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考研复试真题大纲参考书报录比分数线
2023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数学分析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高等数学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大学物理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综合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高等代数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全校各专业通用]教育经济学考研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经济法学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心理学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公共政策学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兽医传染病学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细胞生物学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公共管理综合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育学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理论力学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大学物理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法理学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发展经济学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动物生理学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区域经济学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控制理论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通信原理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材料力学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兽医病理学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2023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村社会学考研复试合集(大纲参考书笔记相关真题)
初试复试都有其它专业也有都在更新,
huoqu laiyuan guanzhu gongzhonghao 方才学习网
点赞 收藏 关注 私聊我获取更多来源资讯
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中国农大、CAU),坐落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和北京市共建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中国―加州大学系统"10+10"合作科研联盟成员高校。现任党委书记钟登华,校长孙其信。校训为“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1][2][3]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学校有东、西校区,占地面积为1265589.78平米,校舍面积为1326917.85平米,设有18个学院、1个实体教学单位和1个直属系,76个本科专业,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7大学科门类,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0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专任教师2007人。[1][4]
中国农业大学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中央农业部机耕学校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同年11月,平原农学院并入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1953年7月更名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85年10月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组建中国农业大学。曾培养出安希伋、鲍文奎、崔步瀛等杰出校友。[5][1]
截至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29名;[6]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第33名。[7]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1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藏书总量近220.7706万册,电子文献147多万册;订购纸本中文期刊1400多种,外文期刊280余种;订购中外文数据库90余个。
学术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双月刊,公开发行)。于1996 年由原《北京农业大学学报》和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合刊而成。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核心库,C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并被国内外其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本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在全国农业科技期刊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的“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中位居第四(4/38);连续3次被评为教育部“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被“万方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核心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等国内期刊(数据库)收录;同时被英国“CABI”、“Zoological Record,Biosis”,美国“CA”、“CSA:BB”、“CSA:BS”、“CSA:ESPM”,俄罗斯“AJ of VINITI”等国外文摘数据库收录。
4文化传统
编辑
学校标识
校徽
校徽(2)
中国农业大学校徽的色彩是植物的绿色,体现农业特点,象征生机勃勃蓄势待发。盾形代表坚固、稳重和持久;锹和犁的形态体现培养人才的治学理念。且从整体上表现“顶天立地”,上部象征进取和开放,下部表现面向社会的办学主旨。以手绘农科大校门和“1905”表示学校始源。以托举状的麦穗寓意托举农业未来的重任;麦穗和齿轮代表农科和工科;书本图案代表传播知识、培育英才,还象征翱翔的海鸥。
校歌
《金色的希望》
石顺义词、张伟曲
确定时间2005年7月
歌词:
(女)戴上我们的校徽,就怀揣一片绿色的向往。
(男)走进我们的课堂,就走进田野金色的希望。
(女)翻开我们的书本,就闻到五谷淡淡的清香。
(男)走出我们的校门,就担起天下饱暖和安康。
(合)啊,燕山脚下,书声琅琅。啊,桃李满园,天高地广。
今天我们在这里奋发向上,
明天我们从这里铺开那万里春光。
校风
团结、朴实、求是、创新
释意:
领导关怀(4)
“团结”原意主旨是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的理想或任务而联合起来。这里主要是指学校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风貌,就是要通过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凝聚广大师生员工信念,在学校中形成自由的学术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协作机制,共同推进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
“朴实”原意主旨为质朴诚实、纯真朴实。这里是寄寓中国农业大学学子继承民族优秀品质,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作到朴实无华,体现出农大百年积淀的精神。
“求是”一语,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曾注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所谓“实事求是”就是指人们在占有大量、全面、系统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上,研究和探索进而发现其中包含的客观规律性。“求是”就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尊重事实,真正把握事物内部的客观规律。
“创新”是现代科学精神的精髓。它被称作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教育的灵魂。
(领导关怀图册图片来源:)
校训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释意: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其中所寓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几千年来一直感动并激励着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民生之多艰”是中国的农情,也是中国的国情,中国农业大学以农立校,国富民殷、强农为本,是中国农业大学的追求。数代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为实现中国人千富庶之梦不遗余力。以“解”代“哀”,以此为己任的大气取代了原句中的悲戚之气,恰切地表现了中国农业大学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独特性。
社团活动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信息显示,学校有75个学生社团,包含公益类、理论学术类、科技实践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等多种类型。学校登山队的成员曾代表当代大学生成为奥运珠峰火炬手;农村发展研究会、挚友社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生社团”。中国农业大学橄榄球队是中国大陆第一支橄榄球队,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
2010年11月,在广州亚运会上,以学校学生为主的中国橄榄球女队夺得银牌,男队获得第四名。2012年,学校足球队获得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北区冠军。田径队也在北京高校顶级比赛中多人多次获得冠军,在全国大学生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经过多年努力,学校艺术教育蓬勃发展,在艺术教育、艺术团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有建制完善的大学生艺术团,包括合唱团、管乐团、舞蹈团、戏剧团、民乐团和弦乐团。其中,学校合唱团、管乐团先后成为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