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62岁,间断烧心反酸2个月。现病史:患者两个月前因饮食不节及情绪不畅后出现烧心
一女62岁,间断烧心反酸2个月。现病史:患者两个月前因饮食不节及情绪不畅后出现烧心反酸,可以忍受,未曾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遂于当地医院就诊,查电子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口服奥美拉唑、吗丁啉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故来就诊。现患者烧心反酸,食后症状加重,时有胸骨后烧灼感,嗳气频、口苦、纳呆,大便质可,2~3日1行,质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电子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腹部B超示:肝胆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肝胃不和,浊毒中阻型)吐酸(西医称为:1.反流性食管炎;2.慢性浅表性胃炎)。
治则:养肝和胃,化浊解毒。
方药:百合,乌药,川芎,白芍,茯苓,白术,生石膏,浙贝,瓦楞粉,黄连,瓜蒌,清半夏,枳实,川朴,紫苏,炒莱菔子。7剂,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温服。
医嘱:按时服药,进软食,忌辛辣、刺激之品及甜食,畅情志。避免持重、弯腰等动作,勿穿过紧衣裤。睡眠时抬高床头15cm,睡前6小时勿进食。
二诊:药后患者烧心减轻,胸骨后烧灼感好转,纳增,仍时反酸,嗳气,口苦,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滑。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化浊解毒。
方药:瓜蒌,薤白,丹参,生石膏,浙贝,黄连,海螵蛸,川朴,枳实,香附,紫苏,陈皮,竹茹,半夏,炒莱菔子,焦槟榔,茵陈,柴胡。7剂,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温服。
三诊:患者烧心、反酸、嗳气均明显减轻,口苦亦减轻,纳增,舌红,苔薄黄微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清热化湿。
方药:瓜蒌,薤白,丹参,生石膏,黄连,川朴,枳实,香附,紫苏,陈皮,竹茹,半夏,炒莱菔子,焦槟榔,茵陈,柴胡,生薏米。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温服。以此方为基础,辨证加减服药治疗3个月,症状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