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歌曲Europa之中涉及的一些战争

2020-04-30 17:25 作者:历史调研员023  | 我要投稿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一首叫做Europa的歌曲,其中涉及了很多的战争,在这里up就给大家做一个专门的整理,希望可以帮到你们。

阿金库尔战役:

阿金库尔战役发生于1415年的10月25日,是英法百年战争中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在亨利五世的率领下,英军以由步兵弓箭手为主力的军队于此击溃了法国由大批贵族组成的精锐部队,为随后在1419年夺取整个诺曼底奠定基础。这场战役成为了英国长弓手最辉煌的胜利之一,也对后世战争的依靠火力范围杀伤对手密集阵形这种战术留下了深刻影响。

著名的V字手势,传说即是自这场战斗开始。由于法国人鄙视英国弓箭手的低微,战前宣称说一旦抓住俘虏会剁去其两个手指让他们一辈子不能再射箭。而战斗结束后,英国弓箭手纷纷叉开双指向对方炫耀自己仍然完好,从此也就成了表示胜利的手势。

滑铁卢战役:

欧洲第七次反法联盟对法战争期间,1815年6月18日,发生了英普联军与法军在布鲁塞尔以南的滑铁卢的决定性会战。

1815年3月,拿破仑一世由厄尔巴岛返回法国,迅速聚集旧部,进军巴黎,重新称帝,并立即组建军队。3月25 日,英、俄、普、奥、荷、比等国结成的第七次反法联盟,集结重兵70万准备进攻巴黎:巴克雷指挥17万俄军和25万奥军集结在莱茵河方面,向洛林和阿尔萨斯推进;弗里蒙指挥奥——6万撒丁联军集结于法意边境,随时向法进军;布吕歇尔元帅率12万普军、300门大炮在沙罗瓦和列日之间集结;惠灵顿将军指挥由英、德、荷、比人组成的混合部队约10万人、200门大炮,驻扎在布鲁塞尔和蒙斯之间。另外有30万人的预备队。

拿破仑一世为各个击破敌军,于6月12日离开巴黎,15日率军约12万人进入比利时。16日,进行林尼战役,打败布吕歇尔统率的普军,并随即派兵3.3万人进行追击。18日,惠灵顿公爵率英、荷、比利时和汉诺威联军(6.7万人、150余门火炮)在滑铁卢附近占领阵地,阻击法军。

拿破仑一世于上午11时以优势兵力(7.4万人、252门火炮)率先发起进攻,佯攻联军右翼,主力猛攻联军左翼,但遭到联军顽强抵抗,被迫逐次投入兵力。由于拿破仑一世对联军的作战能力估计不足,未能突破联军左翼,又把主要突击方向转向敌军中部,多次组织正面突击,并逐次投入预备队,未有明显进展。在此期间法军骑兵虽曾两次突入英军阵地,但因缺乏步兵支援而被击退。傍晚,布吕歇尔率普军赶到战场,联军兵力转为优势,并立即开始反击。拿破仑一世这时已无后备兵力,预定的援军格鲁希军团当日在瓦夫尔之战中受制于普鲁士后卫未能赶到。法军难以抵御,从而全线崩溃,拿破仑一世逃离战场。

在这次会战中,法军伤亡约3万人,被俘数千人;联军伤亡2万人左右。法军战败后,“百日王朝”覆灭。拿破仑一世于6月22日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

这场战役表明:拿破仑一世对敌情侦察不够,临战前分散兵力,初战不利便改变决心,指挥不果断。惠灵顿在进行会战决策、选择阵地、组织防御和协调联军作战方面显示了统帅才能 [1]  。

普瓦捷战役:

公元732年,查理率领的法兰克人与阿知拉伯人进行的一次决定性会战,史称普瓦捷会战。这次会战相当于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欧陆争霸的一役,十字的胜道利使得新月无法继续在欧洲西部的扩张,二者达到了暂时的实力均衡。内而直到哥伦布出航的前一年(1491年),伊斯兰在西欧的最后一股势容力——摩尔人才最终被驱逐出去。

安茹战役:(又叫布汶战役)

布汶战役发生于1214年7月27日,是中世纪法兰西国王王权大为扩张的一次决定性胜利,确立了13世纪法兰西王国的强国地位,也标志英格兰国王约翰在位时期长达12年的金雀花-卡佩王朝战争结束。

通过此役,教皇英诺森三世支持的法王腓力二世击败了约翰王的同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和佛兰德伯爵斐迪南的联军,结果促成了奥托四世被教皇彻底抛弃而失势,斐迪南被俘虏。法兰西王室还获得了布列塔尼公国和诺曼底公国,巩固了在安茹、缅因和图赖讷的领主权,导致金雀花王朝统治下的安茹帝国崩溃;同时在英格兰国内,约翰的诸侯们的不满进一步加剧,对翌年的自由大宪章和第一次伯爵战争产生重大影响。

蔷薇之战

蔷薇战争  1455年─1485年 是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年-1377年在位)的两支后裔: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的支持者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而发生断续的内战。 

两大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王室的分支,约克家族是爱德华三世的第四子的后裔、兰开斯特家族是爱德华三世的第三子的后裔。玫瑰战争是约克家族的爱德华三世的 第三代、第四代继承人(父系:兰利的埃德蒙系)/第五代、第六代继承人(母系:安特卫普的莱昂内尔系) 对兰开斯特家族的爱德华三世的第四代、第五代继承人的王位战争。

“玫瑰战争”一名并未使用于当时,而是在16世纪,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亨利六世》中以两朵玫瑰被拔标志战争的开始后才成为普遍用语。此名称源于两个家族所选的家徽,兰开斯特的红蔷薇Rosa gallica和约克的白蔷薇Rosa ×alba。

战争最终以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与约克的伊丽莎白联姻为结束,也结束了法国金雀花王朝在英格兰的统治,开启了新的威尔士人都铎王朝的统治。 也标记着在英格兰中世纪时期的结束并走向新的文艺复兴时代。

为了纪念这次战争,英格兰以玫瑰(这里玫瑰实为欧洲古老蔷薇)为国花,并把皇室徽章改为红白蔷薇。

博斯沃思之战

经过了近20年的厮杀,玫瑰战争终于因约克家族的胜利而看似已经结束。但英格兰内部的众多不稳定因素,却时刻威胁着新王朝的长期统治。暂时压住场面的强者,却很难逃过命运的摧残。1485年的博斯沃思战役,就是对整段混乱历史的最终清算。

而结果是,都铎王朝出来后,在他的统治下,英格兰各地的贵族都会因为谋反嫌疑而遭到捕杀。号称消灭了英格兰大部分贵族的玫瑰战争,往往只是针对有继承权的主要家族成员。而亨利的都铎王朝,因为这种结构已经遭到破坏,而对更多人抱有天然敌意。亨利-都铎也就因此成为了一个生前没有暴君之名,但实际上施行更彻底特务统治的实质暴虐者。

奥克角之战:

奥克角位于诺曼底奥马哈海滩的一角,该处是以高二十米的悬崖,美军为攻克奥克角伤亡了数百人。
美军第一师的士兵们在奥马哈海滩登陆奥马哈海滩(英文:Omaha Beach)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诺曼底战役中,盟军四个主要登陆地点之一的代号。这片位于法国北部海岸,并且直接面对着英吉利海峡的滩头全长有8公里,东起圣奥诺里讷-德佩尔泰,西至滨海维耶维尔才结束。此海滩对盟军有重要的意义,如果盟军能够控制这片海滩,那么海滩东部的英国登陆部队与海滩西部的美国登陆部队就能会师,这样的话可将整个诺曼底前线从零散的滩头阵地整合成一个大型的战线。在盟军的作战计划中,负责进攻此海滩的是美国陆军,而美国海军与英国皇家海军则负责将登陆部队送上滩头。
盟军计划派遣两股部队分别进攻此海滩的东西两部分:进攻海滩东部的是久经战争考验的美国陆军第一师,而进攻海滩西部的则是从奥克角调过来的8个连的游骑兵部队与之前从未上过战场的美国陆军第29师。装甲部队,步兵与战斗工程兵会参加最初的几波攻击;如果计划进展顺利的话,这几波攻击将会大大的削弱德军在海滩上的防御力量,这时盟军的大型登陆舰就可以安全登陆。奥马哈登陆部队的主要目标是在贝桑于潘港与维尔河之间建立一座长8公里的阵地,并且与东边黄金海滩上的英军及西边犹他海滩上的美国第七军团会师。防守奥马哈海滩的是富有作战经验的德军第352步兵师。德军的计划是利用海滩上的大量据点,在盟军登陆部队上岸之前就将其击退。
出乎意料的是,盟军的作战计划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得到了实现。首先,由于导航系统的原因,大部分登陆舰都在错误的地方上了岸。其次,防守海滩的德军比美军预想之中的要强大的多,登陆部队因此承受了相当大的损失。在德军猛烈的炮火之下,美军战斗工程兵只能以很慢的速度清理海滩上的地雷,结果后续部队只能沿着区区几条通道开上滩头。由于在上岸之前承受了过多的损失,幸存下来的士兵已没有能力清除位于内陆一侧的德军据点,美军因此遇到了更多的麻烦,后续部队的登陆时间也不得不被推迟。尽管如此,幸存下来的小股登陆部队还是在当天战斗结束时建立了两个互不相连的小阵地。由于内陆的德军力量相对较弱,因此美军通过逐渐扩大这两个阵地,还是达成了原计划中的目标。

斯大林格勒之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而进行的战役。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若德军攻占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向北可攻莫斯科,向南可出波斯湾。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是苏联粮食、煤炭以及石油的主产区。如果德军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就会失去战争所需要的重要资源。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纳粹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但斯大林格勒战役并没有让德军完全失去主动权(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库尔斯克战役才让德军完全失去主动权)。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实际上转折点是之后的库尔斯克会战)



加里波利之战:

此战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1914年的马恩河战役之后,协约国和同盟国在法国北方和比利时一角的战线上陷入了僵持状态。法国大臣推荐采取“外围战略”的办法打破僵局。

1914年11月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提出凭借英国海军的实力打开达达尼尔海峡登陆,然后在加里波利登陆,直取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把土耳其逐出战争。一方面又减轻俄罗斯高加索山战线的压力。得到君士坦丁堡控制的金角海就可直通黑海,支援血战的俄国军队。并且,希望借此开辟南线,攻打奥匈帝国。此设想,在战略上固然相当高明,但实行起来却搞得一团糟。

1915年1月2日英国政府接受了尼古拉二世的请求,决定在达达尼尔海峡展开一条新战线。

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至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设澳新军团节纪念4月25日登陆日期。 



班诺克本之战:

早在公元1707年以前的900多年间,苏格兰一直都是主权独立的王国,英格兰不断发动战争,最终兼并了苏格兰。但苏格兰人从未放弃自己的民族意识,直到14世纪,在班诺克本战役中,罗伯特·布鲁斯彻底改写了苏格兰历史。

罗伯特·布鲁斯本来并非毫无争议的王位从此彻底巩固。班诺克本后的十多年间,英格兰已经无法组织起与此次规模可比的远征军。第一次苏格兰独立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在这次战役中由苏格兰赢得独立。


约克角:又称马斯顿荒原战役

由于羊毛价格的上涨,养羊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往往10英亩牧场的收益超过20英亩的耕地。从13世纪就已开始的英国“圈地运动”到16世纪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迅速展开。“圈地运动”的结果是加速了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的转变,资本主义农场大量涌现,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廉价劳动力。到17世纪初,英国自给自足的封建农业经济已经瓦解,封建土地经营已转化为资本主义经营,从封建贵族地主中分化出一个与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新贵族,成为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工商业也获得长足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包括城市中的工商业资本家、手工工场主、行会行东和农村部分农场主)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他们要求废除封建专制,分享政治权利,并产生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意识——清教。他们在国会中形成了与专制王权对立的反对派,国会同国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断发展。1628年国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重申未经国会批准不得任意征税,没有法律依据和法院判决不得任意逮捕任何人。国王查理一世为得到国会拨款勉强批准了《权利请愿书》,但当国会抗议国王随意征税时,查理一世遂于1629年解散国会。此后十多年间,王权同国会特别是同广大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1640年11月查理一世被迫召开新国会,标志着英国革命的开始。

1642年1月,查理一世离开革命形势高涨的伦敦,北上约克组织保王军队,准备以武力镇压国会派的“叛逆”行为。8月22日,他在诺丁汉树起了王军旗帜,宣布讨伐国会内的叛乱分子,从而拉开了英国内战的序幕。


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会军同国王军队之间的一次战役。1644年7月2日,克伦威尔率部在此击溃鲁珀特亲王军的左翼,并猛攻王军的中路。王军损失惨重,死亡三四千人。这次战役是国会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马斯顿荒原战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国会军同国王军队之间的一次著名战役。是英国内战的转折点,它扭转了国会军连连失利的局面,从此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同时,这次会战也是克伦威尔一生的转折点,他对取得会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克伦威尔指挥的骑兵在马斯顿荒原战役中取得胜利后,最终树立了克伦威尔的军威,他的部队从此也以“铁骑军”闻名全国。

不久克伦威尔成立了“新模范军”,克伦威尔的“铁骑军”成了核心。他自己后来也成了统帅。1645年6月14日,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大败王军,战役以胜利告终。以后的军事行动主要是肃清王党守军。1646年5月,国王查理秘密离开牛津投奔苏格兰人,第一次内战结束。

由于马斯顿荒原战役的胜利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内战胜利结束并大大提升了克伦威尔的威望,从而为后续一系列的运动及历史事件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奥斯特里茨之战:


此战发生在拿破仑时期的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因参战方为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地利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所以又称“三皇之战”,是世界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

73000人的法国军队(实际参战65000人)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村(今位于捷克境内)取得了对86000人俄奥联军的决定性胜利。

法军在奥斯特里茨以少胜多。突出体现了拿破仑的统帅才能,他把谋略与冒险,勇敢与灵活有机的相结合,始终掌握着战役主动权。奥斯特里茨战役在世界战争中都占有相当大的地位,它渗透了拿破仑的军事思想,也是拿破仑·波拿巴在其军事生涯取得的最光辉的胜利,其用兵无论在战略方面还是在战术方面,都是无懈可击的,而其反击的时机也选择得恰到好处。昔日在马伦哥会战所犯过的错误,这次一个也没有重演。由于在数量上明显地处于劣势,他便引诱敌人进攻其坚强的防御阵地,此后,当敌人犯了放弃中央高地的严重错误时,他立即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把敌人的两翼隔开。事先,他曾详细地侦察过地形,知道敌方的兵力部署并精确地预测了他们的计划。难能可贵的是,尽管他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他仍能保持适当的预备队以左右战局并实施追击。

而联军则在计划、组织和实施战斗行动方面一再严重失算(对敌情侦察不够,错误地估计拿破仑军队采取消极被动的行动,对军队缺乏统一有效的指挥),官兵纵然英勇奋战,却未能挽回败局。


材料收集于百度,由up主本人整理

至此,便是所有的战役了,这些战役串联起来了欧洲的近现代史,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求三连,求关注。

歌曲Europa之中涉及的一些战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