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江苏科技大学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报录比分数线

2023-03-20 23:41 作者:78504775114_bili  | 我要投稿


  1. 2023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914数据库原理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资料

  2. 2023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957机械设计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资料

  3. 2023江苏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908传热学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资料

  4. 2023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土力学(加试)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资料

  5. 2023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928动物生理学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资料

  6. 2023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972金属学及热处理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资料

  7. 2023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现代控制理论(加试)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资料

  8. 2023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918管理学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资料-D

  9. 2023江苏科技大学[理学院]970固体物理学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资料

  10. 2023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958通信原理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资料

  11. 2023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919A919B政治理论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资料

  12. 2023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934化工原理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资料

  13. 2023江苏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906工程流体力学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资料

  14. 2023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942会计专业综合之会计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资料-D

  15. 2023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901船舶原理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资料

  16. 2023江苏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907工程热力学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资料

  17. 2023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结构力学Ⅰ、II(加试)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资料


  18. 初试复试都有其它专业也有都在更新,

  19. huoqu laiyuan guanzhu gongzhonghao 方才学习网

  20. 点赞 收藏 关注  私聊我获取更多来源资讯



大)坐落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工学为主,管理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1] ,是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牵头单位。现任党委书记葛世伦、校长周南平。[2]校训为“笃学明德、经世致用”。[3]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共有镇江长山(主校区)、梦溪、张家港3个校区以及上海办事处,占地3979亩。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4个,本科专业66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有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教职工2290余人。[4]

江苏科技大学源自1933年创立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1952年更名为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1953年更名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70年迁至镇江,1971年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本科院校并更名为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2000年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3]曾培养出於东军、沈红斌、何江华等杰出校友。[5][6]

截至2022年,江苏科技大学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147名[7];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第179名。[8]科研机构

科技成果

江苏科技大学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学校主持的研究项目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学校牵头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牵头主持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1项、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2项,获批国家国防科工局特色学科条件建设项目1项。主持完成的“大型挖泥船综合控制与关键装备保障一体化系统及应用”全面替代国外进口,参与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动态跟踪系统、豪华邮轮、大型集装箱船等装备研发,研制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系统、高效焊接装备、船舶企业管理软件等广泛应用于各大船舶企业。[4]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学校学术期刊主要有《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外船舶科技》、《中国蚕业》、《蚕业科学》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苏科技大学东大门

该刊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科技大学主办的理工类学术期刊,1986年创刊。学报主要刊登反映当前学术、科研、技术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依托于学校的学科设置,在保持船舶行业特色的前提下,主要刊载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材料与焊接工程、信息与控制工程、管理工程、数学、物理、生物与化学工程,以及有关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特色栏目是船舶工程。本刊被国内外多种权威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是2004、2008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江苏科技大学

2001年创办,季刊。主要栏目:邓小平理论研究、形势与政策、改革论坛、哲学法学史学、文学与艺术、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企业管理、高等教育研究、图书情报出版等。该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外船舶科技》

《中外船舶科技》,1984年创刊,主要报道国内外船舶行业各领域的新进展、新趋势、新技术、新工艺等,介绍国内外造船领域前沿的一些研究热点和关键性技术,以及一些重要科技项目的研究状况和实施情况;面向国内外船舶行业的研究所、公司、工厂、大专院校和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广大师生和相关人士。

《蚕业科学》

《蚕业科学》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蚕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蚕丝学专业唯一的学术性期刊。1963年创刊时,郭沫若先生亲自为本刊题写刊名。 20世纪90年代即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引文数据库》(CSTA)、 《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中外重要检索刊物及光盘数据库的入选期刊。 《蚕业科学》2次获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三等奖,1995年获江苏省优秀期刊三等奖,分别获得第二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三等奖、第三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4年获第四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一等奖。

《中国蚕业》

《中国蚕业》是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业科技刊物,面向蚕业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服务于全国蚕丝业。主要刊登栽桑、养蚕、蚕种、制丝、蚕业经济、蚕业副产物综合利用、野蚕业及茧丝绸方面的政策法规等。其内容丰富翔实,融科学性、实用性、技术性、指导性于-体。 辟有综述、研究简报、技术应用、知识广角、改革探索、蚕丝文化、园区建设、科技博览、环球蚕业等栏目。

  • 图书馆藏

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

截至2018年12月,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外纸质文献总量1606592册,订购中外文期刊1192种,1384份;报纸45种,77份。建有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各类中、外文文检索数据库82个(以供应商分割的最小销售单元为计量单位),提供403.1万册电子图书(包括与图书类似的出版物)和32071种电子期刊的阅览支持服务。图书馆采用图书集成管理系统软件,Windows平台下支持机读目录格式,三校区馆网络互联,文献统采统编并可通借通还,电子资源实现共享。图书馆还参与中国高校文献保障体系(CALIS)、江苏省高校文献保障体系(JALIS)和区域性的共建共享。

学术交流

2020年12月2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共同支持江苏科技大学建设具有船舶特色的一流大学,并签署《关于共建江苏科技大学的协议》。[38]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牵头成立了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先后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省粮食局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学校建有海外教育学院,与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美国、英国、法国、印度、日本等国积极开展科研与办学合作。中乌、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与各类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船舶工业工程师继续教育学院设在学校。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江苏联络处)办公地点设在江苏科技大学内。[39]

2019年3月,教育部批准江苏科技大学与俄罗斯奥加辽夫莫尔多瓦国立大学合作举办能源动力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40]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古巴期间,赠送给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桑树种子就来自学校。[41]

4文化传统

编辑

校标

设计说明:

校徽

(1)标志图形是一组扬帆起航的船,是对大学由船院发展而来的历史的概括,也体现了学校百舸争流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2)图形又恰似两个奔跑跃动的人,代表了学校生机勃勃、求新竞争的学术气氛。

(3)标志取色科技蓝,有如深邃的思想和蔚蓝的理想。

(4)标志富于动感、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能够代表大学的形象,对学校的凝心聚力,对外提升品牌形象将是有力的支持。

(5)内外圆直径比符合黄金分割率(0.618:1)。

校训

“笃学明德,经世致用”为学校校训。

“笃学明德 经世致用”,体现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学传统,体现的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和特色,体现的是学校倡导并遵循的价值追求和教育宗旨。

笃学:即专心致志地学习。其典故出自《三国志·吴志·孙瑜传》:“济阳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笃学”要求学生志于学,专于学,厚于学,在知识与技能上实现厚积厚载。

明德: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一开篇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明”即是“使彰明”,这里的“明德”,即是弘扬光大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阐明学习的目的第一条就是明晓道理、修养品行和道德,做人有坚定的信念,执著,有节操。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就能以服务于民生为乐事,也就能做事认真,追求真善美。

“经世”最早出自《庄子》“春秋经世,先王之志”;“致用”出自《周易》“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经世”即“经国济世”,强调要有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求索治世之道;“致用”即“学用结合”,强调积极入世、致力社会民生的实践精神和智慧。经世致用作为一种思潮和精神,发端于宋代,形成于明末清初,以王夫之、顾炎武为代表,后来的魏源、龚自珍、康有为、谭嗣同等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倡导变法。经世致用之学,即“实学”,就是“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说实话、干实事、务实际、求实效。这就是经世致用,匡世济民。

校歌

江苏科技大学校歌

石大庆 等作词吕远作曲

(一)

你从黄浦江畔启航,

托起实业报国的理想。

敬公奋朴,业精用宏,

精心培育崛起的栋梁。

啊,巍巍船魂,

鼓舞我们艰苦创业,

啊,巍巍船魂,

砥砺我们不息自强。

(二)

你从第一江山远航,

肩负民族复兴的希望。

笃学明德,经世致用,

热血铸就腾飞的华章。

啊,巍巍船魂,

引领我们继往开来,

啊,巍巍船魂,

激励我们再创荣光。

(副歌)

乘长风,破巨浪;

扬云帆,跨海洋。

前进!前进!向着那无限的深蓝;

前进!前进!向着那明天的辉煌。

向着那明天的辉煌。

(江苏科技大学校歌MP3、歌谱和校歌创作说明详见参考资料)


江苏科技大学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报录比分数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