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学长应届跨考山西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顺利上岸!没有什么不可能!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从准备考研到收到录取通知,一年时光转瞬即逝,回想起这一年的经历,仿佛大梦一场,现在只是第二天的梦醒时分。我是一名应届跨专业考生,本科是电气工程专业,硕士专业是山西大学全日制作曲方向。我选择音乐专业完全是出于热爱,在大学组过电声乐队,同时也担任学校管弦乐队的队长,负责排练与演出。在这些经历中,卖弄着我浅薄的音乐却乐不此彼,音乐总能让我展现出最真实的我,见证我的快乐与悲伤。那时我通过各种途径去学习音乐的相关知识,如同一个不断扩张的圆,我知道的越多,我所不了解的也就越多。于是我萌生出考音乐专业研究生的想法,我是一个说做就做的人,当2020年新年伊始之际,全国上下因疫情而实行线上办公、线上办学的政策时,我开始了我的考研生活。作为跨考生,我希望这些文字可以对那些有这个想法而又踌躇不前的跨考生后辈们一些鼓励,如果对音乐专业考研的信息了解的不够充分,我将分享我的规划与不足,期待能让你们少走一些弯路。
第一,考研专业与学校的选择。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叫做“考研选择大于努力”,至于现实是否的确是这样我也不好评判,但毋庸置疑的是,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跨考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的学校尤为重要。不要低估自己,也不要高看自己。我的建议是选择几个不同层次的学校专业,但是这几个学校最好考试科目是一样的,绝大部分的考试科目都是和声曲式与中西音乐史,知识点都是一样的,只是考题难度有所区别。这样等到了报名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选择有把握的学校。
第二,考研信息的收集。尤其对于我们跨考生,没有心仪学校专业的学长学姐与老师给你提供一些经验与信息,有可能会让你的努力用错方向。我就在这方面吃了亏,招生简章中说考试科目是 “和声与曲式”,于是我一直在练习和声分析,结果我等到报名之后才知道要考和声写作,完全不考和声分析的有关知识,这样让我的学习进度一下紧张起来。直通车课程其中一个好处就是,老师会给你介绍目标学校的学长学姐,当然老师了解的也非常多,让你能在信息上不落于人。
第三,考研计划的安排。不管你是多会开始决定考研,或者还在犹豫不决,或者还觉得时间还多可以放松一阵,我都想说,从现在开始。同时不要把计划制定的太详细,至少我个人不喜欢这样,比如2点到4点学和声,6点吃饭,过于详细的计划会给你一种压迫感。同时,每个人每天状态都不一样,今天我和声做的非常顺手,那我就多学习一会和声,并反思今天为什么可以这么顺利。也有可能今天音乐史怎么也背不进去,那就不背了。我考研的时候先想一个大致规划,然后每两周给自己定一个需要完成的目标,这个目标既不困难也不轻松,然后下一次再根据这两周的安排制定新的计划。这点是我觉得我做的很好的一个点,这让我12月份非常轻松,而没有什么事也没做完的感觉。
第四,不要“假装学习”,也就是低效率的学习。看半个小时书,玩十分钟手机,然后继续看书的时候还在回味刚才的乐趣,这样会让你的学习效率极低。看着在书桌坐了一天,实际学习进度少的可怜,这种人我在图书馆可没少见。如果有条件就找一两个研友,互相督促,这对自制力低的人很有效果。如果实在状态不好,就给自己放一天假,多睡一会,让第二天的自己保持全盛状态。
第五,专业课的学习方式。我报的是直通车的全套系统班,不管是否跨专业,这门课程保证物超所值。徐老师和王老师上课讲的非常详细易懂,就算零基础,只要多用点功,不见得就比别人差。当时徐老师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他点评我的作业说,“你这种程度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也许我在跨专业考生里算不错的,可与我本科音乐专业的优秀学生肯定还存在差距。我的傲气也上来了,我觉得我能做到更好,于是更加努力的学习。
对于音乐史这门课,我建议在考研开始阶段就抓紧学完,不要求全部背会,但是要结合所考学校的参考书目整理出足够详细的笔记。把笔记整理完之后,剩下的就是背诵了。前期可以口背,后期一定要默写,毕竟考试是需要你写出来的。同时把一些比较大的知识点通过提炼关键词的方式进行拆分,减少背诵难度。另一个技巧就是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共性,把这些共性记住,也会减少背诵量。
和声方面我重点说说和声写作,我把这门课程比作“戴着镣铐跳舞”,把错误的使用牢牢记住,只要不出错,那就是对的。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要求一样,要多做练习,听懂是一方面,实际做题又是一方面。多做题,多复习,一道题不要只做一遍。我考研期间用西贝柳斯把题打印下来,一次印十份,隔几天就重复做一次,做到又快又准。
曲式则是把上课所讲的经典谱例好好掌握,也要重复做,量不在多而在精。深刻理解每种曲式的区别,奏鸣与复三有什么区别?五部回旋与单三五部有什么区别?清楚的了解了每种曲式的区别与特点,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用徐老师的话来讲,就是“掌握核心科技”。
第六,保持健康与良好的心态。压力肯定会有,如何释放压力则是很关键的一个技能,去弹弹琴,看个电影,吃顿大餐,把压力抛在脑后,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十一十二月份,气温下降,注意增添衣物,身体健康永远第一位。
行百里者半九十,不放弃就超越了大多数人,在漫漫考研路中,不是一直都是光明。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相信自己,踏上这条路就不要否定自己,你的自律,你的韧性,都会是你可靠地武器。最后用考研期间一直激励我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徐启航
202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