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 |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A】实验十二:集成触发器及应用,计数与分频电路
实验名称:计数与分频电路;集成触发器及应用
设计方式:原理图
难度:⚡⚡⚡⚡⚡
适用教材:郭宇锋《电工电子基础实验(第2版)》
题目位置:P226 四-1(清零和置数)、5;P224 四-2、6
寄语:寄!
本次实验分为两部分,每个部分都运用了不少数电中的时序逻辑电路部分的知识,同学们预习时要好好翻课本。
实验中还涉及了仿真过程中不定态的处理方法,在今后的时序电路设计中还会用到。
以下是实验报告正文:

计数与分频电路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计数器的逻辑功能和应用。
2. 掌握任意进制计数器的设计方法。
3. 掌握数字电路多个输出波形相位关系的正确测试方法。
4. 了解非均匀周期信号波形的测试方法。
二、 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
硬件:DGDZ-5 型电工电子实验箱、电脑
软件:ISE 14.7
三、 实验原理(或设计过程)
1. 4 位同步二进制计数器 CB4CLE:

其逻辑符号如上图,输入端有:CLR 为异步清零端,L 为置数端,CE 为时钟使能端,C 为时钟输入,D3~D0 为数据输入端;输 出端有:Q3~Q0 为计数器输出端,TC 为最大值标志,CEO 为时钟使能输出(用于级联)。其功能表如下:

四、 实验电路图



五、 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1.用 CB4CLE 计数器才用置 0 法设计 M=7 的计数器,测试并记录 CP、Q0、Q1、 Q2、Q3 各路波形。(清零和置数)
(1)设计过程:用 CB4CLE 构成模长 M<16 的 M 进制计数器有“异步清零法”和“反馈指数法”。本次实验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设计。
①异步清零法:利用异步清零端 CLR,截取计数过程中的某一个中间状态控制清零端,使计数器由此状态返回到 0,重新开始计数。用该方法设计 M=7 的计数器的状态转移表如下:

则将 Q2Q1Q0 输入 CLR,当 Q2Q1Q0=1 时计数器被清零,重新开始计数。最终设计结果如【图 四-1】所示。考虑到仿真中 CB4CLE 计数器功能 时输出端不会自动置零,为不定态(显示为红线),故在图中增加 START 端 为手动复位输入。
②反馈置数法:采用置零法设计,其功能表如【表 五-1】,区别是没有过渡态进行异步清零,而是在 Q3Q2Q1Q0=0110 时将 Q2Q1=1 传回置数端 L,在下一个 CP 上升沿时 Q3~Q0 将被预设的 D3~D0 替换,即 Q3=Q2=Q1=Q0=0(同步置零)。电路图如【图 四-2】所示。
(2)仿真及实验:在 ISE 14.7 中进行仿真,得到以下波形:


实际实验中仅使用“反馈置数法”,以下是管脚约束、实物电路及示波器 波形图:



2.设计一个节拍分配电路,该电路在 CP 作用下,5 个节拍输出端 F1、F2、F3、 F4 和 F5 轮流输出“1”。
(1)设计过程:使用 CB4CLE 计数器,其真值表如下:

可知 F1~F5 的输出可由译码器 D3_8E 实现。最终电路图如【图 四-3】 所示。
(2)仿真及实验:在 ISE 14.7 中进行仿真,结果如下:

根据仿真结果,可以发现:若将 1Hz 时钟接入 CP 端,F1~F5 分别接入实验箱的小灯泡,可以产生一个“走马灯”的现象。则有以下管脚约束和实物电路图:


六、 结果分析
1.对五-1的分析:
对比【图 五-2 仿真结果(反馈置数法)】和【图 五-5 示波器波形(从上 到下 Q0, Q1, Q2)】,发现它们一致,且符合模 7 计数器的功能,通过了静态、动态测试,完成了设计要求。
2.对五-2 的分析:
观察【图 五-6 仿真结果】,发现其输出时序与真值表相同;在实物电路测试中,将 1Hz 逻辑时钟电平接入 CP 端、输出端 F1~F5 分别接入灯泡 L1~L5 后,发现灯泡从左向右有节奏地亮起后熄灭,有“走马灯”的效果。完成了设计要求。
七、 实验小结
仿真波形中的“不定态”及其解决方法:含有集成计数器且使用其计数 功能的电路在仿真过程中,会有输出波形为红线的现象。该红线为输出不定 态的标志,需要主动使用清零端将计数器输出端口全部初始化为“0”,计数 器才能开始计数。在 ISE 仿真中将清零端先置“1”再置“0”即可正常进行 计数器电路仿真。
这里应该放一个Word的“分节/分页符”

集成触发器及应用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逻辑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2. 熟悉用触发器构成计数器的设计办法。
3. 掌握集成触发器的基本应用。
二、 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
硬件:DGDZ-5 型电工电子实验箱、电脑
软件:ISE 14.7
三、 实验原理(或设计过程)
1.时序电路设计过程
(1)列原始状态转移图或表;(2)状态优化、状态分配;(3)求状态方程、驱 动方程和输出方程;(4)绘制电路图。
2.D 触发器(DFF)

维阻 DFF 的逻辑符号如上图所示,其功能为:在触发边沿到来时,将输入端的值存入其中,并且这个值与当前存储的值无关。在两个有效的脉冲边沿之间,D 的跳转不会影响触发器存储的值,但是在脉冲边沿到来之前,输入端 D 必须有足够的建立时间,保证信号稳定。其激励表如下:

3.负边沿 JKFF

负边沿 JKFF 的逻辑符号如上图所示。在时钟上升沿信号到来时,触发器的状态将会随着 J 与 K 的输入产生相应的变化。当 J=0,K=0 时,触发器的状态维持不变,Qn=Qn+1。
当 J=0,K=1 时,触发器被置成 0 状态,当 J=1,K=0 时,触发器被置成 1 状态,当 J=1,K=1 时,触发器翻转。由此可以得到触发器的特性表:

四、 实验电路图


五、 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1.用触发器设计 2 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1)设计过程:计数器的基本功能是记录输入脉冲的个数,根据题设可列出以下状态转移表(设输出为 Z):

用负边沿 JKFF 设计,由上表有:
可以得到激励函数:

和输出方程:
画出电路图如【图 四-1】所示。
(2)仿真及实验:在 ISE 14.7 中进行仿真,结果如下图:

在实物电路中实验,其管脚约束、实物电路和示波器波形如下:



2.设计一个占空比可控电路。该电路有一个 CP 信号、1 个输出信号 F、3 个控制信号 K3、K2、K1。对该电路的逻辑功能要求:(1)输出信号 F 的频率为 2kHz;(2) 在 3 个控制信号 K3、K2、K1 的控制下,输出信号 F 的占空比在 12.5%~87.5% 范围内变化。
(1)设计过程:若将周期 T 平分为 8 份,控制每一份输出的波形,即可将
占空比控制在~
,即 12.5%~87.5%。因此想到设计一个顺序脉冲发生器,
使其并行输出。
若使用“同步计数器+译码器”的组合,使译码器按时序输出为 T0→T1→T2→T3→T4→T5→T6→T7→T0,则可以先设计一个 M=8 的二进制计数器。 考虑到两个及以上触发器状态同时发生翻转时,如 001→010 时,会发生竞争-冒险现象,导致译码器输出意外波形,故设计以下状态转移表,使每次只有一个触发器发生翻转:

则其驱动方程为:
对其进行自启动性检查,发现如下图所示的无效循环。

对 D0 的卡诺图进行修改,将两个位置的值置“1”,出现新的卡诺圈。

修改后:,可得到新的状态转移图,且存在自启性。新的状态转移图如下图所示:

由此设计出的顺序脉冲发生器电路图及仿真结果如下:


对于控制端 K3、K2、K1,可使用数据选择器 M8_1E,根据以下功能表设计电路:

最终电路如【图 四-2】所示。
(2)仿真及实验:设计要求 F 的频率为 2kHz,根据上图和【图 五-9 顺序
脉冲发生器仿真结果】,可知输出信号 F 的周期与 CP 信号周期
的关系:
,则 F 的频率表达式为:
。故 CP 的频率应为 16kHz,选择实验箱上对应的时钟电平即可。
实验只要求仿真结果,使每个占空比对应波形显示两个周期,结果如下:



六、 结果分析
1.对五-1 的分析:
对比【图 五-1 仿真结果】和【图 五-4 示波器波形(从上到下 Q2, Q1, Z)】,发现各通道波形一致(Q1、Q2 波形在两张图中的位置是相反的),而且都与真值表相符,设计完成。
2.对五-2 的分析:
对于顺序脉冲发生器,观察【图 五-9 顺序脉冲发生器仿真结果】,发现各路波形时序与状态转移表相符,而且存在自启性。
对于图五-10 ~ 图五-12 各仿真结果,可见在 K1、K2、K3 的控制下,电路的输出 F 的波形每个周期高电平的部分逐渐变宽,低电平部分变窄;也没有出现竞争冒险现象,占空比计算结果也符合设计要求。
七、 实验小结
含有 CLR 端的触发器在使用前要记得清零,即输入一个短时高电平,异 步设置所有触发器的输出为 0,不然电路可能无法启动,这种情况跟上个实 验一致,要掌握排障方法。

正文完。
【一些说明】
(1)Q: 为什么一些图片的滤镜很奇怪?
A: 打印的时候效果好一点,毕竟打印的时候用的是黑白模式,彩色太多的图片会成糊糊。
(2)Q: 那为什么一些图片反而正常了?
A: 忘记改滤镜了。
最后,愿同学们实验顺利,美美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