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一天的城市傍晚文章

3月25日,礼拜六。
杭州的天空是延绵了两周的阴雨天气,一个不能再普通的城市傍晚,好在是不用上班。我跟墩墩绿色出行去看毛毛的演唱会。严格来说我应该只能算个路人粉,或者说压根也算不上是个“人粉”,毕竟一个年过30的南方汉子迷恋一个比自己小两岁半的东北爷们怎么听也不像是什么正经文学的开头。但我确确实实很喜欢毛不易的作品,喜欢他娓娓道来的演唱,喜欢他写的词。最常见的场景是,在车上随到毛毛的歌,听到当中忍不住夸上一句“毛不易的词写得真好”。
我本身是一个对词有些挑剔的人,时常因为自己写字出现矫作的词藻而感到恶心,用老家的方言可以更为精准地表达这种感觉——“结摸宁”。因而私下跟墩墩聊到这儿难免会出现踩一捧一或者大规模地图炮的情形,确实当下的国语歌很多那歌词根本没法看。有些就是纯粹的烂,是最高级的享受;次一级的就是憋不出几句词的复读机和为了押两句韵你根本不知道他在唱什么的什么;症状轻一点的就是生僻甚至生造词爱好者,时常伴随着一句话堆了三个意象的临床表现。但毛不易的词,是连我这种龟毛且总是把还可以挂在嘴边的人,都要夸上一夸的。
“从不考虑明天应该去哪里,因为今夜的风太和煦。”没有人能不去考虑明天,但是朋友小聚、欢声笑语、微微酒意,这一切的一切就让这句话变得如此自然和熟悉。是啊,肯定是因为今夜的风儿太和煦。
毛毛的演唱会结束后,我随着人群走出场馆,整个人陷在一种似有若无的思绪里,却好像看这个世界都温柔了几分。走到广场的台阶前,看着人潮在广场出口处缓缓汇聚,渗入马路旁的行人道,也有很多大小错落的人群在广场的各处伫立。有三三两两的歌迷不约而同地在毛不易的灯牌下驻足,对着海报掏出手机拍照留念;有一位妈妈停下来帮女儿整理背包和辫子,还有一位小男孩的妈妈牵着他一步一并地走台阶;也有恋人靠在对方的肩膀上站着等待着人潮褪去。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那种温柔的感觉从何而来,我想我的思绪牵扯在毛不易的歌里,而这种温柔的力量包裹着场馆里的人们。我想起去年夏天在苏州听完新裤子,行人道上拥挤热烈的人潮推着我向前,隔着围栏的马路旁迎面跑来两个人一边高声唱着“你要跳舞吗”一边伸出手来跟人群击掌,真·呼啸而过。大抵好音乐就是有自己的磁场,用歌声悄无声息地撩拨着人群的心跳,把大家调频到相同的FM。
去地铁站的路上,我在想,毛不易的演唱会带给我最大的感觉是什么呢。举个未必多恰当的例子,听周杰伦的演唱会就像是去一家校门口的餐厅参加大型同学聚会。来的同学你未必都认识,但看着都面善,聊起来大家有同级生的共同回忆。老板上菜了,每道菜都吃过,尝一口都熟悉,还那些。
听毛毛的演唱会,也熟悉,但不是对所有的歌曲(毕竟我是假粉嘛),而是对每首歌里面描述的场景、表达的情感很熟悉。换句话说,是一种对自己生活的熟悉感。在整个看演唱会的过程中,我的思绪好像一直被他的歌拉扯着牵动着感受着。在生活中一个个熟悉的场景里,一会儿放空一会儿思考。《像我这样的人》想起生活中那些迷茫、踱步和找寻的时刻;《一荤一素》想起妈妈在家的身影和她连给我打电话都生怕叨扰的心思;《呓语》想起一直以来习惯独处的自己,有时沮丧有时固执,有时孤单但也能宽慰自己。
“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不就是周末喝酒聚会时自己的心态吗,用力生活,向死而生。
“城市的傍晚总使人伤感,当你一个人下班,车流和人海汇成一片斑斓,我们看起来更黯淡”是每个人下班路上走在暮色四合的城市,走在霓虹灯起的街道,走在车来人往的路旁时都曾有过的情绪。
甚至“如果我变得很有钱”看似戏谑嘲讽,其实在每个人的幻想里又怎会没有想过要瘫在家里吃吃睡睡,还要把重要的人留在身边。
《平凡的一天》里每句话所描绘的事物都似曾相识,因为那好像,确确实实是每个人平凡的一天又一天所组成的。自然醒的早晨,阳光晒好衣服的味道,路口的花开,店门口的情歌,夕阳下的漫步,朋友的相聚,微醺的晚风和没牵挂的一天。
最后用毛毛演唱会作为结语送给观众们的一句话改巴改巴送给你“平凡的一天它不必是完美但也可以是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