉军务还部,再以尚书、总督讨朵儿只伯,三以尚书、总督军务讨麓川思任发,四以靖远伯、总督讨思机发,五仍讨思机发,六挂征蛮将军印平贵州苗,七总督南京守备。王襄敏越初以副都御史总督延绥等处军务,破红盐池虏,再以太子太保、尚书、总督大同诸边军务,破威宁海虏,三以威宁伯、总督破山东墩虏,四以太子太傅总督五军十二营兵马,五以平胡将军总兵北征,六以征西前将军镇守大同,七以靖虏副将军镇守延绥,八起家太子太保、左都御史总督陕西、甘凉、宁夏、延绥军务。
○三总三边
杨文襄公一清初以左副都总制三边,再以右都起总制,平安化王难,三以致仕少傅、大学士起提督。王襄敏公越初以左副都、右都御史连岁出兵关中破西北虏,再以威宁伯、提督同保国公朱永破西北虏,三以太子太保总制陕西三边,破西虏,中间一以总兵镇延绥。
○三总漕运
陶少保琰,正德中以左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地方,再以原职往,嘉靖初三以右都御史往。
○四总河道
潘公季驯初以佥都理河道,丁忧归,再以副都任归,三以右都御史往任,以官保、尚书归,四复以右都御史任。
○身封二国
徐太傅达初封信国公,进封魏国公。李太师善长初封宣国公,进封韩国公。
○勋德文武
王新建守仁以书生建汗马勋,封伯赠侯,又以勋臣得谥文成,又以侯伯从祀孔子庙庭。文武勋德,为我朝冠。
○文臣再知经筵
弘治初,开经筵,刘文靖健以内阁学士同知,正德初,则以少师知经筵。隆庆初,江陵公居正以内阁侍郎、大学士同知,万历初,以少师知经筵事。
○文臣再监修国史
永乐修《太祖实录》,夏忠靖原吉以户部尚书监修。宣德修太宗、仁宗《实录》,夏公再以少保、太子少傅、尚书监修。
○两总裁国史
宣德修太宗、仁宗《实录》,杨文贞公士奇、杨文敏公荣、杨文定公溥为总裁;正统修《宣宗实录》,复为总裁,史成始进官,文贞、文敏加少师,文定加少保。弘治修《宪宗实录》,刘文靖健以侍郎、学士总裁;正德修《孝宗实录》,文靖复以少师总裁。隆庆修《世宗实录》,今江陵公以侍郎、学士总裁;万历修《穆宗实录》,复以少师总裁。刘公首尾十九年,尤为盛事。
○六主乡会文衡
王文安公英,永乐丁酉以翰林侍讲主应天试,庚子、癸卯复以侍讲俱主顺天试,永乐戊戌以侍讲、宣德庚戌以左春坊大学士、正统壬戌以礼部左侍郎兼学士,俱主会试。钱侍郎习礼,永乐丙午以翰林侍读主应天试,宣德壬子以侍读学士、正统戊午以学士,俱主应天试,宣德庚戌以侍读,己未、乙丑俱以学士,俱主会试。二公皆六典文衡,门生遍海内,而文安乡试连三科,会试隔三戌,尤为卓绝。
○三主会试
曾少詹棨,永乐戊戌以侍读学士,甲辰以原官,丁未以左春坊大学士。王文端公直,宣德癸丑以少詹事,正统丙辰以原官,己未以礼侍、学士。徐文靖公溥,成化乙未以少詹事,辛丑以太常卿,弘治庚戌以大学士,俱主会试,凡三典文衡。文端连三科,文靖三为前序,而曾公复再主顺天,俱称奇绝。
○两主乡会试
成化戊戌彭华以学士,甲辰以詹事,俱主会试,仍以编修主乙酉应天、侍读主戊子顺天乡试。弘治癸丑李东阳以少卿、学士,己未以大学士,俱主会试,仍以侍讲主庚子应天、侍讲学士主丙午顺天乡试。嘉靖丁未张治以吏侍,庚戌以大学士,俱主会试,仍以左中允主甲午、学士主庚子,俱应天乡试。天顺庚辰柯潜以尚宝少卿主会试,癸未以原官主会试,火发而出,仍以洗马主景泰丙子、学士主巳酉,俱顺天乡试。
○两主会试
两主会试,自彭、李、张三公外,黄淮,永乐甲申以侍读,宣德癸丑以致仕少保。杨士奇永乐壬辰以左谕德,辛丑以左坊学。杨溥永乐丙戌以司经局洗马,宣德丁未以太常卿、学士。吕原天顺丁丑以通政司左参议,庚辰以学士。万安成化丙戌以学士,壬辰以礼侍、学士,刘吉成化己丑以侍读学士,戊戌以礼书、学士。吴宽成化丁未以右谕德,弘治壬戌以吏侍、学士。王鏊弘治丙辰以侍读学士,正德戊辰以少傅、大学士。梁储正德戊辰以吏书、学士,甲戌以少傅、大学士。靳贵正德辛未以吏侍、学士,丁丑以宫保、大学士。石缶正德庚辰以礼侍、学士,嘉靖癸未以吏书、学士;吕公调阳隆庆辛未以吏侍、学士,甲戌以宫保、大学士。申公时行万历丁丑以吏侍、学士,庚辰以尚书、大学士。许公国万历癸未以吏侍、学士,己丑以少傅、大学士。
○三主乡试
永乐甲午,周述以编修主应天试,宣德壬子以左庶子主顺天试,乙卯仍以庶子主顺天试,又以侍讲主会试。甲午邹缉以侍讲、左中允主顺天开科试,丁酉再主顺天试,庚子主顺天试,三主皆顺天;又以己丑主会试。主会试在前,而四试皆侍讲。
○十知贡举
胡忠安公濙为礼部尚书,自宣德丁未至景泰甲戌,凡十为会试、廷试知贡举官,古今罕有。
○连主乡会试
乡试主考官,会试入为同考者有之,未有主试者,若祖宗朝则不论也。案:洪武辛亥,司业宋濂主京畿乡试,其年复以司业主会试。建文乙卯,高巽志以太常少卿主乡试,明年主会试。永乐乙酉,侍读学士王达主乡试,明年主会试。丁酉,侍讲王英主顺天试,明年主会试。宣德己酉,侍读钱习礼主应天试,明年主会试。戊午,翰林学士钱习礼主顺天试,明年主会试。以后则无之。若先主会试而后乡试者,则己丑邹缉又主甲午顺天,丙戌洗马杨溥又主甲午应天,辛丑侍讲周述壬子主顺天。其事尤奇。
○享国长久
亲王享国之久者,吉简王见浚七十一年,代简王桂六十九年,鲁靖王肇辉六十四年,德庄王见潾、晋庄王锺铉俱六十一年,岷庄王楩六十年,沈庄王幼㙾五十八年,宁献王权五十八年,周定王橚五十七年,襄宪王瞻墡、寿定王祐榰、淮康王祁铨俱五十五年,益端王祐槟五十三年,衡恭王祐楎五十二年。
○勋臣久任
武臣徐中山达为将相近三十年,洪武元年至其殁时,挂征虏大将军印者复十七年。汤东瓯和、冯宋公胜为大将俱三十馀年。沐定远晟以国公挂将印守云南三十年。张定兴辅,永乐元年封伯及国公,至殁四十七年,为太师二十六年。子宁阳懋,九岁袭封公,至殁六十七年,统五军及十二营共四十馀年,为太师二十年。徐兴安亨自伯至侯卒五十五年。朱宣平永总十二团营兵马为首帅三十五年。谭新宁祐,天顺元年袭爵,加保傅,掌禁兵,至嘉靖四年始卒,凡六十九年。毛伏羌锐,成公五年袭爵,加宫保,至嘉靖二年卒,凡五十五年。郭翊公勋,自加太保至太师,凡三十馀年,总十二团营兵亦二十馀年。朱成公辅守备南京三十四年;其孙恭靖王希忠,自太保至太师已三十年,入直亦三十年,十主琼林宴,代郊天大礼亦三十馀次,古今罕有。陈瑞安韶,正统十四年袭,至弘治十七年加宫傅卒,凡五十八年;子鏸以十七年袭,正德十年为蓟帅,隆庆六年加以少保掌府事,为帅五十八年,享伯爵六十九年。徐魏公俌,自袭爵至卒,再提督守备五十四年。孙鹏举自袭至卒,三提督守备五十六年。今顾镇远寰总两广,再督漕,一守备南京,一为戎政大帅,三掌府,亦逾四十年,享侯爵五十馀年。张英公溶封公四十六年,其加宫保至少傅,掌府亦三十年。郑武安亨、谭永宁广、任宁远礼、周太保尚文为边将垂四十年,永宁八十始解任,宁远之解任与郑、周之卒也,亦垂八十矣。
蔡太保震以成化二年丙戌选,以嘉靖十四年乙未卒,凡七十年。赵辉在永乐十一年癸巳以千户守金川门,太宗奇其貌,以长公主配之,凡事六朝,掌都督府,主孝陵祀,至成化十二年丙申卒,凡六十四年,尚主已二十馀。二公年俱近九十。时宁阳侯陈懋亦历事五朝。二公皆享高爵,穷奢极欲,姬妾百馀,而皆以寿终,史俱异之,谓得于内养云。
○一品考十八年
嘉靖少师严公宜嵩,一品六考十八年,又三年,凡五膺敕奖谕,荫中书舍人。隆庆少师徐公阶,一品六考满十八年,加伯爵俸,赐敕奖谕,荫子锦衣卫千户,及宴,备极恩礼。公盖四膺敕奖矣。案:李韩公自左相国太师,近三十年,是时不考满。杨文贞自少傅至少师凡十九年,九年后通不考。此外无考十八年者。
○一品考十二年
正德初少师刘公健,嘉靖初少师杨公廷和,各以元辅十二年。杨加太傅,辞,赐敕奖谕及宴。隆庆末,少缚、太宰杨公溥亦考十二年,进少师,殁后加特进。万历中,少师张公居正考十二年,诏以夺情之日仍准通考,为十五年,加上柱国、太傅,支伯爵俸,给太傅四代诰命,荫子尚宝司丞。其考九年者,少师蹇公义、杨公士奇、杨公荣、万公安、刘公吉、马公文升、李公东阳、梁公储。凡内阁九人,吏部三人。
○文臣久任
文臣莅任之久者,李韩公善长实掌中书省十年,为太师二十三年。蹇忠定公义在吏部,胡忠安公濙在礼部,杨文敏公荣在内阁,俱三十馀年。黄忠宣公福为尚书四十年。杨文贞公士奇在内阁四十三年,中间辅东宫十八年,为首揆二十年。夏忠靖公原吉、郭忠襄公资在户部,金文靖公幼孜在内阁,俱二十五年。彭文宪公时、万文康公安、刘文靖公健及分宜,在内阁俱二十年。商文毅公辂两任,及刘文穆公吉、李文正公东阳,俱十八年。今少师、华亭徐公阶十七年。太师张公居正十六年。杨文定公溥、陈芳洲循、高文义公谷、李文达公贤、徐文靖公溥、杨文忠公廷和、梁文康公储、李少傅本,在内阁俱十馀年。王文端公直、王忠肃公翱、尹恭简公旻,在吏部俱十馀年。王靖远公骥、马端肃公文升、许文简公赞,为尚书俱二十有馀年。
巡抚之久,无过于于肃湣、周文襄,于十八年,周二十一年。凤翔知府扈暹,任二十五年,再以九年满,加从二品服色俸级。陕西宁州知州刘纲,任三十三年,三以九年满,亦加至从二品服色俸级。兵科给事中傅安,以洪武二十八年使西域,留滞者十二年,永乐五年始归,十四年封别失别里纳里失罕为王,见羁北虏,留滞者复九年,宣德元年始归,给敕命赐老而已。前后为给事中三十二年,留虏二十一年,白首生还,去苏卿不远也。
○文臣腰玉年久
一品横玉,文臣得之,往往迟暮,以故无甚久者。余所知者,刘文靖健三十一年,严少师嵩二十七年,谢文正迁二十九年,王端毅恕二十一年,杨文贞士奇二十年,徐少师阶三十三年,吕少傅本三十四年。
○直庐应制年久
世宗于西苑躬醮事,一时文武大臣后先赐直庐于无逸殿庑,俾供应青词门联表疏之类庶务,从便取裁,后先凡二十人,然多有迁革及物故者。独少师严嵩以辛丑入,至壬戌始出,凡二十年。少师徐阶以己酉入,至丁卯出,凡十九年。太师成国公朱希忠,入同严,出同徐,凡二十五年,首尾恩赐最为优渥。而严、徐后别赐居舍、银器什物,皆出尚方。
○中官寿考久任
中珰之久贵,无过于萧敬者,年二十馀,则已侍英宗为太监。成化中入司礼,自是数废数起,凡四秉笔,四掌印,几五十年而退休,礼数视大臣。凡为太监近七十年,九十一而后死。从孙举进士为少卿、郎中二人,锦衣复数人。其次则刘永诚,从成祖兵间,自后历西陲大镇、总京营兵,十年始辞任,入见,复勉留之。诸子封伯者一人,为指挥千户者数人,内臣至今艳称之。其次则张佐、黄锦,掌司礼兼督东厂二十馀年。鲍忠前后在司礼亦三十年,年近九十而终。
○中贵人历中外任
中贵人权震天下者,柄司礼则王振、刘瑾,数将大兵则曹吉祥、汪直,然皆不克终。惟张永初自春宫得幸上,累加提督三千,神机二营兼掌十二团营、乾清宫掌事兼掌御用监。提督尚衣、司设、内官三监,整容、礼仪、甜食诸房,并豹房、浣衣局、混堂司、南海子。出总督宁夏等处军务,特给金关防、金瓜、钢剑。还改司礼太监,长监事,再起掌御用,总制提督宣大延固等处军务。还总理乾清大工,再督团营兵马。从上御虏应州,为监督机务。从上征宁庶人,为提督赞画重务。罢闲,复起掌御用,提督团营。凡一绾司礼、二绾御用绶,三督团营,再总大兵,再扈上领枢密,出许便宜行事及抚镇听制。父友科都督同知,兄泰安伯富,弟安定伯容、右都督寰,馀官复十馀人。贵势倾一时,而名位不衰,亦一时中人之翘楚也。
其次则内官监太监郑和,以永乐四年率师二万七千人,驾海舶赍敕谕金帛行赉西洋,琐里,暹逻等三十馀国皆随使入朝,所奉献及互市采取未名之宝以巨万计。凡一破国都,再虏逆命王,一擒大盗酋,凡二十年。而首命提督南京守备,至宣德八年,复赍诏由陆路谕西番诸国。今西南夷及世所称“三宝太监”者,郑和也。西北所称“刘马太监”者,刘永诚也。
○亲王高寿
亲王寿过八十者,肃恭王贡錝八十,沈庄王幼㙾八十六,益恭王厚炫八十二。
若过七十者,则晋庄王锺铉七十五,鲁靖王肇辉七十九,庄王阳铸七十六,代简王桂七十三,宁献王权七十一,靖王奠培七十四,岷庄王楩七十三,唐敬王宇温七十六,襄宪王瞻墡七十三,康王祐𬃊七十六,德庄王见潾七十,衡庄王厚燆七十一。
郡王过八十者,庆成恭裕王表栾八十七,鄢陵恭昭王睦枸九十。馀者堵阳安僖王同鉣八十二,东阿端懿王泰烋八十一,内江庄懿王友墦八十二,襄坦安惠王仕坯九十一,子□王成鍨九十二,吉阳恭顺王鈱注八十,安化惠懿王秩炵八十八,襄陵恭惠王范址八十二,子安穆王征钤八十三,乐平定肃王冲烋八十二,唐山恭懿王勋澂八十三,郾城恭端王弥鈱鈱八十,富顺王厚焜、怀安王厚燫俱八十馀。
○见任高年文臣
旧例,文臣京职七十、方面以下六十五致仕。其过期而留任者,永乐中,仪少宗伯智满八十致仕。正统中,杨文贞士奇八十以首揆终。天顺初,胡忠安濙八十二始以大宗伯得请。王靖远骥八十二复为大司马。成化初,王忠肃翱八十四犹为太宰。正德初,马端肃文升八十一始以太宰得请。嘉靖初,谢文正迁以八十复相,明年致仕。嘉靖末,严分宜八十三始以首揆斥免。其他若秦襄毅竑总三边年七十九。黄忠定福参赞机务、黄太宰宗载,俱以七十八在任。李韩公善长以太师得罪,王端毅以太宰致仕,俱七十七。万文康以少师罢,杨文定溥以少保卒,时俱七十五;屠简肃侨以太保卒,杨文襄一清以少师罢,时年七十六;杨兴济善封伯,蹇忠定义、吴荣襄中为少师,陈少保循在首揆,王威宁越为太师,俱七十三。他不可悉数也。隆、万中起左佥都御史海瑞,年七十三,按察使丁湛七十九,南京工部尚书孙植七十八。今见任者,姜宗伯宝七十六,杨太宰巍七十四,傅司马希挚七十一。太仆卿崔文奎初为寺丞,满九载,年七十三,例当退,自陈守城功,特升少卿,至八十三复自陈,升本寺卿,八十六始致仕。而蒯祥年八十馀犹为工部左侍郎,黎澄八十为尚书。至钦天监,例不引年,又所不论也。
○大臣眉寿
大臣眉寿至九十者,魏文靖骥九十八,刘文靖健九十四,王端毅恕九十三,尚书胡公拱辰、陈公雍,大理寺卿葛公浩,俱九十三。嘉靖以来广东按臣言,致仕尚书湛若水年九十,请赐存问,已之,又五年而卒。末年,喻尚书茂坚、万历初王尚书学夔,俱九十馀,王以九十四。应尚书大猷以九十五卒,应公凡四遇优诏存问。南兵书郭宗皋九十,刑书钱邦彦九十一,存问加夫米。
其尚书以上至八十馀者,胡忠安濙、韩司寇邦问、蒋恭靖瑶、方尚书钝,俱八十九。邹宗伯干、殷司寇从俭、李太宰裕、张太保子麟、冯司寇岳,俱八十八。王恭靖璟、潘恭定恩,俱八十七。马端肃文升、林司马瀚、韩忠定文、章文懿懋、高襄简友玑、刘清惠麟、严分宜嵩,俱八十六。单司马安仁、杨宗伯翥、王靖远骥、孙司马原贞、王崇简宗彝、陶恭介琰、赵康敏鉴、李庄简浩、朱宗伯恩、焦泌阳芳,俱八十五。王文端直、王忠肃翱、崔司空文奎、贾文靖咏、朱恭襄希周、孙司徒应奎、何右都栋、吕少傅本,俱八十四。黄文简淮、胡宾客俨、刘宫保障、薛司马远、尹文和直、陈太保金、谢文正迁、毛文简纪、罗文庄钦顺、顾宫保应祥、张恭肃润、胡司空松、俱八十三。陆康僖瑜、尹恭简旻、李襄敏秉、闵庄靖圭、李恭襄𬭼、刘司寇缨、李司空善、王右都火广、王太宰崇庆,俱八十二。徐宗伯琼、侯司空瓒、洪太保锺、林司徒泮、李司徒瀚、周司寇伦、郑尚书绅、徐少师阶,俱八十一。俞司寇士悦、苗文康衷、何司马鉴、雍司徒泰、王司寇鉴之、邓司徒璋、孙司徒交、杨司徒潭、文庄靖渊、孙宗伯承恩、吴太宰鹏、黄司寇中、张太宰瀚、陆大宗伯树声,俱八十二。董宗伯份八十一。王左都廷八十五。
若三品京堂,则礼部右侍郎钱习礼八十九。户部侍郎王俨、万虞恺,副都御史朱鉴,大理卿夏时正八十八。礼部右侍郎王士嘉,右副都御史孙曰良八十七。左副都御史吴讷,刑部左侍郎曾翚,南京工部右侍郎范嵩八十六。礼部左侍郎陈琏,太常卿兼学士吴节,工部左侍郎龚辉八十五。兵部左侍郎吴宁,工部左侍郎蒯祥,右副都御史王嵩八十四。工部右侍郎潘礼,太常寺卿夏昶,顺天府尹王贤八十三。兵部左侍郎陈皋谟,礼部右侍郎赵永,右副都御史毛呈八十二。户部左侍郎韩福八十一。工部左侍郎郝璜,兵部左侍郎范钦,府尹王弼八十。今户部侍郎林应亮八十五。
正统丙辰进士古镛,天顺丁丑以大理左少卿谪戍,赦还,至正德己巳犹在,能跃马豪饮,时人谓之古进士。考登科,镛以二十四登第,至己巳又七十三年,盖得文王之岁矣。
○勋臣享封爵高寿
会昌伯孙忠、宣城伯卫颖八十八。镇远侯顾成、泰宁侯陈圭、宁阳侯陈懋、会昌侯孙继宗、宣城伯卫𬭚八十五。成安侯郭亮亦近之。平江侯陈豫、东宁伯焦礼、永宁伯谭广、新宁伯谭祐八十二。隆平侯张信八十一。伏羌伯毛锐、遂安伯陈韶、子惠皆八十馀。怀守侯孙镗八十。今英公张溶、镇远侯顾寰亦如之。
都督同知吴良,番将也,以洪武中来降有功,至成化时始卒,年九十九。苏火耳灰,乃靖难时举枪拟太宗者,为童信射马蹶被擒,释之,累战功至左军左都督,八十四犹请效用。赵清守彰德,不下,太宗释之。俾仍以都督佥事守边,年八十八卒。有子九人,长璟同时为都督,而琮、珣、瑛、玄俱世袭指挥使。李达八十八岁犹以都督守边。
○高年人瑞
高皇帝诏诸耆老谒见,而昆山周寿谊居首,年一百十六岁,赐宴及钞币。天顺中召京人百四岁茹大中入见,便殿赐宴,顺天府赐冠带袭衣,命礼部尚书姚夔造其第贺之。成化中济宁人王士能,以百十六岁征,又七年终。又韩王奏群牧所千户朱政曾祖信年一百六岁而终,祖全一百二岁,父镛八十二岁见存,三代皆以千户致仕。诏信、全俱进阶宣武将军,各赐羊酒白米二石。弘治中,吾州毛弼年百岁,而孙澄状元及第,有司为盖人瑞状元坊。福建林知府春泽百岁时,有司为盖百岁坊,而子侍郎应亮年七十三,孙学宪如楚乞归侍,又四年而春泽始卒。今亮八十五。
○旧德
黄文简淮以永乐甲申右庶子主考会试,后以宣德癸丑致仕少保谢恩主会试,相去三十年。谢文正迁以弘治乙卯入相,至嘉靖戊子复召,相去三十年。费文宪宏以正德辛未入相,辛巳再召,至嘉靖乙未三召,相去二十五年。可谓旧德。
○丙辰两状元
吾吴朱恭靖希周,弘治丙辰状元,盛德为天下师表,虽寿止八十四,然及见嘉靖丙辰状元诸大绶而没,亦吾吴盛事也。今少师徐公以癸未第三人及第,至癸未没之,旬日而传胪,唱名不及见。
○骤贵
高帝不爱官爵以收天下贤才,故有布衣或下僚径超八座者,别有纪纪之。兹录其迁转之骤者三人于后:
大理寺右评事王隽以有过当罚,上念其年少才美,赦之,超为工部左侍郎,寻进尚书,予诰命。御史凌汉上言阃外不宜专制,召为右佥都御史,数日遂进右都御史。吏科庶吉士杨靖使还,擢户部右侍郎,数月转左,遂进尚书,历刑、礼二部、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宾客,最隆委寄。
洪熙,杨文贞士奇以左春坊大学士进礼部左侍郎、华盖殿大学士,再进少保、少缚、尚书。黄文简淮以右春坊大学士系狱,出为通政司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再进少保、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荣加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再进太子少保,寻加工部尚书。金幼孜加户部右侍郎兼武英殿大学士,再进太子少保,寻加户部尚书。
宣德,左庶子陈山进户部右侍郎,再进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司经局洗马张瑛进礼部左侍郎,再进礼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首尾数月内事耳。
正统,曹状元鼐以侍讲入内阁,进翰林院学士,遂进吏部左侍郎兼学士,居首揆。
景泰,商状元辂以侍读入内阁,进翰林院学士,遂进兵部左侍郎兼大坊学。
嘉靖初,主事桂文襄萼、张文忠璁,以议追崇献皇帝称旨,俱超授翰林学士。方文襄献夫以员外、霍文敏韬以主事,俱为侍讲学士。萼、璁俱进詹事府,萼为吏、礼左右侍郎、尚书,加太子太保,再加少保、太子太傅,寻兼武英殿大学士;璁为兵部左右侍郎、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少保,再加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累进少师、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献夫进少詹事、礼部左侍郎、尚书,加太子太保,改吏部,进武英殿大学士;韬进詹事,复迁礼部尚书不拜,久之始为吏部左侍郎、南礼吏尚书,召掌詹事府,加太子少保。预议者席文襄书以南兵部右侍郎进礼部尚书,加少保、太子太保。黄绾都察院经历,由南京刑部员外郎进光禄少卿、大理少卿、少詹事、南北礼部左右侍郎,遂进尚书兼学士。黄宗明以运使进光禄卿、兵礼左右侍郎。熊浃以给事中出为参议,进右佥都御史,遂为副都以至右都,后至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张、桂等不五年而登大位。八年,夏文湣言以吏科都给事中议郊庙礼称旨,进侍讲学士、少詹事、礼部左侍郎、尚书,累加少傅入阁,官至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其自都给事中至尚书只二年中事耳。嘉靖末,以撰玄称旨,侍讲袁炜进侍讲学士,吏、礼左右侍郎、尚书,至少傅、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严讷以侍读、李春芳以修撰、董份以左中允,俱为翰林院学士,俱进太常少卿。后讷至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春芳至少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份至礼部尚书兼学士。胡宗宪以御史御倭,进佥都御史,遂进兵部侍郎、总督,累加至少保、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
万历十年,右赞善沈鲤超为翰林侍读学士,俄迁礼部右侍郎,改吏部转左,进礼部尚书,首尾仅二年。
成化中,汪直所厚御史戴缙迁尚宝少卿,不数月,进右佥都御史,遂为左副及右都御史,出为南京工部尚书。
正德中,刘瑾所厚文选郎中张采超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名、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西安府知府胡汝砺迁顺天府丞、府尹、兵部左右侍郎,督理宣府兵马粮饷,以至兵部尚书。衡州府知府刘机迁太仆少卿、太常卿、户部右侍郎,至户部尚书。朱恩由河南按察副使迁按察使、布政、副都、南京吏部侍郎,以至礼部尚书,首尾只三年。
○早达
宋人《春明退朝录》有记早达者年岁,今仿之,录于后:四岁,洪舍人锺,以善大书举,入翰林肄业。五岁,李文正东阳,以奇童举,善大书属对,入翰林肄业。
八岁至十岁,程学士敏政、杨文襄一清俱以有司荐,举奇童。弘治中,董侍郎举奇童不中格,罢归。九岁,张宁阳王懋袭爵英国公。
十二岁,杨少师廷和举乡试,大理寺卿朱奎、太常卿任道逊举奇童,侍东宫书。十四岁,赵中丞时春中经魁,杨少师一清中乡举。十五岁,蒋文定冕中解元。
十六岁,王庶子臣登进士,李少师东阳、费少师宏、何提学景明、张太师居正、刘侍读虞夔中乡试,邓宁河愈为中军先锋。
十七岁,李少师东阳举会试,太常王学士献、张宫傅、王郡守廷干举进士,马工部拯、佘工部毅中举解元,沐都督昂以战功佥都督。
十八岁,王侍讲洪、陈修撰景著、王兵侍伟、杨少师一清、赵中丞时春、王参政慎中、蔡侍郎汝楠俱第进士。奇童洪舍人锺举进士,解学士缙中解元,傅吉士新德中乡魁。内陈为探花,赵中会元。王礼书弘诲中解元。
十九岁,解学士缙、范少宰理、李詹事泰、白中丞圻、杨少师廷和、何少宰孟春、陈中丞耀、蔡尚书克廉俱举进士。今王布政象坤中解元,舒编修弘志中探花,杨元祥改庶吉士,殷少保士儋经魁,吴吉士鸿功解元。
二十岁,费少师宏举状元,邹司成守益、伦司成以训俱会元,又与戴编修大宾俱及第。向右都宝、张学士益、王中丞云凤、胡司马汝砺、李司马昆、盛右都应期、李司徒如圭、何提学景明、王太宰用宾、王大司马一鹗、方少保逢时、王方伯庭诗、方伯象坤、刘詹事虞夔、吴吉士鸿功俱登第。
二十一岁,乔少保宇、项吏侍文曜、边尚书贡、顾尚书璘、方少保献夫、边左都宪成进士,徐少师阶及第,拜翰林编修,金侍郎绅、俞侍郎钦为翰林庶吉士,杨少师博、胡司徒执礼、冯方伯叔吉、张中丞九一、严太宰清、蹇观察达俱中进士,李梦阳中解元。
二十二岁,徐武宁王达为统帅,林修撰大钦状元及第。
二十三岁,施修撰磐状元及第。
二十四岁,郭太宰琎为布政司参议。
二十五岁,邓宁河王愈为行省参政。
二十七岁,徐中山王达为同知枢密院。
二十八岁,项文曜为兵部侍郎,李岐阳王文忠为行省平章,沭昭靖英为都督同知,沐定远晟封黔国公。
二十九岁,邓宁河愈为行省平章,冯宋公胜为右都督兼詹事,韩襄毅雍为佥都御史。
三十岁,徐太傅达为中书右丞,朱定襄王希忠加太保掌京营兵,项公文曜为吏部左侍郎。
三十一岁,邓宁河王愈为右御史大夫,朱东平王能封成国公。
三十二岁,李岐阳文忠封曹国公,徐太傅达为左相国,向右都宝为通政使,胡文穆广以侍读、杨文敏荣以侍讲入内阁。
三十三岁,常开平遇春为中书平章政事,解学士缙以侍读入内阁,于肃湣谦为兵部侍郎,朱成公希忠加太傅。
三十四岁,邓宁河愈封卫国公,冯宋公胜封宋国公,沐昭靖英封黔宁侯,陈节湣洽为吏部右侍郎,彭少保时以修撰入内阁,张定兴辅以征夷将军平安南。
三十五岁,解公缙为翰林院学士。
三十六岁,徐中山达为中书右丞相,封信国公,张定兴辅封英国公,铁公铉为兵部尚书,李公友直为刑部左侍郎,许公观为礼部侍中,许公廓为工部侍郎,李公实为礼部侍郎,孙公祥为副都御史,商少保辂以侍读入阁,胡司徒执礼为太仆寺卿。
三十七岁,常开平遇春为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夏忠定原吉、吴公中为尚书,郭太宰琎为工部右侍郎,胡文穆广为学士,黄文简淮为侍读学士,在内阁。今刘公虞夔以太常少卿掌翰林院。
三十八岁,胡公子昭为刑左侍,许公思温为吏左侍,王襄敏越、胡公执礼为右副都,前刘公为詹事。
三十九岁,徐中山达为太傅,封魏国公,汤中山和为中书左丞,许公观为礼部侍中。
四十岁,蹇忠定义为吏部尚书,黄忠宣福为工部尚书,商少保辂为兵部左侍郎,在内阁,费文宪宏为礼部侍郎,申少保时行以少詹兼学士。四十一岁,徐少师阶为礼部侍郎。
四十二岁,郭忠襄资为户部,吕公震为刑部,俱尚书。吕文懿原以学士入阁,彭文宪时以太常少卿再入阁,马端肃文升为大理寺卿,李泰、董文庄玘为詹事,费少师宏为礼部尚书,尹太傅旻、徐少师阶俱为吏特。
四十三岁,张太师居正为武英殿大学士,胡少傅濙为礼侍,郭少傅朴为吏侍,孙烶为礼侍,申少保时行为礼侍,加太子宾客。
四十四岁,吕公震为礼部尚书,赵公羾为刑部尚书,白公圭为工部尚书,张居正加少保、太子太保,林尚书燫为吏部侍郎,申公时行以太子宾客、吏部左侍郎为文渊阁大学士,王太保锡爵为詹事府詹事,今李公长春为南礼部右侍郎。
四十五岁,白恭敏圭为工部尚书,王襄敏越为右都御史,费文宪宏、方文襄献夫加太子太保,余肃敏子俊为兵部尚书,张公采为吏部尚书,董公玘、殷公士儋为吏部侍郎,王公锡爵为礼部侍郎。
四十六岁,陈节湣洽、胡公汝砺为兵部尚书,熊公概、屠太傅滽、胡少保宗宪、杨少师博为右都御史,吕少傅本为少詹事,入阁,殷公士儋为礼部尚书。
四十七岁,谢文正迁以詹事入阁,赵公荣、张公澯俱为尚书,徐公阶为礼部尚书,杨公博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高公耀为户部尚书,张公居正加少师、中极殿大学士,居首辅,陈公经邦、于公慎行为礼部尚书。
四十八岁,陆康僖瑜为刑部尚书,王襄敏越为左都御史,项襄毅忠、余肃敏子俊为右都御史,刘文穆吉以礼侍入阁,徐公阶、申公时行加太子太保,吕公本以内阁加礼部尚书,殷公士儋加太子太保,万少保镗为南院右都御史,谷公中虚、王公遴、汪公道昆为兵左侍,曾公省吾为工书,王公弘诲为南礼部尚书。
四十九岁,刘太保珝以吏侍、李少师东阳以礼侍俱入内阁,王少保越、白宫傅圭俱加太子少保,蔡公克廉为户部尚书,殷公士儋加少保、武英殿大学士,申公时行以少傅居首揆,王公家屏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赵公贤为南吏部尚书,刘公一儒为南工部尚书。
五十岁,李韩公善长为左丞相,李文达贤以吏书入内阁,余肃敏子俊为兵部尚书,王文成守仁以尚书封伯,杨文忠廷和加少保,彭文宪时、姚文敏夔、倪文毅岳、夏文湣言及林公燫为尚书,桂文襄萼为吏部尚书,王襄敏越、翁襄敏万达为左都御史,杨公博与胡公宗宪俱加太子太保,郭公朴加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申公时行以少师、华盖殿学居首揆。
五十一岁,徐天全有贞封武功伯,为华盖殿大学士,居首揆。
○晚达
刘文介俨四十九,曾学士彦五十四,唐学士皋五十八,焦竑五十,俱登状元。鲁祭酒铎四十五登会元,王祭酒激以四十九登进士,近金司业达以五十八会元及第。惟张文忠四十七举进士,六年大拜,任师臣者十二年。钱文肃习礼以练子宁姻累,三十九始中解元,登第入翰林,历清华之务,而近八十犹为学士五品,转礼部侍郎归。湛文庄若水亦以父累故,四十会试,入翰林,至七十馀始拜尚书。二公皆登上寿。丘文庄浚、张文简璧七十馀始入阁。焦泌阳芳七十馀始以侍郎拜太宰。王太保璟、陈简肃瓒七十馀以侍郎进左都御史。杨尚书翥八十馀以长史进礼部左侍郎,袁景襄宗皋近七十以长史为吏侍。周侍郎诏近八十以纪善拜少詹事。
○文贞奇遇
杨文贞公士奇不由科目,以布衣荐,辅导东宫,居内阁首揆,典制草诏,定大礼。授册二;,总裁国史、主会试及京试各再,备极儒林之荣,可谓遇矣。
○三元
国朝商少保辂,正统乙卯领解浙江,乙丑为会试廷试第一人,士林艳羡。商公年二十二发解,十年而成进士,四年而以修撰入阁,七年而以兵侍归,归十年而复入,入十年而以少保归,又十年乃卒,尤为奇也。
○会元状元
许侍中观、吴宗伯宽、钱修撰福、伦宫谕文叙,内文叙乡试复第三人。
○解元会元
黄太常子澄、施御史显、陈佥事遂、林宫谕志、洪石都英、杨司徒鼎、姚太宰夔、王少傅鏊、储吏侍瓘、汪宗伯俊、李太史廷机,内林志、杨鼎、李廷机俱廷试第二,王鏊廷试第三。
○解元状元
吴学士伯宗、林侍讲环、萧修撰时中、陈少保循、柯少詹潜、彭侍讲教、谢少傅迁、李少宰旻、杨光禄惟聪,内陈循、彭教会试第二人,谢迁会试第三人。
○三试魁元
乡、会试俱五名之内、廷试三名之内,除前所纪吴、王、陈、彭、谢、李六人外,花解元纶会试殿试俱第三,杨状元慎乡试第三、会试第二,陈会元澜、袁会元炜俱乡试第二、廷试第三,王会元锡爵乡试第四、廷试第二,金会元达乡廷试俱第三,靳解元贵会试廷试俱第二,谢解元丕会试第四、廷试第三,陶太史望龄乡试第二、殿试第三。
○状元入内阁
永乐状元胡文穆广、陈芳洲循,宣德马侍郎愉、曹文忠鼐,正统商文毅辂、彭文宪时,成化谢文正迁、费文宪宏,弘治顾文康鼎臣,嘉靖李文定春芳及今申公时行,凡十一人。入阁而不得大学士者,马公及曹公也。官大学士而非入阁者,吴公伯宗也。入阁又为大学士而止五品者,胡公也。
○状元一品
少师前费公,少傅前谢公、李公,少保前陈公、商公、彭公、顾公,成化状元、太子太傅张公升,弘治状元、太子太傅毛公澄,嘉靖状元、少师申公时行。凡十人。
○状元二品
洪武状元礼部任尚书亨泰、许侍中观,天顺南京礼部黎尚书淳、工部谢尚书一夔,成化礼部吴尚书宽、南吏部王尚书华,弘治南吏部朱尚书希周,嘉靖南礼部秦尚书鸣雷。凡八人。
○状元三品
前侍郎马公、曹公及景泰状元孙太常卿贤,成化李吏侍旻,正德吕礼侍柟、杨光禄惟聪,嘉靖茅吏侍瓒,隆庆,诸吏侍大绶、丁吏侍士美、罗礼侍万化。凡十人。
○榜眼入内阁
永乐苗文康衷,正弘陈庄靖文、吕文懿原,景泰徐文靖溥,万历吕少傅调阳、王太保锡爵,又潘太保晟。以上凡七人。
○榜眼一品
自内阁徐公溥、吕公调阳外,天顺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徐琼,万历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潘晟,太子太保、大学士王公锡爵。凡五人。
○榜眼二品
自苗衷、陈文二公外,永乐交阯左布政使张显宗,正统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杨鼎,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周洪谟,成化南京吏部尚书杨守址、南京吏部尚书黄珣,正德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白钺,礼部尚书刘春,嘉靖南兵部尚书刘龙、南礼部尚书孙升。十一人。
○榜眼三品
洪武工部侍郎张显宗,永乐礼部侍郎杜宁,成化礼部右侍郎程敏政、礼部右侍郎费阎,弘治礼部左侍郎瓒、吏部左侍郎董玘,正德礼部左侍郎蔡昂,嘉靖南兵部右侍郎王教、吏部右侍郎程文德、礼部左侍郎瞿景淳,万历吏部侍郎陶大临、南京吏部右侍郎赵志皋。凡十二人。
○探花入内阁
正统刘文安定之、岳文肃正,成化王文恪鏊,弘治靳文僖贵,嘉靖徐文贞阶、袁文荣炜,万历余少傅,有丁。凡七人。
○探花一品
自王鏊、靳贵、徐阶、袁炜、余有丁五公外,嘉靖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吴山。凡六人。
○探花二品
正统南京礼部尚书倪谦,景泰南京吏部尚书王㒜,天顺南京礼部尚书郑环,成化南京礼部尚书董越,弘治户部尚书李廷相,万历南京礼部尚书林士章。凡六人。
○探花三品内黄凤翔系榜眼
洪武右副都御史练子宁,成化詹事府詹事陆简,弘治吏部左侍郎谢丕,正德礼部右侍郎崔桐,嘉靖南太仆卿欧阳衢太常卿胡正蒙、礼侍黄凤翔。凡七人。
○会元入内阁
前商公辂、岳公正、刘公定之、王公鏊,景泰彭文思华,成化梁文康储,正德张文隐治,今王太保锡爵及袁公炜。凡九人。
○会元一品
前少保商公、少傅王公、少师梁公、太子太保张公、少傅袁公、太子太保王公。凡六人。
○会元二品
前吴文定公、彭文思公及永乐洪右都英,正统杨户书鼎、姚吏书夔,成化章礼书懋,弘治汪礼书俊,正德霍礼书韬,嘉靖陆礼书树声。凡九人。案:会元至太宰者一人,而状元遂阙。
○会元三品
洪武太常卿黄子澄,前侍郎刘文安公及成化费礼侍訚、储吏部瓘,弘治董礼侍玘,正德邵太仆锐,嘉请李太仆舜臣、瞿礼侍景淳、胡太常卿正蒙、田礼侍一俊。凡十人。
○状元得谥
状元得谥者,胡文穆广、曹文忠鼐、刘文介俨、商文毅辂、彭文宪时、黎文僖淳、谢文庄一夔、罗文毅伦、张文僖升、吴文定宽、费文宪宏、毛文简澄、朱恭靖希周、顾文康鼎臣、吕文简柟、罗文恭洪先、李文定春芳、诸文懿大绶、丁文恪士美。凡十九人。
○会元得谥
会元得谥者,刘文安定之、杨庄敏鼎、姚文敏夔、岳文肃王、彭文思华、章文懿懋、王文恪鏊、梁文康储、鲁文恪铎、储文懿瓘、汪文庄俊、董文简玘、邵康僖锐、邹文庄守益、霍文敏韬、张文毅治、袁文荣炜、瞿文懿景淳,并前商公、吴公。凡十八人。
○榜眼得谥
榜眼得谥者,苗文康衷、陈庄靖文、吕文懿原、周文安洪谟、徐文靖溥、黄文僖珣、白文裕钺、刘文简春、刘文安龙、王文定瓒、孙文恪升、程文恭文德、吕文简调阳、陶文僖大临,并前刘、杨、邹、瞿。凡十九人。
○探花得谥
探花得谥者,倪文僖谦、王文肃亻与、董文僖越、靳文僖贵、李文定廷相、徐文贞阶、吴文端山,并前王、袁。凡九人。
○武举首至通显
武举始自弘治十四年,其居首选者曰会元,如近世尹凤、王世科之类,亦俱至都督佥事。若名位之显者曰许泰,至左都督,封安边伯。安国至都督同知,赠左都督,赐谥武敏。王佐以锦衣都指挥使赠右都督。三人皆有才望,而泰不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