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炮三篇】精确炮阵砸率通论(下)

2021-09-06 04:59 作者:Crescebdo  | 我要投稿

前文:

【炮三篇】精确炮阵砸率通论(上)



目录

7. 拦截阵守前置炮范式

【常识充电:编写垫材逻辑的基本技巧】

8. 非拦截阵守超前置炮范式

【例阵分析:PE单冰十六炮】

9. 拾遗:9列普通植物相关

10. 总结



7. 拦截阵守前置炮范式


和准超前置一样,这里仍以举常见例子为主,以一推多,融会贯通。


事实上,现在常用的多个守6列炮的方式,都是不严谨或者说无法承受住极差情况的。即便问题发生的概率不大,也无法否认砸率的存在,因此在使用这样的节奏排布时务必要注意卡槽情况,有必要预留垫材处理紧急情况。超前置炮并不比前置炮高贵,保护要求理应一视同仁。


一、ch4 PD|Pd循环


非常常见的一种守前置炮“范式”,可以保证矿工碰不到2列植物,多用于下半场(若用于上半场,Pd波P需落1路,否则会漏跳跳)。


这种打法有没有砸率?分析节奏可知,PD波巨人由下一个PD波的D收;Pd波由下一个Pd波的P收,前者的威胁更大。


冰波取最短1738,得到计算如下:

【PD波红眼】

Pd波:1538投掷

第二个PD波:384完成;1264对炮举锤,1530命中


然而这只红眼要等PD波的D来收,大约1758生效,预判冰于1749生效 >1530,是有砸率的,砸炮区间219cs。


如果是Pd波出生的巨人呢?在【I-Pd, I-PD, I-P】这个片段里,即使都取1738波长,也是有砸率的(1538-1530 = 8cs砸炮区间)。同理可知,I-PD一直循环也是有砸率的。


要使PD/Pd或者纯PD循环严谨,就必须留出紧急垫材。例如螺旋十炮,使用I3解就比朴素解更优,因为能腾出花盆CD作为2路的紧急垫材。



衍生:ch4 I-Pd循环配合一级IO


也就是花园6炮使用的节奏,应用面不是很广。和PD/Pd轮换以及PD循环一样,行走速度极快的巨人会有砸率,应当预留垫材。



二、夜间邻C6u守6列


基本节奏:I-PPDD | I-PPDD | NDD | PPdd (1975, 1975, 750, 750),需求10炮


首先需要声明这里的所有波长都不防篮球。完美预判冰下全防篮球的最大波长为1929(11冰则还要短),加速波最大波长746。这里取1975与750,更多是出于尊重传统习惯考虑,从避免篮球砸率的角度上说加速波应尽可能缩短(直接用严谨波长)而拖延减速波,但这与本文主题关联不大。


另外:非天台场合由于PD拦截特性以及跳跳等问题,1975并非想拖就拖,比如1850左右开始就无法直接PD(需要激活后立刻垫9列),以及1950左右开始会有拦截炮漏跳跳的情况等等,具体使用时需要注意避雷,相关数据见此


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是:假设场景为天台,不需要考虑漏鬼漏跳跳,且不用担心篮球的情况下,这套节奏能否无垫守住6列


乍一看这个问题好像没什么研究价值,因为用这个节奏的阵实在太多了……然而就像前文所说,目前许多守6列炮的“范式”实际上是有砸率的,并不足以称作范式。


得到计算如下:

【冰波①红眼】

冰波②:1775投掷

加速波①:60完成;260对炮举锤,394命中 —— 550生效P


【冰波②红眼】

加速波①:550投掷,692完成

加速波②:382对炮举锤,516命中 —— 550生效P


【加速波①红眼】

加速波②:550投掷,692完成

减速波①:1164对炮举锤,1430命中 —— 1775生效P


【加速波②红眼】

减速波①:1775投掷

减速波②:84完成;1234对炮举锤,1498命中 —— 1995生效D



我们惊喜地发现:不使用垫材或引入额外运算量的情况下,邻C6u下每一波出生的红眼都对6列炮是有砸率的!按照从冰波①、②到加速波①、②的顺序,砸炮区间分别为 156cs、34cs、345cs、497cs。


由于ME场合特点,冰波通常有额外花盆CD,可以垫(但也只足以处理一路巨人);加速波由于花盆CD紧张,很难进行额外处理。因此,于冰波出生的红眼就有不可忽视的威胁,例如ME心11炮的1路、4路其实只能放羊拼脸。



三、P5u/P4u守6列


本部分纯属补遗用意,用于讨论一些禁止冰参与主体循环的特(qi)殊(pa)阵型,与主流科技关联不大,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跳过。


先说P5u:PPDD | PPdd | PPDD | PPdd | PPDD(纯20炮



注意PD波和Pd波的波次安排,总共是3个PD波,2个Pd波,互相穿插。如果改为3个Pd、2个PD,是否可行?如果这样,不可避免会出现像【PD、Pd、Pd、PD】这样的节奏片段,第一波出生的红眼要第四波才被消灭,压制强度是断然不够的。


由相关计算可知短波最长只能拖到657(delay113炸7.3875),这是不漏矿工也不漏小鬼的极限波长。相应地,长波需要使用752波长(657*3+752*2 = 3475)。压制短板在【PD→Pd→PD】片段处,相关计算如下:


【PD波①出生红眼】

Pd波:552投掷,694完成

PD波:443对炮举锤,577命中


在PD波,P于457生效,D延迟113,也就是 457+113 = 570,正好小于577,因此没有砸率


当然,其实这里忽略了一个小问题:为了收矿工,PD波的D是偏左的,因此有漏炸上波慢速巨人的可能。用速度计算器计算可知,Pd接PD波时,D不会漏炸;但PD接PD时会。对于这一小部分慢速巨人而言,其生存轨迹为【PD→PD→Pd→P】,共存活四波。这些巨人是否有威胁?


尽管这是一个个体砸率问题,比极端砸率更复杂一层,但并非无法计算。D固定炸7.3875,由此可以计算出漏炸的巨人的最左坐标。由于P重置了相位,之后就可以使用常规计算方法了。


具体来说:正好不被7.3875炸到的巨人 x=717;巨人对6炮举锤坐标 x=510。两者之间的差值为207,因为坐标取整以206计算。输入速度计算器:


因此这些巨人投掷后最早再行走1144对炮举锤。代入就是:

【w1红眼】

w2:457投掷,599完成;

w4:334对炮举锤,468命中


而P在457就可以生效,<468,故无个体砸率。


因此,如果只考虑巨人,纯20可以做到无垫无砸率。当然,由于1路跳跳的存在,长波需要在1-9垫小喷菇并适时铲除,拖延跳跳步伐,否则会漏,因此在全难度关不能无卡运阵,至少要携带一张小喷。另外,长波尾炸有4cs炮损区间,伤非常小但不是无伤,简单关需换炮。关于这些问题,详见上面给出视频链接的评论区。


现在说说P4u,也就是FE弦14炮



P4u:PPDD | PPDD | PPDD | NDD (875, 875, 875, 850)


之所以代奏波缩短至850是因为可能要在水路8列放核,海豚会提前起跳。


由于波长超过750,岸路小丑有炸炮风险,因此每波都需要在岸路垫丑,顺便垫巨人。计算巨人行动可知若要守住6列炮,需要垫两次红眼,因此视频里使用的垫材逻辑是先9列垫小丑,激活后再在8列垫巨人。5列炮可以无垫守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验算一遍这些结论。



常识充电:编写垫材逻辑的基本技巧


到此为止,本文已介绍了各类常见拦截炮阵的压制范式与砸率计算方法。但实际编写脚本时,垫材逻辑到底应如何写?这里就介绍几个基本的技巧。


进入话题之前,先给一个有用的小贴士:当你看其他人的视频,发现里面某只巨人对炮举锤,且大约举锤动作过半后才被炸黑的话,不要怀疑,十有八九这个视频里的节奏是有砸率的。由于巨人个体差异巨大,且有出生点、冰冻时间等随机因素干扰,实际录制时遇到的巨人几乎不可能是理论最快巨人。因此,如果连演示视频里都快要砸了,那么实际砸率恐怕并不乐观,需要重点验算。诚然这种观察方法并非铁律,但个人经验里命中率还是很高的。


编写垫材逻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垫材能否放置?

前文里也提到了“垫材可用区间”的概念。由于特种僵尸的存在,一些区间下垫材本就是无法释放的,在不可用区间强行用垫那必然会杯具。冰车的存在感比较高,而投篮就比较容易被忽略;事实上原速波里投篮碾9列普通的时机比冰车还早。原速波282起,完美冰波1102起,9列普通植物因为投篮就已不再安全;如果是小喷/阳光菇,则最早被碾可能时机还要提前至原速271 / 完美冰波1075



二、撑杆是否会跳过?

这里需要分类讨论。在原速波,显然不能让撑杆过早跳过垫材,用来垫巨人的垫材要及时铲除(普通335前铲,小喷/阳光菇323前铲)。垫撑杆时,普通植物放置后287及以内生效炮,小喷/阳光菇放置后267及以内生效炮可以无伤。减速撑杆的数据为 351/399(前者对应小喷/阳光菇,后者对应普通)。


对于减速波,有一个关键的阈值波长:1672。不考虑坐标偏移,则受完美冰的撑杆最早跳过9列普通并啃超前置炮的时机为 400+336*2+400 = 1472,第一个400是最短一次冰冻时间,第二个是跳跃+啃炮的时间。实际上这个计算方法并非100%精确,但实际数据并不会差太多,这里不进一步讨论。因此可以得到推论:对于完美冰波,只要波长小于1672(且不使用小喷/阳光菇等垫材),那么撑杆始终可以无视,无论是否跳过垫材,都无法啃炮。


通常而言,守超前置炮时不会使用1672以上的波长,因此大部分情况下垫材并不需要为了躲避撑杆铲除。特例①是晚冰+分离,通常用两组垫材,途中铲除以躲避撑杆,第二组垫材于 [激活时机]-399 放置;特例②是只守单行超前置,使用大蒜驱赶快速的情况,需在撑杆起跳前铲蒜(使用1738波长时,如果有梯子没被大蒜驱赶,则会带来显著炮损,因此这里建议加一条智能判断是否本行还有残留梯子,毕竟撑杆带来的炮损总没有梯子大)


撑杆跳跃垫材过程中,坐标仍停留在跳跃前(实际还会右移一点),如果激活炮炸点偏右(例如8.8列),则不会漏;但如果激活炮要收跳跳,比如炸8.4列,那就可能漏正在起跳的撑杆。由于起跳完毕到啃炮要220,如果激活炮后接连拦,那么这些漏掉的撑杆可以由D无伤收掉,无需特别处理;若非如此,要么调整落点,要么在 [激活时机]-180 前铲除垫材。



三、是否会干扰巨人投掷?

有一种很偷懒的办法是:永远在 [激活时机]-414 前铲除垫材,这样无论如何垫材都不会干扰拦截。但这种做法的实用性其实很差。假设冰波波长1600,[激活时机]-414 就是986,由于巨人垫材只能存活266cs,那么自然会想到在 986-266 = 720放垫。


但是用速度计算器可知:



最快的梯子 986+202*2 = 1390 就啃炮了。1392是8的倍数,会结算啃食,因此极限波长是1591 < 1600,有炮损。


emm可完美冰波无伤极限波长不是1639么?为什么1600都有伤?罪魁祸首还是在于前面偷的这个懒,导致垫材逻辑整个拉垮。


所谓1639的数据,是建立在最理想垫梯子时机上的,也就是770垫,770+266 = 1036铲除。乍一看,可能有残留巨人在1035举锤,1035+414 = 1449才完成动作,如果用1600波长会干扰拦截。但是有一个华点,那就是巨人对9列普通最晚举锤时机被忽略了。事实上,最慢巨人行走755后就会对9列普通举锤。如果是601加速波接冰波,那么最晚举锤时机就是 (755-601)*2+600 = 908。因此从908起,就不存在对9列普通举锤的巨人了——本波的巨人要到1290才会对9列举锤。只要波长大于 908+414+200 = 1522,就没有担心垫材干扰拦截的必要。同理,连续两个冰波要在第二冰波垫巨人时,不要忘了第一冰波巨人全部举锤的时机。


[激活时机]-414 铲除垫材是一种极不推荐的偷懒方法。编写垫材逻辑时,务必要考虑巨人是否能全部对垫材举锤。



四、多次垫之间的间隔


作为基本原则,每次放垫后,至少要等到最长冰冻巨人锤击落地后,才能放下一组。比如加速波在420垫了撑杆,550铲除,那么接减速波时不能早于 (550+134-601)*2+600 = 766放置,否则有垫材刚放下就被砸扁的风险。


一些情况下需要确保垫多次,那么就要保证第二组垫材存活至最长冰冻巨人砸完第一组垫材。同样550铲除,最长冰冻巨人 (550+207-601)*2+600 = 912 才完成砸垫,因此若要确保所有巨人被垫两次,第二组垫才不应早于 912-266 = 646放置。



五、遇到玄学问题?别忘了小喷


平常为简化计算,通常以普通垫材的数据为准,但实际上又不可避免会用到小喷/阳光菇这类有坐标偏移的垫材。精确场景下,有必要调整相关数据。诚然,为了省力可以统一只用普通垫材,然后无视阳光之类的,但其实小喷/阳光菇带来的数据偏差并不大,不会导致什么致命问题,只是看你愿不愿意去多留个心。



8. 非拦截炮阵守超前置炮范式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精确炮阵领域下的另一个子类:非拦截炮阵。和拦截炮阵相比,非拦截炮阵不需要考虑垫材干扰拦截,延迟炮D以及热过渡P都可以炸实,有更高自由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非拦截炮阵不需要涉及到复杂相位计算;在之后的例子里我们会发现它甚至可以比拦截炮阵更复杂。


一、无冰瓜基础公式:PD


早在2010年就确立了的无自然减速线非拦截守超前置炮范式。PD两炮均炸实,P全伤巨人并收快速,D收撑杆。之前我们已通过计算证明了PD循环可以无脑稳守8列。


运算量不足时,引入冰或灰烬代奏,例如PI、PA,或者P+A'a,用窝瓜垫撑杆的同时对上波巨人打出combo。



二、有冰瓜基础公式:P+c


P尽可能早生效,例如取225,并每波于539垫撑杆(需用普通垫材以确保无伤;使用小喷等则应改为559),且尽可能晚铲除垫材以垫到更多巨人。受冰瓜反应速度限制,冰瓜数量过少(例如只有一个)时可能存在轻微砸率,若追求严谨仍推荐设置两瓜。但是和PDc同理,可以引入智能脚本,出现特殊情况时用特殊手段解决。



三、ch6裸轨守8列


码字帝于11年提出过ch6+C的守8列炮范式,阵型载体为PE新水无12,将非拦截守8列的炮数下限一举从16降至12。


继续讨论ch6+C前,不如来思考一个问题:单纯的ch6能否无垫守住8列?这里要分两种情况讨论,一是加速波出生的巨人,二是冰波出生的巨人。


给定轨道 IPP-PP | PP | IPP-PP | PP,可以看出加速波出生的巨人总是进入减速波后被热过渡炮激活,开始投掷。因此,用冰时机就显得格外重要。


回到相位图:


可以看到,最快的巨人从714起完成了第一个行走循环,进入快速相位。因此我们选择在714冰,最大程度上利用巨人的慢速行走相位,得到计算如下:


【加速波出生红眼】

加速波:714受冻并投掷

减速波:513解冻,797完成投掷;1159对炮举锤,1425命中


113冰对应的最短波长为1137,正好也是ch6能取到的最短冰波波长。若取冰波为1137,则1425对应加速波②的288,正常激活即可收掉,故加速波出生的巨人无威胁。


现在考虑一下减速波巨人。假设加速波225激活,那么减速波巨人的行走时长为 113+(1137+225-400-113)/2 ≈ 537。


计算如下:

【减速波出生巨人】

加速波:225投掷,509完成

减速波:774对炮举锤,1040命中


由于激活炮937生效,故没有砸率。


因此裸轨ch6是可以无垫守住超前置炮的,参考视频见此



四、夜间对C8u+C守8列


首发于FE真水无12炮。主体节奏为对C8u: IPP-PP | PA/P | PP | IPP-PP | PA'a/P | PP。由于运算量有限,只能确保每个减速波后的第一加速波上半场打出PD(用AA'a凑运算量),但下半场的运算量只有P。因此,要想办法利用垫材,使【IPP-PP, PP, PP】这段轨道成立。


分析压制强度,第一加速波出生的巨人威胁最大。假设两个加速波都使用PDc,第一波539垫,第二波367垫,得到计算如下:


【加速波①出生红眼】

加速波①:539砸垫

加速波②:145完成;225投掷,367完成并砸垫,574完成

减速波:602对炮举锤



由图可知,这里对巨人行走时间的分配是 539-80。不过查询相位图,巨人从566开始就会进入慢速相位,且几乎是原地不动。那么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第一加速波尽可能晚垫,比如608垫,这样从566到608这段时间里巨人完全不会前进,纯属白给。


得到新计算如下:

【加速波①出生红眼】

加速波①:608砸垫

加速波②:214完成;225投掷,367完成并砸垫,574完成

减速波:698对炮举锤


通过对垫材逻辑的优化,整整续了96cs之多!垫材逻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为确保垫到加速波②最慢解冻的红眼,垫材至少要坚持到 600+284 = 884,-266 = 618,因此理想上应当晚于618放置。如果采取539垫的方法,那就要在601放垫,就有漏垫加速波巨人的风险。改为697垫后就绰绰有余了。


由此定下基本垫材逻辑:

减速波 → 697放垫

加速波① → 608放垫(用胆小菇与花盆避免漏垫撑杆)

加速波② → 367放垫


接下来验算其他波次的红眼。


【加速波②出生红眼】

减速波:400解冻并投掷,684完成并对垫材举锤,1097完成

加速波①:172对炮举锤,438命中


第一加速波的激活炮显然会在438前生效,故这些巨人没有威胁。实际上这一小段和ch6+C守8列是等价的,故无任何压力。


【减速波出生红眼】

加速波①:318投掷,602完成;608砸垫

加速波②:260完成;367砸垫,574完成;634对炮举锤


由于602就会生效冰且立刻有热过渡炮,这些巨人也无法构成威胁。之所以第一加速波取318激活,是因为1299冰波后,若225激活,则冰波巨人对应行走时间为566。我们知道566开始是原地踏步时间,因此当然是越晚激活越好。


最终各波垫材&激活时机如下:

冰波:1冰,1099激活;697垫

加速波①:318激活,608垫

加速波②:225激活,367垫



例阵分析:PE单冰十六炮



阵型为双冰16去掉水路9列,不允许使用模仿者且只可用8槽,是否可解?


这是一道综合大题,需要掌握并理解上述各类非拦截守8列炮范式,融会贯通。


既然只让用单冰,又有梯无法用核,只能打C6u-36s单冰变奏,也就是4个加速波+1个减速波。


排出基础轨道如下:IPP-PP, PP, PP, PP, PP


然后我们发现手上只剩4门炮了。无脑守8列需要每波PD,也就是说这里差了4个运算量,需用垫材补上。


如果能携带八垫,那么这个问题很好解决:PD, PD, cPc, Pc 可以碾过。上文已讲过,【Pc, Pc, IP-P】是可以守住超前置炮的,即夜间对C8u+C范式。PD接Pc时,PD波残留1血红可能会砸,提前垫一下即可。


然而由于卡槽限制,至多只能带6张垫材。因此我们需要上下半场采取不一样的节奏,错开垫材CD,用6张垫材打出8张的效果。


前置数据:巨人从432起进入快速相位,因此PD波让D在432生效,效果最好。PD波红眼最早下一波447对炮举锤,581命中。


先列出各类可用轨道。

① PD, PD, cPc, Pc —— 上文已阐述过,需要两组垫材

② PDc, Pc, PDc, Pc —— 垫材需求量过高,基本无法使用

③ PD, P, P, PD —— 不成立,[P, P, PD]片段压制力太弱

④ Pc, PDc, PD, Pc —— [P, PD, PD]片段类似垫材24的PDc,但由于D清掉了撑杆,垫材可以提前放置,故无砸率

⑤ Pc, PDc, Pc, PD —— 同②,垫材需求量过高

⑥ P, P, PD, PD —— 不成立,理由同③


对六种轨道排布进行枚举后,我们发现①【PD, PD, cPc, Pc】和④【Pc, PDc, PD, Pc】对垫材需求量最低,而且相性较好,结合使用可以错开垫材CD。


将六张垫材分为三组,分别记作①、②、③,则最终垫材逻辑如下:

w1 PD/Pc

w2 PD/PDc

w3 cPc/PD

w4 Pc/Pc

w5(减速波) IPPc-PP

(由于考级2022收录此阵,本段内容部分削除。发布在贴吧的版本具体垫材时机有文书错误,并非完全正确,请勿生搬硬套。聪明的你请动笔算一算吧~)


之所以将【PD, PD, cPc, Pc】安排在上半场,是因为cPc波于148放置的垫材会让舞王提前召唤,如果是下半场的话有激活炮漏炸6路伴舞的可能。诚然这只是一种取巧的做法,如果用上垫巨人不垫舞王的黑科技,这套操作下半场也是可以用的。


一次循环中,①使用了4次,②使用了2次,③使用了1次,因此将【小喷菇、阳光菇】作为①,可以有效地节省阳光。


为收尾方便,w1从循环第二波起手,这样w9对应冰波;同理,w10从循环第一波起手,对应w19为减速波。



9. 拾遗:9列普通植物相关


经常被选择性忽略的一个事实是,炮阵里要保护的不仅有炮,还有其他植物,例如冰和核。所谓“炸率、砸率、炮损”,其实既适用于炮,也适用于其他这些需要列入重点保护范围的植物。因此很自然地,既然是“砸率通论”,那么普通植物的砸率理应也纳入讨论范围。


对于9列冰,要计算砸率很简单,众所周知巨人刷新后最早445对9列普通举锤。由此可得到推论如下:


一、白昼场合,ch6里冰波转加速波时,有9列存冰侧需连拦,否则冰会被砸


通常而言,为避免漏炸巨人,1冰对应的减速波波长至少为1249。如果是 I-PD(炸虚) | PSD,冰波巨人需由D炸黑,但D最早也要 225+107 = 332 才能生效。对于冰波出生的最快巨人而言,445*2+400 = 1290,再 +266 = 1556,对应加速波307 < 332,故有砸率。



二、夜间无法裸放复制冰


同样源于1556的数据。即使有分离炮分离篮球,复制冰也无法拖到1556后生效,唯一的例外是减速PDD四炮秒杀中路红眼。



三、受PS输出后的红眼最早砸9列普通的时机


有两条很重要的常识:
① 红眼投掷时间越晚,砸9列普通时机就越晚
② 225投掷的红眼,最早602锤爆9列植物


①是怎么来的?读到这里的读者应该很容易明白。432起巨人进入快速相位,因此越晚激活,代表巨人在慢速相位停留的越久,自然行动也就更缓慢。


②是一条很有用的结论。这意味着即便是225被激活了红眼,也无法干扰到下波完美预判冰。即使由于冰的CD问题,要50生效,也不需要特别去担心巨人提前把冰砸爆,因为砸得再早也是完美预判冰。反之,如果必须要用晚冰(比如要让撑杆跳过超前置炮),那就很有必要延迟S的时机,不可让红眼过早投掷。



10. 总结


写到这里,与砸率有关的大小琐事基本都已讨论过,认真阅读本文后的读者应当对相位以及巨人行走机制有深刻理解,会使用像速度计算器这样的基础工具,并明白砸率的多重分类以及消除个体砸率、群体砸率的办法。


精确炮阵的基石是精确数据计算,毕竟如果连数据计算都是模糊的或者瞎蒙的那又从何谈起“精确”炮阵呢?做阵打阵时时刻关注砸率,并做好相应计算工作本应是理所当然的,就像笔者平常写脚本时都要开四五个excel外加若干exe,无非是为了确保最基本的严谨性。固然猜数据脸视频要来得快得多,更有甚者锁rnd或者开植物无敌录视频等等叫人大跌眼镜,但是纸包不住火,即便脚本不公开,禁不起推敲的东西总是会露马脚的,无论是发布当时还是几年之后。


设计垫材逻辑时,应切合相位图调整相应垫材时机。需记住由于巨人最终行动由多小段组成,单段贪心不一定总是能导出最优解,有时贪图某段的慢速相位反而不如前后平均分配,当然像这样的细枝末节无法一概而论,仍应以实际计算为准。评估砸率时,简单地分成有砸率和零砸率是很简单的,而至于同样有砸率,要如何区分概率大小,这方面的工作仍有待后人完善,目前的砸炮区间仍旧太过模糊,忽略了过多的随机因素——由于做到零砸率并不困难,可能对炸率的细分要比对砸率的细分来得更有实际意义吧。


一些节奏,例如PDc,可能存在固有缺陷导致砸率无法避免。尽管如此这不代表它可以被忽视。使用智能脚本是一个很好的消除固定砸率的方式。如果即便引入智能脚本,也无法避免砸率且概率可观,那还是建议早日放弃另起炉灶吧,死于砸率的节奏虽不多但也的确有,既已穷途末路又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砸率只是三座大山里的第一座,连它都解决不了的话又何论炸率、炮损。


所谓通论,不过只是一种说法,或者说是虚构概念。本文能做到的只是尽可能列举常用例子,有兴趣也有能力的读者应当懂得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道理。若能由此及彼,将其他阵型里的技巧吸收到自己打阵解阵的过程里,那就已是有所收获。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期待第八代技术党乃至之后更多代能创造出更令人惊艳的作品。

【炮三篇】精确炮阵砸率通论(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