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04 | 吴军《态度》(下):在子女面前,榜样的力量要远远大于说教


目录:
(上):
第3封信 如何拥有抵制诱惑的定力
第9封信 生活是具体的
第25封信 达到沟通的目的才算有效沟通
(下):
第26封信 如何体面的拒绝别人
第27封信 上帝喜欢笨人
第36封信 专业和业余的区别
尾巴
第26封信 如何体面的拒绝别人
在拒绝别人之前,首先把对方的请求分成四类,然后大致按照下面的原则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因为能力不及而帮不上忙的话要在第一时间委婉拒绝;
因为代价太大,能帮上忙却不想帮。这样的话不要勉强自己,但也要及时通知对方;
无论多困难都愿意帮,而且很可能办成。这时候要答应对方并且全力去做;
愿意帮忙,但是有可能帮上也有可能帮不上。这时要把实际情况告诉对方,不要轻易许诺。和对方表示会全力帮忙,但可能性不大,让对方有所准备。
很多人不好意思说不,于是采用了拖延的办法,希望时间长了对方就知难而退,这样避免面子上不好看。但是这种思维害人害己,如果对方没得到否定的回答,可能真的会抱有希望,本来能寻找别的办法或帮助却没做,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事情被耽搁。还有人把自己想的太重要,对方有时候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因为对方可能也知道事情办成的可能性很小。如果办不到千万不要轻易许诺,拒绝对方不会丢面子,答应了不去做或者做不到才是丢面子。
接下来,在帮助别人方面,切忌做下面这4件事:
为了显示自己厉害而吹牛
对于做不到的事情,提出廉价补偿
帮忙指望回报
帮违反原则的忙
吴军老师认为面子是一个常量,用一次少一次。每一次都要很长时间才能攒起来。如果用掉太多面子,则需要提前考虑清楚要不要帮。如果因为对方没有感谢自己而心里不平,那么这种忙宁可不帮。
第27封信 上帝喜欢笨人
吴军老师发现小女儿的数学卷子有很多所谓的粗心的错误,而出错的原因其实不应该用粗心来搪塞。根本原因在于:
没有理解透彻一些基本概念;
因为做题方法有问题,喜欢跳过步骤完成。
**事实上他认为按部就班的笨办法常常是好办法。**对于数学题跳步骤的事情,他在第六封信中跟大女儿也是这么说的。这些行为时间长了就会变成习惯,如果数学题的难度再高一点可能就容易出错。吴军老师用「上帝喜欢笨人,不喜欢自以为聪明的人」来做比喻是为了说明人对自己能力是否有正确判断。因为人们通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这会导致犯错却不自知。按部就班,诚惶诚恐的做事虽然看起来比较笨,比所谓的「聪明人」花了更多的时间,但是同时也避免了很多错误或失误,反而会获得一个好结果。

第36封信 专业和业余的区别
吴军老师的小女儿梦馨在一个暑假中高尔夫球水平进步很快,但是发挥很不稳定,特别是对于容易的球比较马虎,他认为长期如此就会很难近一步提高水平。接下来不是多花时间打球而是调整心态。既然喜欢一件事,就应该努力做到极致,即使女儿只是把打高尔夫球当做爱好。在这个过程中克服遇到的困难,就是最好的成长过程。如果浅尝辄止的话,不在于水平高低,而在于白白花了很多时间,却没多少收获。人一辈子不在于做的事情多,而在于做好几件事。

对于高尔夫球,职业选手和业余选手的区别不在于后者打不出好球,而在于发挥是否稳定,业余选手可能偶尔会打出好球,但是可能同时会伴随着一两个坏球,最后导致成绩差;第二是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因为打了一个坏球而输掉整场比赛,也不会因为打了一个好球而自鸣得意;第三是对于看似容易的小球也要认真对待。
任何一个领域都有专业和不专业之分,比如名医和一般的好医生。二者的区别并不在于前者能治好后者治不好的病,而是在于名医的发挥很稳定,治疗效果是可预期的,而普通大夫就没有那么稳定了。此外,名医不会对看似小的疾病掉以轻心,因此病人对他们放心。类似的,优秀的会计师和律师都有这些特点。
专业是怎样做到的? 书中列出了四点:
好的专业人士要在任何情况下为工作本身着想,不会因为其他事情影响该做的事;
专业素养意味着遵守流程和行业规范;
是否有专业素养体现在是否能把那些不经意的事情做得比别人更好;
专业人士要有成体系的领域知识,而不仅仅是掌握一两项技能。
吴军老师认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只要培养了专业素养,做事再差也差不到哪去。缺乏专业素养,仅仅靠天分和运气做事,结果难以保证。即使偶尔成功,也是自己难以重复和复制。
尾巴
我时常会想如果我和伊诺有了孩子会是什么样子,也会为如何教育孩子而焦虑。尤其是看到其他小朋友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而旁边的父母若无其事,或是老人带着小朋友闯红灯过马路的时候。我还是相信「榜样的力量」,希望能让自己变好一点点,也算是为了下一代。

吴军老师在本书中的序言里提到了几点和子女沟通的心得,放在最后和大家共享:
子女有独立的人格,需要尊重并且平等地沟通。而不能以一种倚老卖老的态度,会让自己的孩子很难接受,无法有效沟通;
虽然子女和父母的基因有传承关系,但是父母不要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转嫁给孩子,特别是要求他们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在子女面前,榜样的力量要远远大于说教。所谓言传身教,自己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事物,子女就会潜移默化的学习。真实的情况是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缺乏教养的父母,因为他们的言行“培养”了熊孩子;
3.建议因人而异,因此没有绝对好和不好的建议,只有适合和不适合的。吴军老师的两个女儿性格和做事方法上都有差异,有时候他会给两个孩子截然相反的建议。所以他建议父母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取书中的建议,不要完全照搬;
4.沟通是双向的,有时候孩子的想法不仅合理而且能启发父母,倾听孩子的想法比发表意见更重要。
感谢你花时间读到这里。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