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哆咪建议宝宝辅食的科学过渡流程
宝宝的成长发育,是由不同的食物来提供营养,很多宝宝在6月龄就会开始添加辅食,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所需要的营养元素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因而在不同的阶段,宝宝的辅食结构也需要不断变化。
初哆咪建议,在添加辅食的早期,以强化营养素的米粉和面条为主导,它们能非常好地帮助初添辅食的宝宝从少量、单一的食物中获取更多的营养素,是简单快捷有效的补充,而在辅食一路转变的后期,逐渐转变成宝宝从多种辅食食材中获取营养。

初哆咪营养师强调顺应喂养,顺应喂养就是根据孩子的成长变化,在不同的阶段,无论是在食物的花样供给上、在食物的性状上、还是在实际的喂养中,要考虑到孩子和食物的亲密感受,科学膳食搭配,让孩子爱上食物,和食物做好朋友。
6-24月龄 辅食一路逆袭成主食

谷类主食各月月龄添加方案
中国婴幼儿膳食宝塔共有五层,每一层都是完全独立的单独类别的食材,即使从6月龄初添加辅食开始,也是按照婴幼儿膳食宝塔的五层结构综合搭配。
在整个辅食的变化过程中,其他层级的变化只有食材数量和多少的变化,而唯独主食除了克重以外在食材的品类上与其他食材有较大不同,因为婴幼儿早期必须依靠从强化营养素米粉和面条中摄取部分营养素,所以对于主食的逐渐过渡请参考下表:

其他食材各月龄添加方案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婴幼儿喂养指南篇建议,逐渐增加辅食量,逐步达到食物多样化。让宝宝感受、适应、喜欢各种食物,摄入天然食材的营养,保持食物原有的味道,养成口味清淡、自主进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初哆咪为什么强调辅食食材要科学过渡?
之所以要不断丰富宝宝辅食食材,是因为强化营养素食物原料单一。目前国家批准的强化营养素主食只有两种,一种是强化营养素米粉,另一种是强化营养素面条。主要原料都是大米和小麦粉,长期食用精白米面会影响宝宝对食物口味的感受,对更粗大性状食物适应力差,宝宝咀嚼能力不能很好地锻炼,严重的对牙齿萌出都有影响。

初哆咪提醒宝妈们,长期依靠强化营养素食品喂养,会减弱孩子对天然食材的摄入。当宝宝的膳食中缺乏多样化的食材,孩子很容易出现挑食、厌食、偏食等不好的饮食习惯,依赖强化营养素食品看似营养来源简单便捷,其实是忽视了孩子的长远健康。所以,食物多样,营养均衡才能是科学喂养的方式,才能更好的助力宝宝健康茁壮成长!
辅食变化的四个阶段
1、适应期:6月龄

(表一:6月龄初添加辅食方案)
6月龄是强化营养素食品的必需时期。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婴幼儿喂养指南建议,婴儿初添加辅食时需要是富铁的高能量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入其他不同种类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营养素。
强化营养素米粉不仅强化了铁元素,减少了贫血的风险,还强化了其他营养素如钙、锌、维生素等,尤其适合食量小,食物种类单一的宝宝对营养的需求。6月龄重点是对辅食的感受,所需营养还是以奶类为主。每三天增加一种新食材,减少宝宝食物过敏的风险。
2、过渡期:7-9月龄
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推荐:
①7-9月龄婴儿需每天保持600ml以上的奶量,并优先添加富铁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等,其他谷物类、肉类、蔬菜、水果的添加量根据婴儿需要而定;
②每天1个蛋黄或鸡蛋(如果蛋黄适应良好就可尝试蛋白,如果婴儿对蛋黄或鸡蛋过敏,在回避鸡蛋的同时应再增加肉类30g;
③如婴儿辅食以谷物类、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为主,需要额外添加约5~10g油脂,推荐以富含α-亚麻酸的植物油为首选,如亚麻籽油、核桃油等;
谷物搭配的温馨建议:
7-9月龄以强化营养素米粉、面条为主,同时搭配常见谷物,如胚芽米、小米、藜麦、玉米糁等作为丰富花样的有效补充,烹制时做成各种米粥,像小米粥、胚芽米粥或米糊等等。
7-9月龄每日吃1-2餐辅食,不断丰富食物种类,让食物的性状有更多花样和变形。
其他食材搭配温馨建议: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食物结构继续扩展,增加各层级食物品类,继续丰富蔬果、肉、蛋、油的品种等。
3、丰富期:10-12月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10-12月龄婴儿应保持每天600ml的奶量(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的婴儿仍应选择合适婴儿配方奶作为补充);
一定量的谷物类;
保证摄入足量的动物性食物,每天1个鸡蛋加50g肉禽鱼;
蔬菜、水果的量以婴儿需要而定,继续引入新食物,特别是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等;
增加婴儿对不同食物口味和质地的体会,减少将来挑食、偏食的风险。
谷物搭配的温馨建议: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婴幼儿喂养指南篇建议,每日2-3餐辅食。这个时期食物种类丰富,花样繁多,宝宝的辅食继续从强化营养素面条和米粉向多种常见谷物过渡,如胚芽米、小米、藜麦、玉米糁、多谷米、燕麦等。常见谷物在10-12月龄增加了花样变形,如包子、馒头、小饼、面包、饺子、馄饨、米糕、米饼等食物。宝宝的食物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仅品尝到了美味的食物,还能更好地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养成独立、自主进餐的习惯。
其他食材搭配温馨建议: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食物结构继续扩展,增加各层级食物品类,继续丰富蔬果、肉、蛋、油的品种等。
4、独立期:1-2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13-24月龄幼儿的奶量应维持约500ml;
(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仍然建议以合适的幼儿配方奶作为补充,可引入少量鲜牛奶、酸奶、奶酪等,作为幼儿辅食的一部分);
每天50-100g的谷物类;
每天1个鸡蛋加50-75g肉禽鱼;
蔬菜、水果的量仍然以幼儿需要而定。
谷物搭配温馨建议: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婴幼儿喂养指南篇建议,每日3顿固体类主食同时配合推荐数量的奶类。这个时期膳食均衡的孩子可以不再依赖强化营养素食物获取营养了,可以从天然食材中获取充足营养。随着孩子的成长,可以尝试食用家庭餐,逐步加入家庭用餐氛围,更好地享受美食的世界了!
其他食材搭配温馨建议:
在6-12月龄正常循序渐进添加辅食的孩子,在这个时候辅食食材已经费处丰富,所以在一岁以后,家长更多的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鉴别垃圾食品上,不仅自己会鉴别,也培养孩子爱上天然食物,远离垃圾食品,培养孩子自主进食和自主选择优良的食物。对食物的体验也慢慢从被动喂养到主动参与到家庭餐,逐步加入家庭用餐氛围,更好地享受美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