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画出好看的线稿?轮廓与结构要知道!

很多童鞋最初都会接触线稿,昨天一个小伙伴,在一脸懵逼的情况下私信了微课菌,如何才能画出好看的线稿呢?咱们今天就来简单聊聊线稿中的轮廓与结构!
推荐:


首先,我们把问题归于本质,线稿为画面提供足够信息量,让我们知道它是个什么。
举例:
下图中有一个正圆的线,有谁能说出它是什么?

地球?
井口?
弹珠?
汤圆?
我们存在的世界里太多的物体都是正圆的轮廓,那么只做一个轮廓线,信息量不足,它直接导致我们没办法判断它是什么东西。当我们做出结构线或者物体本身重要特征的形态线时,它是什么就比较清晰了。

所以一个作品的线稿分两部分,一个是轮廓,一个是结构。
轮廓线在视觉层面决定了它的大致形态,结构线丰富更多内容信息补充特征信息。原则上轮廓线是一定的,而结构线可以无限的深入,结构线做到什么程度,那么就看画师个人的创作情绪和主观的取舍。任之四海皆准的原则是:抓大放小。
回到金政基大神这幅图:

题主框出来的这两个地方,A处是锁骨的凸起,结构的起伏考虑了受光带来的轻重虚实变化。至于B处,它出于人体头颅颧骨处的凸点,也是人类在激烈挣扎,斗殴时可能容易擦蹭受伤的地方,我的理解是这里小小的几点线是表示伤痕。想象一下人鱼在大海中被捕捞起,或许过程中和渔网有剐蹭,或许和人类有过撕扯,是不是更有故事性?当然也有可能是金政基的签字笔漏墨,我们都想多了。
线稿要画多丰富,就在于作者想要表达多少的内容,假设这条人鱼还没有死,那么是不是还得加上她疼痛的痉挛、泪水?如果她有孩子,要不要再加点妊娠纹之类的特性的结构线?反过来我们尝试削减掉人鱼躯干的结构线——

整体来看她还是人鱼,但结构线的缺失直接导致我们无法认定她的身材好坏。
最后关于头绳的下缘线为什么用粗的——

我们想象一下,在厨房里灯光一般在天花板向下投射,那么绑绳的厚度造成下缘的投影和闭塞阴影,那么加重线就能使得受光面和结构紧密的关系更明确。
用重线的基本原则是——
外轮廓用重线,内轮廓线次之,结构线再次之。
结构交叉部位有阴影的卡住重点。

以此基本法我来画一个简单小图做演示:
1.随便撸个草图:

2.降低透明度描一个干净的线稿

3.加重外轮廓线

4.加重内结构轮廓线

5.结构交叉阴影处卡点

总结一下:一个成熟的画家会在线稿阶段就开始着手规划它的光影结构关系,会充分考虑画面之外的更多因素,例如故事性,例如气氛及光照对画面的影响等,在创作时有些根植到骨子里的习惯和手法会和呼吸一样自然的展现出来。

线的繁复取舍在于作者创作的需要,例如很多厚涂插画作品最终会覆盖掉线稿,甚至压根不画线稿,创作习惯并不一定要遵循什么严格的规律,达到目的的绘画方法就是好方法。
金政基大神属于超级别的怪物,不要过度的去翻译他的绘画方法,而应该学习他的……
学啥呢……
呃……
主要是学不来呀。
能供学习的可能只有蹲在马桶上也得画的那股子勤奋吧。
多加练习吧!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