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回顾】老腔新唱 卓而不群——谈谈黄派声腔艺术(王振华)

谈谈黄派声腔艺术
黄桂秋先生是京剧旦行中有其独特风格的艺术家,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黄派声腔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老腔新唱”初听黄的唱似乎悉到娇甜润无比,然仔细一品就会悉到柔中有刚,坚买挺拔,饱满刚劲,似一股逼人的利锋芒直上青云。黄桂秋自小师承老夫子陈德霖。“刚”成为黄派唱腔的主体,正是继承了传统青衣古补方正、刚劲有力的特点,故黄被人们赞为“德霖嫡传”。但黄桂秋並不是单纯模仿,呆板时继承,而是运用了目己甜润清脆的好嗓子,广取梅兰芳、程砚秋、余叔岩、言菊朋等各家之长,並从梆子、秦腔、京韵大鼓等姐妹剧(曲)种中吸取养料,大胆创新,老腔新唱,将其“刚”隐于娇甜美之下,便之古而不旧’朴而不拙;娇媚中又不花巧,刚柔相济。听之既清新刚劲,清脆悦耳;又悉委婉甜润,亲切感人。
“韵味醇厚”是黄派声腔艺术的又一特点。黄桂秋对字韵极有研究,尤其是去声字,特别注意。他还把湖广韵运用到旦角唱腔中,发声运腔也极为讲究,以字行腔有较大韧性和旦性,力求纯正园润,字正腔圆。他将字、声、腔溶为一体,歌来余音绕梁,耐人寻味,唱之激越昂扬处,如石破天惊,山鸣谷动;哀怨凌婉处,似溪水鸣咽泣诉,催人然泪下。
再一特点是,黄派唱腔节奏强,顿挫有方,“板槽磁实”,唱时吐字清晰,有口劲,似滚珠击盘。如他唱的摇板也给人以有板的感觉,《起解》中的流水,也唱得别有风味,字字清楚有味,脸炙人口。
黄派声腔艺术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在其代表作《别宫祭江》、《王宝钏》、《春秋配》等戏中,通过他别具一格的声腔艺术;塑造了如孙尚香、王宝钏、姜秋莲等善良温柔又刚烈坚贞、柔平有刚的古代妇女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黄派唱腔的形成在于他敢于创新的神,善于吸取各家之长。他经历了以梅兰芳、余叔岩、杨小楼为杰出代表的京剧全盛时期,与众多名家合作过,在那时群英荟萃、流派纷呈的繁荣局面中,他敢于探索,兼收並蕾,深下功夫,在四大名旦形成同时卓而不群,独树一帜,终于创始了黄派唱腔,为继承、发展旦角的声腔艺术,作出了贡就。今天我门继承、研究黄派唱腔,更要学习他敢于创新改革的神,通过继承传统流派,来发展新的艺术流派,使京剧艺术更加繁荣。(王振华 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