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上市企业“成绩单”看行业3大亮点;从5个角度分析固废处理2020年发展趋势

2020-05-19 13:53 作者:逐梦焚天  | 我要投稿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环保在线

逆“风”而行的2019年,环保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过得怎么样?连日来不断刷屏的环保上市企业年报给出了答案。

截至5月13日,沪深两市共逾百家环保上市企业发布了2019年年报。其中,超过100家上市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占比近70%;近93家上市企业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达到65%左右。

2019年对于环保市场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市场转向与投融资环境遇冷带来双重冲击,上市企业也受到干扰,业绩短期波动明显。

但同时需要看到的是,环保产业历经变革与震荡后展现出较强韧性,多个细分领域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高景气度上升周期,应对寒冬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沪深两市2019年年报整体业绩稳中有升,亮点频现。

业内认为,头部企业冲劲十足,新兴行业展现较大潜力。尤其是在危废处理、智慧环保、城镇污水处理提标改造等板块领域更是亮点纷呈。

亮点一:头部企业表现抢眼

2019年环保上市企业整体机遇与挑战并存,整体业绩较2018年而言平稳提升,头部企业韧性尤为强劲。

环保在线小编在梳理已公布环保上市企业的年报后发现,相较于两年前“至暗时刻”中的略显萧条,2019年环保企业开始走向反转之路。一个明显的特征是,环保企业营收额继续高昂。

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109家环保上市企业中84家企业实现营收增长,占比接近80%。这一数值较2018年,则上升逾5.85%。

从营收分布情况来看,光大国际、北控水务、深圳能源、中国天楹、格林美、齐合环保、盈峰环境、碧水源、龙净环保、启迪环境营收均突破百亿大关。

统计范围内,超半数环保上市企业实现净利正增长。其中中国天楹、富春环保、万邦达、科达洁能、永清环保、雪浪环境等12家企业盈利翻番。

其中,光大国际再次创下新高,营收攀升至375.58亿港元。与之相对应的,是2019年光大国际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的狂奔之势。

在过去一年里,光大国际揽获的垃圾发电项目合共处理生活垃圾2152吨,贡献企业应占净盈利为41.30亿港元。

同样喜提营收拐点的,还有首次营收突破百亿元的龙净环保。根据此前公布的年报,龙净环保将之归于“在‘非电’市场的开拓中呈现规模性爆发,占到新增订单的66.96%”。

亮点二:废气与固废营收净利双增长

2019年,相较于水处理、生态修复、环境监测上市企业获利能力下滑而言,大气污染防治、固废处理板块则双双实现净利大幅增长。

根据E20统计数据,24家大气污染防治上市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39.7亿元,同比略微下降4.5%;净利润达到64.6亿元,同比大幅上扬877.7%。

在营收方面,龙净环保、同方股份、远达环保、*ST菲达、威孚高科、清新环境、三聚环保、中环装备、华光股份、科达洁能位居A股前十位。

在净利方面,分别以8.6、5.0、3.8亿元跻身top10的龙净环保、华光股份、清新环境同样提交了喜人业绩。

纳入固废处理与资源化领域的38家上市企业营收增至4817.5亿元,同比上幅14.8%;净利润接近434.2亿元,同比增长14.7%。

从营收方面来看,中国天楹、盈峰环境、深康佳A、首创股份、高能环境、启迪环境、东方园林、上海环境、东江环保、中再资环位列A股前十。

具体至细分领域而言,时至蓝天保卫战实现阶段性目标的收官之年,围绕超低排放、重点行业综合治理、固定污染源等系列政策与实施细则相继落地,加速大气污染防治在扩大市场的同时,深挖新的价值空间。

同样是在2019年,固废处理迎来了更为频繁的大动作:“无废城市”、垃圾分类等系列产业链革新,直接催生出显著市场增量,这也为不少上市企业保持了较强的营收与净利能力。

亮点三:现金流改善 蕴藏投资机会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获取资金的能力和成本成了考量一家环保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业内专家认为,环保诸多细分领域多属于资金密集型,同时由于项目周期长,资金的充裕程度直接决定了项目进度和规模。

2019年,环保经营净现金流有大幅好转。104家A股环保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4.3%,较2018年微涨0.9个百分点;44家资产负债率在50%—70%,负债水平基本位于相对合理的区间。整个2019年,生态环保专项债总计发行531.24亿元,占比仅2.44%。

下一步,环保投资的领域和空间将更多聚焦补短板、强后劲,推动整体产业链供给能力提升。环保专项债的发行可以让更多资金进入这个领域,把盘子做大。

市场分析普遍指出,城镇污水提质增效、非电市场大气治理、危废处置、环卫一体化等多领域投资仍将成为战“疫”后对冲政策的确定性选项。

而在复工复产渐成常态化之时,环保市场仍处于反弹之中,延续利好策略观点不变。

但由于不确定性增多及市场预期逐步充分,环保市场将进入反弹的后半程。

在结构上,建议继续关注三个方向:

①契合新基建热潮下的环境治理智能应用;②由提质增效催热的区域水生态综合治理修复;③垃圾分类主题下固废多个板块进入精细化处置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方向也是年报高景气的方向,因此环保在线也将持续重点关注。

2020年4月29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修订)》通过审议,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新固废法对很多内容都进行了完善,比如垃圾分类制度、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过度包装和塑料污染治理力度等,聚焦人们关心的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和建筑垃圾等进行了更严的规范。

至此,2020年整个固废处理行业又可以准备接收政策红利了。

众所周知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是固废处理主要原则,其中“无害化”技术是目前我国固废处置中占比较高的一种。并且,2020年,垃圾焚烧将在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中占据半壁江山。

生活垃圾处理

2019年我国202个大中型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2亿吨,同比增长7%以上,如果再加上县城垃圾产生量,估算会超过4亿吨。

据初步统计,大约有18个省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与无害化处理量之间的缺口在20万吨以上,其中甚至有超过190万、260万以及320万吨的数据。

餐厨垃圾处理

目前,餐厨垃圾处理在垃圾处理板块算得上是新兴业务,国内餐厨垃圾处理试点百城已经陆陆续续开始验收。

在探索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宁波模式、上海模式、西宁模式等,都具有可借鉴性。

就我国餐厨垃圾总产生量占生活垃圾比重35%-60%的数据来看,其处理需求量不容小觑。2019年,餐厨垃圾产生量突破1.2亿吨。而且,餐厨垃圾规模涨幅有8%到10%,势头很猛。

当然,这也对餐厨垃圾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建需求紧随而动。

不完全统计显示,2020年前三个月,我国新增筹建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就有10多项,投资金额近16亿元,相较2019年涨幅很大,且三四线城市和县城明显提速。

对于从业环保企业来说,市场格局分散有利有弊,而自身需要增长跨区域项目运营能力,也需要注重餐厨垃圾处理技术选择以及组合应用。

垃圾焚烧处理

火了一段又一段时间,在专家眼里,自2021年起也只是“增速可能放缓”的大热固废细分板,环保在线对垃圾焚烧这个话题也是着以重墨的。

2019年,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能力达37万吨/日,同比增长24%以上。

按照“十三五”目标来看,2020年垃圾焚烧能力将达到52万吨/日,而目前运营+在建+筹建的总规划量已经超过65万吨/日。

没有意外的,部分一线城市垃圾焚烧占比已经超过一半,其他的也在迅速接近中。在垃圾焚烧仍处于补贴范畴的2020年,行业热度基本不会“冷却”。

建筑垃圾处理

废钢筋、废铁丝等金属,再利用价值不言而喻,废木材也可以回炉重塑,砖石混凝土等制成砂浆也有很高的性价比,还能制砖等。

这表明,任何一种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空间都是很大的。

虽然很多发达国家早已拥有成熟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体系,但是我国起步较晚,应用覆盖率不足。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已经占据城市垃圾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2020年新增建筑面积300亿平方米的背后是大量建筑处理的需求。

危险废物处理

2019年,我国危险废弃物产生量大约超过9400万吨,2020年业界预计将超过1亿吨。其中,医疗废弃物产生量增幅将超过20%。

在无害化的基础上,深度资源化已经成为危废处置的热门发展方向。据悉,2019年,危废综合利用占比超过55%,其中华东地区综合利用量占全国的近54%,一骑绝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垃圾处理需求将趋于饱和,更多业务开始向农村地区倾斜,这种趋势基本不会有变动。

而垃圾分类这场全民的、持久的攻坚战,也会成为固废处理行业中的一抹亮色,大大促进各方面的需求。

从上市企业“成绩单”看行业3大亮点;从5个角度分析固废处理2020年发展趋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