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这段话出自接下来我要介绍的书——《娱乐至死》的第一章内容。作者“尼尔·波兹曼”所创作的书籍。其背景源于电视时代的兴起,书籍正从人类历史中走向下坡路的时间。这本书的内容要领即使是放在二十一世纪的现在,依然拥有极高的远瞻性与适用性。接下来,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作者的观点。 「提前叠甲:本文作者对书中内容及其观点一知半解,如有谬误敬请谅解」 1、娱乐成为认知的标准。 在分析这部分内容之前,请您回忆一下, 您是如何了解到最近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此时大部分人应该同我一样,回忆到的是微博的热搜,抖音偶然刷到的最近新闻段条,b站出现在首页的短视频——诸如此类。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往回拨动15年,我们父辈更多以什么方式来认知新闻呢?可以是新闻早八点,可以是晚上的新闻联播,也有可能干脆是中央频道的新闻台。让我们把时间继续倒退,到2000年甚至更早,那时候人们对新闻的了解则更多会是报刊读物。 这期间,表面上是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这是利人利己的好事啊,为什么会作为娱乐至死的第一部分内容出现呢?我们换一个思路来看待这个问题。 在报刊年代,我们了解一件事会选择阅读一个报道。报道的内容包括其标题,主要事件的时间,地点以及内容等等。此外,一些报刊也许会在这样的报道旁边配图,我们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大致花费3分钟的时间来了解这一件事的全貌。 在电视新闻年代,我们了解一件事则会听电视新闻频道主持人来讲述这件事。无论这件事多么复杂,多么曲折,新闻报道也只会把这件事压缩在1分钟的时间内,甚至更短。此外,我们从一个主动阅读的状态,更改成了被动听取的状态。状态的更迭大幅度压缩了我们对一件事情的掌握态度与方法。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的就是新闻这一部分的娱乐化的出现。对于人们而言,越轻松越快速的切换一个主题或事件其受众将会越广。这种事件在手机时代更为突出。 如今,我们刷短视频刷到新闻或者事件时,它所占用的时间变得更低,我们对一个主题的切换也变得更频繁。了解一件事更多的成为一个娱乐品,而非学习品。过短时间的认识会导致什么呢?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完全不明确。甚至事件本身的内容也变得不再重要。我们只会把这件事记个大概,或者将其抽象到一类事件中,甚至是一种情感中。这种事情并不少见,在如今网络骂战中,我们经常能够见到此类情景。 当娱乐成为一种认知的方式的时候,人们会拼命地接触信息。然而信息过于琐碎消磨殆尽了人们对了解一个复杂事物的耐心;如今对信息筛选和算法又进一步推进了同质类信息对于一个人的倒灌。最终的结果就是人溺死在了同质化、碎片化的娱乐性质的内容里,弱化了学习与思考的能力。 如果说娱乐仅仅是成为一种媒介,一种认知方式的话,其威胁远远不至死。未来我将继续介绍娱乐所能致死的软刀子。 ——ArMkia 于6月15日的睡不着的夏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