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跟《人民日报》学诗词鉴赏——《人民日报》点评过的诗

2023-01-28 19:53 作者:bili-小知  | 我要投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人民日报》点评: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人民日报》点评: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

诗人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魅力。

 

《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民日报》点评:

此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

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人民日报》点评:

此诗是岑参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

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人民日报》点评:

诗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

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民日报》点评:

本诗开头,回顾身世。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

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人民日报》点评:

全诗二十八个字中无一生僻字,不用一个典故,都是家常话。

但并不是一览无余,它寄寓着可以供人反复咀嚼,反复寻味,层层追索,层层补充的情致。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人民日报》点评: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定下这开篇的葡萄美酒夜光杯。

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这景象使人惊喜、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人民日报》点评: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感情真挚,具有淳朴深厚之美。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人民日报》点评: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人民日报》点评:

诗人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人民日报》点评:

《蜀相》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一诗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语言凝炼而内涵丰富。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人民日报》点评:

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

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人民日报》点评:

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人民日报》点评: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

 

 

跟《人民日报》学诗词鉴赏——《人民日报》点评过的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