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天佑儿童医院梁锦平问:孤独症的7大征兆,家长你了解多少?
重庆天佑儿童医院专家梁锦平介绍,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像天上的星星,在夜空中独自闪烁,因而被大家称为“星星的孩子”,然而,他们又有一个名字——孤独症儿童。
孤独症既不是“性格孤僻”也不是“心理问题”,而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
关于孤独症的一些事实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数据,在美国,每54名儿童中就有1名被诊断为ASD,并且发病率有不明原因的递增趋势。而我国不同地区的调查所显示的患病率差异较大,保守估计超过1%,也就是说,每100个儿童就有1个ASD。孤独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比例约4:1左右。

绝大多数ASD孩子在生命早期就会表现出一些征兆,如果发现存在这些征兆,应尽早找发育行为方面的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事实证明,干预介入的年龄越小,康复的效果越好。
孤独症在不同年龄段的预警征兆°
2月龄
对声音无反应或迟钝、对移动的物体不会目光追随、不会对人笑。
4月龄
不会对人笑、不会追随移动的物体,不会发声、视线转移困难。

6月龄
对照顾者情感反应淡漠、对周围的声音无反应、不会笑或者发出尖叫、动作僵硬像个布娃娃、不能被逗乐。
9月龄
呼名无应答、不会玩躲猫猫、不会顺着大人指的方向看、不能区别熟悉者和陌生人。
1岁
不会爬、不会模仿、不会指物、不会找藏起来的东西、已经学会的技能消失、不会对陌生人的突然出现而产生紧张或不安的情绪。
1岁半
不会走路、不会模仿、掌握的词汇少于6个、不会留意到照顾者离开或者回来、不会对同伴感兴趣,不会分享。

2岁
不会使用两个词的短语、不明白常用物品的单词、不会模仿和重复语言、不能追随简单的指令、不会分享、不会主动和同龄孩子玩。
3岁
对声音无反应或迟钝、对移动的物体不会目光追随、不会对人笑。
孤独症的关键征兆
01 不看——经常逃避目光的交流。
02 不语——不说话或极少说话、语言发育迟缓等。
03 不理——远大于6月龄的孩子,对别人呼唤自己的名字时充耳不闻。

04 不学——不会模仿别人的言行,比如在婴儿期不能模仿拍手等行为,或在言语发音等模仿方面存在困难。
05 不指——一般来说,1岁以上的孩子总是会拉着大人到想要的玩具或想吃的食物面前,但自闭症患儿可能无法用手指指向他需要的物品。
06 不分享——缺乏与他人互动的欲望,在和家人玩耍时很少微笑或者大笑等。

07 行为刻板、感知异常——如长时间旋转、排列物品,或持续对某种物品看个不停,或者喜欢绕圈、旋转身体且久转不晕等。
如果孩子被诊断为ASD,父母需要做的事
01 尽快接受现实、尽快干预介入
很多家长会很难接受孩子被诊断,常常不断否认,反复求医;虽然可以理解这种心情,但是对于及时的干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建议即使在求医的过程中,也尽早、同时进行干预。
02 武装自己
ASD的行为管理、日常干预、情绪处理、认知康复等各方面的情况都非常复杂,即使专业的医生和康复人员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指导,因此,家长应尽快了解熟悉,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03 寻求家庭及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
家庭成员中的相互协作相互支持非常重要,应尽快协商调整分工合作,并且寻求社区、学校、专业机构等相关的支持。
04 定期与医生会面
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干预措施的开展,需要持续评估以调整目标和方案,因此要保证定期与医生交流情况,获得专业的指导。

05 随时关注和调整自身的情绪
家长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往往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挫败感、无助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会一直伴随整个过程,甚至终身。而家长的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影响干预的效果,建议最好能有相对固定的心理医生,定期咨询。
06 寻找家长互助
可以加入一些社区、网络等的家长互助团体,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也能快速的进入角色、资源共享。
[部分图文源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