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理性的赌博,我如何从天涯海角赢到五道口?这三年到底值不值?

刘昆灵
录取院校|清华大学
录取专业|视觉传达
本科院校|海南大学
本科专业|行政管理
初试 |382分
英语 |73分
政治 |71分
专业一|116分
专业二|122分
大家好,我是今年拟上岸的刘昆灵。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一点帮助。
择校
这场考试很残酷。不似高考,考研若是败北,一二志愿之间的落差可以是彻底的天上地下,大部分人面对的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对此心知肚明,所以我得先为选择这所学校的你鼓掌。能够打破常规的人,常是理性的赌徒,这是我们人生中一次有益的小赌,也是投入一年或多年绝不复还的时间的豪赌。
在经济衰退,行业浮躁的大环境中,设计人才供给呈现低端严重过剩,尖端极度稀缺的格局。在如今的节点,选择用三年时间钻研设计无疑是有效的策略——人人能看懂。然而,国内能提供真正有效的设计教育的学校屈指可数,这所顶尖设计学院的竞争也就格外激烈。好在,这所学院的历史和地位过于独特,我们无需左顾右盼,只要倾注全部的努力就好。
计划与执行
计划
制定目标后,我们一般通过三轮复习达到能够上场的状态,在每轮复习之中,我们需要将考试涉及的所有知识尽量过一遍。因此,将考试范围整体框定出来,然后除以本轮复习的可用天数。知识总量一般可通过阅读相关课本的目录粗略得出。可用时间是因人因阶段而异的,一般来说,第一轮是3个月,第二轮是2个月,第三轮是1个月。用知识总量除以可用时间,得出每天的标准任务量。这一数据是制定计划的基础。
执行
拿出一张纸,将所有工作量记录下来,然后用另一张纸把工作分摊到每天,接下来只需要一丝不苟地执行到底。
我们已经知道了每天的基础工作量,所以可以很容易知道自己的进度是快了还是慢了,如果慢了,很容易知道需要加班多久补上。这样计划就变得有自我修补的弹性。经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让计划具有相当强的适应性是执行的关键。
各科的学习
外语
我采取的方法是提前考级。外语没有时效性的后顾之忧,不会像史论政治那样,考试侧重点一变,所有积累变成泡影。所以,还来得及的同学应该尽早考一个尽量高的外语等级,以目标牵引学习。如果提早完成了语言的学习,你就永远只需要复习三门,大幅减轻复习压力。
对于考前时间已经不是很充足的同学来说,可以考虑通过作文提分。这一模块可使用模板,比起在其他方面使劲,见效快许多。
政治
因知识复用性不高,我不喜欢在这一科目下太大功夫。几年下来得出一个大概参考系:
l 60分≈选择题刷3遍+背肖4
l 70分≈选择题刷3遍+断续跟班+肖8肖4
l 80分≈认真跟完腿姐班+3遍选择+肖8肖4
整体来说,你会很容易获得60分的成绩,下些功夫就可以提到70左右,但上80需要极大的投入。分数越高提升越难,是否力争全看个人。
史 论
很久以前可以死记硬背,但从2021年的考试开始,我们需要同时注重论文写作和基础知识两个方面。
论文写作方面,主要是跟进期刊,分析论文,锻炼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以及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推荐订阅《装饰》,购买三本《设计研究新范式》,锻炼论文审美。
基础知识方面,主要做到《中国工艺美术史》《现代设计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设计概论》《中国设计的诞生》等基础书本涉及的内容全部理解掌握,达到能够复述的程度。个人以前使用了根据目录详列知识点的方法,用表格或树形图将知识全部覆盖,再进行复述练习。下图是中国工艺美术史部分的表,供您参考。基础知识点有一千余个,相应的笔记将有约20万字。

手 绘
这科分两个阶段,先练到功力扎实,然后想尽办法放松心态。
没有基本功是考不上的。至今已考了两次素描,学校对于基本功的态度早已是明牌。所以跨专业的同学首先需要将艺考所考的东西补上。基础牢固后,跟班练习插画、字体、板式等,一定要有可靠的老师在旁指导。练到所有题目都能应对自如,甚至感到有些迷茫了,就开始调整心态。
心态不好也是过不了的。手绘这科很特殊,非常吃发挥。基本功再好的同学,上场发挥不当,也会拿到翻车的成绩。当功底问题解决,就开始享受创作这个过程,上考场也尽量带有创作的心态,不要故步自封。

第三年,梦清在泰山脚下的暑假班,我上的C班末班车。不像AB班的紧张,C班人少,闲散,那时天很蓝,傍晚是粉紫色的余晖。
等考完之后,备考细节啥都忘了,对暑假班某天下午躺在台阶上晒太阳的印象却极为强烈,那时有一种难得的松弛感。如果这种松弛能带到考场上,也许就不需要考第四年了。

备考艰苦,前途未卜,我们当然越往后越难以放开。到了考前,更是一根弦崩到快要断了。若写字答题还罢,对于设计考试,这种紧张是具有毁灭性影响的。
我们在考场上的答题思路,通常在拿到考卷后的几分钟就需要完全确定,这却正是拿到考卷后最紧张的时间段。这几分钟,如果被考题吓倒,或被自己压倒了,面对那张无聊的考卷,当然是状态越画越糟,结果凶多吉少。

第三年考完,收起画笔离开考场,拖着画笔行李箱,抬头看到灰青色的天下面压着乌鸦们,对整个考试的光景感到无聊,对自己只求不犯错的考卷也感到无聊。顺着乌鸦飞走的方向往西望去,那时的确非常怀念暑假班的天色。

感谢学长在复试作品集和面试演练中无私的帮助!
说来搞笑,我是一个半路出家的设计师,通过“实践中学习”到了所有支撑作品的知识,因此也在形成自己的独特思考之前早早适应了商业的大潮。这样的过程中产生的作品,大多是自己看了都要发笑的商业余渣,就算筛掉了九成,也不敢拿去给教授过目。
开始整理时已只剩下一月不到,我最早拿出的就是这样千疮百孔的作品集。在学长的悉心指导下,我才得以客观地审视作品集中存在的问题,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思路的阐述,编排的调整,细节的打磨,最终也算得出了完整的叙事。使得这场考试不至于功亏一篑。
今年的复试,就如大家听说的那样,历年节奏纵然已可称之迅猛,较之今年恐也望尘莫及。那天下午,正在我焦虑板式细节,将复试手绘和问答忘之脑后的时候,接连的两通短信通知考生:明天测试设备,后天模拟笔试,本周结束复试——我却连ppt都没准备好。最终终于赶上了最后的模拟面试,经过学长无微不至的点评嘱咐,我——也许其他十几位同学也有些类似地——才鼓起勇气上了考场,有了最终的如愿以偿。在此再次道谢。

关于考不考,考哪里,我从来没有太多摇摆,从健康的考研心态的角度,也不建议有什么摇摆。对我来说,清美是中国设计的霍格沃兹,考到就是赚到,没有什么好说的。
只是,纵观历年的同学,有太多自愧弗如,感到无以竞争的名字,至今也没有出现在录取名单上。对于他们来说,这场考试绝对只是运气的问题。既然这场考试的确存在着运气问题,那么我们即使不去怀疑自己考试的目标,也要为自己铺好落脚的后路。我们需毫不怀疑地去争取,却决不能被这种争取所毁掉。
工作和考研是可以相辅相成的。首先,考试中所学的设计理论能辅助设计思维的成长,所练的手头功夫更是立竿见影地提升出活水平。其次,虽然我说了商业作品好多坏话,但它也绝不是彻底不可取的,我们需要的是在商业作品中灌注足够的思考,让它成为兼顾实验和实践两头的好作品。
失败和成功是可以相辅相成的。每年即使考败,各科知识有所长进,考试资料有所累积,自我管理有所成熟,那便是实打实的成长,来年即便不可复用,出外亦可摆谱。再之,考败之后的郁闷心情是创作或奋起的好养料,我作品集中打头的作品都是几次考败后做出来的。
考试的话题已说了很多,最后只希望朋友们:
l 注意身体健康,多多来往健身房,没有狗狗遛也要遛遛自己。
l 享受整个过程,心态可能决定考试成败。
考研路很长,不管发生啥,都要吃好喝好,学够睡饱。只要上了考场都是好样的,你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