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26:《雨人》
报告老板,我要举报有人玩谐音梗。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并不是很强烈。或许因为时代的更替,《雨人》这部电影为1989年的奥斯卡奖的最佳影片,其中必有获奖的原因,但在我没去了解的前提下,单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我确实没看到太多的闪光点,可能是因为我造诣不够的原因吧。
电影的主线剧情是弟弟发现自己还有一个哥哥,然后在一系列的事件的发酵下,两人都变得更加熟悉彼此,亲近彼此。但因为某些特定因素的存在下,分别的结局是在所难免的。这样的剧情其实很平淡,虽然人物的内心是在变化的,但短短的几周时间里,必不可能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高兴电影没有可以改变这种现实。
关于人物的话,我可能会叙述的有些混乱,还请大家多多理解。
弟弟(我将查理称之为弟弟,雷蒙为哥哥)的变化是挺大的,他之前是个内心高傲,做事果断的商人,可能是因为财产上的原因才让他愤然接触他那‘奇怪’的哥哥,但最后,我们能看到他对他哥哥的感情,绝对不是物质上的渴望,那是一种尊敬,一种感恩。不过他身上的那种意气风发和雄心壮志既有年轻的味道,又有浓厚的美国味道,颇为有趣。而且在电影一开始,我们知道他开车时基本不说话,但后面和他哥哥在一起时,简直是话痨,真香定律。
电影中最让人关注的还是哥哥,这个哥哥的名字谐音与雨人(rain man)相近,虽然‘雨人’一词在电影中没有完全解释是一种什么样的象征,但或多或少都是离不开兄弟情深的主题。
这对兄弟在几天的汽车旅途中相互沟通,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意外事件在增进着两人之间的情谊。当两人达到目的地的时候,我们能明显发现两人的改变。哥哥在被送进疗养院之后,保持着异于常人的记忆里,同时也因为被束缚于自律的生活节奏,平静的生活里从不出现新鲜的东西,也只有被带出疗养院的时候,哥哥是那么的被这个世界的一切新鲜事物所吸引。在一种可预料结果的过程中,身为观众的我们可能会对哥哥的病情抱有一点点的希望,但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毕竟天才的大脑运作方式确实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只是最后哥哥的一个小小的玩笑就代表着无限的可能,这个一半天才一半智障的哥哥竟会说笑话,真是巨大的改变,令人震惊。
电影前期在于重视物质带来的一切,后期注重人性之间的情感,两者之间的合理过度是我最欣赏的部分,但因为时代的问题,电影中的配乐并没能给我特别多感受,真让人不由感慨时间的不同欣赏角度。

电影中一些部分还是挺有意思的,哥哥的那种单纯,弟弟的那种粗中有细的感觉也是电影中值得细品的部分,而且还有那个已逝的父亲,他的一系列的操作可以是有意为之,也能是无意为之,只要有论据就行,但确实电影给我的冲击不是很强。有时话到嘴边就不知道该说啥了,所以请允许我粗糙的省略了许多内容,还请大家多见谅。