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执政的帝王后梁末帝朱友贞




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传奇。“山南水北为阳”,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沿着洛河一字排开,举世罕见。百余位帝王在此执政。今天就说说后梁末帝朱友贞。
朱友贞(别名朱锽、朱瑱,888年-923年),太祖朱温第三子,后梁末代皇帝。朱友贞是朱温嫡子,其母张惠是朱温正妻。乾化二年(912年)六月,朱友珪在西都洛阳发动政变,弑父篡位。功臣宿将均不予支持。朱友贞与姐夫赵岩、表兄袁象先密谋政变,伺机推翻朱友珪。他还遣使赴魏州(治今河北大名),取得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的支持。凤历元年(913年)二月,袁象先率禁军冲入宫城,诛杀朱友珪,控制了洛阳。朱友贞东京即皇帝位。
贞明元年(915年),杨师厚病逝。朱友贞趁机削弱藩镇势力将魏博六州分割为魏博、昭德两镇,引发魏博兵变,囚禁新任节度使,叛附晋王李存勖。李存勖乘势进占魏州,兼并魏博镇,随后又攻取德州、澶州(治今河南清丰西)。贞明二年(916年),李存勖在故元城(即王莽城,在今河北大名东北)大败梁军,随后又接连攻占卫州(治今河南卫辉)、磁州(治今河北磁县)、相州(治今河南安阳)、洺州(治今河北永年东南)、邢州(治今河北邢台)、沧州、贝州(治今河北清河西)等地。黄河以北除黎阳(治今河南浚县东)一地外,全部被晋王李存勖占领。贞明三年(917年)十二月,朱友贞不顾劝阻,准备祭天大典。他亲赴洛阳伊阙,拜谒宣陵(朱温陵寝,在今河南伊川)。是月,李存勖率军东进,攻陷魏州通向郓州(治今山东东平)的重要渡口杨刘城(在今山东东阿北)。朱友贞惊慌失措,连忙放弃祭天,仓皇返回东京。
龙德三年(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建立后唐。后唐建立时,朱友贞正对昭义镇用兵,梁军主力远在潞州、泽州一带。郓州因守军多随戴思远屯驻黄河前线,城中防守空虚。李存勖趁机出兵,连夜冒雨渡河,一举袭破郓州。十月,李存勖率军攻破中都,俘杀王彦章、张汉杰、刘嗣彬等梁军将校,继而攻取曹州(今山东定陶西南),长驱直入径逼东京。此时的东京已无险可守,朱友贞却拒绝西逃。龙德三年十月初八(923年11月18日),朱友贞知道亡国难免,便将控鹤都将皇甫麟召到建国楼,君臣二人相对恸哭。皇甫麟遂杀死朱友贞,随即自刎而死。朱友贞终年三十六岁。次日,后唐军进抵东京,王瓒开城投降,后梁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