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皇明盛事述(上) 作者:王世贞 明朝

2023-08-01 00:24 作者:拉失德史  | 我要投稿

不佞生晚,当累洽之季,而又家世从缨绂后,窃有志慕说古公卿将相之盛。屈指西京以还,若功臣之族,鲜通籍者。计独有外戚王、马、梁、窦之属,虽鼎贵,不足道。而丞相彻侯父子相继,仅绛、条、韦、平两三氏而已。东京尚行谊,薄华腴,玄𫄸羔雁,施自黄耇,辟书征轮,遍于白屋。而关西之杨、汝南之袁,乃亦有四世为三公者。西晋之习,流为江左,蔓而北魏,门荫相籍,爵封迟及,一夫秉轴,则乘朱且垂百轮;九命弁冕,则戴貂讵止十辈。而李唐之史,犹有志宰相世系者。宋之郊恩;三事而下,推荫必数十百指,援荐亦不可胜数。至于元,而真王、彻候、三师、三公以至三省之长,非铁木之懿亲,则亦怯薛之华胃。阀阅朱紫,虽苦蝉绵,而

毳膻腥,亡足称述。我明之世,文武判隔,浊泾清渭。贵极冕弁者,不参政纪;齿自缙绅者,靡开茅土。经术弛于纨绮,崇显局于贤科。以故视前代小逊焉。爰若和气磅礴,渊源流衍,虽义取侧微,材由自奋,而门积膏华,踪若凭倚。至乃德祉互凝,君臣交契,或蚤附风云,或恒依日月,禄位名寿,显融令终,代不乏人,人不泛遘,要亦有可纪者。夫侈庶汇之繁生,则思坤舆之厚,伟修鳞之孳育,则羡海王之广。以高帝之功德,超驾尧、舜;文皇之疆宇,远逾汉、唐。皇仁既宏,圣寿复高,维城裸将,绳绳振振。其为盛事,岂前代可拟?故略叙一二,冠之篇首,庶使谈者知所本云。


○太祖功德

高皇帝辟干转坤,功只万古。又有古创业之主所不敢望者四:享天下三十一年,一也;圣寿七十有一,二也;自江左并中原,三也;太子诸王二十四人,公主一十六人,皆受册封,四也。於乎盛哉!

○成祖功德

成祖文皇帝自起事至下京师,凡大小百馀战,未尝不身冒矢石。即位之后,四征北虏,三下南交,舟车之地,无间大小远迩,悉奉琛币,若榜葛刺、满剌加、忽鲁谟斯等处,新受朝命为王者殆三十国。东逾辽水,鞑靼、女直、野人、兀良哈之地,立行都司、卫所,设官统治几三百处。直西部落数百种,皆重译来附,其请置官府,盖三之二。西南羌夷建宣慰、宣抚、安抚司及军卫,郡县增益数百。

自古讨西南夷,未有生得其王者。独是时下安南,得伪大虞上皇犛嫠(即胡一元)、伪虞国主黎苍(即胡大互)、伪越上皇简定、伪越王陈季犷、锡兰山国王亚烈苦纳儿、苏门答刺前王弟苏斡刺。

古西南夷国王未有来朝者,独其时浡泥国王麻邪惹加那乃来朝阙下,卒于京,子遐旺受封阙下。满剌加国王拜里迷苏剌,又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哈叭答剌、西王麻哈剌吒葛剌麻、丁峒王叭都葛巴剌卜、古麻剌朗国王斡剌义亦敦奔俱来朝,受封爵。

自古封止中国山川,而独其时封日本山曰寿安镇国山,浡泥山曰长宁镇国山,馀折枝国、满剌加国山俱曰镇国山,各立御碑。凡北讨及回銮所至,如灵显、翠秀等山,神应等十二泉,立马等五峰,诸壑谷坡甸冈献川圃硕戍之类,皆锡以嘉名,勒石垂永。

各国贡物,自金、银、犀、象、香药、珊瑚、玳瑁、鹤顶、龟筒诸器皿外,鸟则有孔雀、火鸡、红白鹦鹉、倒挂鸵鸟;兽则有麒麟、白鹿、白象、红猴、黑熊、黑猿、白鹿、福禄马、哈剌六足鱼、白獭,而中国亦自两进驺虞,人则有金衣银衣人、黑小厮;香则各色龙脑、奇南苏合油;布则兜罗、绵红、撒哈剌八者蓝觊木黑芜蔓番沙红绞节智杜花头乍莲花织人象之类。珍珠宝石奇怪之物,充刃天府。

○二子即天位

宣宗章皇帝二子:长为英宗睿皇帝,次为恭仁康定景皇帝。

○英宗再正位

英宗皇帝,一为太上皇帝,朔漠一年,居深宫七年,再改元为正统、天顺,践天子位总二十三年。故刘文安定之挽诗曰:“享国卅年高帝并,临朝八闰太宗同。”

○再正东宫

宪宗以正统十四年为皇太子,以景泰三年封沂王,以天顺元年更御名复为皇太子,凡两赦。

○藩王登极

太祖高皇帝以吴王登极,成祖文皇帝以燕王靖难登极,景皇帝以郕王监国登极,世宗肃皇帝以兴世子登极,穆宗庄皇帝以裕王登极。

○慈闱重庆

正统太皇太后张氏、皇太后孙氏,弘治太皇太后周氏、皇太后王氏,正德太皇太后王氏、皇太后张氏。至嘉靖初,寿安皇太后邵氏、昭圣皇太后张氏、章圣皇太后蒋氏、庄肃皇后夏氏,盖四宫并尊矣。

○藩国之盛

熙祖凡四子:仁祖最幼,长寿春王,次安成王,次蒙城王。仁祖四子:上最幼,长南昌王,次盱眙王,次临淮王。

太祖二十四子:懿文太子及文皇帝外,为秦湣王樉,国西安;晋恭王,国太原;周定王橚,国太原;楚昭王桢,国武昌;齐王榑,国青州;潭王梓,国长沙;鲁荒王檀,国兖州;蜀献王椿,国成都;湘献王柏,国荆州;代简王桂,国大同;肃庄王国甘州,移兰州,楧辽简王植,国辽东,移荆州;庆靖王㮵,国韦州,移宁夏;宁献王权,国大宁,移南昌;岷庄王楩,国云南,移武冈;谷王橞,国宣府,移长沙;韩献王松,国平凉;沈简王模,国潞安;安惠王楹,国平凉;唐定王桱,国南阳;郢靖王栋,国安陆;伊厉王㰘,国河南。

成祖四子:自仁宗外,为汉王高煦,初国云南,继青州,不行,移乐安;赵简王高燧,国彰德;皇少子高燨,逝未受封。

仁宗十子:自宣宗外,郑靖王瞻埈,国凤翔,移怀庆;越靖王瞻墉,国衢州;蕲献王瞻垠;襄献王瞻墡,国长沙,移襄阳;荆宪王瞻堈,国建昌,移蕲州;淮靖王瞻墺,国韶州,移饶州;滕怀王瞻垲,国云南;梁庄王瞻垍,国安陆;卫恭王瞻埏,国怀庆。

宣宗二子:英、景。

英宗七子:自宪宗外,德庄王见潾,国济南;许悼王见淳;秀怀王见澍,国汝宁;吉简王见浚,国长沙;忻穆王见治;徽庄王见沛,国钧州。

宪宗十四子:孝宗及未名长子外,悼恭太子祐极;兴王讳,国安陆;岐惠王祐棆,国德安;益端王祐槟,国建昌;衡恭王祐楎,国青州;雍靖王祐枟,国衡州;寿王祐榰,国保宁,移德安;汝王祐梈,国卫辉;泾简王祐橓,国沂州;荣庄王祐枢,国常德;申懿王祐楷,国叙州。

孝宗二子:自武宗外,蔚悼王厚炜。睿宗即兴王讳:长□岳怀王,未名薨,追赠。

世宗八子:自穆宗外,哀冲太子载填、庄敬太子载壡,景恭王载圳,国德安;颍殇王载𪉖、戚怀王载

、蓟哀王载墤、均思王载

穆宗四子:自今上外,宪怀太子翊𬬩、靖悼王翊铃;潞王翊镠,国卫辉。

今天下存者,大国凡二十四,盛哉!无论唐以后不世胙土,即汉中叶所馀无几,宁能媲美于我明也。

○宗室之盛

隆庆、万历之际,宗室蕃衍,可谓极矣。宗伯苛为革削,司寇严其条禁,以故时损时益,而其见在者馀得而志之。

高皇帝子:秦,陕西西安府,亲王一位,在省,永寿王一位,镇、辅、奉国将军一百七位,镇、辅、奉国中尉五百七位,郡县主君二百四十二位,庶人一百四十九名。晋,山西太原府,亲王一位,在省,宁化、高平、庆成、平阳、西河等王共一十二位,镇、辅、奉国将军一千八十五位,中尉二千二百位,郡县主君一千五百十一位,庶人一百七十名。周,河南开封府,亲王一位,在省,永宁等王四十六位,镇、辅、奉国将军一千三百四十九位,中尉二千五百五十九位,郡县主君一千二百六十五位,庶人一十五名。楚,湖广武昌府,亲王一位,在省,永安等王六位,镇、辅、奉国将军一百九十八位,中尉六百四位,郡县主君四百四十七位,庶人四名。鲁,兖州府,亲王一位,在府,邹平等王八位,镇、辅、奉国将军一百六十位,中尉一百七十位,郡县主君二百四十九位,庶人六名。蜀,成都府,亲王一位,在省,内江等王六位,沣州华阳王一位,镇、辅、奉国将军四十六位,中尉七十二位,郡县主君五十六位,庶人无。代,大同府,亲王一位,在府,广灵等十王,蒲州山阴等二王,泽州宣宁四王,绛州灵丘王一位,忻州定安王一位,共一十八位,镇、辅、奉国将军一千二百七十九位,中尉一千三百四十位,郡县主君一千三百三十位,庶人一百五十名。肃,陕西甘州卫,亲王一位,在卫,淳化等王五位,镇、辅、奉国将军六位,中尉□位,郡县主君八位,庶人一名。辽,荆州府,亲王夺,在府,长阳等王九位,镇、辅、奉国将军一百八位,中尉一百五十位,郡县主君一百二十位,庶人十名。庆,宁夏卫,亲王一位,在卫,真宁等王六位,镇、辅、奉国将军六十一位,中尉五十六位,郡县主君五十七位,庶人六名。宁,江西南昌府,亲王夺,在省,乐安等王三位,镇、辅、奉国将军二百七十六位,中尉二百六十五位,郡县主君三百二十四位,庶人四十四名。岷,湖广武冈州,亲王一位,在州,安昌等王一十位,宝庆江川王一位,南渭王一位,共一十二位,镇、辅、奉国将军九十位,中尉十五位,郡县主君七十三位,庶人无。韩,陕西巩昌府,亲王一位,在府,襄陵等王一十七位,镇、辅、奉国将军四百三位,中尉五百八十六位,郡县主君六百四十三位,庶人二十九名。沈,山西潞安府,亲王一位,在府,陵川等王一十六位,镇、辅、奉国将军二百四十二位,中尉二百二十位,郡县主君二百七十六位,庶人十三名。唐,河南南阳府,亲王一位,在府,新野等王三位,镇、辅、奉国将军二十二位,中尉十五位,郡县主君三十五位,庶人无。伊,河南河南府,亲王夺,在府,方城等王二位,镇、辅、奉国将军二十八位,中尉二位,郡县主君二十二位,庶人二名。

文皇帝子:赵,河南彰德府,亲王一位,在府,临漳等王八位,镇、辅、奉国将军一百八十六位,中尉一百十七位,郡县主君二百八十三位,庶人三名。

昭皇帝子:郑,河南怀庆府,亲王一位,在府,东垣等王四位,镇、辅、奉国将军六位,中尉五位,郡县主君三位,庶人三名。襄,湖广襄阳,亲王一位,在府,枣阳等王四位,镇、辅、奉国将军十二位,中尉十位,郡县主君十位,庶人无。荆,湖文蕲州,亲王一位,在州,樊山等王五位,镇、辅、奉国将军三十八位,中尉四位,郡县主君二十八位,庶人一名。淮,江西饶州府,亲王一位,在府,永丰等王一十三位,镇、辅、奉国将军三十四位,中尉二位,郡县主君三十一位,庶人无。

睿皇帝子:德,山东济南府,亲王一位,在省,临朐等王五位,镇、辅、奉国将军七位,中尉无,郡县主君五位,庶人无。崇,河南汝宁府,亲王一位,在府,怀安等王三位,镇、辅、奉国将军七位,中尉无,郡县主君七位,庶人无。吉,湖广长沙府,亲王一位,在府,长沙等王二位,镇、辅、奉国将军四位,中尉无,郡县主君四位,庶人无。徽,河南钧州,亲王夺,在州,太和等王一十五位,镇、辅、奉国将军三十七位,中尉无,郡县主君二十七位,庶人无。

纯皇帝子:益,江西建昌府,亲王一位,在府,金戙等王十二位,镇、奉国将军九位,中尉无,郡县主君十一位,庶人无。衡,山东青州府,亲王一位,在府,玉田等王共十位,镇、辅国将军十二位,奉国及中尉无,郡县主君一十四位,庶人无。荣,湖广常德府,亲王一位,在府,惠安等王四位,镇、辅国将军九位,奉国及中尉无,郡县主君一十五位,庶人无。靖江郡王一位,广西桂林府,在府,辅、奉国将军十五位,镇、辅、奉国中尉七百十二位,郡县主君七十四位,庶人一十四名。

共郡王二百五十一位,镇、辅、奉国将军七千一百位,镇、辅、奉国中尉八千九百五十一位,郡主县主郡君县君共七千七十三位,庶人六百二十名。而未封未名者,与齐府之庶高墙之庶皆不与焉。更二十年,而其丽当不亿矣,固千古所未有也。於乎盛哉!

○庆成王百子

庆成王生一百子,俱成长,自封长子外,馀九十九人并封镇国将军。每会,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识,而人皆隆准,极异事也。

○皇太后父

英宗初,尊皇后孙为皇太后,父会昌伯忠存。今上初尊皇后陈为仁圣皇太后,父固安伯景行存,皇贵妃李为慈圣皇太后,父武清伯伟宇。近古所未有。

○公侯子尚主

高帝时,驸马尚公主多以公侯子弟充之,而不甚拘年貌。易代以后,渐选之民间,而甚至驸马之父若职官则进级而俾令致仕,此大不可晓也。今案:洪武皇长女临安公主驸马李祺,太师韩国公李善长长子;第二女宁国大长公主驸马梅殷,汝南侯思祖子;第五女汝宁公主驸马陆贤,吉安侯仲亨子;第八女福清公主驸马张麟,凤翔侯龙子;第九女寿春公主驸马傅忠,颍国公友德子;第十一女南康公主驸马郭镇,武定侯英子。懿文太子女江都公主驸马耿璇,长兴侯炳文子。太宗长女永安大长公主驸马袁容,右都督袁洪子;第三女安成大长公主驸马宋琥,第四女咸宁公主驸马宋瑛,俱西宁侯晟子;第五女常宁公主驸马沐昕,西平侯英子。英宗第二女嘉善长公主驸马王增,靖远伯骥孙;第四女崇德长公主驸马杨伟,兴济伯善孙。

○勋臣国戚

今诸王国亲,例不得为在京文武职官,而不知高皇帝假干城之寄,重维城之固,其意殊不尔也。案:魏国公徐达三女,一为文皇后,一为代王妃,一为安王妃。鄂国公常遇春女为懿文皇太子妃。卫国公邓愈二女,一为秦湣王次妃,一为齐王继妃。永平侯谢成女为晋恭王妃。宋国公冯胜女为周定王妃。定远侯王弼女为楚昭王妃。安陆侯吴复二孙女,一为齐王妃,一为唐定王妃。信国公汤和女为鲁荒王妃。凉国公蓝玉女为蜀献王妃。靖海侯吴高女为湘献王妃。武定侯郭英二女,一为辽简王妃,一为郢靖王妃。右都督袁洪女为岷庄王妃。右都督冯诚女为韩献王妃。内郭英二女,一为王妃,子为驸马,而妹又为高庙惠妃。袁洪一女为王妃,而子亦为驸马。

右二则,皆勋臣兼戚里,为一时之盛,而制亦与后稍异。

○南直隶盛事

吾南直隶文献之盛,惟江、浙二省差足雁行,至于帝胃国封,则固不可同年而语矣。今案:太祖、太宗、仁、宣、英、景、宪、孝、武、世、穆及今上,凡十叶十二帝,兴、睿二赠帝,建文一出帝,秦、晋、周、楚、齐、潭、鲁、蜀、湘、代、肃、辽、庆、宁、岷、谷、韩、沈、安、唐、郢、伊、虞、吴、衡、徐、汉、赵、郑、越、蕲、襄、荆、淮、滕、梁、卫、德、许、秀、崇、吉、忻、徽、岐、益、衡、雍、寿、汝、泾、荣、申、景、潞亲王五十五国。后先秦十二王,晋八王、周九王、楚九王、齐一王、潭一王、鲁六王、蜀十一王、湘一王、代八王、肃七王、辽八王、庆八王、宁四王、岷七王、谷一王、韩十一王、沈六王、安一王、唐八王、郢一王、伊七王、虞一王、吴一王、衡一王、徐一王、汉一王、赵七王、郑五王、越一王、蕲一王、襄七王、荆八王、淮六王、滕一王、梁一王、卫一王、德四王、许一王、秀一王、崇五王、吉五王、忻一王、徽四王、岐一王、益四王、衡四王、雍一王、寿一王、汝一王、泾一王、荣二王、申一王、景一王、今潞王,凡三百二十一王。郡王,秦则永兴、保安、兴平、永寿、安定、郃阳、渭南、临潼。晋则高平、庆成、宁化、平阳、闻喜、和顺、永和、广昌、交城、阳曲、西河、方山、临泉、云丘、宁河、徐沟、太谷、河中、襄阴、安溪、靖安、旌德、荥泽、新化。周则汝南、顺阳、新安、祥符、永宁、汝阳、镇平、宜阳、封丘、罗山、内乡、胙城、固始、原武、鄢陵、河阴、项城、颍川、泌阳、义阳、临汝、沈丘、鲁阳、临湍、堵阳、河清、新会、义宁、平乐、崇善、海阳、安定、曲江、博平、汾西、鲁山、信陵、邵陵、莱阳、东会、富阳、会稽、浦江、丽水、应城、益阳、奉新、南陵、京山、华亭、宝坻、汤谿、瑞金、商城、临安、柘城、修武、安吉、汝宁、彰德、顺庆、保宁、仪封、安昌、遂宁。楚则巴陵、永安、寿昌、崇阳、武陵、黔阳、通山、通城、景陵、岳阳、江夏、东安、大冶、缙云、保康、武冈。齐则乐安、长山、平原。鲁则安丘、钜野、邹平、乐陵、东阿、东瓯、郯城、馆陶、翼城、滋阳、阳信、高密、归善、新蔡、东原。蜀则华阳、崇宁、保宁、崇庆、永川、罗江、黔江、内江、通江、德阳、石泉、汶川、庆符、江安、南川。代则广陵、潞城、山阴、襄垣、灵丘、宣宁、怀仁、隰川、昌化、定安、博野、和川、宁津、枣强、饶阳、乐昌、吉阳、溧阳、进贤、河内、富川、宝丰、砀山、新宁、永庆。肃则淳化、铅山、汾川、金坛、会宁、延长、开化、会昌、延安。辽则长阳、远安、巴东、潜山、宜都、松滋、益阳、湘阴、衡阳、应山、宜城、枝江、沅陵、麻阳、衡山、蕲水、肃宁、长垣、光泽、广元、靖宁、真宁、安化、岐山、安塞、弘农、丰林、巩昌、寿阳、延川、华阴。宁则临川、宜春、新昌、信丰、瑞昌、乐安、石城、弋阳、锺陵、建安。岷则江川、广通、南渭、安昌、充城、黎山、沙阳、唐年、南安、南丰、建德、遂安、长寿、绥宁、南漳、祁阳、广济、青林。谷则醴陵、韩则襄陵、乐平、临汾、裒城、通渭、平利、汉阴、高平、西德、陇西、宁远、长泰、永福、建宁、长洲、昆山、长乐、高淳、休宁、庆阳、崇明、长吉。沈则陵川、平遥、黎城、清源、稷山、福山、灵川、沁水、沁源、德平、辽山、内丘、广宗、唐山、永年、宜山、宿迁、吴江、定陶、云和、镇康、安庆、保定、德化。唐则新野、三城、新城、舞阳、文城、承休、荡阴、淅阳、郾城、卫辉。伊则光阳、方城、西鄂、万安。汉则济阳、临淄、昌乐、淄川、齐东、任城、海丰、新泰。赵则临漳、汤阴、襄邑、洛川、南洛、平乡、汝源、广宁、昆阳、广安、江宁、光山、秀水、成皋。郑则新平、泾阳、朝邑、盟津、河阳、信阳、宜章、繁昌、庐江、丹阳、真丘、东垣、德庆、崇德。襄则宁乡、枣阳、镇宁、郧城、永城。荆则都昌、樊山、富顺、永新、德安、都梁。淮则鄱阳、永丰、南康、德兴、顺昌、崇安、高安、上饶、吉安、广信、嘉兴、绍兴、建昌、金华、华容、德则泰安、济宁、临朐、高唐、临清、宁海、棠邑、利津。崇则瑞安、庆元、怀安、归德;吉则长沙、谷城。徽则太和、遂昌、景宁、建德、阳城、嘉定、新昌、庆云、隆平、伍城、太康、阳夏、德平、荥阳、怀庆、咸平、延津、孟津、上蔡、安阳、万善。益则崇仁、金溪、玉山、安东、舒城、阜平、铜陵、黎丘、浦阳、浮河、华山、筠溪、罗川、安仁。衡则玉田、新乐、高唐、齐东、邵陵、汉阳、武定、平度、宁阳、昌乐、寿张、商河。荣则福宁、惠安、永春、富城、贵溪。又广西靖江王同藩国。案:自此以至将军、中尉将三万人,皆中都之圣胤也。

追封王十七:高王某公、杨王陈公、徐王马公、滁阳王郭子兴、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宁河王邓愈、东瓯王汤和、黔宁王沐英、东平王朱能、河间王张玉、定兴王张辅、定远王沐晟、平阴王朱勇、宁阳王张懋、定襄王朱希忠。其以三代封者不载。

公国十九:韩国李善长、魏国徐达、鄂国常遇春、郑国常茂、开国常升、楚国廖永安、曹国李文忠、宋国冯胜、卫国邓愈、申国邓镇、信国汤和、颍国傅友德、凉国蓝玉、梁国胡显、淇国丘福、成国朱能、黔国沐晟、定国徐景昌、翊国郭勋。

侯国六十五:恩亲李贞、延安唐胜宗、吉安陆仲亨、江夏周德兴、淮安华云龙、济宁顾时、长兴耿炳文、临江陈德、巩昌郭子兴、六安王志、荥阳郑遇春、平凉费聚、江阴吴良、靖海吴祯、南雄赵庸、德庆廖永忠、南安俞通源、越隽俞通渊、广德华高、营阳杨璟、永嘉朱亮祖、宜春黄彬、宣宁曹良臣、永城薛显、东胜汪兴祖、西平沐英、安陆吴复、宣德金朝兴、安庆仇成、凤翔张龙、定远王弼、靖宁叶升、永平谢成、西凉濮典、武定郭英、普定陈桓、东川胡海、鹤庆张翼、航海张赫、泰宁陈圭、武安郑亨、镇远顾成、永康徐忠、隆平张信、安平李远、成安郭亮、丰城李彬、西宁宋晟、永春王宁、广平袁容、富阳李让、宁阳陈懋、安远柳升、定西蒋贵、广宁刘安、昌平杨洪、武平陈友、南和方瑛、平江陈豫、武靖赵辅、襄城李瑾、瑞安王源、咸宁仇钺、安平方锐。

伯国二十六:忠勤汪广洋、襄城李浚、新宁谭忠、应城孙岩、忻城赵彝、云阳陈旭、广恩刘才、平江陈瑄、安乡张兴、广宁刘荣、崇信费献、修武沈清、永宁谭广、平乡陈怀、定襄郭登、怀柔施聚、丰润曹义、武功徐有贞、宣城卫颖、彰武杨信、武强杨能、武靖赵辅、安平吴安、崇善王清、安仁王浚、庆阳夏儒。

大约侯国十之九,伯国十之八,公国则惟一英公非同乡耳。其它赠公赠侯如越之胡大海、郢之冯国用、虢之俞通海、泗之耿再成、梁之赵德胜、泾之陈亨、荣之姚广孝、蔡之张德胜、东丘之花云、崇山之李新、霍山之王简文、临沂之王真、崇安之谭渊。伯如景成之马荣、建平之高福、莱阳之周长、荥阳之潘毅、威远之方政、沐阳之金濂,不可数计也。

三公十九人:太师李善长、徐光祚、郭勋、朱希忠,太傅徐达、徐光祚、沐晟、柳溥、谭祐、陈锐、仇鸾、徐文璧,太保陈懋、朱勇、蒋琬、李瑾、卫𬭚、陈圭、徐文璧。

三孤十七人:少师,文臣徐溥、杨一清、徐阶、李春芳、申时行,武臣张信。少傅,除二徐、杨、李、申已见外,胡濙、王鏊、许国,武臣杨炳。少保,除杨一清、徐阶、李春芳、申时行已见外,许国、高谷、顾鼎臣、胡宗宪,武臣陈鏸、方承裕、顾寰、徐文璧、汤佑贤。

东宫三师四十九人:太子太师,文臣自三孤已见外,武臣自三公已见外,冯胜、傅友德、李景隆、丘福。太子太傅,文臣自三孤已见外,白昂、毛澄;武臣蓝玉、徐辉祖、朱能、柳升、沐琮、徐俌、沐昆、顾仕隆、李旻、沐绍勋、杨炳、徐文璧。太子太保,文臣自三孤已见外,金濂、俞士悦、陈镒、陆完、汪𬭎、秦金、顾可学、严讷、王锡爵;武臣自三公已见外,常升、孙恪、张𫐐、李勇、顾溥、朱麒、谭纶、柳珣、王瑾、陈王谟、徐鹏举、沐朝辅、沐昌祚、汤佑贤、李言恭。

内阁十五人:高谷、张益、苗衷、徐有贞、徐溥、王鏊、杨一清、靳贵、顾鼎臣、徐阶、李春芳、严讷、申时行、许国、王锡爵。

万历甲申、乙酉间,申、许、王同时在阁,而申为状元,王为会元,许为解元,申、王同会试,许与申又同乡试,尤盛而奇。

太宰十一人:余熂、吕本、詹同、詹徽、倪岳、杨一清、陆完、汪𬭎、周用、胡松、严讷。

状元十六人:许观、邢宽、施盘、吴宽、钱福、毛澄、朱希周、顾鼎臣、唐皋、沈坤、李春芳、丁士美、申时行、孙继皋、沈懋学、唐文献、焦竑。

左丞相二人:李善长、胡惟庸。右丞相二人:徐达、汪广洋。平章军国重事一人:常遇春。它平章及行省平章多不可纪。

御史大夫三人:汤和、邓愈、安然。

○父子封王

陇西恭献王李贞,子岐阳武靖王文忠;黔宁昭靖王沐英,子定远忠敬王晟;东平武烈王朱能,子平阴武湣王勇。凡三家。

○三代封王

河间忠武王张玉,子定兴忠烈王辅,孙宁阳恭靖王懋。凡三代王。东平朱武烈王能,子平阴武湣王勇,又再世而定襄恭靖王希忠继之,亦可称三代也。

○封三代王

洪武中中山、开平、岐阳、黔宁,永乐中河间、东平,薨后俱封王,其曾祖、祖、父三代俱追封王爵,他功臣不得同。

○一门两公

中山王首佐太祖定天下,功业、爵位、朝班、庙享皆第一,封魏国公,岁禄独五千石,世世承袭。嗣公辉祖既殉节以终,次子增寿复以龙潜翊戴赠爵上公,启国于定。一门两公,往往对握二都兵政,诸勋贵无敢埒者。

又三女:一为文皇后,一为代简王妃,一为安惠王妃。

○父子三公

太师英公张辅,子懋复为太师,俱加阶特进,俱勋左柱国,俱再知经筵事,俱再监修国史,足称东第之冠。其次则朱保公永为太师,子晖为太保。孙会昌侯继宗为太傅,孙铭为太保。仅三家。

○父子赠爵

令典:开茅土者,公赠王,侯赠公,伯赠侯;其嗣爵者,非有奇功异能,不得加赠。今聊记之。除前封王外,元帅、赠河间公俞廷玉,长子平章政事、赠虢国公通海。魏国公、赠中山王徐达,次子左都督、赠定国公增寿。都督同知、赠蕲国公康茂才,子蕲春侯、赠蕲国公铎。都指挥、初赠荣国公、加赠河间王张玉,子英国公、赠定兴王辅,次子文安伯、赠文安忠僖侯𫐐,太平侯、赠裕国武襄公𫐄。平江伯、赠平江侯陈瑄,子平江侯、赠黟国公豫。右都督、赠泾国公陈亨,子宁阳侯、赠浚国公懋。武进伯、赠武进侯朱荣,子嗣伯、赠武进侯冕。丰城侯、赠茂国公李彬,子嗣侯、赠丰国公贤。广宁伯、赠广宁侯刘荣,子广宁侯、赠峄国公安。恭顺侯、赠邠国公吴克忠,子嗣侯、赠凉国公瑾。会昌伯、累赠安国公孙忠,子嗣侯、赠郯国公继宗。抚宁伯、,曾抚宁侯朱谦,子保国公、赠宜平王永。庆云伯、累赠宁国公周能,子庆云侯、赠宣国公寿。

○三世知经筵再监修国史

英公辅知宣、英二朝经筵,监修仁、宣二朝《实录》,子公懋知孝、武二朝经筵,监修宪、孝二朝《实录》,至曾孙公溶,知今上朝经筵,监修世、穆二朝《实录》。亦本朝所无。

○父子兄弟封三国

鄂国常公遇春,子茂封郑国公,以罪废,复封弟升为开国公,然皆遇春功也。父子兄弟封三国,足称盛事。又卫国邓愈,子申国公镇,其国名亦有二。

○三代尚书

尚书宰执大臣,汉则杨震四公,唐则张嘉贞三相耳。国朝尤不易得,唯南京兵部尚书林公瀚,瀚子南京礼部尚书庭机,庭机子南京礼部尚书燫,仅一家。

○父子尚书

父子俱仕至尚书者: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詹公同,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徽。案:詹同见任时,尚书尚止三品,今以其名职皆尚书,故记之。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何公文渊,刑部尚书乔新。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兼东阁大学士王公文,南京礼部尚书宗彝。刑部尚书耿公九畴,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裕。南京刑部尚书周公瑄,太子太保、礼部尚书经。南京礼部尚书倪公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岳。刑部尚书施公礼,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掌鸿胪寺事纯。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白公圭,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公恕,南京户部尚书承裕。南京工部尚书侯公瓒,户部尚书观。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许公进,南京户部尚书诰,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讃,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论。南京兵部尚书林公瀚,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庭㭿,南京礼部尚书庭机。南京吏部尚书王公华,新建伯、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守仁。南京刑部尚书吴公洪,刑部尚书山。户部尚书李公瓒,太子宾客、户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廷相。太子少保、刑部尚书刘公璟,刑部尚书讱。南京工部尚书何公诏,刑部尚书鳌。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杨公博,户部尚书俊民。南京礼部尚书孙公升,南京吏部尚书鑨。先父都察院右都御史王讳,南京刑部尚书世贞。凡二十二家,四十七人。内詹、许俱太宰,倪氏俱学士,林氏俱司成。又朱复为燕府左相,位尚书上,而子浚为刑部尚书。杨公博为少师,而次子俊卿至都督同知,虽文武异途,然俱腰玉,皆可纪也。

○父子至三品九卿

若三品九卿,则翰林院学士朱公升,子礼部右侍郎大同。兵部右侍郎锺公勖,户部右侍郎永。吏部尚书赵公好德,工部左侍郎毅。户部尚书王公钝,户部右侍郎瀹。工部左侍郎陈公寿,户部右侍郎常。礼部左侍郎仪公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铭。工部尚书黎公澄,右侍郎叔林。礼部左侍郎蒋公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琳。工部尚书毕公亨,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昭。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万公安,南京礼部左侍郎翼。兵部尚书兼大理寺卿程公信,礼部右侍郎、翰林院学士、赠尚书敏政。户部右侍郎李公暹,南京户部左侍郎益。吏部右侍郎杨公守陈,刑部右侍郎茂元。南京吏部尚书王公亻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沂。太子太傅、刑部尚书白公昂,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公介,兵部左侍郎昆。少傅、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谢公迁,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丕。南京礼部尚书江公澜,工部右侍郎晓。兵部右侍边公镛,都察院左都御史宪,右副都御史德。礼部尚书刘公春,右副都御史彭年。南京工部尚书董公越,大理寺卿天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公珣,右副都御史崇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公𬭼,礼部尚书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刘公洪,右副都御史臬。刑部尚书杨公志学,兵部左侍郎守谦。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王公宪,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汝孝。兵部左侍郎陶公谐,右副都御史大顺,吏部右侍郎大临。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严嵩,工部右侍郎世蕃。刑部左侍郎刘公玉,南京工部右侍郎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吴公瀚,通政司通政使三乐。兵部尚书王公邦瑞,南京刑部右侍郎正国。大理寺卿汪公文盛,南京吏部尚书宗伊。署兵部尚书李公燧、佥都御史材亦可附见。

○三代三品九卿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忠烈公燧,南京礼部尚书文恪公升,南京礼部右侍郎铤,吏部左侍郎鑨。先大父用检公为南京兵部右侍郎,先父民应公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而贞不肖,亦忝南京刑部尚书。次则少师、大学士徐文贞阶,子太常卿球,孙太常卿元春。

○三代司马中丞

先大父以正德甲戌擢右副都御史;先父以嘉靖庚戌擢右佥都,甲寅转右副都,至右都、兵左侍;贞不肖,亦以万历甲戌忝转右副都,与先大父前后相去六十年,俱转侍郎,皆兵部。

○三代大司成

林文安瀚,子庭机,孙燫,俱为国子祭酒。三代国师惟王俭有之,近世罕见。

○三代翰林

林文安瀚为编修,庭机为检讨,燫亦为检讨至学士。三代翰林,亦国朝所无。

○四代尊官

刑部尚书刘公广衡,子湖广左布政使乔,乔子刑部左侍郎玉,玉子南京工部右侍郎懿。二品三品合四代,亦近世所无。

○父子文选郎中

黄公孔昭,子俌,成化、弘治中俱为文选郎中,皆久任。

○父子翰林

父子同在翰林者:唐应奉肃,侍讲之淳。胡阁学广,检讨穜。金阁学幼孜,检讨达。王学士直,检讨䆅。曹学士鼐,修撰恩。倪学士谦,学士岳。杨中允鼎,学士时畅。商殿学辂,侍讲良臣。邹少詹济,礼部右侍郎兼左庶子干。焦殿学芳,侍读黄中。刘阁学宇,编修仁。谢殿学迁,学士丕。江学士澜,修撰晖。杨殿学廷和,修撰慎。伦谕德文叙,谕德以训。孙中允升,谕德铤。晁洗马栗,庶吉士东吴,陈殿学以勤,学士于陛。张殿学居正,编修嗣修,修撰懋修。内胡氏、金氏、曹氏,皆以荫叙得之,而倪公父子光学,尤为盛事。

○父子提学

父子提学凡八家:北直隶御史顾潜,河南副使梦圭。湖广佥事蔡朝,云南副使云程。贵州佥事刘彭年,湖广副使起宗。山东副使杨博,河南副使俊民。广西佥事袁衮,山东副使尊尼。广东佥事潘恩,陕西副使允哲。湖广副使乔世宁,浙江佥事因阜。江西副使金贲亨,福建副使立敬。

○父子同科

会稽陶大顺,前名大壮,举癸卯顺天第九人,回籍复举戊午浙江第四人,又与子允淳嘉靖乙丑同榜。御史萧廪榜其门曰:“畿省两举经魁,父子同科进士。”先君同年陆主事杲,与子尚书光祖同顺天丁酉。

○子先父登进士

子先父登进士者:成化戊戌,杨少师廷和,又三年辛丑,父佥宪春。嘉靖丙辰,包宪副柽芳、曾尚书省吾,又三年己未,包之父郎中汴,又三年壬戌,曾之父参议璠。万历庚辰,董礼部嗣成,又三年癸未,父给事道醇。

○五世甲科

仁和江比,子澜,孙晓,曾孙圻,亦孙铎。巴县刘规,子春,孙彭年,曾孙起宗,玄孙世赏。凡五世甲科。

○父子赠官一品

父子生前无俱一品者,赠则有之。太子太保仪智,太师铭。太子太保邹济,少保干。太子太保许进,太子太保诰,少保讃。太子太保林瀚,少保廷㭿。太子太保节瓒,太子太保廷相。实以尚书赠者三家耳。若仪、邹二公以三四品得之,则东宫恩也。

○勋臣累世不绝谥

东平朱武烈王能,子平阴武湣王勇,勇子太师庄简公仪,仪子太傅恭僖公辅,辅子太傅荣康公凤,凤从子定襄恭靖王希忠,太傅忠僖公希孝。

○文臣父子赐谥

父子俱得谥者凡十五家:朱忠定复,荣愿浚。仪文简智,忠襄铭。邹文敏济,康靖干。王毅湣文,安简宗彝。周庄懿瑄,文端经。耿清惠九畴,文恪裕。白恭敏圭,文裕铖。倪文僖谦,文毅岳。王端毅恕,康僖承裕。许襄毅进,庄敏诰,文简讃,恭襄论。林文安瀚,康懿庭㭿。孙忠烈燧,文恪升。陶庄敏谐,文僖大临。杨康惠志学,恪湣守谦。又宋忠肃崇禄仕元,而子文恪讷。案:倪父子同谥“文”,尤为卓绝。

○武臣父子同谥忠

河间忠武王张玉,子定兴忠烈王辅。文安忠僖侯𫐐,威远忠毅伯方政,子南和忠襄侯瑛。

○祖孙尚书

祖孙至尚书者:工部尚书薛公祥,南京兵部尚书远。工部尚书王公永寿,少师、吏部尚书琼。兵部尚书孙公原贞,南京吏部尚书需。太子宾客、户部尚书刘公中数,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机。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刘庄襄公天和,荫孙守有至太子太傅、左都督掌锦衣卫事。虽文武异途,而皆至文衔一品,亦可附见。

○祖孙三品九卿

刑部尚书刘公广衡,刑部左侍郎玉。兵部右侍郎乔公毅,少保、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宇。工部右侍郎、赠礼部尚书黄公孔昭,礼部尚书绾。礼部左侍郎李公嘉,兵部右侍郎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曹公凤,南京工部尚书亨。兵部左侍郎、赠尚书陶庄敏公谐,吏部右侍郎、赠尚书文僖公大临。

○兄弟封爵

赠郢国公冯国用,宋国公胜。楚国公廖永安,德庆侯永忠。赠虢国公俞通海,南安侯通源,越隽侯通渊。江阴侯赠江国公吴良,靖海侯赠海国公祯。巩昌侯赠陕国公郭子兴,武定侯赠营国公英。归仁伯陈友富,怀恩伯友直。沐春西平侯,弟晟袭,进封黔国公,弟昂左都督赠定边伯,弟昕驸马都尉。英国公赠定兴王张辅,文安伯赠文安侯𫐐,太平侯赠裕国公𫐄。嗣魏国公徐钦,衍定国公景昌。恭顺侯吴克忠,广义伯管者,赠遵化伯克勤。昌平侯赠颍国公杨洪,武强伯赠武强侯能。已上各自积战功开茅土,而辅、𫐐、𫐄三人为尤盛,沐氏亦几焉。彭城伯张昶,惠安伯升。庆云侯周寿,长宁伯彧。瑞安侯王源,崇善伯清,安仁伯浚。昌国公张鹤龄,建昌侯延龄,系戚畹。若泰安伯张富,安定伯容。高平伯谷大宽,永清伯大亮。皆阉人推恩者也,附记于后。

○兄弟尚主

永乐中,西宁侯宋晟子琥、瑛,一时尚公主拜驸马都尉,相继嗣父爵镇守甘肃。

○兄弟尚书

南京工部尚书蒋公升,少傅、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冕。太子太保、户部尚书石公玠,少保、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缶。南京户部尚书许公诰,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讃,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论。太子太保、工部尚书林公庭㭿,南京礼部尚书庭机。案:许氏既三人,而少傅宫保复腰玉,尤人间所希。

少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彭公时,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华。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费公宏,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采。工部尚书掌大理寺杨公守随,南京吏部尚书守址。南京礼部尚书李公机,南京兵部尚书遂。

○兄弟三品九卿

少保彭公时,尚书华,工部右侍郎礼。大理寺卿章公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律。吏部右侍郎杨公守陈,南京吏部尚书守址,工部尚书守随。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公季麟,右都御史季凤。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公廷和,兵部左侍郎廷仪。礼部尚书汪公俊,吏部左侍郎伟。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席公书,吏部左侍郎春。吏部尚书罗公钦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钦忠。工部右侍郎陈公缶,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瑛。吏部右侍郎欧阳公铎,礼部尚书德,南京工部侍郎塾。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公渠及臬。南京户部尚书张公珩,户部右侍郎比。工部左侍郎郭公鋆,南京工部右侍郎鎜。少师、大学士徐公阶,南京刑部右侍郎陟。都察院副都御史万公潮,礼部侍郎浩。通政使汪公宗元,南京吏部尚书宗伊。兵部尚书陈公瑞,右侍郎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陶公大壮,吏部右侍郎大临。若南京兵部尚书刘龙,弟左佥都御史夔。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高捷,弟少师、中极殿大学士拱。礼部尚书陆树声,弟右佥都树德。右副都御史张襘,弟右佥都御史。南京工部尚书翟公瑄,弟太常卿瑛。近时南京吏部尚书孙公鑨,南京礼部右侍郎铤。通政使徐公元气,兵部侍郎元泰。亦可附见。

○兄弟翰林

兄弟三人入翰林者凡二家:王编修琏、赞善遂、侍讲琎,在洪武、永乐间。汪尚书俊以学士,侍郎伟以侍读,太常卿佃以侍讲,在弘治、正德、嘉靖间。

若二人入翰林,沈学士度,庶子粲。周庶子述,编修孟简。彭学士时,学士华。杨学士守陈,学士守址。费学士宏,学士采。许编修讃,检讨诰。孙中允绍先,检讨绍祖。刘学士龙,检讨夔。秦中允鸣夏,学士鸣雷。何学士洛文,检讨洛书。张编修嗣修,修撰懋修。内沈氏以善书荐,然在翰林供奉俱三十年,实为史职。周虽从昆季,然同年及第,上御批云:“兄弟齐名,古今罕比。”而费氏宏,侄懋及第为宫赞,子懋中为庶吉士;张氏居正居首揆,而嗣修兄弟复以及第,凡三人,亦一时盛事。

○兄弟赐谥

文臣:彭文宪公时,文思公华。杨文懿公守陈,康简公守随。周僖敏公季麟,康惠公季凤。费文宪公宏,文通公采。凡五家,而周为同产。武臣则江国吴襄烈公良,海国襄毅公祯。陕国郭宣武公子兴,营国威襄公英。邠国吴壮勇公克忠,遵化僖湣伯克勤。太傅庆云周恭和侯寿,太保长宁荣僖伯彧。定襄朱恭靖王希忠,太傅忠僖公希孝。若兄弟三人赐谥者,文臣:许庄敏公诰,文简公讃,恭襄公论。武臣:西平沐惠襄侯春,黔国公、定远忠敬王晟,定边武襄伯昂。定兴张忠烈王辅,裕国勇襄公𫐄,文安忠僖侯𫐐。而皆同产,尤为奇绝。

○庚辰首甲兄弟

万历庚辰,第一甲第一人江陵张懋修,兄敬修。第二人汉阳萧良有,弟良誉。第三人华州王庭撰,弟庭谕。皆同科进士,又同胞也,古今所稀。

○叔侄尚书

从父犹子相继至尚书者:屠宫傅滽,宫保侨。章宗伯懋,司空拯。张大司马时彻,大司马邦奇。闵少保圭,宗伯如霖。闵礼书楷,刑书煦。

○叔侄封爵

洪武初,归仁伯陈友富,怀恩伯陈友直,侄归德侯理以降附封。又景泰、天顺间,石亨以忠国公总禁兵,而侄彪以定远侯为征西前将军镇大同。杨洪总禁兵,封昌平侯,及弟武强伯能、从子信封彰武伯,为西北大将。

○父子同时大位

国朝分宜在相位,而子为侍郎,然是荫官耳。若万文康安以少师居首揆,而子翼为兵部右侍郎。李文敏廷相为南吏侍,父瓒为右副都。林公庭机为南大宗伯,子燫为北少宗伯。武臣则李贞为恩亲侯,而子文忠封曹国公;昌平侯杨洪与子左都督俊,同总京营兵马,差可记也。

○父任内阁长吏部子孙登第

父见任内阁,而子及第者:弘治乙丑谢文正子丕,正德辛未杨文忠子慎,万历丁丑张文忠子嗣修、庚辰懋修。成进士者,正德戊辰焦少师子黄中,嘉靖癸未杨文忠子慎,丙戍费文宪子懋贤,甲辰翟文懿子汝俭、汝孝,隆庆戊辰陈少傅子于陛,万历丁丑吕文简子兴周,庚辰张少师子嗣修,张少傅子嘉征,癸未少傅次子甲征,申少保子用懋。孙成进士者,成化丁未万文康孙弘璧。见任吏部尚书而子成进士者,嘉靖己未吴太保子绍。武进士第一者,隆庆戊辰杨襄毅子俊卿。可谓一时之盛,然成化以前皆无之。

○妇翁与婿同在大位

国朝妇翁与婿同时大位者,洪武初宋国公冯胜以大将军北讨,而婿郑国公常茂参其军事。正德中周文端经为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婿曹元以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入阁。孙需为南京吏部尚书,婿费宏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陈金为少保、左都御史,婿蒋冕为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太子太傅、成国公朱仪守备南京三十年,而婿太子太傅、魏国公徐俌代之。又洪武中刘学士三吾预机密,而婿赵勉为户部尚书,以勉累得罪。嘉靖中吴太保鹏为吏部尚书,而婿董公份为学士,无何亦迁部尚书。

○父子兄弟有文名

弋阳汪凤以进士至参政,而子郎中僎、大宗伯俊、少宰伟、太常佃高科有文行。吾郡皇甫重庆录博雅,而子乡进士冲,按察涍汸,工部濂,俱以古文辞名于世。又青州冯按察裕,子乡进士惟健、行人惟重、郡倅惟敏、光禄卿惟讷,亦庶几焉。其词翰彪映,自谓逾于貂珥之连绵也。惟重子至仪为按察副使,孙琦为侍讲。

○公侯父在受封

洪武中,李文忠以浙江行省平章封曹国公,而父贞以恩亲侯进封如之。胡显以都督佥事封梁国公,而父泉以致仕都督封亦如之。永乐初,郑亨以都督佥事封武安侯,父用以致仕千户封亦如之。

嘉靖初,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封新建伯,封其父南京吏部尚书华如之。又宣德初,会宁伯李英,封其父右都督南哥亦如之,南哥,降虏也。

○孤卿封父

内阁则黄公淮、李公贤、杨公廷和,父封少保。刘公珝、严公讷,父封太子太保。李公春芳,父封少傅。张公四维,父封少师。独张公居正,父自少保、少师以至加特进、左柱国,凡四膺诰命。封尚书则彭公时、刘公吉。内淮、珝及严公、李公,皆得归政终养,彭公父毓义后公七年始卒,而二李、彭、杨、二张,俱首揆,尤为卓绝。

尚书则吏部屠公滽、郭公朴、梁公梦龙,户部黄公福、贾公应春、高公耀,兵部白公圭、翁公万达、杨公博、张公学颜,刑部开公济、张公子麟,工部胡公松、曾公省吾。南京兵部则王公守仁,礼部则林公燫。王公封伯,见前。内滽父封太子太傅,子麟、梦龙父封太子太保,燫父庭机自为尚书。其他尚有未及封,或封止三品者。

嘉、隆、万之际,吏部则郭公,内阁则严公、李公、二张公,咸父母具庆,尤为一时之盛。而李公状元及第时,见其祖父子孙,罢相时又见其父子孙曾。江陵张公封,其父母仅六十馀,士林以为美谈。

若恩礼之盛,新都公以封少保,公老疾乞归,不许,特诏遣医驰驿问疾,赐少牢,上尊白粲宝钞,令守臣存问。兴化公父没,治葬外加二祭。江陵公父没,加三祭,命子编修及司礼太监代治丧,遣官祭葬。

○一门高第

谢文正迁以解元会魁中状元,而子丕复以解元会魁及第。伦谕德文叙以会元中状元,而长子通参以谅复领省解,次子祭酒以训会元及第,此其最盛者也。黄行人乾亨、子御史如金,伍参政□、子都御史符,史佥事俊、子尚书道,毛文简纪、子太仆渠,张侍郎志淳、子副使合,俱父子解元。曾状元鹤龄、孙追,费状元宏、从子懋中,罗文庄钦顺、从子呈,俱进士及第。孙文恪升及第,而子铤乡荐第一,矿会试第一,升弟堪武会举第一,至都督。刘尚书龙,祖副使洁,父刑部凤仪,俱乡试第四人,龙及子郎中承恩俱第二人。葛少保守礼与其孙庶吉士曦,俱山东解元。若兄弟高科,如永乐甲申周庶子述,长史孟简,同科及第。正统、景泰中,彭文宪时中状元,文思华中会元,然是从弟兄耳。杨文懿守陈、尚书守址,刘文简春、参政台,王文庄鸿儒、布政鸿渐,俱解元,而守址、春复及第,其三兄俱谥“文”。杨光禄惟聪己卯解元,辛卯状元,而兄庶子惟杰丙戌及第,尤为盛事。吾州王宫保锡爵经魁会元及第,而弟鼎爵复会试第五人,宫保子衡北京乡试第一人。江陵张嗣修第一甲第二人,弟懋修第一甲第一人。王刑侍宗沐以《春秋》中第三人,而子郎中士琦、知州士嵩、知县士昌,俱连以《春秋》中第五人,俱成进士。参政曹楼与祖父俱应天解元。

○三代甲科同时俱在

少师、大学士万安戊辰,子南京礼部右侍郎翼丙戌,孙翰林庶吉士弘璧丁未。致仕提学佥事杨春辛丑,子少师、大学士廷和戊戌,孙翰林修撰慎辛未。南京兵部尚书林瀚丙戌,子右参政庭㭿己未,孙礼部主事炫甲戌。抚州知府林春泽甲戌,子户部右侍郎应亮壬辰,孙提学副使如楚壬戌。礼部尚书董份辛丑,子南工科给事中道醇癸未,孙礼部郎中嗣成庚辰。三代俱无恙。

○父子兄弟贵盛一时

嘉靖初,《武宗实录》完,少保、大学士费公宏进少师,从弟编修采进左赞善,从子懋中进修撰,而子懋贤复为庶吉士。隆庆初,徐公阶以少师当首揆,而弟陟为南少司寇,长子璠以太常卿掌尚宝司,次子瑛、少子琨俱为少卿归,后孙元春举进士,亦为太常寺卿。杨公博以师傅位太宰,而子俊民以会魁历提学、太仆少卿,后至侍郎;俊卿乡武会第一,至锦衣卫都指挥,后至都督同知;俊士举进士,一子乡举,馀荫叙又二人。没后俊卿子元祥十九举进士,为翰林检讨。万历初,张公居正太师当揆,而子懋修为仪部郎,嗣修榜眼、敬修状元为翰林编修、修撰,简修为锦衣卫指挥同知。景泰中,杨颍公洪以昌平侯挂镇朔大将军印镇宣府,从子信以都督同知充宣府左参将,从弟能以都督佥事充宣府右参将,子俊以左都督总三千营兵马,领敕,候有声息为后继。宁远伯李成梁以太保镇辽东,子如松以都督佥事镇宣府,如柏以督都佥事充副总兵,如桢以都指挥使掌南镇抚。可谓文武一时一家之盛。张后阖门削夺,杨氏俊嗣侯,信、能皆封伯。

○郭氏子孙蕃显

武定侯营国威襄公郭英兄弟四人,长早卒,次子兴以军功封巩昌侯,赠陕国公,谥宣武;次德成,福建都指挥。姊为高皇帝妃。子十二人:镇、铭、镛、鉴、钥、铨、锜、钰、钫、镔、钢、钥。镇,驸马都尉,尚永嘉公主;铭,辽王府典宝,追封武定侯;镛,中军都督府右都督;鉴,中都留守司副留守;钥,散骑舍人;钰,赠承德郎,尚宝司丞;钫,旗手卫指挥使。女九人:长适府军卫指挥佥事蔺瑜,次适济宁卫指挥使戈某,次辽王妃,次适府军卫指挥佥事赵斌,次郢王妃,次适金吾右卫指挥同知范聚。孙男二十有八:琮、玄、璧、塘、瑾、武、瑀、登、璟、玘、玮、瑷、琎、璨、璝、琬、琰,馀尚幼。琮,府军卫指挥佥事;玄为都督同知袭武定侯;武,尚宝司丞;瑀,梁王府典宝。曾孙登为名将,封定襄伯,赠侯,女为仁宗昭皇帝贵妃。公之勋名禄位虽未敢上跻汾阳,而子孙之盛,殆有光于昔矣。

○门宗仕宦

一门科第禄位之重,弘治、正德间无过于鄞县杨氏者:吏部右侍郎、詹事府丞守陈,南吏部尚书守址,工部尚书掌大理寺事守随,广西右布政使守隅,皆昆季也;刑部右侍郎茂元,按察使茂仁,皆守陈子也。

灵宝之许,则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进,进子少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赞,南京户部尚书诰,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论及诸子孙为郡守、曹郎、登科甲者又十馀人。

福州之林,自郡守元美,子南京吏部尚书瀚,瀚子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庭㭿,南京礼部尚书庭机,庭㭿子通政司参议炫,庭机子南京礼部尚书燫,建昌知府烃及他荫叙者亦不下数人。

吴江之吴,尚书洪,子尚书山,参政岩,知府昆,诸孙行太仆卿邦桢,曾孙布政承焘,余乡贡士凡五人。

馀姚之孙,副都御史赠尚书燧,子都督佥事堪,尚宝卿墀,南京礼部尚书升,堪子都督同知钰,升子礼部侍郎铤,刑部侍郎鑨,布政使錝,太常少卿矿,鑨子进士如法,墀子亦举乡试。

铅山之费,少师大学士宏,少保、尚书采,伯父参议瑄,宏子武选懋贤,从子修撰懋中,工部郎中懋良。

四川之刘,御史规,子尚书春,参政台,春子副都御史彭年,彭年子行太仆卿起宗,子布政使世赏,台子参政鹤年,后有右都御史世曾,荫叙者亦数人。

若宗党贵盛一时者,嘉靖间少宰欧阳铎,大宗伯德,少司空塾,少保必进,太仆卿衢,都御史重,御史席,馀丞郎守令数人。少司马潘珍、潘旦,少司空希曾,大司空鉴,大司马潢。

及会稽之陶参议怿,司马都宪谐,少宰学士大临,南大宗伯承学,布政使幼学,参政大年,都御史大壮,布政使大顺,宪副大有,尚宝丞允淳,主事允宜,编修陶望龄,九进士,而荐乡科者又十馀人。

○阙里恩泽

洪武初年,衍圣公孔希学来朝,诏袭封,予诰,还其祭田,备礼器乐器乐舞。置属官,管句、典籍、司乐各一员。会班亚丞相。十七年,子讷嗣,来朝,特赐一品织文诰命,白玉轴。每岁入觐,得给符乘传,班序文臣首。洪熙元年,彦缙来朝,赐第东安门北。景泰三年,赐三台、银印、玉带、麒麟服。六年,子弘绪嗣,入朝,赐玉带,以躯小,去二胯授之,俾藏焉。又范金为图书,其文曰“谨礼崇德”以赐。天顺元年入朝,上见便殿,握手置膝上与语,改赐大第,给三氏教授印,开生员岁贡格,蠲孔氏田租。弘治中,加庙祭礼乐。景泰、弘治、嘉靖、隆庆四幸学,衍圣公率三氏子孙观礼,公赐大红织金仙鹤罗纱帽、金镶犀束带,三氏各冠带有差。

又衍圣公次子一人为子思后,得世袭五经博士,而嫡系在衢州者亦得世袭五经博士,还其西安祭田五顷。在河南省世袭国子学正。又族之贤者一人,世为曲阜知县。后先给复其家人五百名。

永乐中,其宗人孔谔以会试副榜第一人见皇太子,特授左春坊左中允,后改御史。天顺中,其宗人公恂自礼科给事中超拜为詹事府少詹事。

○义门恩泽

浦江郑氏有《恩育录》,予节其略,笔之以见祖宗风励天下之意。洪武十四年,为内藏金银事发,连郑氏,以义门故释之。家长郑濂、郑湜面见,擢湜福建左参政,吏部奏无见缺,添设左参议,授之。二十六年,诏郑氏子弟三十以上者来见,擢郑济左春坊左庶子,伴太孙。三十年起取天下税户,郑沂入见,授礼部尚书,以其从子干为御史。永乐十二年,御名七十二岁,进《平胡诗》,称旨,乞归,上曰:“教翰林院写敕书,礼部宴他用正官,陪教坊伎乐。”陛辞,赐金绣衣楮帛。干荐从子煁可用,上曰:“御史举,也除御史。”后累迁大理寺丞。永乐十七年,北京初受贺,致仕御史干及弟致仕长史楷来朝,赐宴及楮币与《为善阴骘》二部,上曰:“他家人多,与二十部。”十九年,翰林检讨郑叔美以告病例为民。仁宗立,与子弟来朝,上顾:“长者非郑检讨乎?何为冠平巾?”吕震以故对。上特诏子冠带致仕,各赐钞二千贯,给驿舟还家。

○王氏奇迹

万历中,吾州王锡爵以会元及第,四十馀而至少宗伯,抗时相,直节重天下。会其弟提学副使鼎爵归省父封,詹事梦祥母吴淑人俱无恙,女昙阳子以贞节得仙,白日升举。后五载,服初禫,召入,为文渊阁大学士,天下艳之。

○番将子孙兄弟勋烈

永乐中,番将吴允诚来归,居凉州,累功封恭顺伯。长子克忠进封侯,孙瑾嗣侯。克忠、瑾俱以殉节开公号,赐美谥。次子管者以都督累功封伯,少子克勤复以都督同克忠殉节,封伯赐谥,虽日䃅之盛,不得专于前矣。故拈出之。

○三番将种

永乐虏酋阿鲁台尝受国家印诰,为太师、和宁王,后败于他部,见杀。其子阿卜俺只来归,仕至左都督。子勇以和为姓,累功封靖安伯,子孙世锦衣卫指挥。阿鲁台时忌其别部王也先土干来归,封忠勇王,累加至太保,卒无子,甥把台从封忠勇伯,赐姓名蒋信,卒,子善嗣。罗秉忠,沙州左都督困即来子,累功封顺义伯。皆酋长贵种也,故志之。

○师弟同居内阁

李文达贤以吏书、学士入内阁,而薛文清瑄以礼侍、学士继之,李公,薛公之讲学门人也。杨少师廷和为靳宫保贵座主,靳公又尝受业杨少师一清,二杨先后入,皆同官。近袁少傅炜为少师徐公阶督学所取士,少保江陵张公居正为徐公教习庶吉士。弘治乙丑,少傅谢公迁廷试读卷,己丑与是科进士翟公銮同居内阁。正德庚辰,少保石公缶以礼侍主考,丁亥罢相,是科进士张公孚敬实代之,张公加至少师,而主考李公廷相犹为侍郎。嘉靖戊戌,分宜以礼书知贡举,辛酉与是科及第进士袁公炜同居内阁。若经房取士年位相迩者,所不论也。

○文臣一时十玉

陆文裕《玉堂杂笔》谓:正德二年,内阁李公东阳为少师,焦公芳、王公鏊俱加少傅,冢宰许公进、大司马刘公宇、宗伯李公杰、司寇屠公勋、司徒顾公佐、司空李公𬭼,皆赐玉带。寻,屠公滽以太子太傅掌都察院。孤卿十玉带,以为奇事。然武庙以左班皆老臣,而服色不称,故赐玉耳,不为奇也。景泰三年,吏部王公直、礼部胡公濙俱以少傅,内阁陈公循、高公谷、兵部于公谦俱以少保兼宫秩,户部、都察院王公文俱先为太子太保,吏部何公文渊、兵部仪公铭、刑部俞公士悦、工部石公璞、都察院陈公镒、王公翱俱以易储加太子太保。盖一品而玉者十三人。正德末,内阁杨公廷和、梁公储、兵部王公琼俱少师,内阁蒋公冕、少傅毛公纪、吏部陆公完、都察院陈公金俱少保,刑部张公子麟、工部李公𬭼、都察院王公璟俱太子太保,一品十人。赐玉者,户部郑公宗仁、礼部毛公澄,又二人,尤为一时之盛。

○内阁六相

永乐初,内阁七人,如解公辈初以六品后稍进为五品而已。宣德元年,杨公士奇以少傅,黄公淮以少保,杨公荣以太子少傅,金公幼孜以太子少保,杨公溥以太常卿,寻黄公移疾去,而进尚书陈公山、张公瑛,凡六人。景泰末,陈公循、高公谷、王公文俱以少保,萧公镃、江公渊以太子少师,商公辂以兵部左侍郎。隆庆初,徐公阶以少师,李公春芳、郭公朴以少傅,高公拱以少保,俱内阁。而陈公以勤、张公居正以尚书侍郎人,未几加保傅等官,盖前后满六人者三而已。

○二相同时极品

正德四年,李公东阳首揆,焦芳次之。七年,李公仍首揆,杨廷和次之。十四年,杨公首揆,梁储次之。皆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而杨与梁又皆特进、左柱国。四公皆同年,为一时之盛,而焦以阿附中官见时诋。正统三年,杨公士奇、杨公荣皆少师,又同姓,然一为兵书、华盖殿学,一为工书、谨身殿学。嘉靖三十六年,夏公言、严公嵩俱为特进、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俱华盖殿,唯夏至上柱国,小异耳。二公同乡而好不终。

○翰林十五学士

天顺初,上拟学士多,以陈汝言“十八学士”语解。案:此时内阁,李文达贤、吕文懿原、彭文宪时,并李绍、黄谏、林文、刘定之皆学士,倪谦、钱溥为讲读学士,仅九人。弘治中,吴文定宽以礼书,梁文康储、王太宰华以少詹,俱兼学士,杨少师廷和以坊学兼读学,武少卿卫、张太常芮、江文昭澜、刘文肃忠、刘太宰机俱光学,杨太常时旸为读学,时有翰林十学士之称,并内阁刘、李、谢,南京张东白元祯为十四人,固已盛矣。嘉靖戊午,内阁自三大学士严、徐、李外,礼部则吴尚书山、茅侍郎瓒、袁侍郎炜,吏部则郭侍郎朴,詹府则李石侍郎机,太常则严少卿讷、李少卿春芳、董少卿份,俱光学,翰林则秦读学鸣雷、高讲学拱,并南京吏部王学士用宾,掌院全讲学元立,凡一十五人,盖前所未有。万历十四年,内阁申、许、二王公为中极、武英、文渊、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沈鲤兼翰林院学士,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周子义,吏部左侍郎沈一贯,吏部左、右侍郎朱金庭、王弘海,詹事徐显卿,少詹事张位,俱兼侍读学士,于慎行为侍读学士,陈于陛为侍讲学士,合之得十三人,亦庶几焉。

○林下九相

宜德初,内阁大臣俱在位。正统元年,少保黄公淮、太子宾客胡公俨居林下,二人。景泰元年无。天顺元年,苗公衷及少保高公谷乞归。成化元年,少保陈公循、武功伯徐公有贞自赦所归,侍郎许公彬,三人。弘治元年,少师万公安罢,与太子太保刘公珝、太子少保彭公华、尹公直,凡四人。正德元年,尹公直一人。嘉靖元年,少师刘公健、梁公储、少傅谢公迁、刘公忠、王公鏊、杨公一清,五人,唯梁公初罢归,其馀皆以名德存问。隆庆元年,少傅李公本、太子太保严公讷,二人。万历元年,李公改姓为吕,及严公,少师徐公阶、李公春芳,前少师高公拱,少傅郭公朴、陈公以勤,少保殷公士儋,太子太保赵公贞吉,凡九人,皆一品腰玉,逍遥林下,尤前代所无。

○壬子浙江三仁

浙江壬子举人为馀姚孙公𬭼、钱唐胡公世宁、馀姚王公守仁。宸濠之变,胡公以按察副使指其渐,孙公以巡抚右副都御史殉其节,王公以提督右副都御史戡其乱。胡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赠少保,谥端敏;孙赠礼部尚书,谥忠烈;王封新建伯,赠侯,谥文成。御史周汝员合而祀之,曰三仁祠。

○浙江三大功文臣

洪武三年庚戌,御史中丞刘基以谋策功封诚意伯天顺十四年己巳,兵部尚书于谦以靖乱功加少保;正德十六年辛巳,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以擒叛功封新建伯。文臣中最为灼然者,皆浙人。刘赠太师,于赠太傅,王赠侯,皆在易世论定之后,于事尤奇。

○壬戌首甲三相

首甲三人无俱至尚书者,惟嘉靖壬戌二十二年中第一人申时行今为少师、中极殿学,第三人余有丁至少傅、建极殿学,第二人王锡爵今为太子太保、武英殿学。光绝前古。

○内阁三元

万历乙酉,内阁首揆申公时行壬戌状元,次揆许公国辛酉解元,三揆王公锡爵壬戌会元,而皆南直隶,近代所无。

○三省长官同乡

洪武初,中书省长官左丞相李善长,右丞相徐达,平章军国重事常遇春,大都督府长官右都督冯胜,御史台长官左御史大夫汤和,右御史大夫邓愈。十年以后,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右丞相汪广洋,大都督府左都督李文忠,右都督冯胜,御史台左大夫陈宁,右大夫丁玉、安然。省府台一品,总摄天下机务,而皆南直隶江北人。盖高帝起濠上,一时贤杰云蒸龙从,故不必借才于异地也,盛矣。

○内阁同乡

永乐初元,选翰林臣入内阁,而江西居其五,曰吉水解学士缙、胡文穆广,庐陵杨文贞士奇,南昌胡宾客俨,新淦金文靖幼孜。缙、广、幼孜皆吉安府,而官皆仅五品。景泰中,陈芳洲循以少保首揆,而萧孟勤镃以太子少师位第四,二公皆泰和人也。成化初,陈庄靖文、彭文宪时俱以太子少保,刘文安定之以工侍,俱兼学士在阁,时无它相参之,三公皆吉安人也。最后彭文思华以太子少傅,尹文和直以太子少保,俱兼学士在阁,又皆吉安人也,江西吉安之盛至此。后至嘉靖,夏贵溪言、严分宜嵩俱以江西人官少师,不参它相,宠眷事寄绝埒,而用郤终。正德初,焦泌阳芳以少师任华盖殿,刘钧州宇以少傅任文渊阁,然刘仅六日而予告,又俱以附中人削其后。杨文襄一清、靳文僖贵同为丹徒人,杨以少傅,靳以太子太保,同为武英殿学。嘉靖末,郭安阳朴、高新郑拱同日大拜,至隆庆初,同为少傅、吏部、殿学,同岁罢。又嘉靖末,吾直隶华亭徐公阶以少师,常熟严公讷、兴化李公春芳俱以太子太保,同在阁,凡三人。万历年,南直隶吴县申公时行以少师,歙县许公国公以少保在内阁,而吾州王公锡爵又以宫保继之,三公皆在大江以南,则尤盛也。申、王同郡,又盛也。案:永乐之五人,仅五品,成化之三人,不登一品,则吾直隶为盛。

○内阁首辅太宰同乡

我朝大政寄之内阁,次则吏部,正统中杨文贞士奇以少师首揆,而王文端直拜太宰,景泰中文端进加少傅,而何盱江文渊以宫保同为尚书,陈庐陵循以少保居首揆,四公皆江西人,杨、王、陈又皆吉安也。弘治刘文靖健以少师首揆,而马端肃文升以少师为太宰,马致仕,焦泌阳芳继之,皆河南人。嘉靖严少师嵩首揆,而熊宫保浃、万宫保镗、欧阳少保必进后先为太宰,皆江西人,欧阳又严之儿女姻也。其后徐公阶首揆,而滁州胡简肃松及严公讷为太宰,皆吾直隶人。张公四维首揆,而王太保国光为太宰,皆山西人。如不必首揆,则枣强王公文以少保居内阁,而盐山王公翱以宫保居吏部。淳安商公辂以户书居内阁,而桐庐姚公夔居吏部。寿光刘公珝以太子太保居内阁,而历城尹公旻以太子太傅居吏部。泰和尹公直居内阁,而丰城李公裕居吏部。洛阳刘公健、卢氏耿公裕以宫保居内阁、吏部。丹徒靳公贵以宫保居内阁,而同里杨公一清以少傅居吏部,杨公入阁,而长洲陆公完以宫保代之。焦泌阳芳、许灵宝进、刘钧州宇相继居内阁、吏部。槁城石公缶、东光廖公纪俱以少保居内阁、吏部。鄞县闻公渊以宫保居吏部,而馀姚李公本自少詹入阁,李公加少保,而秀水吴公鹏入吏部。盖不可屈指数矣。

○蒲州盛事

蒲州杨襄毅公博以少师为吏部书,其子舅王公崇古以太子太保领宣大节,杨公卒,王公以少保拜兵部尚书,其舅张公四维入内阁加太子太保,王公致仕,张公遂进少保至少傅、少师,三孤初各得其一,后得二。而居同里闬又至亲,为甚盛而奇。

○吴中盛事

会元凡七人:常熟施显,太仓吴𬬩,长州吴宽,吴县王鏊,吴江赵宽,常熟瞿景淳,太仓王锡爵。

状元凡六人:吴县施盘,长洲吴宽,昆山毛澄、朱希周、顾鼎臣,吴县申时行。又山阳沈坤,原籍昆山,亦当为七人。

及第凡六人:除会元二王、陆、瞿外,又有陈祭酒鉴、刘编修瑊。

内阁七人:吴县张学士益,徐华盖有贞,王武英鏊,昆山顾武英鼎臣,常熟严武英讷,今吴县中极申公时行,武英王公锡爵。东阁掌诰敕二人:吴公宽,吴公一鹏。

伯爵一人:徐武功有贞。

太宰四人:余公熂,太子太保陆公完,太子少保周公用,太子太保严公讷。

一品十人:太子太保陈公镒,太子太保俞公士悦,武功伯徐公有贞,少傅王公鏊,少保陆公完,太子太傅毛公澄,少保顾公鼎臣,太子太保严公讷,少师今申公时行,太子太保王公锡爵。又常熟宗伯李公杰,郡城司寇刘公缨,正德中赐玉带。

太子少保五人:吴公一鹏,周公用,凌公云翼,徐公学谟,袁公洪愈。

学士十五人:张公益,刘公铉,陈公鉴,李公杰,吴公宽,王公鏊,毛公澄,朱公希周,顾公鼎臣,陈公霁,严公讷,瞿公景淳,申公时行,王锡爵,徐公显卿。实为光学者,毛、顾、严三人。

赠三公二人:太傅王公鏊,太保顾公鼎臣。得谥者十八人:刘文恭铉,韩襄毅雍,陈僖敏镒,李文安杰,王文恪鏊,吴文定宽,毛文简澄,吴文端一鹏,朱恭靖希周,叶文庄盛,周康僖伦,顾文康鼎臣,魏恭简校,周恭肃用,瞿文懿景淳,徐文敏缙,严文靖讷,陈简肃瓒。

赠三孤三人:少保陈公镒,毛公澄,严公讷。

赠东宫一品五人:太子太保李公杰,吴公一鹏,朱公希周,周公用,吴公宽。

尚书二十七人:除已登内阁者不载外,吏部余熂、陆完、周用,南吏部朱希周、袁洪愈、杨成,户部滕思勉,礼部杨翥、吴宽、李杰、毛澄、吴一鹏、徐学谟,南兵部凌云翼,刑部顾礼、俞士悦、周伦、吴山,南刑部吴洪、顾璘、刘缨、钱邦彦,工部龚弘,南工部程宗、栻、王世贞。

左都御史一人:陈镒。右都御史三人:韩雍、盛应期及先君讳。赠尚书四人:礼部徐缙、瞿景淳,兵部先君子,工部王永和。赠太子少保二人:刘缨、周伦。

吾郡之盛未有如庚辰以至今日者,庚、辛间,申公时行居内阁,而徐公学谟长礼部,杨公成长南工部,凌公云翼以兵书督漕,张公任以副都御史抚广西。林下则大学士严公讷,尚书钱公邦彦、徐公栻,侍郎王公锡爵,而馀忝南刑侍,凡十人。丙戌,申、王二公为大学士,徐显卿为少宰,韩世能为礼部,赵用贤为右庶子、祭酒,刘瑊为左中允掌司经局,顾绍芳、徐应聘为翰林检讨。馆阁凡八人。

○一郡八座三元

甲、丙之际,吾郡申公时行以状元,王公锡爵以会元居内阁,袁公洪愈以解元为大宗伯,真一时之选。

○吾州盛事

万历己卯、壬午,南畿解元连为吾州人陆大成、吾子士骐。又一科为戊子,王衡复为解元,而武举解元为吾州人徐中山,亦出州卫及属所,亦一时之盛。

○昆山盛事

嘉靖戊子、己丑间,昆山一城中,为刑部尚书周公伦、子大理寺丞凤鸣,詹事顾公鼎臣,太常寺卿魏公校,南京太常卿方公鹏,光禄寺丞陆公鳌,京堂凡六人。而顾公以学士掌翰林院印,魏公以祭酒掌国子监印,方公以右庶子掌春坊印,皆极一时清华之选。

○严州盛事

严州,小郡也,而成化初商文毅辂以户部尚书、翰院学士居内阁,寻进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姚庄敏公夔以太子少保为吏部尚书。又商公以乙卯解元为乙丑省殿元,姚公以辛酉解元为壬戌省元,二甲传胪。商公自修撰超入内阁,姚自给事中超拜侍郎。可谓一时之盛矣。

○一郡同榜两元

永乐甲申状元曾棨,永丰人,会元杨相,泰和人,俱吉安府。嘉靖壬戌状元申时行,吴县人,会元王锡爵,太仓人,俱苏州府。至丁丑,二公俱为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公掌府,申公掌院。

○一郡三及第

建文庚辰状元胡靖,第二名王艮,吉水人,第三名李贯,庐陵人,俱吉安府。而二甲第一名吴溥、第三名朱答,皆江西,溥又会元也。永乐甲申状元曾棨,永丰人,第二名周述、第三名周孟简俱吉水人。二甲第一名杨相、第四名王直俱泰和人,第二名宋子环,吉水人,第三名王训,庐陵人,相又会元也,七人皆吉安府。而内阁学士读卷五人:解缙、胡广、杨士奇、胡俨、金幼孜皆江西,中三人皆吉安府,可谓极盛。

○一郡三传胪

正统丙辰第一甲第一名施盘,吴县人,第二甲第一名张和,昆山人,第三甲一名莫震,吴江人,皆苏州府。

○国初三遗老

元杨维祯为浙江儒学提举,国初召修史,年七十六而卒。沈梦麟为武康尹,入国朝,五司闽浙文衡,一考会试,九十三而卒。滕克恭为翰林学士,入国朝,一主河南乡试,至百馀岁而卒。皆不肯屈节仕宦,其耆德为昭代之盛。

○金处二郡文武分盛

国初浦江宋承旨濂,义乌王待制祎,金华胡教授翰、苏编修自衡,皆以文章名天下,而皆为金华人。青田刘中丞基,龙泉章中丞溢、胡郡伯深,丽水叶太守琛,亦文章士也,而皆以武功显,内王、胡、叶三公能以死见节。而浦江之郑为义门。至方博士孝孺,遂尔卓绝,可谓盛而奇矣。

○一榜四相

大约一榜中有一相者,二相三相者,以四相为盛。洪武庚辰,文渊阁大学士胡广,谨身殿大学士杨荣,武英殿大学士金幼孜、杨溥、王统。戊辰,文渊阁大学士彭时,华盖殿大学士万安、刘吉,谨身殿大学士刘珝,而益以吏部二尚书尹旻、王恕。景泰甲戌,华盖殿大学士徐溥,武英殿大学士丘浚,宫保学士彭华、尹直,而益以吏部二尚书耿裕、李裕。成化丁未,华盖殿大学士费宏,谨身殿大学士蒋冕、毛纪,武英殿大学士石缶,而益以吏部一尚书陆完,又石公亦拜焉。弘治乙丑,华盖殿大学士严嵩,谨身殿大学士翟銮,武英殿大学士方献夫、顾鼎臣,又益以吏部一尚书闻渊,而方公亦拜焉。若至五相者,则嘉靖辛丑,中极殿大学士高拱,武英殿大学士严讷、陈以勤、潘晟,而严公复正吏部,高公兼领之久,尤为盛事,潘至中途返,正得半耳。

○一科六玉带

一科中六人至一品腰玉者为盛,永乐乙未,少保陈循、高谷,太子太保陈镒、俞士悦、何文渊、王翱。正统戊辰,少师万安、刘吉,少保彭时,太子太傅尹旻,太子太保刘珝、王恕。嘉靖辛丑,少师高拱,少傅陈以勤,少保王崇古、方逢时,太子太保严讷、潘晟,皆六玉。若弘治乙丑,少师严嵩,少傅翟鸾,少保顾鼎臣、方献夫、张瓒,太子太保闻渊、顾可学,凡七玉,为尤盛。若五玉,则天顺甲申,少师李东阳、焦芳,少保闵圭,太子太保刘大夏、王轼。成化壬辰,少师杨一清,少傅刘宇,少保陈金,太子太保李燧、王璟;丁未,少师费宏,少傅蒋冕,少保毛纪、石缶,少保陆完。弘治庚戌,少保彭泽、席书、廖纪,太子太保靳贵、王宪,亦庶几焉。

永乐丙戌一伯则王骥,宣德癸丑一伯则除有贞,景泰辛未一伯则王越,弘治己未一伯则王守仁,嘉靖丁未一太师则张居正。亦甲科之盛事也。



皇明盛事述(上) 作者:王世贞 明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