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电力电子技术 | 国家电网考试、大学期末冲刺、考研复试 知识点精讲 P2

2023-02-05 16:56 作者:黄少天你烦不烦  | 我要投稿

P2笔记(主要内容:第二章电力电子器件)


00:02




02:33


(上一节课貌似只讲到导通条件?)

第三条:可以串电阻减小电流

三个方法的本质都是减小电流


04:36



第一种:阳极电压过高,击穿器件产生雪崩效应

第二种:i=C*(du/dt),du/dt过高导致i过高

第三种:超出器件能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

第四种:光照射使PN结热激发,载流子增多电流增大

因此只有门极触发最精确


07:11


静态特性指的都是伏安特性(晶闸管主电路电压和主电路电流之间关系)

正半周:

  1. 最右侧硬开通是因为加的电压太大了(误导通第一条)
  2. 正向导通时电流迅速上升,但是管压降不大
  3. 电流降至I_H后,晶闸管关断

负半周:


10:49


  1. 和二极管同理


11:36


以下不是重点,只需了解(比如加上反压不是立刻关断)



12:38


第一个、第二个参数重要

U_{DRM}:M代表峰值,D代表断

U_{RRM}:第一个R代表reverse



13:23


晶闸管承受正压,来触发脉冲后电压立刻下降;断态重复峰值电压指承受了电压但还未导通时能承受的最高电压


14:19


同理,表示能承受的最大反压


15:23


不仅要“较小”,还要“标值”,选用时要留有裕量(书后有选参数的练习)


18:53


  1. 小于1000V,以100V为梯度生产器件
  2. 大于1000V,以200V为梯度生产器件(不生产1100V,1300V等)
  3. 无论如何,器件额定电压和电压等级都是100:1的关系(1200V电压等级是12级不是11级)
  4. 取标值是向下取整



21:20


额定电压220V,波形如图,如何选择电压等级?




答:选700V。(峰值,裕量,向上选取电压等级)



23:08


  1. U_{T(AV)}就是管压降,一般是0.4~1.2V,每0.1V一个级别(共9个)



27:30




27:37


通态平均电流就是额定电流(最大工频正弦半波电流的平均值,按照有效值相等的原则选取晶闸管)

有效值=1.57平均值



28:48


裕量:1.5~2倍

第一题:100*1.5/1.57

第二题:100*1.57/1.5


33:31


KP指可控硅

第四位代表电压等级




37:10


I_L>I_H(考点)



40:45




42:36


记住快速晶闸管的缩写FST



43:00

(重要)

反并联

需要记的知识点:

  1. 可以认为是一对反并联链接的普通晶闸管的集成
  2. 对外有三个电极
  3. 不用平均值而是有效值做额定电流(因为输出交流所以用有效值衡量)常考



47:30


晶闸管反并联了一个二极管(记住这点,还有圈出的图)



48:23


关键词:用于高压直流输电



49:35


串联关键:均压

  1. 静态均压
  2. 采用参数一致的器件
  3. 采用电阻均压
  4. 动态均压(器件之间反应速度不同)
  5. 同上
  6. 用RC并联支路作动态均压(因为电容上的电压无法突变,防止器件电压突变烧坏)
  7. 采用门极强脉冲触发(给一个强烈的信号 触发时间缩短)



56:55


并联目的:承担较大的电流

并联关键:均流

要求:必须是先串后并


58:28


采用电抗器均流,扩大容量



59:14


掌握名字和缩写




60:07



多元:多个很小的GTO元组成的并联结构

多元结构使得晶闸管可以控制关断



01:02:47


  1. 普通晶闸管无法关断是因为正反馈最终形成过饱和/深度饱和状态。GTO导通时饱和程度较浅
  2. V2直接影响I_G,所以设计α2较大,使V2控制灵敏便于关断
  3. 多元的并联结构,加起来的电流较多,可以从门极抽出较大的电流

▲▲多元结构的优点

  1. 开通比普通晶闸管快
  2. 承受di/dt能力(电流变化率)增强

和晶闸管一样使电流驱动、脉冲触发、双极型器件,不同的是GTO是全控型器件

中间特点没有介绍,直接说缺点


01:07:06


电流关断增益β_off(主电路电流与抽走电流的比值)很小,需要抽走的电流很多



01:10:16


本质就是三体管,但是和模电里的比耐压和耐电流能力强



01:11:20


  1. 三层结构,PNP和NPN
  2. 左图中对外的三个极必须掌握
  1. 电流驱动、电平控制、双极型器件
  2. 电平控制时触发脉冲不可撤去,脉冲触发型可以
  3. 双极型器件有电导调制效应,所以通流能力强



GTR不是重点,需要掌握基本特征


01:15:49




01:15:54


  1. 需要记住图像中的三个区
  2. 考点:GTR在模电中工作在放大区,在电力电子中工作在截止区和饱和区(开关状态)
  3. 动态特性不仔细研究,开关需要时间但是比GTO快



01:18:34


  1. 二次击穿是GTR特有的
  2. 一次击穿发生后未处理,就会发生二次击穿
  3. 二次击穿的存在说明GTR的稳定性比较差



01:21:01


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01:22:45


  1. 上面黑色的是金属,中间灰色的是绝缘材料二氧化硅,下面是半导体
  2. 增强型:原来没有沟道,加电压后 存在沟道
  3. 耗尽型:原来有沟道,加电压后没有
  4. 
    01:24:56
    
  5. N沟道导通时只有电子参与工作,是单极型器件



01:28:31


  1. 名称、符号需要记忆
  2. 主电路是源极、漏极,栅极是控制极
  3. 有绝缘层所以电流趋近于0,是电压驱动
  4. 以N沟道为例,电压撤走后,沟道消失,所以电压必须持续加在MOSFET上,是电平控制型
  5. 电压驱动优点:驱动电路简单、开关速度快、工作频率高
  6. 因为理想情况下电流接近于0,所以驱动功率小
  7. 缺点:容量小、耐压低,多用于功率不超过10kW的电力电子装置


MOS管的特征考试概率很大:



01:34:55


小功率MOS是横向导电,电力MOS大都采用垂直导电(通流能力大一些)



01:35:23


  1. 控制端加了电流之后,它和主电路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叫mos管的转移特性(左边的图像)
  1. 主电路分为三个区,注意和GTR的区别(下图2)
  2. 截止区都代表关断时
  3. 饱和区的定义不一样
  4. MOS管的开通区域对应的时非饱和区,GTR开通区域对应饱和区




01:39:56


只需知道MOS的工作频率可达100kHz以上,在主要电力电子器件中是最快的(1s内可以开关10万次)



01:40:52


  1. 组合型器件:MOS+GTR,或说MOS+BJT都可以
  2. 结合了双极型和电压驱动的 优点,有电导调制效应,通流能力强,容量就会增大,管压降也降低,通态损耗小
  1. IGBT的三端器件必须掌握
  2. 控制端是MOS的,主电路的两端是GTR的集电极和发射极



01:45:04


  1. igbt的驱动和mos管的驱动方式相同,通态压降则和GTR一样较低,因为都是双极型,有电导调制效应
  2. 关断:栅射极施加反压或不加信号



01:45:54


有两个特性,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伏安特性)

三个元件的三个区都要记忆,重点记忆关断和开通时的区域名字



01:48:00


IGBT的动态过程和MOS管的驱动过程类似,mos管最快,IGBT稍慢一些

参数不说了。




第二章总结!!


01:48:38


符号一栏中右侧的是主电路,左侧是控制端




02:06:24


  1. 注意:单极型容易忽略SIT肖特基二极管
  2. 晶闸管分为可关断晶闸管GTO、逆导晶闸管RCT、双向晶闸管TRIAC、光控晶闸管LTT



01:53:13


SIT和mos管类似,记住共同特征

  1. 单极型器件
  2. 工作频率与mos相当,甚至更高,功率容量更大

缺点是sit是正常导通型器件,没有给信号时导通,加负偏压时关断,使用不方便





01:56:30




  1. MCT=MOSFET+SCR
  2. 复合型器件
  3. 关键技术无法突破,电压电流容量未到预期,没有投入实际使用
  4. SITH=SIT+GTO
  5. 复合型器件
  6. 也是正常导通型,应用不广
  7. IGCT=MOSFET+GTO
  8. 复合型器件


02:00:NaN


  1. 宽禁带材料:碳化硅(SiC)、氮化镓(GaN)、金刚石



02:02:50


功率模块组合在一起称为功率集成电路(PIC, Power Integrity Poke)

智能功率模块:IPM, Intelligent Power Module,专门针对IGBT及其辅助器件与其保护和驱动电路的单片集成,也称智能IGBT





02:09:41






02:13:06


考点:触发电路应满足图中四条要求:



02:15:51


记住打勾✔的地方。还有mos的U_GS>20V时击穿



02:17:57




02:18:06


  1. 外因过电压
  2. 操作过电压
  3. 雷击过电压
  4. 内因过电压(电力电子装置内部期间的开关过程)
  5. 换相过电压
  6. 关断过电压



02:20:36


重点:针对电力电子器件主要的保护措施是RC3RCD,别的不记



02:21:43


  1. 过电流
  2. 过载
  3. 短路
  4. 保护措施
  5. 快速熔断器
  6. 直流快速断路器
  7. 过电流继电器
  8. 电子电路(第一保护措施)



02:25:05


  1. 保护对象
  2. 内因过电压
  3. 过电流
  4. 电压变化率du/dt,关断缓冲电路
  5. 电流变化率di/dt,开通缓冲电路

电容上的电压不能突变,主要抑制du/dt

电感上的电流不能突变,主要抑制di/dt


电力电子技术 | 国家电网考试、大学期末冲刺、考研复试 知识点精讲 P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