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天佑儿童医院梁锦平说:关于矮小症,你家孩子身高达标吗?
重庆天佑儿童医院生长发育科梁锦平主任科普:身高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身高增长水平反映了儿童线性生长状况和骨骼生长良好与否,也是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面对那些身材矮小的孩子,父母总是说孩子长个分为“早长,晚长”,现在矮一点没关系,以后还会长呢。正是不少家长的这种错误观念,让很多身患“矮小症”的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以致遗憾终生。其实,孩子身材矮小,很有可能患上了矮小症,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呀。

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所有矮小人群中,需要治疗的4-15岁患儿约有700万。目前,每年真正接受合理治疗的患者不到3万名。据调查,90%的矮小症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内向等心理或行为障碍,未来可能影响到升学、就业和婚姻。家长及托幼机构或学校应随时关注孩子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生长偏离状况。一旦明确孩子身高显著落后正常群体,即应及早就诊,规范治疗。
什么是矮小症?
矮小症是指在相似环境下,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或者低于正常儿童生长曲线的第3百分位。简单地说,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是班级里同性别孩子中个子最矮的,或年生长高度少于5厘米时,应考虑孩子可能存在生长障碍。
儿童矮小症的分类
1.体型正常、生长缓慢性矮小
患儿外观均匀性矮小,表现为生长缓慢。最常见的疾病为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其他原因还有:环境和精神因素引起的矮小、染色体病变引起的特纳综合征、慢性疾病(如营养不良、慢性肾脏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哮喘等)引起的矮小症。
2.体型不匀称性矮小
这类患儿外观不匀称性矮小,即患儿的躯干与四肢长短不成比例,常见于软骨发育不良、成骨不全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3.体型正常、生长速度正常的矮小
这类患儿外观为匀称性矮小,且每年的生长速度正常,常见于家族性矮小症。
儿童身高增长的监测与矮小症判断
不论男女,判定儿童矮小有一条黄金分界线,那就是4岁。4岁左右,人体内生长激素及甲状腺素的分泌已基本形成,饮食、睡眠习惯也逐渐养成规律。一般从身材上,可以初步评估是否可能存在生长缺陷,而上述激素情况对今后的生长发育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每年生长速率是否达标,有其科学的判定标准。建议家长在幼儿期,可以每两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对于0-3岁婴幼儿,增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3岁-青春期,增长速度小于5厘米/年;青春期,增长速度小于6厘米/年,就需要及时看医生了。
引发儿童矮小症的原因
1.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导致身高不能正常生长(即通常所指的侏儒症),如果不进行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最终身高只能达到130厘米左右;
2.特发性中枢性早熟;
3.宫内发育迟缓儿有1/3成年后身材矮小;
4.甲状腺功能低下;
5.家族性矮身材;
6.其他疾病,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Tumer综合征)、某些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肾小管酸中毒等)和某些慢性疾病及营养不良等。
如何治疗儿童矮小症
1、药物治疗方法
大多数矮小症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而长高,关键是要查出矮小症的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矮小,可用甲状腺素治疗。生长激素( growth hormone,GH) 主要生理作用是增加个体身高,促进骨骼及心肾的发育。生长激素缺乏症( GHD) 是矮小症患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据统计,GHD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大约为20~ 25 例 /10 万儿童。侏儒症,应补充生长激素进行药物治疗;对特纳综合征、慢性肾衰和宫内发育迟缓等非生长性激素缺乏等引起的矮小,也可用生长激素治疗,但一定按医嘱应用。
2、非药物治疗方法
(1)合理营养:蛋白质是骨骼与肌肉生长的能量来源,同时又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应注意补充。
(2)适量运动:运动不仅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身体充分运动后还能增进食欲,对孩子增高有帮助。
(3)充足的睡眠。
[部分图文源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